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方心灵哲学新发展研究/东西方心灵哲学及其比较研究/华大韦卓民哲思文丛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刘明海//费多益//高新民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在对西方心灵哲学作历时性和共时性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瞄准、聚焦其新发展,着力弄清心灵哲学的新走向,把握心灵哲学发展的轨迹、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考察西方自我研究的来龙去脉,特别是最近诞生的各种自我论以及与此密切联系的关于自我意识和人格同一性问题的研究,在从共时态和历时态角度全面扫描物理主义的基础上,对物理主义的一些新形态,如实现物理主义、构成物理主义、主观物理主义、先验物理主义等作了深度解剖,对西方心灵哲学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心灵观、意向性、感受性质、人工智能的心灵哲学反思、天赋研究的心灵一认知转向、新兴的规范性走向等,以及围绕它们所形成的最新认知,作了跟踪性研究和思考。
本书适合哲学专业学生、从事哲学教学和研究的工作者阅读。
作者简介
刘明海,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心灵与认知研究中心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灵哲学、科技哲学,出版专著《还原论研究》、《心理与物理》等。
目录
总序
导论
上篇 心灵观与基本理论研究
第一章 心灵观:西方心灵哲学的新视域
第一节 FP与“权威的”心灵观
第二节 外在主义、“四E”理论的宽心灵观
第三节 现象学传统的心灵观
第四节 无政府主义的心灵观
第五节 心灵是有内嵌等级的系统
第六节 心灵观建构中的异端
第七节 启迪与思考
第二章 是什么把心与非心区别开来?——西方心灵哲学的心理标准探索
第一节 怀疑论与问题梳理
第二节 单一属性论
第三节 多属性观
第四节 单一系统论
第五节 宽心灵观及其心理标准探索
第六节 小结与初步思考
第三章 物理主义及其最新发展
第一节 物理主义的溯源与随附物理主义的难题
第二节 实现物理主义
第三节 构成物理主义
第四节 物理主义的突现论转向与E-物理主义
第五节 二元论物理主义
第六节 物理主义的“还原论回归”
第四章 自然主义及其当代“弱化”走向
第一节 “自然主义”的概念辨析
第二节 自然主义的起源与演进过程
第三节 自然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四节 自然主义的分类
第五节 当代自然主义的“弱化”走向
第六节 新自然主义形态举要
第五章 解释主义的最新辩护与发展
第一节 戴维森的解释主义及其发展
第二节 丹尼特的规范解释主义及其与戴维森思想的关系
第三节 解释主义的不同解读
第四节 副现象论难题的进一步破解
第五节 归属理论
第六节 新解释主义的其他形式
第六章 二元论的东山再起
第一节 新二元论的新形式
第二节 新二元论的新认识
第三节 新二元论在突现、还原、随附性及其关系问题上的探索
第四节 新二元论的新论证
第五节 新的走势:二元论与自然主义的融合
第七章 取消主义及其最新发展
第一节 取消主义的兴起及其演变进程
第二节 取消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论证
第三节 取消主义与FP
第四节 取消主义的问题与辩护
第五节 意识取消论
第六节 取消主义的新形态
第七节 小结与思考
第八章 其他心身理论创新举隅
第一节 副现象论的与时俱进
第二节 内格尔对泛心论的“发展”
第三节 新目的论及其对心灵的终极解释
第四节 福多基于计算隐喻的心灵理论
第五节 埃文斯“一脑两心论”
下篇 具体问题研究
第九章 新副现象论难题与心灵的因果地位
第一节 副现象论的缘起与演变
第二节 新副现象论的三个论证
第三节 心灵的因果地位:对新副现象论的反驳
第四节 推进心理因果性研究的方向
第十章 自我、自我意识与人格同一性
第一节 自我研究的问题梳理
第二节 自我研究的不同进路
第三节 自我与自我意识
第四节 自我与人格同一性问题
第十一章 意义·意向性·心理内容
第一节 现象学传统的意向性理论及其最新发展
第二节 分析传统意向性理论的最新发展
第三节 内容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第四节 两大传统意向性学说的对立、“趋同”与融合
第十二章 感受性质、意识与认知现象学
第一节 感受性质研究的兴起与最新发展
第二节 意识与感受性质
第三节 认知现象学及其争论
第十三章 围绕感受性质的反物理主义与物理主义的最新争论
第一节 感受性质的发现及其反物理主义新论证
第二节 现象意识的形而上学解剖与解释
第三节 “主观物理主义”的回应与理论创新
第四节 现象概念策略与后验必然物理主义
第五节 弗兰克·杰克逊“变节”与知识论证的症结
第十四章 心灵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
第一节 自我认知
第二节 他心问题
第十五章 情绪:内在经验与认知评价
第一节 情绪的内在经验与情境重构
第二节 情绪的因果性分析
第十六章 天赋研究的心灵-认知维度
第一节 天赋论研究的一般进程
第二节 当代天赋论的转向及特点
第三节 天赋概念的自然化
第四节 当代天赋论的形式
第五节 当代天赋论的缺陷与走向
第六节 天赋问题解决路径的思考
第十七章 新计算主义与人工智能的若干问题
第一节 计算主义的创新与发展
第二节 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历史过程与语义学转向
第三节 语义机建构的心灵哲学探索
第四节 哲学的自主体研究与人工智能的自主体建模
第五节 联结主义与具身认知及其心灵观意义
第十八章 脑科学与心灵哲学
第一节 脑科学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当代脑科学心灵探索的几种意识理论
第三节 脑科学成果的多样性解读及其启示
后记
序言
“华大‘韦卓民哲思’文丛”
是为纪念和发扬韦卓民科学
精神、展现华中师范大学哲
学一级学科原创性学术成果
而组织策划的。
本丛书之所以以韦卓民
先生的名字命名,是因为他
用他的生命实践成功、生动
地诠释了难得而又最为我们
华中师范大学哲人、最为我
们时代所需要的科学和学术
精神。
韦卓民生于广东中山的
一个茶商家庭,是我国现代
著名的哲学家、翻译家、教
育家和宗教学家,西方哲学
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曾长
期担任作为华中师范大学前
身之一的华中大学的校长。
曾留学于哈佛大学、伦敦大
学等著名学府,获英国伦敦
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世纪
三四十年代,先生曾三次应
邀赴美国耶鲁大学、芝加哥
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讲授哲
学和伦理学。其所讲的关于
中国文化的系列讲座不久在
纽约以英文公开出版。
先生长期的哲学和逻辑
研究折射出了一种只在少数
知识分子身上才能看到的文
化和精神现象,其内隐藏着
与“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
问”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韦卓
民难题”。他以自己的人生
实践和元方法论层面上的科
学哲学探讨对之做了别具一
格的回答。反思这些用实践
写成的答案有助于我们理解
今日知识界的种种反常、异
常、异化现象,破解杰出、
创新人才培养的重大难题。
他的学术实践所诠释的科学
精神是,以科学本身为目的
,为学术而学术,殚精竭虑
地敬重、维护、创新科学文
化这一最高的社会价值,不
仅不像今天许多人那样把它
当作谋取财富、地位、权力
的手段,或只做有利可图的
学问,而且只要学术需要就
毫不犹豫地奉献自己的一切
,生为学术而生,死为学术
而死。最为突出的是,他以
不可思议的意志和毅力,自
己戴着“右派”“反动学术权
威”“牛鬼蛇神”等一顶顶可
怕的帽子,在经常上五七干
校、下农村改造的艰难处境
下,完成了令人瞠目的著述
和译作。仅逝世前短短20年
时间,他就写下了近千万字
的文字,其中大多数是一笔
一画誊正清晰的完整手稿。
最为感人的是,许多作品是
在国人对学术不仅不需要反
倒嗤之以鼻的背景下写出来
的。例如,他有两篇文章落
款的时间、地点分别
是“1972年1月12日政治系
宿舍”“1972年1月4日政史连
”,他关于黑格尔哲学的10
多万字的英文稿,落款的时
间也是1972年。1976年春
天的一天,先生对一位同事
说争取在最近把他十分看重
的《黑格尔《小逻辑)评注
》写完,可惜的是,没过几
天,他因患感冒而悄然离开
了人世。
我们将铭记和发扬先生
所践行的学术精神,不断拿
出无愧于时代的成果,并通
过本文丛陆续推出。
高新民 毛华兵
2019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