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龙大传(史前水怪真面目)/揭秘古生物科普系列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邢立达//杨鹤林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海龙类凶猛异常,不仅在不同门类间大开杀戒,而且矛头直指其他物种: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地上跑的统统不放过,好一幕精彩的生存大戏。编者结合最新的研究理论,加上国内外各个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的大力支持,希望借助这本科普读物,来系统地向国内民众重新阐述海龙。本书主要介绍了海龙的各大门类,并重演了这些门类的进化史以及其中的著名物种。此外,本书还加入了科学史、古地理学、古气候学、生物进化学、生态学、地质学、地层学、解剖学等方面非常丰富的知识,希望能带给读者一个跨学科的知识盛宴。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古生物的异志。它以“醒来”的化石为依据,向人们阐述着一段中生代的水下传奇。

中生代的陆地上,逡巡的恐龙是绝对的霸主,天空则大半由翼龙主宰着,在广阔的海洋中,虽然有形形色色的鱼类畅游其间,但中生代的海生爬行动物才是海洋中真正的主宰者,它们就是海龙类的精灵们:有着“水下暴龙”之称的沧龙、眼如探照灯的大眼鱼龙、有着超长脖子的薄片龙、嘴如宝剑的神剑鱼龙、牙齿犬牙交错的滑齿龙、身着“露脐装”和“小热裤”的豆齿龙……

尽管这些精灵们早已灭绝,但人们探求的热望却也因此而变得更加强烈;蛇颈龙真的依然游弋在尼斯湖水下吗?东方恐头龙是如何像吸尘器一般地进食呢?豆齿龙磨盘一样的牙齿是如何发挥效用的呢?如果再给沧龙1000万年,它是否也能如鱼龙一般进化成鱼形呢?

如果你也对这些问题充满了好奇,那就让我们一起“潜”入书中,让精灵们给出答案吧。

目录

第一章 海龙之前身后世

 NO.1 润万物者,莫润乎水

 NO.2 爬行大军首次海试

 NO.3 大眼看侏罗盛世

 NO.4 晚白垩世的诅咒

第二章 绞刑架下的鱼龙

 NO.1 小女孩的大发现

 NO.2 歌津鱼龙的海鲜套餐

 NO.3 萨斯特鱼龙来势汹汹

 NO.4 特提斯海的大眼睛

 NO.5 鱼龙的最后一个气泡

 NO.6 甜甜圈、玉米棒和烟灰缸——鱼龙的眼睛、鳍和脊椎

第三章 迷人的长脖子朋友们

 NO.1 90%的错误形象

 NO.2 用长脖子钓鱼的家伙们

 NO.3 别了,尼斯湖水怪

 NO.4 牛津超级捕鱼叉

 NO.5 北极巨怪出土记

第四章 重赏葡萄美酒六百瓶而得沧龙

 NO.1 霍夫曼的大蜥蜴

 NO.2 德意志亲王拉开了序幕

 NO.3 有龙名日“海王”

 NO.4 雪松岭的沧龙始祖

第五章 海龙帝国的特混舰队

 NO.1 居维叶的难题

 NO.2 往前一步,就成蛇颈龙

 NO.3 中生代的露脐装配小热裤

 NO.4 不断变大的近海小霸

 NO.5 海龙真身浮出水面

 NO.6 海鳄也疯狂

 NO.7 龟派的水中冒险

本书重要名词中文一英文胜丁文对照表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爬行动物的大规模入海尝试发生在早三叠世,当时的地球经历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巨变。2.51亿年前,晚二叠世大灭绝是目前已知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之一,在这场巨变中,约70%的陆生物种和90%~95%的海洋物种永远成为了历史。其中,生活在海洋中的无脊椎动物大量灭绝,而晚二叠世的34科爬行动物中有24科消失,仅有10科进入了三叠纪。有趣的是,晚二叠世的爬行动物中有95%以上的科是陆生的,只有极少数的种类显示了其水生习性,但它们的化石也仅仅发现于淡水沉积。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古生代存在海生爬行动物。

 在这一灭绝事件发生之时,高纬度地区的温度比今天高出大约10~30摄氏度,异常活跃的火山活动在长达70万年的时间内向大气层中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的提高,较高纬度的海水也明显升温。这种升温一直影响到大约4000咪的深度,阻碍了正常的海水循环(即较寒冷的表层海水下沉,将氧气和营养物质带入深海的过程)。结果,海水形成了层状结构,导致氧气稀缺,这种状态导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

与此同时,地球上再度出现了超大陆。当时各个大陆板块逐渐向赤道附近靠拢,最终于2.3亿年前汇合,形成了盘古大陆。超大陆的形成使陆地海岸线缩短,大量曾是海洋的地方干涸;同时庞大的陆地板块使得海洋季风无法为内陆地区送去甘霖,这使得盘古大陆的中心部分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动物们想要生存下去,要么就缩紧鳞片战胜干旱,要么就勇敢进入大海。

空白的生物圈加上极端的气候,刺激了爬行动物进化史上的一次大爆发,陆地上的恐龙、天空中的翼龙以及海洋中的鱼龙、幻龙、蛇颈龙等都是在这个重要时期产生的。我们的故事也将从这里开始。

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变化是如此的巨大,它们用了1亿多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这个过程。相比之下,由陆地返回到水中生活要容易得多,这在脊椎动物的进化史中重复发生了多次,三叠纪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这是爬行动物第一次向海洋的进军,它们在海洋中的出现是如此地具有戏剧性和波澜壮阔。

早三叠世,鱼龙首先出现在海洋里。这种鱼形动物的祖先我们尚不得而知,但很可能发源于特提斯海东部,也就是今天的中国附近。特提斯海也称古地中海,是指冈瓦纳古陆北部和欧亚古陆南部存在的—个巨大的古海洋。1883—1909年,奥地利著名地质学家修斯出版了《地球的面貌》一书,首次提出稳定陆块的概念。同时,他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有关特提斯的传说,给这个古老的地中海起名叫“特提斯海”。希腊神话故事说,特提斯容貌美丽,有“美发女神”和“银脚女神”之称。她心地善良,对遇难的神祗尽力给予帮助。因此,直到今天,地学界的科学家们一直沿袭使用特提斯海这个美丽而尊贵的名字。

245亿年前,中国有巢湖龙悠闲地穿梭在大海里,身下的海床在遥远的未来将被称为“安徽”;同时歌津龙在距离它们不远的海域繁衍,这些早期鱼龙都还带着明显的爬行动物特征,脊椎数目较少,身体较硬直,四肢也仅仅稍微显现出鳍的模样,不难推测,它们大多数时间驻留在浅海地带。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里对鱼龙作更详细的介绍。

鲜为人知的是,还有一种更神秘的动物伴随在早期鱼龙身边,它们被称为短头龙。从化石发现地点看,当时短头龙在北半球广泛分布,它们出没于东太平洋区域币口特提斯海西部,但如今保留下来的化石并不多。

古生物学家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找到的短头龙化石都是寥寥无几的碎片。直到2000年才在阿尔卑斯北部发掘出—个较完整的个体,尽管保留了头盖骨和一部分头后骨骼,但对短头龙做分析和解释仍然非常困难,这具化石的下颌和齿系保留不理想,古生物学家无法重建它的生态学和功能学,不过,至少我们可以辨认出短头龙的一些外貌特征:它们外形与鱼龙类似,颌部开始延长,齿系集中于头骨中线,牙齿是奇特的圆球状。通过CT扫描,古生物学家知道这些牙齿的替换率极高,显然短头龙生前需要大量进食甲壳类食物。

短头龙在系统分类学上的归属一直有争议,有人指出它们是鱼龙类成员,它们的头后骨骼和牙齿解剖学支持这一观点,短头龙至少有4个共源性状与鱼龙类一致,例如眶前骨比眼窝后部位明显延长;同时它们还有多个身体构造与鱼龙相似。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古生物学家认为短头龙是一个独立进化的品种,理由同样相当充分。看来在更充足的化石发现之前,这个生物将继续保持其神秘的身份了。

短头龙似乎与鱼龙同源,而且朝着同一趋势进化,并在三叠纪开始后的一段时期内成为后者的竞争对手,可惜由于某些因素,它们最终败下阵来,进入中三叠世没多久就灭亡了。短头龙在海洋爬行动物大竞赛中第—个惨遭淘汰,它们就这样匆匆掠过,消失在大洋的暗处。

就在短头龙消失的同时,更多的爬行动物先后涌现在海洋里,笨重的楣齿龙类身长达3米,它们特化为生活在浅海里的爬行动物,颈部粗短有力、四足成桡足状,扁宽形的躯干正适合在暗流涌动的海床上保持平衡。楯齿龙类的牙齿特化非常有趣,生在前颌骨及齿骨前部的牙齿呈水平状,显然是很有效的钳子,它们可以靠这把大钳子撬出吸附在礁石上的甲壳类为食;同时楣齿龙还生有保护腹部和支持内脏的、由坚固骨棒组成的腹肋笼,背部脊椎上方有一排骨质瘤状凸起,显示身体上部也有保护甲。楯齿龙家族晚期成员更是将这身盔甲进一步强化,进化成为类似龟壳的厚重甲壳,这使得它们的外观与龟非常类似,但不要忘了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而且楯齿龙的甲壳式样比龟更加奇特,有些品种的甲壳甚至是两截式的。P11-13

序言

这是一部古生物的异志,异志自有奇趣,要不然聊斋也不会被津津乐道至今。有龙在海,这倒是暗合了中国神话中的海龙王,海龙王官僚系统统治着四海,龙宫里面海鲜无数,宝藏无数,如果海龙王懂得开发油气的话,那就完全有财力可以与天庭对抗。希腊神话中的海王名叫波塞冬,是奥林匹斯山之王、世界之王、人和神的共同之父——宙斯的亲兄弟,得益于宙斯打败其父克洛诺斯后,从他爸爸的肚子中吐了出来,最后分管海界。

现实中主宰着龙宫的先民们是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乌飞,中生代的天空大半由翼龙主宰,剩下的生态区间也有原始的乌儿飞翔,而在广阔海洋中,虽然有形形色色的鱼类畅游其间,但它们只是食物链的一个个中间环节。爬行动物,中生代的海生爬行动物才是海洋的主宰,广义上我们将其称为海龙类。不过,海龙类不是一个分类学名称,它们不构成一个单系类群,更通俗地说它们没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与它们的亲戚——恐龙一样,海龙也包括了大量的大门类,大致算起来有鱼龙、蛇颈龙、上龙、沧龙、楯齿龙、幻龙、纯信龙、肿肋龙、海龙(狭义)和海鳄等。在我国,海龙类的处境最初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不知道是谁挑起,竟然把海龙类翻译为“水里的恐龙”或者“水恐龙”,这实际上是非常低级的错误,也让许多初次接触海龙的读者都以为这些动物是恐龙的一种。其实,恐龙仅仅专指双孔亚纲中的蜥臀目和乌臀目动物,海龙与恐龙有着极大的比较解剖学上的区别,光是骨头的差异就有百余处之多。

海龙类凶猛异常,不仅在不同门类间大开杀戒,而且矛头直指其他物种: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地上跑的统统不放过,好一幕精彩的生存大戏。我们结合最新的研究理论,加上国内外各个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的大力支持,希望借助这本科普读物,来系统地向国内民众重新阐述海龙。本书主要介绍了海龙的各大门类,并重演了这些门类的进化史以及其中的著名物种。此外,本书还加入了科学史、古地理学、古气候学、生物进化学、生态学、地质学、地层学、解剖学等方面非常丰富的知识,希望能带给读者一个跨学科的知识盛宴。

本书的问世,首先要感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李锦玲和董枝明教授,他们以其在古生物学方面的深厚造诣,为本书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同时也要感谢汪啸风、李淳、刘俊、陈孝红、程龙、Mike Everhart、O’Keefe、R.Motani等专家学者,他们为本书提供了部分资料。我的好友杨鹤林应邀参加资料采集与前期写作,朱炜、刘洋翻译了沧龙的部分原始资料。由于我们掌握的资料很有限,来源也较多,因此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指正。

邢立达

2009年1月2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3:3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