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冶金炉渣电子理论》由徐世铮所著,编著本书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掌握冶金炉渣电子理论,能够根据冶金任务计算出工艺参数,学会制定某一钢种的操作规程,力求培养学生具有开创先进冶金技术的能力。书中气相氧分压和冶金温度的理念,可以培养学生思考减排节能以及在冶金过程中采用新能源的创新思维,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开发新的冶金设备,新的工艺流程,新的冶金车间设计,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冶金炉渣电子理论 |
分类 | |
作者 | 徐世铮 |
出版社 | 东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本《冶金炉渣电子理论》由徐世铮所著,编著本书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掌握冶金炉渣电子理论,能够根据冶金任务计算出工艺参数,学会制定某一钢种的操作规程,力求培养学生具有开创先进冶金技术的能力。书中气相氧分压和冶金温度的理念,可以培养学生思考减排节能以及在冶金过程中采用新能源的创新思维,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开发新的冶金设备,新的工艺流程,新的冶金车间设计,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目录 第1章 历史上的炉渣热力学 1.1 炉渣分子理论 1.2 炉渣正规离子理论 1.3 炉渣电子热力学函数理论 1.4 元素i在金属与炉渣间的分配 1.5 附注 第2章 炉渣电子理论及其应用 2.1 炉渣电子理论 2.1.1 炉渣电子理论简介 2.1.2 冶金炉渣电子理论及炉渣组元i活度的导出 2.1.3 讨论 2.1.4 小结 2.2 冶金炉渣电子理论的应用 2.3 对计算结果的讨论 第3章 冶金工艺原理 3.1 非化学计量法 3.1.1 引言 3.1.2 台金热力学模型 3.2 冶金反应三相平衡论 3.2.1 用化学计量法表示冶金过程反应平衡 3.2.2 台金过程系统吉布斯自由能变量与冶金反应平衡 3.2.3 用非化学计量法表示冶金反应过程的三相平衡 3.2.4 台金体系处于平衡状态的平衡点 3.2.5 本节小结 3.3 Study on the non-stoichiometric metallurgical process-a model for the bath- smelting process 3.3.1 Model 3.3.2 Valency of Element i in Slag (Valency Factor) 3.3.3 Discussion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3.3.4 Conclusion 3.4 气泡理论在控制冶金反应平衡中的应用 3.4.1 E-F(或UHP-EF)氧化期生成的C-O气泡 3.4.2 LF炉经包底透气砖向钢液吹人氩气 3.4.3 VD过程 3.5 铁的氧化还原势 3.6 铁液中氧的饱和溶解度 3.7 气相氧分压对渣中应用菲克第一定律的修正 3.8 氧化还原势与渣-金界面张力间关系 3.9 冶金过程对气相中氧分压的监测原理 3.9.1 连续在线测量炉气氧分压法 3.9.2 仪器的设计 3.9.3 有关pⅠO1,pⅡO2的计算值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脱碳 4.1 脱碳热力学 4.2 脱碳动力学 4.3 氧化还原势与脱碳 4.3.1 碳氧反应的生成物 4.3.2 氧化还原势与C-O反应 4.3.3 气相中的氧分压Po,决定对钢液中i元素的选择氧化 4.4 AOD炼不锈钢 4.4.1 引言 4.4.2 AOD法冶炼不锈钢的工艺参数的讨论 4.4.3 中国及世界上30余年AOD实践对冶金工艺理论研究的启示 4.5 应用冶金炉渣电子理论研究AOD过程冶炼不锈钢脱碳保铬的原理 4.5.1 基本概念 4.5.2 AOD过程的基本冶金反应 4.5.3 用pO2和氧化还原势,讨论AOD过程的脱碳保铬 4.6 AOD法冶炼不锈钢过程中Ar/O2值的确定 4.7 AOD炉冶炼18-8型不锈钢吹炼工艺参数的讨论 第5章 脱氢脱氮 5.1 钢中气体 5.1.1 气体在铁中存在的形态 5.1.2 钢液中其他元素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5.2 炉渣在气体溶人钢液过程的作用 5.3 氢对钢中产生白点的作用 5.4 氮对钢质量的影响 5.5 在大气下钢液靠C-O反应生成CO气泡脱氢 5.5.1 钢液脱气过程 5.5.2 钢液吸气过程 5.5.3 脱碳速度一定时达到临界含氢量时间的确定 5.6 真空下钢液脱氢 5.6.1 真空与脱氢的热力学原理 5.6.2 VD过程包底吹氩脱氢 5.6.3 渣中在y方向氧分压的差异对脱氢效果的影响 5.7 卤化法钢液脱氢 5.7.1 卤化法脱氢的热力学原理 5.7.2 卤化法脱氢的热力学理论计算 5.7.3 大气下卤化法脱氢工艺参数的确定 5.7.4 卤化法脱氢的基本原理 5.8 钢液脱氮过程炉渣的作用 5.9 还原脱氧 5.10 氧化脱氮 5.11 脱氮动力学 第6章 脱氧 6.1 炼钢过程对氧的控制与钢材质量间的关系 6.2 电炉炼钢过程中常见的脱氧产物 6.3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来源 6.4 脱氧热力学特征 6.5 脱氧剂的脱氧能力及其他性能 6.6 主要脱氧剂 6.7 炉渣对脱氧的影响 6.8 氧化还原势与脱氧剂 6.9 氧化还原势与钢液中溶人的氧对研究脱氧工艺理论的价值 6.9.1 铁的氧化还原势决定钢液的含氧量 6.9.2 空气中的氧分压与钢液中氧分压间的大压差 6.9.3 炼钢过程工艺环节与二次氧化 6.9.4 冶金工业与大气污染 6.10 轴承钢点状夹杂物成因及消除机理的探讨 6.10.1 在精炼轴承钢过程中,[Ca]对生成点状夹杂物的作用 6.10.2 氯化法去除钢液中的钙 6.10.3 精炼工艺参数的确定 6.10.4 结语 6.11 钢包喷吹卤化物一氧化物合成粉剂消除轴承钢点状夹杂物的研究 6.11.1 试验概况 6.11.2 有关喷粉工艺参数 6.11.3 工业性试验检验及结果分析 6.11.4 结语 6.12 冶金过程发热剂与脱氧剂的研究 6.12.1 复合脱氧剂或发热剂的结构 6.12.2 实验测定 6.12.3 在与AOD或VOD双联的初炼炉中脱氧剂的应用 6.12.4 结语 6.13 碱性电弧炉熔炼GCrl5的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 6.13.1 操作要点 6.13.2 钢的规格成分 6.13.3 炉料组成 6.13.4 熔化期 6.13.5 氧化期 6.13.6 第1期(熔化和氧化期)气体量及物料平衡 6.13.7 还原期(Ⅱ期) 6.13.8 熔炼过程物料平衡 6.13.9 熔炼60t钢的热平衡(用新料) 第7章 脱硫 7.1 脱硫概要 7.2 氧化脱硫与还原脱硫 7.3 氧化脱硫 7.3.1 氧化脱硫公式 7.3.2 氧化脱硫产物热力学式 7.4 还原脱硫 7.4.1 还原脱硫的热力学特征 7.4.2 氩气泡脱硫 7.4.3 钢液中硫与脱硫元素间的相互作用系数 7.5 氧化还原势对钢液脱硫的指导作用 7.6 pO2对渣中硫在γ方向扩散的影响 第8章 脱磷 8.1 概述 8.1.1 磷对钢质量的影响 8.1.2 脱磷反应 8.1.3 炉料中含磷量及渣量的影响 8.2 熔化期炉渣 8.3 氧化还原势与脱磷 8.3.1 氧化脱磷与还原脱磷 8.3.2 氧化脱磷 8.4 冶金炉渣电子理论在BaO基脱磷渣系中的应用 8.4.1 冶金炉渣电子理论的基本内容及磷在渣金二相问的分配比 8.4.2 应用冶金炉渣电子理论讨论BaO基渣系对含铬熔体脱磷的热力学 8.4.3 结论 第9章 钢的合金化 9.1 概述 9.2 合金化过程对熔池温度的影响 9.3 合金元素收得率 9.4 调整成分补加合金量的计算方法 9.4.1 校核钢液质量- 9.4.2 低合金钢或碳素钢成分调整 9.4.3 对单元高合金钢成分的调整 9.4.4 对多元高合金成分的调整——比份系数法 9.4.5 冶炼多元高合金钢成分不正常情况下的处理计算 第10章 VHD精炼原理与工艺参数 10.1 概述 10.2 VAD在炉外精炼中的地位及作用 10.3 VAD对初炼钢液的要求 10.4 VAD的操作程序 10.5 VAD的造渣 10.6 VAD的脱氢 10.7 VAD脱氧、脱硫及合金成分调整 10.8 VAD的供氩 10.9 VAD操作与桶衬寿命 10.10 浇注过程二次氧化的防护 10.11 VHD过程脱氧制度的研究 10.11.1 引言 10.11.2 确定电炉粗炼钢液的含氧量 10.11.3 电炉粗炼钢液脱氧工艺的确定 10.11.4 钢液中残铝量的确定 10.11.5 其他工艺参数的确定 10.11.6 结语 10.12 GCrl5钢VHD精炼过程中渣厚对除氢效果的影响 10.12.1 引言 10.12.2 真空除氢与渣厚关系的热力学式 10.12.3 工厂实验 10.12.4 讨论 10.13 VHD精炼Gcrl5钢造渣制度对除氢的影响 10.13.1 引言 10.13.2 炉气中水汽对轴承钢液中氢的影响 10.13.3 工厂实验 10.13.4 结语 回顾与展望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