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是一本畅销近百年的通俗历史读本,作者房龙以深厚的人文关照及倡导思想自由的精神,解析了人类为寻求思想的权利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勾勒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类思想解放史。借助于房龙极其著名的“宽容”之眼,让我们重新发现和更深入地认识几千年来政治、宗教、文化、社会的曲折发展历史和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漫长历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宽容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作者 | (美)H.W.房龙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宽容》是一本畅销近百年的通俗历史读本,作者房龙以深厚的人文关照及倡导思想自由的精神,解析了人类为寻求思想的权利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勾勒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类思想解放史。借助于房龙极其著名的“宽容”之眼,让我们重新发现和更深入地认识几千年来政治、宗教、文化、社会的曲折发展历史和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漫长历程。 内容推荐 房龙以深切的人文关怀解析了人类为寻求思想的权利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展示了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在政治、宗教、文化、社会等方面所经历的曲折而漫长的历史过程。 房龙能把丰富的历史事实和现象融化成他本人的切身感触,然后以对人道的深厚同情和对暴政的严厉批判的笔触引导读者去认识在历史上什么精神是可贵的,值得人们去继承和发扬,什么精神是可恶的,是人们应该加以否定和摒弃的。他从不单纯地罗列事实,也绝不单纯地进行说教。他的浅显动人的故事,循循善诱,读者自然而然地要认同于人道和人文主义的理想。 目录 第一章 无知的暴政 第二章 希腊人 第三章 束缚的开始 第四章 众神的末日 第五章 囚禁 第六章 生命的纯洁 第七章 异端裁判所 第八章 奇特的人们 第九章 向印刷文字宣战 第十章 有关历史的一般写作与本书的特殊写作 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 第十二章 宗教改革 第十三章 伊拉斯谟 第十四章 拉伯雷 第十五章 旧货新招牌 第十六章 再洗礼教徒 第十七章 索齐尼一家 第十八章 蒙田 第十九章 阿米尼乌斯 第二十章 布鲁诺 第二十一章 斯宾诺莎 第二十二章 新的锡安 第二十三章 太阳王 第二十四章 腓特烈大王 第二十五章 伏尔泰 第二十六章 百科全书 第二十七章 革命的不宽容 第二十八章 莱辛 第二十九章 潘恩 第三十章 最后一百年 试读章节 公元527年,查士丁尼成为东罗马帝国的统治者。 这个塞尔维亚的农民(他来自乌斯库布,这是[第一次]大战中争议甚多的一个铁路交叉点)认为“读书”无用。由于他的命令,古代雅典的哲学学园终于被封闭了。是他关闭了仅存的埃及圣殿,这座圣殿在信仰新的基督教的教士们侵入尼罗河流域之后还继续存在了好几个世纪。 这座圣殿位于一个叫做菲莱的小岛上,距尼罗河的第一瀑布不远。自从人类有记忆以来,这个地方就是朝拜伊希斯的圣地,并且由于某种奇怪的原因,在她所有的非洲和希腊罗马的对手都已经可悲地消灭了之后,这位女神却巍然独存;直到最后在公元6世纪,这个小岛成为了仅存的地方,这里古老而被视为最神圣的图形书写的艺术仍然被人理解,有少数祭司还继续在基奥普斯土地上使用在其他地方都已经被人遗忘了的方法。 现在由于一个被认为是皇帝陛下的不识字的庄稼汉的命令,圣殿和所属的学校都被宣布为国家财产,各种塑像和图籍都被送往君士坦丁堡的博物馆,祭司们和书法家们都被投入了监狱。当他们中间最后一个人由于饥饿和缺乏照顾而死掉时,书写象形文字的学问就成了一种失传的艺术。 这一切乃是悲剧。 假如查士丁尼(他的脑袋造孽!)稍微不那么彻底,能以一种诺亚方舟的方式哪怕救下来少数几个懂得古代图形文字的专家,他就会使得历史学家的工作更加容易得多了。因为尽管(由于商博良的天才)我们能够再次拼出这种奇特的埃及文字,但我们要想理解它们传给后世的信息的内在意义却仍是极端困难的。 而这种情形对于古代世界的其他民族,也是同样真确的。 那些奇特的蓄着长胡子的巴比伦人在砖厂里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宗教文件,当他们虔诚地宣称“有谁能够理解天上诸神的告诫?”的时候,他们心里面想的是什么呢?他们不断地请神降灵,他们力图解说神灵的律法,他们把神灵的教诫铭刻在他们最神圣的城市的花岗岩柱头上,他们是怎样感受那些神灵的呢?为什么他既是最宽容的人,鼓励他们的祭司去研究上天并探索大地和海洋,同时却又是最残忍的刽子手,对那些稍微违犯了神圣的仪式(那在今天是不足挂齿的)的邻人们施以最恶毒的惩罚呢? 直到最近,我们还不明白。 我们派出探险队去尼尼微,我们在西奈的沙漠里进行挖掘并解密了几英里长的楔形文字块。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我们尽了最大努力到处寻求可以打开这座神秘的智慧宝库大门的钥匙。 然后,突然之间而且几乎完全偶然地,我们发现那扇后门随时都洞开着,而且都可以任意登堂入室。 但是那扇方便的小门并非位于阿卡德或孟菲斯附近。 它位于丛林的心脏深处。 它被一座异教神殿的木柱几乎完全遮蔽起来。 我们的祖先在寻求轻松的掠夺方式时,就和他们所喜欢称之为“野人”或“蛮人”的人发生了接触。 双方会见并不是很愉快的。 这些可怜的无信仰的人,误会了白种人的意思,以一片长矛和弓箭的欢呼声迎接了他们。 来访者却报之以他们大口径的短枪。 P1-2 序言 本书作者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1946)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通俗历史作家。他原籍荷兰,后入籍美国,曾著有多种有关历史的普及读物,并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流传,其影响之大和读者群之广要远远超过专业历史学家的历史著作。 房龙的著作能把繁富的历史事实和现象融化成他本人的切身感触,然后以对人道的深厚同情和对暴政的严厉批判的笔触引导读者去认识在历史上什么精神是可贵的,值得人们去继承和发扬,什么精神是可恶的,是人们应该加以否定和摒弃的。他从不是单纯地去罗列事实,也绝不是单纯地去进行说教。他的浅显动人的故事,循循善诱,使读者自然而然地要认同于人道和人文主义的理想。在反法西斯暴政的斗争中,他的作品向人们提供了一付清凉的解毒剂。他的这种思想上的诉求是引发了广大读者的同情与爱好的原因,也是使他的著作为人喜爱、历久不衰的原因。 作者本人虽然是渊博的历史学家,但他的大量著作都是史论的成分远远多于史实,他喜欢用比喻乃至隐喻,而无意介绍具体的史实。但他由于缺少对具体史实的介绍,往往使得并不是很熟悉有关的史实的读者们感到隔膜。他打动读者的,倒不是由事实本身来说话,而是由于作者的同情心和对人道的深厚的关怀。如果读者由于读他的著作引起了读史的兴趣,能进一步阅读一些有关的历史著作,那么作为历史的通俗性的著作就已经超额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对理论感兴趣的读者或许会觉得他的著作往往以情动人的成分居多,而以理分析的成分则较少。不过,这或许是我们所不应该苛求于历史性的通俗著作的。 古今中外的历史著作浩如烟海,但是真正可读的历史通俗读物却不多见。广大的群众需要历史知识,但他们的历史知识主要地是从稗官野史中得来的,而不是从正史中得来的。例如,大多数人对三国的历史知识都是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得来的,而不是从陈寿的《三国志》中得来的。房龙的书是以西方历史为背景的,至今在西方仍不失为优秀的通俗历史读物。我们希望将来我国也能有更多更好的通俗历史著作问世,能引起我国广大读者对历史的爱好和更好、更深的理解。 作者写本书是根据他本人的观点和见解写成的,相信读者们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对他的书作出应有的理解和批判。 参加本书翻译的有何兆武、李申、陈茅、林江和邱莉,译文如有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