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那样一群女子,她们如烟花般绚烂,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们如玉般温润,但她们的爱恨足以倾城。她们或生自盛世豪门,或拥有绝代风华,或身负才情千万,或经历曲折离奇……
桑妮所著的《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讲述24位民国时期绝世奇女子的秘辛往事,追忆100年前那些乱世佳人的喜怒哀乐、人生起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桑妮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曾经有那样一群女子,她们如烟花般绚烂,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们如玉般温润,但她们的爱恨足以倾城。她们或生自盛世豪门,或拥有绝代风华,或身负才情千万,或经历曲折离奇…… 桑妮所著的《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讲述24位民国时期绝世奇女子的秘辛往事,追忆100年前那些乱世佳人的喜怒哀乐、人生起伏。 内容推荐 民国是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当中非常特别的一段,乱世之中,那些才子佳人们演绎了无数爱情故事,至今让人们唏嘘不一已。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作者桑妮搜集了大量资料,梳理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如烟往事,以女性的直觉,现代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体味她们的落寞,解读她们的惆怅,展现她们的美丽与哀愁。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收录林徽因、张充和、孙多慈、朱梅馥、孟小冬、关紫兰等二十四位知名女子的人生情感故事,或凄婉,或无奈,或哀怨,或浪漫……作者充满感同身受的同情和理解,在细腻而感性的叙述中,不乏独特的理性思考。 目录 第一章 孟小冬 为谁风露立中宵 第二章 陆小曼 从此无心爱良夜 第三章 阮玲玉 便纵有千种风情 第四章 胡蝶 花自飘零水自流 第五章 周旋 美人不用敛蛾眉 第六章 张爱玲 人间无物似情浓 第七章 林桂生 醒时空对烛花红 第八章 唐瑛 惜花人去花无主 第九章 陈燕燕 昨夜星辰昨夜风 第十章 宋美龄 当时只道是寻常 第十一章 小凤仙 高山流水识知音 第十二章 王人美 梨花欲谢恐难禁 第十三章 赵四小姐 人间自是有情痴 第十四章 胡萍 繁花落尽皆成梦 第十五章 林徽因 你是人间四月天 第十六章 姚玉兰 人生只似风前絮 第十七章 董竹君 风絮飘残已化萍 第十八章 福芝芳 芳心总是伴忠魂 第十九章 赛金花 红颜未老恩先断 第二十章 王映霞 生怕情多累美人 第二十一章 张幼仪 独客单衾谁念我 第二十二章 苏青 一抹春痕梦里收 第二十三章 何香凝 人间梅花暗自香 第二十四章 潘玉良 质本洁来还洁去 试读章节 起 她是一个感性的人。 1925年,14岁便大红大紫的她毅然为了事业放弃爱情,离开了日后上海黑帮的大佬杜月笙,奔向梨园的“天堂”—北京;后来,正值事业如日中天的她又愤然离开北京,甩开“梅孟之恋”的“戏中戏”,回到已经是杜月笙只手遮天的上海,开始了深居简出的隐匿生活。 她的一生足够被称之为传奇。 在杜月笙60岁寿辰之时,已经40多岁的她以一曲《搜孤救孤》再次轰动了上海滩,成为名副其实的“实力派偶像”。这个经历了人间无数苦难的“天下第一老生”,始终傲然立于尘世间。然世事弄人,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随杜月笙避难香港的她,却始终是一个妾的身份! 19世纪初,在上海老城厢古城墙旁,当时住在附近的艺人每天早晨在此吊嗓子,其间有一个5岁的小女孩,她的嗓音略带一些稚嫩,但在她的姑父看来,不久的将来她肯定是一个响当当的“角”。 她是梨园世家出生,每天在戏曲中熏陶,除练就了傲人的“金嗓子”,还练就了一副铮铮傲骨!在之后的人生岁月里,她始终是戏台上的“皇”,直至安静地躺在棺材里,也依然带着震耳欲聋的“回音”。 她亦是一个傲岸的人。 面对梅府“枪案”,她没有像梅先生那样抱头鼠窜;面对福芝芳的排挤和梅先生的软弱,她甩下了一句:“我孟小冬要嫁人,也嫁一个一跺脚四城乱颤的‘主’。”毅然离开;面对年华老去的昔日上海“皇帝”杜月笙,她却露出了温柔的一面,在杜大亨辞世前的两年,她散尽了积攒了一生的柔情……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曾委托著名小生姜妙香捎话,请她回大陆,但是她始终没有回来。以孟小冬和杜月笙的关系来说,若是她当时回到大陆,恐怕也过不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关。虽然说,她是京剧界最著名的客死他乡的艺人,结局有些悲凉,但还是安详的。 壹 人面桃花 1947年8月,上海滩大亨杜月笙60岁寿辰,当时适逢广西、四川、苏北等地水灾,杜月笙决定组织祝寿赈灾义演,当红名角齐聚上海,孟小冬便以一曲《搜孤救孤》再次轰动了上海滩。 当时大江南北各行各业,都到上海为杜月笙祝寿。祝寿当然要唱戏,何况杜月笙本就是一个票友。当时红得不得了的“冬皇”孟小冬的戏份,自然不能少。听说孟小冬要唱,外边的人都坐飞机来听。据说,票一般人买不到,早已被“内定”了。 当时已有无线电收音机,于是无线电收音机在十里洋场的小摊位上开始走俏,竟然一个小摊位1小时就卖出20多部。 所有的名角全到场来看。 谢幕后观众根本不走,都想看看她的便装,结果还是杜月笙上后台好一番说劝,才谢了一次幕。然而,就是这一次的演出被梨园界称为“广陵绝唱”,从此,“冬皇”再也没有登台演出过。 如今的十里洋场已经盖起了高楼大厦,那昔日的辉煌仿似过眼云烟。然而,在浮华如梦的20世纪30年的大上海,她的确曾存在过,留下惊鸿之影。 当我们回忆起那时上海滩,你可曾想起那令人魂牵梦萦的“人面桃花”呢! 贰 冬皇出世 1908年,一个在十里洋场卖梨的年轻人,凭着一身的胆识把梨卖进了“黄公馆”;而就在这一年,一个叫做雷玛斯的葡萄牙人在美租界乍浦路中西书院北首112号(靠海宁路)创建了虹口活动影戏园,两年后改称为虹口大戏院;同年,一个仪表堂堂、气度潇洒、举止端庄的年轻人,由梅小生更名为梅兰芳,从此“梅兰芳”这个名字再也没有退出戏曲舞台;在这一年,在上海滩一个靠近法租界的民国路一条弄堂中的普通楼房里,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父母为其取名孟小冬。当时的人们还不清楚,这三个人和一个戏院会有怎样错综复杂的感情。 孟小冬出生于1907年农历冬月十六,因而取名叫小冬。 小冬的家可谓是唱戏的世家。当时,唱戏的还被称为“下九流”的行当,然而,在“下九流”的行当里,老孟家算是很吃香的。在孟小冬家,逢年过节聊得最多的,就是祖父孟七了,孟七可以算是整个梨园界的老前辈,让他一炮而红的是他曾经在英王陈玉成办的科班里教过戏,这可是“下九流”里上了“厅堂”的大事,这也成了老孟家族的荣耀。 就是在这样的荣耀下,孟小冬从5岁开始就随着父亲孟鸿群,每天早晨吊嗓子。然而,当时女人在戏班子里是吃不开的,所以孟小冬并没有受到家族的严训,也就是没有把她当重点培养对象。 看着孟小冬一天天地成长,一个好苗子就要被淹没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封建传统之中的时候,她的姑父站了出来,成为她的启蒙老师。 既然要打破这种制度,就必须管教出一个“可以影响时代的人”,所以,姑父仇月祥对她管教非常严,艺术上稍有差错就会责打。一个日后成为“冬皇”的女孩子的童年,就是在不断地责打中慢慢地成长着,一直到她14岁那年。 现在已无法考证,是经过怎样的周折,她的姑父抵住无数亲人和社会的反对,把孟小冬推上了虹口大戏院的戏台。姑父是唱老生的,所以孟小冬也同样唱老生,是金子无论穿上了怎样的“外衣”,她始终都会发出光芒。没几场戏,孟小冬就名声在外了,只要有她出台唱戏,场场爆满,票价也飞涨。不久,在人们心中,一个上海滩的名角便冉冉升起。 所谓天才,即天生就是一个有用之才。孟小冬亦是一个天才,因她凭着自己的才艺创造了两个传奇:孟小冬的崛起,为女演员在京剧舞台上争取了应有的地位,同时也打破了“女人不唱戏”的封建传统;她先后嫁给梅兰芳和杜月笙,这是那个时代的两个代表性人物。 孟小冬亦因此成为了当时茶余饭后人们私聊最多的传奇女人。 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