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春秋处于古今变革之会,王室衰微,诸侯林立,利益纷争掺杂着文化冲突,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假道伐虢、勿忘在莒、狼子野心、人尽可夫、大义灭亲、华而不实、问鼎中原、鞭长莫及、退避三舍、赵氏孤儿、卧薪尝胆、食言自肥、足下、染指、贪墨、孺子牛、东道主……在这些当今人们耳熟能详的典故与词语背后,隐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 本书紧扣宗法制与分封制,从这两大立国之基的角度分析、叙写各诸侯的争霸历程,将这段绵延近三百年的历史妙趣横生、条理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书中所叙史事,依据《左传》《史记》《国语》《竹书纪年》《吕氏春秋》《韩非子》《墨子》《管子》《吴越春秋》《说苑》《新序》《越绝书》等二十余部历史典籍,并吸收诸多学术研究成果,考据详实,言之有据,还原历史本真。 书末附赠《春秋大事记》彩色长折页,在时间轴上标注重要事件,方便读者查阅、记忆。 作者简介 洪兵,贵州安顺人,现居重庆。毕业于上海交大,现任高级工程师。虽系理工科出身,然以研读文史、笔耕不辍为一大乐趣,文风犀利诙谐,洞察深邃,剖析入理。 已出版《黄袍的诱惑:五代枭雄的帝王之路》《战国杀》《南明那些事儿》《红楼是本政治书》《镇国之宝:狄仁杰》等作品。 目录 第一章 周公旦的局 “红颜祸水”之辩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商朝人爱生活 终结者姬部落 穿新鞋走新路 从缺陷到崩盘 “宣王中兴”or“宣王乱政” 西周灭亡那点事儿 第二章 王室的沉沦 春秋“前传” 一家人说起两家话 抢到风口等风吹 阳谋难敌阴谋 同是天涯沦落人 意外之喜 相煎何太急 第三章 东方的觉醒 各有千秋 “准霸主”风光不再 一朝荒淫祸乱生 崛起非坦途 恃强凌弱树威权 痴迷于玩火,终烧自家 打通“任督二脉” 第四章 齐桓公的创业之路 从“小白”到霸主 攘夷先安内 北方的“野狼” “熊孩子”欢乐多 迟来的对抗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小白的人生巅峰 登高必跌重 山中无虎,猴子称王 中原的危机 第五章 西方的纠葛 家和万事兴 输在起跑线上的“另类” 骊姬之祸 自家事,亲家管 机关算尽太聪明 重耳的逆袭之路 第六章 文襄的霸业 天赐良机 逼着君主向前冲 大国较量,起于弱邻 队友决定成败 践土之盟开先河 霸主上位烧把火 利益永恒 霸业自有后来人 未竟的事业 “霸二代”的烦恼 祸起萧墙 第七章 天下尽丛林 出来混,迟早要还 “熊孩子”的机会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 祸不单行 初闯江湖多坎坷 刮骨疗毒 送礼引发的内乱 天下奇观邲之战 夏姬的传奇人生 专治各种不服 第八章 霸主归来 失之南蛮,收之北狄 齐、鲁、晋的三角恩怨 母取笑,儿买单 踩在鸡蛋上跳舞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一条妙计 赵氏惨案的真相 和平的曙光 大战鄢陵 晋厉公的“神操作” 第九章 神话的终结 强晋君臣多奇志 霸主的风范 陈国的纠结 郑国的心眼 战火不燃,霸业难成 冥冥之中的巧合 霸业的巅峰 你方唱罢我登场 无人不辛酸,和平终有望 第十章 外宁内不安 君当家,卿做主 六卿强,公室卑 三桓六卿,彼此彼此 歪打正着 谁家公卿不充大 田氏坐大靠奇招 复霸之心何曾休 夹缝之中求生存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第十一章 南方的崛起(上) 黄金时代 一山岂容二虎 亡国祸根 风水轮流转 楚近乎亡,天下震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第十二章 南方的崛起(下) 养虎为患,自取其咎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创霸之路多艰辛 会当凌绝顶 三千越甲,何以吞吴 兴也勃,亡也忽 第十三章 未尽的结局 从春秋到战国 十年图治,重出江湖 座次之争何时休 开启新征程 附录一 春秋霸主龙虎榜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三 春秋大事记 导语 从王道到霸道!比小说还好看的春秋历史! 本书生动再现鲜活的春秋全景,告诉你春秋五霸是怎样炼成的? 书末附赠《春秋霸主龙虎榜》和《春秋大事记》彩色长折页! 充分研究,发掘诸子百家史料和学术研究成果的价值,正本清源,还原历史本真。 本书以广阔、深邃的视野阐述春秋历史的发展全进程。 对于人们熟知的典故,以与众不同甚至颠覆以往认知的精妙剖析和鲜明观点来正视听。譬如,西周灭亡其实另有根由,而非“烽火戏诸侯”;夏姬的传奇人生;“赵氏孤儿”惨案背后隐藏的真相;夫差放过勾践的真实动机…… 假道伐虢、勿忘在莒、狼子野心、人尽可夫、大义灭亲、华而不实、问鼎中原、鞭长莫及、退避三舍、赵氏孤儿、卧薪尝胆、食言自肥、足下、染指、贪墨、孺子牛、东道主……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背后,隐藏着诸多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 ★ 文风活泼、诙谐幽默,故事好看,趣味性强,令人读来欲罢不能。 ★ 史学考证,历史推理,深度解密,还原真正的春秋。 精彩页 “红颜祸水"之辩 公元前771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叛乱,终结了周幽王声色犬马、醉生梦死的奢靡人生。这个世界变化得实在太快,周幽王来不及琢磨,即使来得及恐怕也想不明白,好端端的一个西周王朝,怎么说亡就亡了呢? 一般认为,西周王朝的轰然崩塌,皆由周幽王迷恋一个名叫褒姒的女子所致,他重色误国,失信失德于天下,以至于失了江山。其实不光认为西周如此,纵览对中国古代史的分析,有一个非常微妙的巧合:论及王朝的衰败与覆灭,史学家们通常会归因为“红颜祸水”,王朝的气数似乎总是在君王的裤腰带上晃荡。 对于这种看似无懈可击,实则避重就轻、只图省事的说法,后蜀国君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述国亡诗》进行驳斥: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直白一点说就是:“红颜祸水”的锅,老娘不背! 照此推论,将西周王朝覆灭的锅扣到褒姒的头上,恐怕有待商榷。但一个看似好端端的王朝倏忽间灰飞炯灭,亡国账成为无头账,不符合人们“以史为鉴”的治学初心。那么,西周覆亡到底应该由谁来买单呢? 要想让答案经得起推敲,还得从西周王朝的“国本”说起,毕竟国本不牢,地动山摇。西周王朝的所谓“国本”,便是一代先贤周公旦为这个新兴王朝谋划的“万世之基”。通俗一点,不妨将之称为“周公旦设下的局”。 毫不夸张地说,在华夏文明史上,周公旦的这个局起到的作用是质变性和跃迁式的。为了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一极高评价,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西周以前的历史,看一看延续至今的中华文明是从哪里走来、怎样走来的。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撇开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这类涉及“宇宙第一推动力”的朴素臆想的神话故事不谈,上古时期大抵被认为是“三皇五帝”的时代。然而,语言、文字、纪事毕竟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司马迁忍辱偷生、发愤著书的时候,面对各种寓史事于神话的离奇传说颇感无奈,着实难辨其真伪。且不说事迹真实与否,就连“三皇”到底是哪三皇都众说纷纭。司马迁遍览群书之后,采纳了“天皇、地皇、泰皇(又称人皇)”的说法,认为泰皇最为高贵。对晚一些的“五帝”,分歧则稍微少一些,《史记》采纳的说法是“黄帝、颛顼、喾、唐尧和虞舜”。相传,大禹以治水之功从虞舜的手中接过权柄,后来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还有另外一种说法:禹生前选定了一位名叫益的接班人,禹去世后,启召集族众硬将王位抢了过来。不管怎么说,启终究是将“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开创了夏王朝的新纪元。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奴隶社会较原始社会更加进步的说法,曾在我们这些懵懂少年的心中掀起过波澜。当年在课堂上的争论、辩驳已然忘却,只是对老师不厌其烦地辨析明理却收效甚微还依稀有些印象……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