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祈福神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乔继堂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般而言,介绍神祗的著述,大多是按前述宗教神、民俗神、行业神的分类来论列的。而这本小册子,尝试了另外一种结构方式,即主要按神祗的功能来论叙。这样的模式,或许更能体现“祈福神”书名的命意,读者也可以“按需索神”——根据功能来查找、阅读相应的神祗。当然,由于神祗职司的交叉、全能神的存在以及个别神明似乎并无明显职司,这样的归类也难能尽善,也只好“尽人力,听神命”而已。

内容推荐

一个民族的神衹以及相应的信仰,是这个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神袄的功能经过了由避凶远祸到趋吉祈福的转化.人们祈福于神,体现了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不懈追求。

目录

福神——包罗万象的全福神

天官——专门赐福的神明

禄星——官位俸禄之神

文昌神与魁星

寿星——掌管延寿的神

八仙——各尽其能,群仙拱寿

麻姑——美酒献寿

喜神——寄寓喜乐之神

弥勒佛——笑口常开,大肚能容

和合二仙——和合、欢喜之神

月下老人——千里姻缘一线牵

财神——一个“神丁”兴旺的神系

五路财神——路路生财,多多益善

招财童子和利市仙官

刘海蟾——步步钓金钱

子孙娘娘——多子多福的祈愿

顺产、保生的夫人们

张仙——娘娘堆里的男性神

门神——从驱邪到祈福

灶神——天帝派驻人间的全权监察代表

床神——男茶女酒,保佑安寝

厕神——名实不符的神

井神——水源、财源一并保

路神——一路平安的佑护者

关帝——香火最旺的全能神

钟馗——既能去邪,亦能纳福

如来佛——释家与俗众皆信仰的大神

观音菩萨——有求必应的全能神

玉皇大帝——天国的主宰

王母娘娘——天国的第一夫人

后土——总司土地之神

土地爷——有钱住瓦房,没钱顶破缸

城隍神——城市的守护神

日月星辰之神

雷电风雨之神

龙王——行云布雨,风调雨顺

东岳大帝——泰山之神,主治生死

碧霞元君——泰山娘娘,主嗣生育

江河之神——四季安澜,保障行舟

海神——从四海龙王到妈祖

农神——教民稼穑,保佑丰收

仓神——五谷丰登,粮食满仓

蚕神

茶神——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花神——其数十二,月占其一

酒神——杜康先师

鲁班先师——木石泥瓦行的祖师

药王——名目众多,孙氏独尊

药师佛——外来的药王

造字神仓颉

笔祖蒙恬

蔡伦——造纸业祖师

科神——小官小吏所奉的神

梨园神——演艺行业的保护神

贼神——“鼓上蚤”时迁

丐神——“穷家门”的祖师

试读章节

在旧时的民间绘画中,找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副形象:一位官人身着红袍或一品朝服站在海崖上,手持一轴诰命,上写“天官赐福”或“受天福禄”。这幅画中的官人就是我国传统的福神——天官。而与天官并列的,还有地官、水官,合称“三官”,是道教的神明。

历史上的三官,其来由众说纷纭。有说是由木、金、水(或金、水、土)三气而来的;有说是周幽王的谏臣唐、葛、周三将军。此外,还有两个传说。一个传说道教第一大神元始天尊口中吐出三官,后来降生人间,也就是上古的三皇尧、舜、禹。另一个传说更有人情味,因此也流传广泛。据说古时候有个叫陈子椿的人,聪明、漂亮,龙王的三位公主同时看上了他,结为连理。三位公主生了三个儿子,都是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后来,元始天尊见他们都非常出色,就分别封他们为天官紫微帝君、地官青灵帝君、水官呖谷帝君,并赋予他们不同的职责: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三官受到人们较为普遍的庙祀,其庙即三官庙。有学者指出,过去全国各地的三官庙随处可见,光北京就有三十多座;现在北京的三元里、三元街、三官门胡同等地名,就都和“三元”、“三官”有关。三官同时出现的形象为三位官人身着朝服,手持笏板,长髯飘飘,形容蔼蔼。

不过,三官看似平分秋色,实则品级不一。而在民间信仰的园地里,天官更是独占鳌头,地官、水官只能瞠乎其后了。

在道教的神谱中,三官官品不同,天官官级为一品,地官、水官分别为二品、三品。虽然差别说不上有多大,但按封建官制的模式套过来,一品为当朝宰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与二、三品的差别俨若霄壤。

民间信仰中的天官,与道教有所联系,也与我国古代的官制相关。民间把天官当做福神,可以赐福,也可以赐官,传统吉祥图案中的“天官赐福”、“加官晋爵”就是具体表现。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天官已经不是道教之神,而是民间俗神了。

一般民众把天官当做福神,与禄神、寿星合称三吉星。过去新春时节,许多人家爱挂三星图,表示三星在户,喜庆满门。民间还泥塑、瓷塑三吉星像,形象也与三吉星图大体相同。天官单独出现,多见于图绘。除前述的“天官赐福”图和三星图以外,旧时民间逢寿诞之事,多在“吉庆有余”的图画下再画天官赐福图,周围配列灵芝以及其他宝物,用来祝寿。此外,民间也有向天官求子的,所以也就有送子的天官。

天官赐官,源自我国周代的官制。当时有六官(六大部门的官吏),其中首屈一指的就是天官,而这个部门的最高长官冢宰也称作天官。冢宰(天官)是百官之长,自然要管到官吏的升迁贬黜。这个官职后来发展成了封建中央机构六部中的吏部尚书,而常见的天官图中的天官正是按吏部长官的情形绘制的。常见的祝福升官的天官图有“指日高升”、“加官晋爵”,前者是天官指向太阳的图画,旧时的官衙里常可以见到;后者是童子向天官献爵的图画,也是官宦人家的家具什物上的常见图案。P4-6

序言

趋吉避凶,祈福远祸,自古迄今都是人们所不懈追求的。这种追求,包括诉诸人自身的努力,也包括向外物寻求帮助、庇佑。而在种种外物当中,神祗自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由此,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就形成了相应的神祗及其特定的职司或功能。

我国历史上形成的神祗,数目众多,队伍庞杂。大体地作一区分,可归为宗教神、民俗神、行业神三个大类。宗教神主要是道教和佛教的神,行业神指各行各业崇奉的祖师或保护神。此外的民俗神,则主要是一般民众所崇奉的,为世俗生活而存在。三类神祗之间,又有交叉影响。比如道教、佛教的神,也有许多同时也是民俗神,如观音和赵公元帅,有的还是行业神,如药王菩萨和吕洞宾。大名鼎鼎的关圣帝君,首先是被民众崇奉,然后道、佛二教也都拉了他去壮声威,封了响当当的名号,而且许多的行业也奉他为保护神,数目达十几个之多。

宗教之神有其自己的生成机制,行业神的成长与相应行业的发展紧密关联,而民俗神的形成则最能体现传统信仰的发展轨迹。一般来说,民俗神大多经历了一个由灵物到人格神的发展过程,神祗的职能也大多经历了由避凶远祸到趋吉祈福的转换。比如门神,在周秦时代的五祀中就存在,但并无具体形象的表现,当时人们所祭祀的,是笼统的门之灵。后来度朔山上捉鬼吃的神荼郁垒被奉为门神,有了具体形象,但其职能主要是驱邪避祟。之后,出现了历史人物附会的门神,如秦琼、尉迟敬德以及其他的武将门神,但此类门神的主要功能还是被动的保卫、防范,指向的是邪祟、凶恶。再后来,祈福门神出现,他们大多由历史上有名的文官担任(所以也叫文官门神),其职能则主要是祈福。这样的过程和轨迹,与人们认识和把握外物的历程吻合,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历史上对神祗的奉祀,主要有庙祀和家祀两类。庙祀即修筑专门的庙宇来奉祀某些神,道、佛二教寺观中的殿堂自不必说,此外如关帝庙、土地庙、东岳庙、河神庙、药王庙、妈祖阁、文昌阁等,或专祀一神,或以一神为主而配祀他神,或兼祀众神。这样的庙宇,一段时间曾毁拆殆尽,现在又有了相当的恢复。家祀是在家中奉祀,有的有神龛,有的则无;有的常年奉祀,比如常年供奉观音、关公的塑像或画像,有的则只在岁节活动时奉祀,比如灶神、门神。而所奉祀的神的表现形式,主要即是塑像和绘像。

一个民族的神祗以及相应的信仰,是这个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绝不能一概视为迷信而加以摈弃。实际上,外力的强加也不可能根除人们对神灵的信仰乃至崇祀。这是因为这种信仰已经根植于人们的心灵之中,相应的崇祀已与人们的生活融成了一体。诚如前文指出的那样,神祗的功能经过了由避凶远祸到趋吉祈福的转化,人们祈福于神,体现了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不懈追求,其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向大众介绍我们的祈福神,也就不仅必要,且有意义。

一般而言,介绍神祗的著述,大多是按前述宗教神、民俗神、行业神的分类来论列的。而这本小册子,尝试了另外一种结构方式,即主要按神祗的功能来论叙。这样的模式,或许更能体现“祈福神”书名的命意,读者也可以“按需索神”——根据功能来查找、阅读相应的神祗。当然,由于神祗职司的交叉、全能神的存在以及个别神明似乎并无明显职司,这样的归类也难能尽善,也只好“尽人力,听神命”而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6: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