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宋朝史话/中国读本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吴泰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由在史学界享有崇高声望的老一辈历史学家吴泰编写。该书对宋朝这一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中外交流、社会生活、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等作了详细的介绍,既有专业的厚度,又不乏诙谐和幽默,文笔平实流畅,通俗易懂。适合广大历史爱好者阅读。

内容推荐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脉络者,我们的历史是最应珍视的一笔遗产。但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古籍文献、文书档案浩如烟海,一部中国史,真不知从何处说起!

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特编撰了这套《中国读本》丛书(中国历史史话分卷)。

本书为其中的[宋朝史话],主要讲述了宋朝这一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中外交流等。

本书最大特点就是将知识、学术融为一体,既有严谨治学态度、科学辩证唯物史观,又能够栩栩如生描述再现一个过去,语言表达通俗易懂,人生哲理深入浅出,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层面要求,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拓展。对于青少年学习、探究历史,本书无疑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目录

开头语——略说两宋

第一章 北宋建立和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重建

 一、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宋的建立

 二、杯酒释兵权——宋太祖巩固政权的重大措施

 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耶?”——“先南后北”统一战争方略的实施

 四、“强干弱枝”,分化事权——宋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

 五、“创业垂统”,稍逊风骚——宋太祖历史功过概观

第二章 从锐意进取到“守内虚外”

 一、斧声烛影,太宗继业——平北汉和局部统一的完成

 二、进军幽州及杨业之死——宋、辽战争的爆发

 三、李继迁发难——宋、西夏的分裂

 四、“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王小波、李顺起义的风暴

 五、“守内虚外”与“澶渊之盟”——宋、辽对峙局面的确立

第三章 北宋的赋役制度

 一、主户与客户——北宋乡村的阶级结构

 二、“古者刻剥之法本朝皆备”——繁苛的赋税、征敛和力役

第四章 北宋的社会经济

 一、“稻粱桑臬,务尽地力”——农业的发展

 二、繁花争艳,大放异彩——手工业的发展

 三、都市、镇市和货币——商业的繁荣和纸币的出现

第五章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变法运动

 一、“天书”骗局,蠹政耗财——宋真宗的东封、西祀

 二、因循成习,三冗成灾——宋仁宗时的弊政和“积贫”局面

 三、边患迭起,穷于应付——宋仁宗时的“积弱”局面

 四、“庆历新政”夭折,变法思潮未艾——范仲淹、包拯等人的革弊尝试

 五、“熙宁变法”的风波——王安石与司马光两派的不同政见之争

第六章 北宋后期的腐朽统治和“靖康之祸”

 一、“更化”与“绍述”——政局的剧变与党争

 二、“丰亨豫大”与花石纲之扰——宋徽宗、蔡京集团的腐朽统治

 三、“仗义而起”,四方响应——方腊及宋江起义

 四、从“海上之盟”到“靖康之祸”——北宋的灭亡

第七章 宋廷南渡及宋、金和战

 一、赵构登极,宋室南移——南宋的建立及李纲之进退

 二、“出师未捷身先死”——宗泽联络义兵守汴的事迹

 三、兀术江南失利,张浚陕西败绩——宋、金对峙局面的逐步出现

 四、“壮怀激烈”,英雄饮恨——岳飞的抗金斗争和宋高宗、秦桧的叛卖行径

 五、“便令江汉竭,未厌虎狼求”——“绍兴和议”后的宋、金和战形势

第八章 偏安局面下的南宋社会经济

 一、“苏常熟,天下足”——南宋农业的迅速发展

 二、巧夺天工,精益求精——南宋手工业的发展

 三、商业、都市和纸币——杭州的空前繁华

第九章 南宋的腐朽统治和农民起义

 一、秦桧擅权,三朝“内禅”——南宋政治的黑暗腐败之一

 二、韩、史用事,道学猖獗——南宋政治的黑暗腐败之二

 三、“弱者肉,强者食”——南宋土地兼并的恶性发展

 四、“剥肤摧体”,“膏血无余”——南宋繁苛的赋敛榨取

 五、钟相、杨么起义——南宋初年的农民反抗斗争

第十章 蒙古南侵及南宋灭亡

 一、联蒙灭金,“端平人洛”——宋、蒙战争的序幕

 二、襄、淮、蜀残破,钓鱼山献捷——蒙古对南宋的两次大规模攻势

 三、“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贾似道专权及其倒行逆施

 四、襄鄂尽陷,元兵人杭——南宋的灭亡

 五、正气凛烈,可歌可泣——文天祥、张世杰等南宋军民的抗元斗争

第十一章 宋代的科技、思想和文化

 一、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其他——科技的辉煌成就

 二、从崇尚黄老到尊崇理学——政治思想的演变及新儒学的发展

 三、文坛辉煌灿烂,艺术花开烂漫——文学艺术的繁荣

 四、新的史书体裁,新的研究领域——宋代史学的空前繁荣

 五、佛、道俱兴,“事魔”盛行——宋代的宗教

第十二章 中外友好关系的发展

 一、“招接通好”,睦邻互利——中外政府间的友好关系

 二、“住蕃”与“住唐”——中外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

附录一 两宋世系表

附录二 宋代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公元959年六月,正当壮年的周世宗柴荣突然病死,后周宰相范质受顾命扶助柴荣年仅五周岁的幼子柴宗训继立为帝。

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周世宗病死,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已经延续了半个世纪。在短短的53年中,中原的王朝已经换了五个朝代,有八姓、十三个皇帝登台。其中许多皇帝都像匆匆来往的历史过客,依靠手中掌握的兵权在一次兵变中登上皇帝宝座,很快又像走马灯似的被骄兵悍将赶下宝座。周世宗是五代比较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他推行一系列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措施,严惩贪官污吏,破格选拔人才,重视法制,特别是针对过去骄兵悍将难以驾驭的积习,着手整顿军队,严肃军纪,建立了一支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精锐禁军,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切,使得后周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大大加强。周世宗也在这一基础上着手进行统一战争,先后夺取了后蜀控制的秦(今甘肃天水)、凤(今陕西凤县东)、成(甘肃成县)、阶(甘肃武都)及南唐控制的江北、淮南十四州。又北击契丹,夺取了契丹占据的宁(河北原青县)、莫(河北任丘)、瀛(河北河间)三州及瓦桥、益津、淤口三关。五代分裂的局面已出现结束的征兆。但是,就在北击契丹的途中,周世宗因患病不得不回师,回到开封不久就病死了。这时,后周出现了“主少国疑”的不稳定气氛,一个由掌握兵权的武将策划的政变计划也在酝酿着。

周世宗曾经协助其养父郭威举兵灭亡后汉,建立后周。对于武将拥兵夺取政权,他是有所防范的。他曾命令禁军将领赵匡胤把从各地招募到都城的“壮士”精选出尤其强壮的人,编为殿前诸班,作为皇帝的宿卫亲军,使殿前司统辖的殿前诸班成了禁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又另设侍卫马步军司同殿前司分掌禁军,就有着防范藩镇和武将拥兵夺取政权的意图。他在伐契丹途中见到一块上面写着“点检做天子”的木块,产生猜忌,临死前即把任殿前都点检这一禁军最重要职务的张永德罢免,晋升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夺取后周政权的,正是这个他认为可以信任的赵匡胤。

赵匡胤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县),其父赵弘殷,是后周的一员高级将领。赵匡胤在后周因为屡立战功,深受周世宗的赏识。他受周世宗委托,选择最精强的壮士编成“殿前诸班”,又以殿前都虞侯、殿前都指挥使的衔头直接指挥这支禁军中最精锐的部队。这样,赵匡胤就牢牢确立了自己在这支最精锐禁军中的权威,在这支军队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在周世宗病死前,他又成了殿前司的主帅,掌握后周最重要的军权,许多禁军将领也都是赵匡胤的亲信。周世宗一死,后周就没有任何人的势力可以同赵匡胤抗衡了。五代时期,谁有兵权,谁就有做皇帝的资本。后周在周世宗壮年突然病死所出现的那种“主少国疑”的动荡气氛中,赵匡胤夺取政权也就势在必然了。

公元959年十一月,河北镇州(今河北正定)、定州(今河北定县)的急报传到开封。说是割据山西的北汉会合契丹兵向后周发动进攻。后周执政大臣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即于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决定派赵匡胤率军前去抵御。这就给了赵匡胤一次难得的发动兵变的时机。军队刚调动,开封城中就出现了将“册点检为天子”的舆论。具体组织兵变的人,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和亲信赵普。正月初三日,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当晚到达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兵变计划即付诸实行了。

这一天晚上,赵匡J乱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先散布议论,说当今皇帝年幼,将士即使出死力破敌也没有地方去领功受赏,不如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再出发北征。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了,这时,赵匡J乱假装喝醉酒睡觉去了,由赵普出面,要求参加兵变的将士严格管理军士,不得趁兵变剽掠,以安定都城人心,保证“兴王易姓”顺利进行。第二天凌晨,赵匡义和赵普率领兵变将士来见赵匡胤。赵匡胤假装酒醉未醒,慢腾腾地起床,将士立即把一件事先准备好的皇帝登基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并下拜称呼万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黄袍加身”。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迅速回师开封。

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都与赵匡胤有私交,是赵匡胤的“义社兄弟”。陈桥兵变一发动,赵普就派人同他们联系。赵匡胤一回师开封,石守信和王审琦即开城接应。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猝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没有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这时,后周宰相范质等人才知道不辨军情真假就“仓猝遣将”是上了大当,但已经无可奈何,只得向赵匡胤跪拜,帮助赵匡胤举行禅代的仪式。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改封后周恭帝柴宗训为郑王。因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这个以开封为都城的宋朝,历史上被称为北宋。赵匡胤死后被尊为宋太祖。P1-4

序言

赫赫始租,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这是半个世纪前我们祭祀轩辕始祖——黄帝时留下的华美篇章。

我国是有着6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不懈的考古挖掘,还在不断延伸着她的历史源头。放眼全球,我泱泱中华,江山多娇;检点历史,我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从《周易》到《诗经》,自《天问》而《警世钟》,六七千年,流淌不息。这里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浩然博大,也有“何必马革裹尸还”的坦荡豪壮;既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刚烈,也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忠奸判定。曾经长时期居于世界前列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进步无私贡献出了自己无数的珍藏。

曾几何时,延绵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遭遇了暂时的挫折,“打倒孔家店”的激愤一度让很多人盯上了西方的月亮。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发展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让媚外的思潮重新暗流涌动。但与之同时,过度物质化了的西方国家,却把他们的目光重新投向东方文明的古邦,试图从中找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方。为此,我们曾一度犹豫彷徨,当一片飞叶被远风捎来时,我们因分不清它来自仙草还是毒藤而迟疑;当一堆泥沙被湍流冲去时,我们为说不清它含金蕴宝还是藏垢纳污而烦躁。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曾经徘徊在一些人心头的迷茫逐渐扫去,重视传统,回归本源,从中华文明中寻找持续进步的动力重新成为热门话题。清理我们的文化遗产,描绘她的真实面貌,发扬她的优秀传统,规划她的锦绣前程,是当代中国人既严肃又富有魅力的历史使命。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脉络者,我们的历史是最应珍视的一笔遗产。但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古籍文献、文书档案浩如烟海,一部中国史,真不知从何处说起!

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我社约请、组织在史学界享有崇高声望的老一辈历史学家,精心编撰了这套《中国读本》丛书(中国历史史话分卷)。本分卷共16分册,分别是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上、下)、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上、下)、五代、宋朝、元朝、明朝、清前期和晚清。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作者在专业研究的基础上,以大手笔撰写小文章,在各分册中,对该断代的重大事件、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中外交流、社会生活、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既有专业的厚度,又不乏诙谐和幽默,文笔平实流畅,通俗易懂。

历史是一个辉煌的存在,历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启迪之学,我们衷心希望广大的读者朋友能从这套丛书中寻到灵感,从6000年历史积淀中汲得智慧,熔铸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崭新的智慧王国。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9年6月1日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读本(史话分卷)》丛书是目前所见学生历史读物中最好的。一是丛书的各单本作者都是史学界的专家学者,这保证了内容的专业性;二是丛书的内容深浅适中,既体现了大纲要求,又有所拓展,可以作为课内知识的有效补充,很适合学生阅读。同时,本书也适合老师们作为资源来储备。

——白幼蒂(北师大附属中学历史特级教师,北京市高级中学实验课本编委)

本套丛书是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编辑的,扣住了教学大纲,既体现了教学重点,又有适当的延伸,对拓展学生知识面很有必要,是一套质量很高的学生课外读物。

——李明赞(北京四中历史特级教师,国家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编撰者之一)

此书最大特点就是将知识、学术融为一体,既有严谨治学态度、科学辩证唯物史观,又能够栩栩如生描述再现一个过去,语言表达通俗易懂,人生哲理深入浅出,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层面要求,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拓展。对于青少年学习、探究历史,《中国读本(史话分卷)》无疑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范桂英(北京十五中学历史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6: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