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1955年9月16日在济南出生。5岁因患脊髓病导致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中自学完成中学课程。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了老师。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不沉的船》收录了蓝色的斑马、美丽的清贫、隔离室与来克亨等作品。
《不沉的船》分为生命礼赞、心灵漫步、德国笔记、学海拾贝、追忆流年等几个部分,收录了蓝色的斑马、孤独的碎片、翅膀、我想跳发球、美丽的清贫、我给妈妈画衣裳、芭蕾仙子、隔离室与来克亨、大灰狼·黑狗皮·红辣椒、雷格尼茨河的随想、那一刻阳光无比灿烂、口哨等众多作品。
《不沉的船》由张海迪编著。
我于是想起了斑马,我想起那一天,我是在十分清醒的状态下变成斑马的,我为自己变成了一只斑马流下了眼泪。我也是躺在床上变成斑马的,与格里高尔不同的是,他是一个人躺在屋里,静静地,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大甲虫,而我变作斑马时,我的床的四周站满了人,站满了穿白衣、戴白帽、戴白口罩的医生。
我全身赤裸裸地躺在一片洁白之中。
我在很多眼睛的注视下一点一点地变成了斑马。
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无地自容,在此之前,我从没有在别人面前脱光衣服,我已懂得了羞耻,而此时我却无法抗拒,无法挣扎。
我竭力垂下睫毛,像睡着一样,我的眼睛不敢看在我周围忙碌的人们,那一会儿我很想哭,很想钻进被子里没命地大声尖叫。可是自从住进医院,我从来没有大声叫过,也没有哭过。医生们总爱对妈妈夸奖我,他们说这个孩子很听话,不管做什么检查治疗都不哭不闹,她跟我们配合得很好。妈妈听着,眼圈就有点儿发红,她就使劲儿搂住我,而那一会儿,我的全身就止不住地颤抖,就像站在大雪天里冻得发抖,我的眼泪也颤悠悠地使劲儿往外涌,我想起那些很疼又很可怕的检查,医生把很粗的针扎进我的脖子后面的骨头缝里,或是扎进腰上的骨头缝里,从里面抽出一管管透明的水。其实当我经受那一切的时候,我总是想哭出来,我很想大声哭出来,可我使劲儿忍着,就是不哭,我怕医生笑我,我怕等在门外的妈妈听见我哭。我知道妈妈听见我哭,她也会哭。我害怕妈妈哭,因为我从未见她哭过,我永远也不想看见妈妈哭的样子……我这样想着,泪水就变成汗珠,从我的鼎子尖儿上,从我的额头上冒出来,不一会儿,我的头发根儿就湿了。每次做完很疼的检查,我就没有力气,我就闭上眼睛,不想说一句话。我的湿漉漉的头发堆在枕头上,我很想睡着,我忍受那一切时已经耗尽了所有的力气。后来我就睡着了,当我醒来我总是发现我的枕头上有一块块湿湿的印迹,我想我一定是在梦里哭了。
我常常想不顾一切地大哭大叫,像所有的病孩子一样,他们不但大哭大叫,有的急了还咬医生,或是咬自己的爸爸妈妈。每当看到他们大哭大叫一阵,我的心里就会变得轻松一些,我就想下一次我也这样哭叫。我为什么不哭不叫呢?我想那样哭叫一阵一定比大笑一阵更快乐。我想我一定要使出全身的力气大声尖叫,我要让整个医院走廊里的人都听见我的哭叫。
一位医生微笑着来到我的床边,他摸着我的头顶很亲切的样子。我抬眼望着他温和的笑脸,我的下颌开始微微发颤,我想他又要为我做什么检查了。每次医生都是先摸摸我的头顶,夸奖我是个懂事的孩子,然后就要我好好听话,配合治疗。
我没有猜错。
医生又要给我做检查了。
医生说,这一次我们给你做斑马实验。这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定位诊断。
我问,什么是斑马实验呢? 医生说,就是用碘酒在你的全身和四肢画上像斑马一样的条纹,晾干,再用淀粉试剂涂抹,吃一片阿司匹林出汗之后,有些地方的斑纹就会变成蓝色的……
我低下头,不想再听下去,我又想哭,这次不是因为要忍受疼痛,而是我不愿意在人们面前脱光衣服,我想这比疼痛更可怕。
我不……我不做那种实验……我小声嘟哝着,我的脸热烘烘的,一定涨得很红。P00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