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反映2008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为宗旨,以日期、国别为线索,罗列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世界各国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内发生的,对国际政治经济有一定影响的大小事件,为各研究单位与个人及国际问题的爱好者提供了一份详细、全面、可靠的有关2008年国际形势的资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国际形势年鉴(2009)(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作者 |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反映2008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为宗旨,以日期、国别为线索,罗列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世界各国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内发生的,对国际政治经济有一定影响的大小事件,为各研究单位与个人及国际问题的爱好者提供了一份详细、全面、可靠的有关2008年国际形势的资料。 内容推荐 本年度的《国际形势年鉴》安排了以下专论文章: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董漫远研究员撰写的《2008年国际形势回顾》、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甄炳禧研究员撰写的《金融危机下的世界经济走势及对中国的影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美洲研究中心吴莼思执行主任撰写的《美国大选与金融危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项目组分别推出的《建设合作共进的新亚洲——面向2020年的中国亚洲战略》报告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评估与展望》报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赵干城主任撰写的《南亚地区形势的发展与前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张耀副研究员撰写的《俄格南奥塞梯冲突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张哲馨博士撰写的《泰国政局动荡的根源及影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张忠祥副主任撰写的《2008年非洲形势与中非关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王友明副研究员撰写的《拉美区域一体化稳步发展》。通过上述文章,读者大致可以把握2008年的国际局势基本脉络。其他相关的国家和地区问题以及跨地区问题,在“国家和地区专题”中都有涉及。 目录 专论 2008年国际形势回顾 金融危机下的世界经济走势及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大选与金融危机 建设合作共进的新亚洲——面向2020年的中国亚洲战略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评估与展望 南亚地区形势的发展与前景 俄格南奥塞梯冲突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泰国政局动荡的根源及影响 2008年非洲形势与中非关系 拉美区域一体化稳步发展 国家和地区专题 中国对外关系 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 胡锦涛主席出席同八国集团对话会议 胡锦涛主席访问亚洲三国并出席上合组织峰会 胡锦涛主席出席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 胡锦涛主席出席APEC会议并访问拉美和欧洲四国 吴邦国委员长访问非洲五国 温家宝总理访问老挝并出席相关会议 温家宝总理出席联合国会议 温家宝总理访问俄哈并出席相关会晤、会议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访问欧洲四国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访问亚洲四国 “台独”势力推动“人联公投”再遭失败 中俄完成边境勘界和岛屿移交 中欧领导人会晤被推迟 中日就东海油气田问题达成原则协议 中印议会启动定期交流机制 中越边界谈判结束 中国海军舰艇前往亚丁湾护航 中国与马拉维建交 韩国总统李明博访华 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访华 越南总理阮晋勇访华 泰国总理沙马访华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华 印度总理辛格访华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访华 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访华 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访华 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穆罕默德访华 卡塔尔首相哈马德访华 尼日利亚总统亚拉杜瓦访华 马拉维总统穆塔里卡访华 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访华 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访华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华 英国首相布朗访华 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访华 荷兰首相巴尔克嫩德访华 丹麦首相拉斯穆森访华 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访华 斯洛文尼亚总统图尔克访华 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 波兰总理图斯克访华 秘鲁总统加西亚访华 智利总统巴切莱特访华 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访华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访华 巴巴多斯总理汤普森访华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访华 新西兰总理克拉克访华 汤加国王图普五世访华 亚洲 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 “藏独”势力在拉萨制造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四川发生特大地震 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神七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朝核会谈进程受阻 纽约爱乐乐团在平壤演出 朝鲜炸毁核设施冷却塔 美国从“支恐”名单中删除朝鲜 朝韩关系风波不断 韩国发生牛肉风波 韩国崇礼门被纵火烧毁 日本央行行长出现短暂空缺 日本推出“新福田主义” 麻生太郎出任日本首相 日韩领土争议持续升温 日印签署安全合作宣言 蒙古发生骚乱实施戒严 第15届东盟地区论坛 《东盟宪章》获得批准 泰国政局持续动荡 东帝汶叛军发动骚乱袭击 强热带风暴重创缅甸 缅甸宪法公决 越南发生经济危机 菲律宾渡轮沉没伤亡巨大 泰柬发生边境争端 巴基斯坦举行议会选举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辞职 伊斯兰堡万豪酒店遭遇恐怖袭击 印巴开启克什米尔贸易通道 核供应国集团取消对印度核出口限制 印度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 孟买发生连环恐怖袭击 尼泊尔迈人共和时代 纳希德当选马尔代夫总统 阿富汗仍动乱不已 孟加拉国举行议会选举 不丹结束王朝统治 萨卡什维利连任格鲁吉亚总统 萨尔基相当选亚美尼亚总统 西亚·非洲 以色列发生政治风波 伊朗核问题僵局依旧 赫里斯托菲亚斯当选塞浦路斯总统 苏莱曼当选黎巴嫩总统 伊拉克政府通过美国在伊驻军协议草案 美国总统布什访问中东 叙利亚和黎巴嫩建交 伊朗议会选举 以色列对加沙实施军事打击 阿巴斯当选巴勒斯坦国总统 索马里海域海盗猖獗 乍得武装冲突加剧 毛里塔尼亚发生政变 几内亚发生军事政变 班达当选赞比亚总统 利比亚与意大利签署友好条约 南非总统姆贝基下台 南共体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非洲决定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刚果(金)东部安全局势恶化 土耳其-非洲峰会召开 肯尼亚产生联合政府 国际刑事法院起诉苏丹总统巴希尔 苏丹与乍得发生冲突 尼日利亚发生严重骚乱 联合国特别法庭再审利比里亚前总统泰勒 津巴布韦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津巴布韦选举引发动乱 欧洲 法国兴业银行发生违规交易 克劳斯连任捷克总统 希腊发生骚乱 美国与捷波签署反导协议 萨帕特罗连任西班牙首相 比利时政局仍未稳定 贝卢斯科尼再度出任意大利总理 爱尔兰否决《里斯本条约》 北约接纳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 科索沃独立引发剧烈反响 乌克兰政局动荡 俄乌天然气争议 俄格在南奥塞梯发生军事冲突 俄罗斯修宪延长总统任期 梅德韦杰夫当选俄罗斯总统 俄美首脑会晤签署《俄美关系战略框架声明》 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理 美 洲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 美国金融危机不断加剧 微软并购雅虎 布什总统解禁近海石油开采 CNN主持人辱华言论激起强烈不满 南美外交危机实现和平解决 卢戈当选巴拉圭总统 哥伦比亚政府军解救15名人质 劳尔·卡斯特罗当选古巴最高领导人 玻、委与美国相互驱逐大使 俄委联合军事演习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拉美四国 首届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首脑会议 大洋洲 澳大利亚正式向原住民道歉 约翰·基出任新西兰总理 汤加国王图普五世加冕 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 第六十三届联大 八国峰会在日本北海道举行 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20国峰会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发展筹资问题多哈会议 独联体、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中亚五国峰会 世界粮食安全会议 国际能源会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多哈回合贸易谈判再度搁浅 世界经济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 油价剧烈波动冲击世界经济 全球粮价攀升引发动荡 冰岛面临国家危机 其他 200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大事记 2008年1月至12月 文件、资料汇编 2008年美国国情咨文(2008年1月28日)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节选)(2008年3月18日) 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 胡锦涛主席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2008年5月8日,日本东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 胡锦涛主席在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7月9日,日本北海道洞爷湖) 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2008年7月15日) 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共创世界美好未来——胡锦涛主席在北京奥运会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词(2008年8月8日)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杜尚别宣言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温家宝总理在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发言(2008年9月24日) 西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8年9月·北京) 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2008年11月5日) 通力合作共度时艰——胡锦涛主席在仓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上的讲话(2008年11月15日,美国华盛顿) 经济统计资料 表1 世界各国(地区)主要发展指标 续表1 其他国家和地区主要发展指标 表2 美、日、德、法、英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比较 表3 美、日、德、法、英消费物价增长率比较 表4 美、日、德、法、英占世界出口贸易比重 表5 美、日、德、法、英占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 表6 全球外汇储备前十名国家和地区 表7 持有美国债券前十名国家和地区 表8 主要西方货币对美元比价变化 表9 美国财政经济状况 表10 日本财政经济状况 表11 德国财政经济状况 表12 法国财政经济状况 表13 英国财政经济状况 汉英人名对照表 索引 目录英译(CONTENTs) 试读章节 一、全球化vs新保守主义:两种世界观的较量 布热津斯基在其2007年的大作《第二次机会:三位总统与超级大国美国的危机》中指出,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对全球事务的看法上形成了两种日益对立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一种就是由小布什总统带人政府的新保守主义,而另一种则被称为全球化。2008年的大选是这两种世界观在美国政治角力中的又一次短兵相接。 美国的新保守主义成型于20世纪70年代,曾在里根政府早期初露锋芒。但是,80年代中期以后,新保守主义势力开始在美国政治核心圈中失势,直至2000年大选才借由小布什的当选重新回到美国政治的核心决策圈中。包括美国前副总统切尼、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前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以及前副国务卿博尔顿等在内,小布什政府的许多高官和重要人物都是新保守主义的信奉者或支持者。通过他们,新保守主义得以在冷战后再次演化为美国的国家政策,并对美国与世界的关系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对于新保守主义在美国核心决策层的重新得势,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其实从一开始就抱有很大的疑虑,因为新保派政治势力奉行单边主义和崇尚武力的做法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希望看到的国际合作格格不入。但是,2001年“9·11”事件的爆发为小布什政府制造了超高的民众支持率,也为新保派以国家安全为名抑制不同意见提供了条件。这样,在“反恐战争”的口号下,新保守主义主导了小布什政府的安全和外交议程,直到伊拉克战争爆发,局面才出现一些变化。 但是,挑战新保守主义显然不那么简单。即便发动伊拉克战争颇受争议,小布什总统仍然赢得2004年大选。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前克林顿政府所奉行的自由国际主义不足以抵抗新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有其吸引美国民众的地方。就美国国内政治而言,新保守主义强调家庭、信仰等传统价值观颇为符合普通民众的心理。而从对外战略来看,新保守主义内含的孤立主义和美国例外论思想在美国则一直很有市场。因此,对小布什政府耿耿于怀的民主党人显然无法通过简单的学理分析和政策争论来完成对新保守主义的狙击。事实成为评判正误的最有力的工具。 小布什政府进入第二任期以后,伊拉克局势依然持续恶化,甚至几度接近爆发内战的边缘。至2006年10月底,美军在伊拉克军事行动中的阵亡人数也由2003年底的319人上升为2200多人,美国国内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共和党输掉了2006年的中期选举,拱手让出了控制了12年的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小布什总统随后不得不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本人和共和党的其他领袖将对败选负责,他还在同时宣布接受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辞职。至此,新保守主义将美国对外战略引上了歧途,几乎已经成为无需争论的结论。这样,作为新保守主义世界观的对立面,强调相互依存和国际合作的“全球化”世界观终于走到了美国政治的前台。 与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将着眼点放在主权国家不同,“全球化”世界观的支持者更加重视非国家行为体对当前国际体系的影响。在他们看来,当前的民族国家就如理查德·哈斯所指出的受到多个方向的挑战,既有来自上方的地区和全球组织的挤压,又有来自下部的军事组织的打击,还有来自侧翼的各种非政府组织和公司的侵扰。“民族国家丧失了对权力的垄断,在一些领域甚至失去了其主导地位,”因此,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无极时代”——权力日益分散而不是集中。这样,对于“全球化”世界观的支持者而言,美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正在发生变化,美国所担忧的主要威胁来源也与以往不同了。 既然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特征,那么世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就应该与全球化有关。因此,在2008年大选中,有许多给下任美国总统提供建议的报告、论文和文章,将美国对外国能源的依赖、气候变化、流行疾病、金融脆弱性、恐怖主义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列为美国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对于主要威胁来源的这一重新界定显然会对美国的对外战略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美国将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界定为由全球化带来的公共事务,那么它对与其他大国关系的判断就会发生实质性变化。其他大国至少在当前不被美国视为威胁的主要来源,相反成为美国解决全球问题所需合作和借重的对象。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即便美国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也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完成这一任务,它必须与其他大国合作。对于其他大国来说,虽然它们的利益与美国的未见得一致,但是同为主权国家的身份,使它们在共同应对非国家行为体的挑战方面可以找到共同语言。这样,如果“全球化”世界观果真成为美国对外战略的主要理念,那么美国的对外政策将出现很大变化。 然而,能够对新保守主义提出有力挑战的“全球化”世界观却未必能在美国民众中赢得广泛支持,因为新保守主义虽然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犯了重大错误,严重恶化了美国与世界的关系,但它在美国国内有固定的支持人群。而在另一方面,美国国内一些群体也可能由于受到全球化负面效应的冲击而反对全球化。这样,虽然小布什政府的各项政策饱受批评,民众支持率一再下跌,但直到2008年9月中旬,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并未显出明显的落败之势,而这一切在9月15日之后迅速发生了变化。P31-34 序言 2008年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变化最剧烈的一年。国际关系中多年积累的矛盾和危机在这一年同时爆发。 2007年开始出现的美国次贷风波,在进入2008年后不断发威,及至下半年全球均遭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各国和地区只是受挫程度不同而已,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幸免,置身度外。于是在布什的建议下,包括中国在内的20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华盛顿聚会,紧急商讨应对之策。这场百年一遇的危机,究竟将伊于胡底,全世界都深为关注。目前各国都殷切期盼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能够早日克服危机造成的严重冲击,使全球经济尽快回到增长轨道。 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极为罕见的严重冰雪灾害,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抗击冰雪灾害初战告捷,拉萨就发生了“3·14事件”,随后其他藏区也发生了类似事件。“藏独”分子在奥运会前夕,将他们蓄谋已久的阴谋活动付诸实施,但这样的阴谋是注定不会得逞的。国际社会那些对中国不友好的势力,也将支持“藏独”分子与抵制北京奥运会绑在一起,企图以此来要挟中国。但欲以政治干预体育的做法,同样是行不通的。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但通过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事实,更凸显了中国人民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不会在任何困难面前停下前进的脚步。而北京奥运会的巨大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她将永久为人们所难以忘怀。 台湾海峡的局势也在这一年发生了有利于和平发展的重大积极变化。两会在中断近9年后恢复商谈,大陆游客踏上了祖国的宝岛,期盼了30年的“三通”也终于在年底付诸实施,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时刻。 在这一年中,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在南奥塞梯发生的严重冲突,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目光。此举对未来的国际格局走势会产生什么影响,尚待观察。梅德韦杰夫走马上任,而普京却出任总理。随后俄罗斯宪法中关于总统任期的条款又做了修改,分析家们对此作出种种猜测,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会给美国政坛及其内外政策带来怎样的变化,同样是令人关注的。孟买的恐怖袭击事件,又会对南亚局势产生怎样的影响?泰国的动荡何时能打住?油价在这一年飙升之后随即高台跳水,使得投机商们都大呼看不懂。与此同时,粮食和一些大宗矿产资源的价格也是大起大落,对全球经济的稳定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基于以上情况,本年度的《国际形势年鉴》安排了以下专论文章: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董漫远研究员撰写的《2008年国际形势回顾》、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甄炳禧研究员撰写的《金融危机下的世界经济走势及对中国的影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美洲研究中心吴莼思执行主任撰写的《美国大选与金融危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项目组分别推出的《建设合作共进的新亚洲——面向2020年的中国亚洲战略》报告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评估与展望》报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赵干城主任撰写的《南亚地区形势的发展与前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张耀副研究员撰写的《俄格南奥塞梯冲突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张哲馨博士撰写的《泰国政局动荡的根源及影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张忠祥副主任撰写的《2008年非洲形势与中非关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王友明副研究员撰写的《拉美区域一体化稳步发展》。通过上述文章,读者大致可以把握2008年的国际局势基本脉络。其他相关的国家和地区问题以及跨地区问题,在“国家和地区专题”中都有涉及。 另外,经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已于2008年8月更名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特此告知。 2009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