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他是无赖和恶棍,心狠手辣,心术不正;也有人说他敢作敢为,文韬武略,世所罕见。有人说他纸上谈兵,厚颜无耻,祸国殃民;也有人说他精明实干,宽厚豁达,造福深远。他就是袁世凯,一位充满智慧、颇受争议的晚清枭雄!
《晚清枭雄袁世凯》由元坤编著。
就让我们去阅读这位时代巨人波谲云诡的一生吧!抛开所有的成见,带着我们今日的目光,去体会一下这位曾经被誉为“中国华盛顿”的清末民初不可一世的枭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晚清枭雄袁世凯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元坤 |
出版社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有人说他是无赖和恶棍,心狠手辣,心术不正;也有人说他敢作敢为,文韬武略,世所罕见。有人说他纸上谈兵,厚颜无耻,祸国殃民;也有人说他精明实干,宽厚豁达,造福深远。他就是袁世凯,一位充满智慧、颇受争议的晚清枭雄! 《晚清枭雄袁世凯》由元坤编著。 就让我们去阅读这位时代巨人波谲云诡的一生吧!抛开所有的成见,带着我们今日的目光,去体会一下这位曾经被誉为“中国华盛顿”的清末民初不可一世的枭雄! 内容推荐 《晚清枭雄袁世凯》由元坤编著。 袁世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以至于阅读他的故事,人们的头脑中会不断闪出一些大大的疑问和惊叹。然而,这才是一个真实的袁世凯,他便是如此真实地在历史长河中匆匆而过,既有败笔,也有胜笔!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带着一种历史的眼光去阅读袁世凯,把他的一生还原到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去,才有可能触摸到那个无比真实的袁世凯。 那么,袁世凯生活的年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年代?这个年代又对袁世凯复杂人格的形成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让我们随着《晚清枭雄袁世凯》这一本书,去体会这个曾经被誉为“中国华盛顿”的清末民初不可一世的枭雄。 目录 第一章 显赫家世,放荡少年 大树底下好乘凉 此子不是读书郎 丢掉笔杆子,抓起枪杆子 “壬午兵变”,初露峥嵘 第二章 朝廷敞开大门 练军,威名大振 “甲申”平乱,功勋卓著 谁没个三灾五难 再次赴任,踌躇满志 甲午惊雷震醒了他 第三章 练兵,练兵,练兵 不练兵不行 委以重任,大显身手 并非徒劳的上书 谜一般的“戊成” 升迁不是没有道理 第四章 临危受命,大显神通 义和团的“主义” 他就是不信邪 不偏不倚,稳住洋人 “乌合之众”靠不住 “辛丑”的悲剧 第五章 新政,势在必行 出色的接班人 大兴实业,必须的 科举,早就该废了 清朝也有警察了 练兵,新政里的老行当 第六章 从立宪到归隐 艰难的时局 “官可不做,宪法不能不立” 犯众怒的官制改革 祸起五十大寿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第七章 东山再起,重夺大权 归去来兮洹上村 政治家的“诗情画意” 该出山时,才出山 玩弄权谋,他才是行家 第八章 走向总统之路 南北双方的周旋 举步维艰的新政府 清帝,该退位了 临时总统,我也当 第九章 家大了难当 光怪陆离的近代中国 唐总理吃力不讨好 架空的“责任内阁” 总理轮流做,明天到谁家 混乱的全国大选 责任内阁,又瘫痪了 第十章 当民主遇上独裁 短暂的蜜月 扑朔迷离的凶案 “善后大借款” “二次革命”决雌雄 总统,我要当正式的 军政大权集于一身: 第十一章 黄粱美梦,一场空 家里的“皇帝” 哭笑不得的“代表大会” 帝制自为,梦魂归西 试读章节 再次赴任,踌躇满志 后来的历史,证明了袁世凯对清朝政府软弱无能的看法是正确的。在强敌面前,你让他一寸,他就会进你一尺! 很快,到了1885年3月,由于在与清政府及朝鲜的谈判中捞到了好处,日本人派了一个大臣来到中国,向清政府在朝鲜的行为提出抗议,而这个大臣就是著名的日本外交家伊藤博文。 清政府觉得事态严重,于是就让李鸿章到天津与他谈判。伊藤博文认为,李鸿章成熟老练,是块难啃的骨头,于是就直接来到了北京,要求与总理衙门对话。可是,总理衙门却依旧让他回天津去,跟李鸿章协商。 无奈之下,伊藤博文又去了天津。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日本人提出了许多无理要求,比如清政府必须道歉和赔偿军费等。除此之外,日本人还认为,必须严惩在“甲申政变”中“闹事”的袁世凯。 最终,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天津条约》。这个条约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四个月内,中日两国军队撤出朝鲜; 第二,以后,中日两国都不能派遣军事教官帮助朝鲜训练军队; 第三,将来朝鲜如果再出现政变,中日两国或一国向朝鲜出兵,必须事前相互通告。 这三条内容里面,最阴险的就是第三条。通过这一条,日本人便实际上取得了与清政府同等的出兵朝鲜权利。不仅如此,由于需要事前通告,清政府的对朝军事行动,至少在条约上失去了主动权。 至于日本人提出的严惩袁世凯的要求,李鸿章并没有答应,最终不了了之。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日本人步步紧逼的同时,俄国人也加快了侵朝步伐。实际上,俄国人之所以能在朝鲜捞到好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朝鲜政府本身。 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朝鲜虽然一直都是清政府的附属国,但是谁又真的甘心做小弟呢?事实上,韩王当权的朝鲜政府一直以来都在争取独立和自由。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就瞒着清政府,与俄国人签订了一个《通商条约》。其中一条要命的约定就是:双方都有权将军舰开到对方的任何港口去,无论是开放性的港口还是封闭性的港口。俄国的军舰都可以开到朝鲜的港口了,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危险的一个信号! 接着,俄国人又直接提出,要朝鲜接受俄国的保护。换句话说,就是让其成为俄国的附属国。韩王并没有立即答应俄国人,而是十分狡猾地派遣使者到北京来,向清政府询问怎么办。 其实,对于韩王的心思,清政府是十分清楚的。李鸿章心里明白,这是朝鲜的一个暗示:假如清政府不采取点行动,那么对不起,朝鲜以后就不认你这个“大哥”了。但是,按照当时的形势,清政府又不能直接跟俄国人对着干。无可奈何之下,李鸿章决定,把在思想上亲近清政府的大院君派回朝鲜,从而维护现有的中朝关系。 李鸿章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让大院君回朝鲜去制衡他的儿子韩王,以及那个墙头草随风倒的闵氏家族。 主意既定,李鸿章准备立即行动。可是,由谁来护送大院君回朝鲜呢?前思后想之后,李鸿章认为,此事非熟悉朝鲜国情的袁世凯莫属!于是,李鸿章赶紧派人前往河南陈州,招袁世凯到天津。 袁世凯收到通知后,认为情况紧急,于是他就日夜兼程地赶往天津。据说,由于赶得太急,他甚至骑死了一头骡子。 李鸿章与袁世凯在天津碰面后,袁世凯提出,要丁汝昌与自己一起带兵入朝。但是,李鸿章并没有同意:“韩人听说大将军去,肯定会欢声雷动,谁敢抗拒呢?至于其他人,就不需要了,你只需带数十个随从就行。” 就这样,1885年9月中旬,袁世凯护送着大院君从天津出发,于10月初再次来到了朝鲜。在仁川,袁世凯受到了朝鲜百姓的热烈欢迎。由此可见,袁世凯在朝鲜还是威名远播、深得民心的。 不过,这一次,袁世凯的主要任务是护送大院君安全回国。因此,在将大院君送回王宫,并对闵氏家族和大院君之间的矛盾进行了适当调处之后,袁世凯就回天津向李鸿章复命了。 到了此时,袁世凯与朝鲜的缘分依旧没有尽。因为在1885年年底,清政府为了稳定中朝关系,正式任命二十六岁的袁世凯为驻朝办事大臣,全权代理清政府在朝的一切事宜。就这样,袁世凯又来到了他的第二故乡朝鲜。 跟以往不同,这次来朝,袁世凯拥有了更大的实权。在写给韩王的信中,李鸿章叮嘱道:“以后贵国内治外交紧要事宜,望随时开诚布公,与以商榷,必于大局有裨。”也就是让韩王李熙但凡军国大事都要与袁世凯商量着办。可以想象,袁世凯在朝鲜拥有多大的权力!然而,此时的朝鲜已经不是两年前的朝鲜了。 从朝鲜政府来看,韩王和闵氏家族已愈发不愿意再附属于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只是由于担心赶跑了清政府这条狼,又来了西方列强这些虎,因此暂时还对袁世凯礼让有加。 从西方列强来看,他们虽然在朝鲜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要争夺清政府在朝鲜所拥有的宗主权。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袁世凯虽然被清政府授予了在朝全权大臣的职位,但是其他国家却有意不承认他的这个地位,甚至在有些外交场合,袁世凯还成为了最受排斥和歧视的人。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局面下当一个所谓的“全权”大臣,袁世凯会觉得多么的窝囊! 尽管如此,性格强硬的袁世凯却并没有对西方列强表现出任何退让。相反,他总是在各种场合全力维护清政府在朝的地位和权利。这一点,很好地体现在了1890年朝鲜赵太妃去世时的一件事中。 按照规矩,作为清政府的附属国,朝鲜的太妃去世,朝鲜政府自然应该派出“讣告使”向北京的礼部报告消息,然后清政府才会派使节前去祭奠和赐予谥号。 然而,赵太妃去世好几天了,朝鲜政府都没一点动静。 这下,袁世凯急了。他不断地派人去催促朝鲜王室,让他们前往北京通告。最终,经不住袁世凯的几番催促,朝鲜政府只好照规矩办事。 还有一次,日本假意邀请袁世凯去东京访问,说是商谈朝鲜事宜。可是,当袁世凯到了东京,并且和伊藤博文见面之后,狡猾的日本人却十分凶狠地向他提出了所谓的十二条忠告,主要意思就是让袁世凯别插手朝鲜的内政外交。 面对日本人的威胁,生性刚烈的袁世凯一点也不买账。他只是随便敷衍了几句,还没等到行程结束,便离开了日本。 就这样,袁世凯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尽心尽力地维护着清政府在朝鲜的地位和利益。 看到这里,大家或许会以为,袁世凯在朝鲜的主要成绩是在外交领域。其实,他在朝鲜的经济和交通事业,尤其在对华贸易上,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在袁世凯出任驻朝全权大臣之前,朝鲜的主要对外贸易对象是日本。而到了袁世凯任职的后期,在朝华商的实力已经超过了日本。据统计,当时在汉城的华商一共有八十家之多。那么,袁世凯是怎么取得这一骄人成绩的呢?实际上,他在背后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袁世凯刚来朝鲜的时候,华商没有专门的利益保护机构。为此,袁世凯设置了巡警,专门保护华商利益。同时,他还按照地域,将各地的华商联合起来,组成一个个的商帮会馆,其中设有董事,专门协调华商之间的利益冲突。 大家都知道,海外贸易中很重要的一个硬件就是海洋运输。但是,在袁世凯担任全权大臣之前,华商的海洋运输都被日本商船垄断,这样自然不利于华商。有鉴于此,袁世凯从总税务司搞来上万元的款项,购置了一艘远洋货轮,专门来往于仁川、上海之间,从此打破了日本人的垄断。 除此之外,袁世凯还在龙山、仁川、釜山和元山四处设立中国在朝的商务理事,负责管理在朝华商的各项商务,增加了华商的商业效率。 袁世凯的努力赢得了朝鲜政府的尊重,就连亲日的闵氏家族也最终转向了亲清政府。 1890年,袁世凯担任驻朝全权大臣已经整整三年了。在写给朝廷的政绩考核报告中,李鸿章用了这样十六个字来褒奖袁世凯在朝的劳苦功高:“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尤其是最后一句“独为其难”,说明李鸿章深知袁世凯在朝鲜一人苦撑危局的难处。 不仅如此,李鸿章还在评语的最后提出,应该继续让袁世凯留任朝鲜,并加升二品官衔。最终,清政府采纳了李鸿章的意见,并在1893年袁世凯又一次三年任职期满时,让他继续留任。 可以相信,袁世凯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和褒奖,应该是十分满意的吧! P45-49 序言 不得不说,讲述袁世凯的故事,是一件令人颇为伤神的事情! 这种伤神,当然因为袁世凯这个人是难以盖棺定论的。时至今日,人们对于袁世凯,依旧有着各种各样的评论。按照这种趋势,估计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情况都不会有所改观! 不过,阅读袁世凯的一生,有一点评论倒是可以确定下来的:袁世凯绝对是那种有着多面性格和复杂心灵的历史巨人。 先来看看袁世凯复杂、多面的性格吧! 毫无疑问,对于袁世凯,是很难用现在某些教科书式的善恶标准评论的。袁世凯身上的确有恶,比如他贪财好色、凶残跋扈、独断专横……然而,袁世凯身上也有善,例如他勇于改革、励精图治、爱国爱民……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才很难用简单的是非、善恶来讲述袁世凯。换句话说,袁世凯不是大恶人,也不是大善人,而是在历史的天空之中曾经闪耀一时的明星。他的生命,是十分真实的。 是的,袁世凯是一个活得很真实的人。这样讲,并不是说作为政治家的袁世凯,没有一丝一毫的虚假,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是说,无论是谎言还是真实,袁世凯都真诚地面对过。或者说,他做了一个真正的自己! 于是,在袁世凯身上,我们才见到了那么多颇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格特征:既有儒家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有道家的“无为,方能无不为”,还有法家的“法、术、势相结合”,甚至有墨家的“尚同”,以及名家“白马非马”的巧辩。 儒墨道法名基本上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精髓,而袁世凯恰好就将这些精髓汇聚一身,最终成就了他充满传奇的一生!在袁世凯的生命里面,既不缺少千秋功绩,也逃不过千古骂名。他的一生,是光荣和罪恶交织的一生。 也借着这个特征,袁世凯的一生才有了无数看似矛盾,却又令人啧啧称奇的典故:他曾经年少轻狂,嗜武废文,,最终废除科举,却又一生喜好作诗、为文;他大力训练新军,积极采用先进作战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却又灌输以传统落后的愚忠精神;他主政直隶期间,大力发展经济,鼓励和刺激工商业发展,经济上成效斐然,却又反对过于近代化的生活方式和心态;他倡言立宪改革,曾声称“官可不做,宪法不可不立”,却又大权独揽,架空内阁;他曾积极与革命党人携手赶清帝下台,却又一心称帝,最终还坐上了龙椅…… 袁世凯的一生,就是这样充满了传奇,以至于阅读他的故事,人们的头脑中会不断闪出一些大大的疑问和惊叹。然而,这才是一个真实的袁世凯,他便是如此真实地在历史长河中匆匆而过,既有败笔,也有胜笔!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带着一种历史的眼光去阅读袁世凯,把他的一生还原到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去,才有可能触摸到那个无比真实的袁世凯。 那么,袁世凯生活的年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年代?这个年代又对袁世凯复杂人格的形成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英国大文豪狄更斯曾经这样形容大革命时期的欧洲:“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时代,那是愚昧的时代;那是信仰的时代,那是怀疑的时代;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落地狱。” 实际上,这段话完全可以用来描述袁世凯生活的年代:充满了腐朽破落,却孕育着新的希望。总之,一切都那么令人捉摸不定。 正由于此,在这个年代的人,从本能上就会选择一种直面现实的真实生活方式。这一点,袁世凯也不例外。原因很简单,既然外面的世界一时之间没有什么既定的道路和规则可以遵循,那么无论是思想还是行动,都应该根据随时会变化的情况而转移。也只有如此,才能在那样一个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年头生存下来,而且活得有滋有味! 袁世凯生活的年代历经千年的帝制,再也无法抵抗住欧风美雨的不住侵蚀,最终轰然倒地。很明显,在这样的年代里,如同以往所有的改朝换代一样,必然既有着光明和希望,也有着阴谋和残酷。新的事物不断涌入这个古老的民族,旧的观念和行为却依旧盘踞在人们的生命之中。 可以想象,生活在这样一个剧烈转型的时代,如果没有直面现实的精神,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来,那么更多的就只能是无助、彷徨、恐惧、担忧、惊悸乃至绝望。很自然地,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人选择了随波逐流。事实上,他们也只能听天由命地活着。 然而,袁世凯却选择了直面现实,虽然充满了艰难、困苦乃至危险,却最终没有违背自己的本性,活出了真的自我! 袁世凯的生命不仅是十分真实的,而且也是十分现实的。这种现实,甚至到了他去世之后,都一直维持着。大家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时代巨人,去世后竟然连安葬费都不够。如果没有当年那帮弟子和部下们的支持,他甚至都难以入土为安!曾经不可一世的枭雄,表面上有了一个庄重肃穆的葬礼,其实背后更多的还是难堪! 袁世凯去世后的尴尬,也是一个时代的尴尬。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严格按照现实来办。不然,要么只能敷衍了事,要么便是无法实现目标! 这是多么现实的一种状况啊!实际上,在袁世凯的一生之中,这种现实一直萦绕着他,须弥不离!可以说,袁世凯的一生就是和那些不断变动着的现实过招的一生。很多时候,他甚至来不及总结经验教训,也没有时间做精心准备,就上战场了。这个战场或许不是真的疆场,但是人生战场上的战斗更加惊心动魄、欲罢不能!没有成规可以遵循,那么袁世凯就只能选择按照真实的自己来行动。说到底,他不愿意做一个被摆布的棋子! 可是,这一切,最终更多是袁世凯个人的努力罢了!在人类历史之中,又有哪个人真的做到了活出自我,而不是为他人作嫁衣呢? 袁世凯同样逃不了这个宿命!只不过,历史赋予了他太多重要的使命,因而显得他十分与众不同,但归根究底,袁世凯依旧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和曾国藩、李鸿章一样,曾经都指点江山、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然而,转眼之间,他们就繁华看尽唯沧桑,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只不过,相比起来,袁世凯由于功绩太大、罪过也太多,因而留下了一个更为长远的孤独背影! 这或许就是一切历史人物的必然命运吧!既然如此,我们就更加可以用一种平和、宽容的心态去阅读袁世凯了。他不再是那个千秋功名的北洋巨头,也不是那个千古骂名的短命皇帝,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平凡人。只不过,他一直都活得很真实。 就让我们去阅读这位时代巨人波谲云诡的一生吧!抛开所有的成见,带着我们今日的目光,去体会一下这位曾经被誉为“中国华盛顿”的清末民初不可一世的枭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