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世界》讲述了维克·科伦和迪格·肯两个人物,他们同时在马来西亚被俘、获救回国。小说以1987年作为开始和结尾,中间穿插七十年间所发生的大事件,诸如大萧条和二战等,还涉及澳大利亚文化中的诸多问题。迪格过目不忘,在书中扮演记述者的角色,再现了每个士兵的命运。维克雄心勃勃,终于脱离贫困而抵达商界的顶端。小说着重刻画了战争经历和伙伴情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伟大的世界/当代澳大利亚小说译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澳)戴维·马洛夫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伟大的世界》讲述了维克·科伦和迪格·肯两个人物,他们同时在马来西亚被俘、获救回国。小说以1987年作为开始和结尾,中间穿插七十年间所发生的大事件,诸如大萧条和二战等,还涉及澳大利亚文化中的诸多问题。迪格过目不忘,在书中扮演记述者的角色,再现了每个士兵的命运。维克雄心勃勃,终于脱离贫困而抵达商界的顶端。小说着重刻画了战争经历和伙伴情谊。 内容推荐 《伟大的世界》是马洛夫的主要作品之一,屡次获奖。作品塑造了两个人物:维克·科伦和迪格·基恩。他们同时在马来西亚被日军俘虏,在马来半岛和泰国的战俘营里历经磨难,九死一生,最终获救回国,开始各自的新生活。迪克以过目不忘的本领,在小说中扮演了一个记述者的角色,讲述了战争期间每个士兵的命运,而维克则雄心勃勃、精力过人,终于成为商界精英。作品着重刻画了战争经历,再现了往日的生活准则,尤其是伙伴情谊。书名《伟大的世界》,以作品中提到的那个硕大无比却已废弃了的娱乐场“大世界”,比喻人类这个充满悲欢离合、荣辱兴衰等二元对立的“大世界”。虽然讲述的是两个澳大利亚人和他们各自家庭的经历,折射的却是整个人类的命运。这,就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试读章节 人们不总是仁厚友好的,但说到詹妮,大家总会厚道地说她这人挺单纯的。 母亲做饭时发现没这少那,比如面包屑或一两斤面粉什么的,就会打发孩子到基恩的店里去跑一趟。孩子一听就会老大不愿意,大声嚷嚷:“噢,不,妈妈!为啥偏叫我去呀?该轮到布雷特了!叫布雷特跑一趟吧!” 孩子们不愿去基恩店里买东西倒不是因为路远,虽然路的确有点儿远,得走下山,离开大路转到通往河边的小道,也不是因为看不成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了。而是因为那种怪怪的感觉:当跨过小店门坎,门上的珠帘还在身后丁当作响,你会看到柜台那儿有一半坐半躺的老妇人,她大口喘气,活像一条刚从河里被拽出来、撂在地上束手无策的大鱼。有时她是真的睡着了,你得用手指透过她的羊毛开衫捅捅她,而她会猛然惊醒,惊慌失措地四处张望。在她认出来人是熟人后,就会咧开流着口水的嘴笑了。 别看詹妮甩动着粗大的胳膊,趿拉着拖鞋“扑嗒扑嗒”地来回忙乎着,她很可能说些或做些让人根本臆想不到,也摸不着头脑的事情,所以用“单纯”这个词来描述她并不确切,起码小点儿的孩子认为这个词用得不对。 而且,由于她的缘故,他们对处事的规则感到蹊跷。她已经很老了,年过六旬,但是大人们对待她就像对待一个六岁小孩似的。从他们同她讲话的方式就能看出来。 真正的小孩子眼中的詹妮·基恩既不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妇人,也不是什么离开了水的鱼,既不是个大人更不是个大小孩。所以,她哪点儿单纯呢? 她此刻正萎靡不振佝腰弯背地坐在那儿,一只胳膊支在油漆片片剥落的窗台上,眼睛却越过院子里的晾衣绳和枯朽的胡椒树,朝坐在河边的弟弟望去。河岸逐渐倾斜伸入水中。 河面很宽,河的这边阳光灿烂,河的那边一片阴凉。迪格抛出一条渔线垂钓,并时不时地急急忙忙地拉动渔线,但他并不是意在钓鱼。迪格凡做一件事时总是会全神贯注的。他戴着顶旧毡帽,在很远的距离你都能——是她都能——感觉到他的全部注意力被吸引过去了;这可让人吃惊。他此时正全神贯注地听着另一个人讲话。垂钓只是做做样子,好让谈话或聆听显得更自然一些。 她做了个鬼脸,伸出舌头眯缝着眼看了看,揉揉胡乱剪成男式短发的后脑勺,大声叫道:“行了迪格!歇会儿吧。” 你能看到两个男人坐得较开,可两人的脑袋却凑得很近。迪格穿一件旧毛衣,胳膊肘处已经松垮,毛衣上有两三个挺大的洞她一直想缝补来着;另一个人叫维克,身着一件看上去很时髦的大衣。他和迪格同岁,但看上去年轻得多,因为他会保养自己。他总是衣着光鲜体面。他坐在那儿,脚上一双擦得锃亮的新皮鞋小心翼翼地踩在灰土上。她注意到他的鞋,是因为他每次来穿的都不是同一双,他一定有十好几双皮鞋吧。 她的眼睛隧成一条缝,极力想捕捉他们谈话的大意——一个礼拜里他已是第三趟跑到这儿来了。可是距离太远,她实际上啥也听不清,其实如果她注意聆听的话,有时也会听到只言片语的,尽管不是每次都能听到。 P3-4 序言 几年前,澳大利亚几位著名作家来沪,总领事狄淑贤女士设宴招待,我也应邀入席。宾主才十来个人,话可以谈得很透。席间,我提出了一个设想:翻译十本澳大利亚当代小说,作为丛书,同时面世。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了总领事和文化参赞的认同,还当场商量了版权、赞助、出版、新闻发布等关键问题。他们的热情和慷慨让我感动,后来我任职的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也表示大力支持,这使我坚定了完成这项工作的信心。 这个建议的动因,是中国的读者对澳大利亚文学知之甚少,说来说去就是那本多年前出版的《荆棘鸟》,还是一部通俗小说。近三十年来,国内零零星星也出过一些澳大利亚文学作品,但因为分散在不同年代和不同出版社,大多没有引起受众的注意。因此我便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同时推出十部澳大利亚小说?那样也许可以发出一点响动,稍稍吸引一下人们被惯性所左右的眼球。 选择哪十本书来译呢?这是一个难题。但后来大家达成了共识:必须是精品,而且是当代作家的。于是便想到了获奖作品。澳大利亚最大的文学奖是迈尔斯·弗兰克林奖,类似于我国的茅盾文学奖,是专门奖励长篇小说的。迈尔斯·弗兰克林是以小说《我的光辉生涯》享誉澳大利亚文坛的著名作家,民族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澳大利亚女权主义的先驱,在世时虽有众多追求者,但终身未嫁,1954年去世时留下一大笔遗产。根据其遗嘱,澳大利亚设立了以她命名的文学奖,奖励在反映澳大利亚生活方面获得最高成就的文学作品。每年评奖一次,每次一部作品。评奖过程非常严格,先是从众多的申请者中选出十人的大名单(long list),然后从大名单中选出五名入围者(short list),最后从这五人中决定一人(一部作品)获奖。1957年评出了这个奖项的第一位获奖者,就是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帕特里克·怀特,获奖作品是他的代表作《沃斯》,由此可见这个奖的含金量,以及评委锐利的审美眼光。 列入翻译丛书的十部澳大利亚小说,初定时均为迈尔斯.弗兰克林奖获奖作品,但后来与澳方沟通后,考虑到要反映澳大利亚政府所推行的“多元文化政策”,增加丛书的代表性,其中两部改为土著作家和亚裔作家的作品。虽然这两部小说并未获迈尔斯·弗兰克林奖,但它们在当代澳大利亚文学中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书评(媒体评论) 《伟大的世界》文字清新晓畅,通俗易懂,是作者迄今为止气势最为宏大的一本小说。 ——《卫报》 (本书)忠实地描写了澳大利亚。 ——《星期日独立报》 (这是)一部气势恢弘的作品,极具精神感染力和道德真理。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小说如何写才能既凸显个人特色,又要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还得充满人情味?马洛夫的小说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泰晤士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