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党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理论创新和飞跃的历史;是党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历史。
由舒国增主编的《90年90事(中国共产党在浙江1921-2011)》选取了90年来发生在浙江大地上的90个具有影响力、感染力、凝聚力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来进行讲述。
《90年90事(中国共产党在浙江1921-2011)》选取了90年来发生在浙江大地上的90个具有影响力、感染力、凝聚力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客观地再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浙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事件与人物的选取注重“厚今明古”的原则,充分反映全省各地区的特点与亮点。全书以事件、人物为载体,客观叙述,见事见人,并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兼顾了宣传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90年90事(中国共产党在浙江1921-2011)》由舒国增主编。
综述
1.中共一大南湖会议
2.衙前农民运动
3.中共中央西湖会议
4.中共杭州小组成立
5.中共浙江省委成立
6.亭旁暴动
7.红十三军的斗争
8.中共党员在浙江陆军监狱中的斗争
9.抗日先遣队在浙江
10.红军挺进师在浙江
11.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建立
12.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的成立
13.中共皖浙赣省委的成立
14。周恩来杭州谈判
15.中共浙江省临工委(省工委)的成立及活动
16.中共浙江省委的重建
17.台湾义勇队在浙江
18.周恩来抗日前哨行
19.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
20.浙南地区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反共逆流的斗争
21.浙东区党委的成立和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22.新四军苏浙军区
23.于子三事件
24.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
25.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
26.解放大军解放浙江
27.中共浙江省委的新建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28.新政权的建立与剿匪斗争的开展
29.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上羊市街居委会的建立
30.抗美援朝增产捐款居全国各省之冠
31.毛泽东在杭州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32.一江山岛战役
33.《十五贯》与“双百”方针的贯彻
34.永嘉“包产到户”的探索和实践
35.中共浙江省第二次代表大会
36.以重大建设工程为标志,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37.田家英浙江调查
38.浙江的“单干理论家”
39.毛泽东“五九批示”与浙江干部参加劳动
40.枫桥经验
41.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
42.农业生产首超《纲要》
43.保护灵隐寺
44.中央解决浙江问题的两个十六号文件
45.《中美联合公报》在杭州草签
46.周长庚等人关于社队企业的建言
47.宁波“四大工程”建设
48.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49.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50.兴建杭嘉湖南排工程
51.步鑫生:城市企业改革的先行者
52.西湖藤器敲开利用外资大门
53.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
54.股份合作制在浙江的起源与发展
55.八大王事件与中国电器之都
56.浙江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57.邓小平视察浙江
58.“义乌经验”与市场大省建设
59.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
60.龙港人建起“中国第一座农民城”
61.温州模式
62.包玉刚捐建宁波大学
63.“贸易兴省”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64.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65.娃哈哈“小鱼吃大鱼”
66.江泽民视察浙江
67.秦山核电站的建设
68.乌溪江引水工程建设
69.绍兴祭禹
70.宁波创立经济开发区、保税区
71.冯根生“300万元持股”风波
72.鲁冠球与万向集团的崛起
73.科教兴省战略
74.块状经济与产业集群
75.“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与新农村建设
76.生态省试点与生态浙江建设
77.胡锦涛视察浙江
78.古老西湖的新生
79.党建创新亮点纷呈
80.西湖博览会的恢复举办
81.金温铁路建成通车
82.“八八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83.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
84.以“浙江精神”引领文化大省建设
85.建设“平安浙江”
86.建设“法治浙江”
87.浙江“强县扩权”与“强镇扩权”
88.杭州湾跨海大桥与舟山跨海大桥的通车
89.“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
90.辉煌“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编后记
综述
从南湖红船扬帆起航的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驾驶着这艘红船,驶过了90年的历程。在这90年里,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浴血奋战,艰苦创业,锐意改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伴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浙江革命的知识分子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浙江的工农运动风起云涌,浙江印刷公司工作互助会成为全国现代最早的工人团体之一,萧山衙前农民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全国最早的新型农民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农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思想和组织基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后在上海和嘉兴南湖举行,并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南湖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从此,中国共产党沿着红船的航向,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1922年9月,浙江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杭州小组宣告诞生。从此时起到1927年4月,浙江的共产党员从3人发展到4000余人,党的组织由1个发展到30多个,党的活动在浙江1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如同星火燎原,势不可当。但是,国民党右派勾结帝国主义用暴力手段实行反共“清党”。他们大肆捕杀共产党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从1927年4月上旬至年底,仅浙江省就有1805人被捕,932人被杀。
共产党人没有被白色恐怖吓倒,他们在血雨腥风中开始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1927年6月,中共浙江省委成立,浙江的党组织有了统一的领导。但是,在严酷的革命斗争环境中,浙江省委屡遭国民党破坏,不到两年时间,省委书记或代理书记换了10位,其中的5位在此期间或稍后在浙江被捕牺牲。面对严酷的环境和巨大的牺牲,浙江的共产党人毅然拿起武器,进行武装起义。从1927年下半年到1930年,浙江发生了大小60余次武装起义,涉及50多个县,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在浙江的统治。隶属中央军委14支红军序列之一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浙江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在浙南一带乃至整个浙江大地播撒了革命的火种。为掩护红军主力长征而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开辟了浙南游击根据地,使之成为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南方14块游击区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浙江党组织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38年9月,中共浙江省委重建,并于1939年7月在平阳县凤卧乡召开了浙江省第一次党代会。浙江党组织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创建抗日根据地,长期坚持敌后抗战:在浙东,建立了浙东区党委和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建立了拥有4个地区级、16个县级政权的浙东抗日根据地,成为当时党领导的全国19块解放区之一;在浙西,成立了苏浙区党委和新四军苏浙军区,开辟了拥有4个地区级、10个县级政权的浙西抗日根据地,是当时全国19块解放区之一和华中8个战略区之一的苏浙皖边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浙南,中共浙南特委也建立了抗日游击队,坚持、巩固了隐蔽的游击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浙江各抗日武装为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浙江党组织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广泛开展游击战,在全省各地农村建立游击根据地,严重动摇了国民党在浙江的统治基础。解放大军人浙作战前后,浙江各地人民武装积极配合解放大军,展开对敌攻势。从1949年2月17日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解放三门县城,到5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和平解放温州城,浙江地方人民武装先后解放了全省24座县城。
在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浙江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也有力地冲击着国民党的统治。尤其是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于子三被害事件,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爱国民主运动,全国十多万学生纷起响应,国际学联也发电声援。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23日,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第三野战军所部乘胜南进,以第七兵团为主的6个兵团13个军,相继进入浙江作战。5月3日,浙江省会杭州解放;10月30日,磐安解放,浙江大陆全部解放。7月,解放军开始了解放浙江沿海岛屿的战斗,先后解放了舟山群岛、洞头列岛、一江山岛、大陈岛等。1955年2月26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麂列岛。至此,浙江全境完全解放。
杭州解放后,1949年5月6日,新的中共浙江省委成立。省委面对农村凋敝、工厂歇业、市场混乱、通货膨胀、投机猖獗、人民生活十分困难的严重局面,带领全省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在农村,通过剿匪反霸、减租征粮等,巩固了政权;实行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以较快恢复。在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打击投机资本,稳定市场物价,合理调整工商业,进行最急需的工业建设。在省委的领导下,全省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全省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从1949年到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全省工农业总产值从18.75亿元增加到30.5亿元,增长62.67%,年均增长17.61%。与此相适应,国民收入增长较快,人民生活有了一定改善。
从1953年开始,浙江省进入大规模地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全省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从1952年到1956年,全省农业总产值从20.1l亿元增加到24.56亿元,年平均递增5.12%,农民人均纯收人从78元增加到84元;工业总产值从10.39亿元增加到18.5亿元,年平均递增15.5%,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从736个增加到3180个。伴随着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执行,浙江的经济稳步增长,市场繁荣,物价稳定,社会安定团结,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也有了发展,人民生活获得显著改善。
在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中共中央关于“充分利用、合理发展沿海地区工业”的方针指导下,省委充分利用浙江的矿产和水电资源,大力发展化学、电力、机械、冶金、采掘等基础工业,为浙江的工业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P1-4
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党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理论创新和飞跃的历史;是党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历史。90年党的伟大历程和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的领导力量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浙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得最多并作出许多重大决策的地方之一,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之一。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浙江历史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90年党的历史,包括在浙江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源泉。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在全省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这就需要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史工作者、专家学者潜心研究党史,多出党史精品力作。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和浙江教育出版社联合编写出版的《90年90事——中国共产党在浙江(192l一2011)》地方党史知识读本,通过90年来发生在浙江大地上的90个具有影响力、感染力、凝聚力的党史事迹来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国共产党在浙江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体现和反映中国共产党90年历程的辉煌与壮丽、光荣与艰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体现以党的历史激励人、教育人、启迪人和警示人的要求。这是浙江人民献给建党90周年的一份厚礼,对于进一步推动全省各级党组织、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学习党史、研究党史、宣传党史,从党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开创浙江“十二五”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认真回顾总结党所走过的道路,加深对我们党90年光辉历程的认识,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自豪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省、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以改革开放、自主创新为动力,埋头苦干,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浙江科学发展新局面。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政法委书记 李强
2011年4月2日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浙江诞生。至今,她已走过了90年的风雨历程。90年的历史神奇辉煌,90年的历史艰辛曲折。为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国共产党在浙江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并以此激励全省各级党组织、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再接再厉,奋发进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配合全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与浙江教育出版社决定,联合组织编写《90年90事——中国共产党在浙江(1921—2011)》一书。
本书选取了90年来发生在浙江大地上的90个具有影响力、感染力、凝聚力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客观地再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浙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事件与人物的选取注重“厚今明古”的原则,充分反映全省各地区的特点与亮点。全书以事件、人物为载体,客观叙述,见事见人,并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兼顾了宣传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省委常委、秘书长、政法委书记李强十分重视本书的编写工作,亲自为本书撰写了序言;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舒国增主持编写工作,并审定全部书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巡视员金延锋执笔综述,并参与部分书稿的写作与审定;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王祖强、浙江教育出版社社长汪忠具体组织了本书的编写工作。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同志有:金延锋、王祖强、包晓峰、邓金松、张昕、曾林平、文军、李立军、王义跃、俞红霞、姜卫东、余昕、邢恒超、沙勋、曹正法、赵红峰等。周俊、余听等同志承担了书稿编辑出版工作。
由于选编时间紧张,入选书中的重要事迹可能不尽全面或典型;加上编写人员水平有限,不到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谅解并予以批评指正。
编者
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