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谈文说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胡适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熙载言:“人尚本色,诗文书画亦莫不然。”借用此言,无非是说明,“本色”,是本书的编选原则。即不管是作家谈文,还是画家谈画,选文的角度唯有“本色”。本书所选作家画家,以“现代”为主,兼及“当代”,其人其文,风格鲜明,大多具有时代的指标性意义,从而浓缩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时代演变中的“文”与“画”的精神风貌。所选文章,尤其注重创作者为“创作”的“独白”,从中得窥文道画道的真谛。

内容推荐

“谈文”大体分三类:其一,作家的文学观,如胡适的《什么是文学》;其二,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回忆,如艾芜的《墨水瓶挂在颈子上写作的》;其三,作家的作品创作谈,如柯灵的《非人磨墨墨磨人》。

“说画”亦如此。什么是“中国画”,或说“中国画”的特点,如潘天寿的《赏心只有两三枝》,这是本书辑选“说画”文章的出发点。其次,便是画家讲述自己从事艺术道路的回忆或总结,如倪贻德的《画人行脚》、张仃的《我与中国画》;而漫长岁月中的“得意之作”的“我为什么画”、“我创作此画的过程”,也就成了“说画”的主体。

本书的编选目的,在于从文与画两方面,提供给读者一个打量和闲览20世纪文学与美术风景的浓缩了的窗口——一个贴着时代发展脉落标签的个人窗口。鉴于本书是为了读者闲读,并非出于“学院”学术研究的性质,所选文章就不再一一注明出处。

目录

上编 谈文

 什么是文学

 论文

 文学的游离与其独在

 致文学青年

 文章谈

 论写作

 自己的文章

 我写作的动机和经过

 水云

 未带地图的旅人

 墨水瓶挂在颈子上写作的

 与武侠小说的不解缘

 写在《坟》后面

 《猛虎集》序

 《吴组缃作品选》序言

 非人磨墨墨磨人

 无花果

 《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

下编 说画

 谈画

 赏心只有两三枝

 谈中国画的特征

 在生活中打草稿

 我与中国画

 书法和中国文化

 我和《流民图》

 我画“王先生”

 东北写生杂忆

 昨天·今天·明天

 创作《红岩》点滴

 画人行脚

 速写因缘

 我与书艺

 书籍装帧生活五十年

 我的漫画生活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文学的游离与其独在

俞平伯

环君曾诉说她胸中有许多微细的感触,不能以言词达之为恨。依她的解释,是将归咎于她的不谙习文章上的技工。这或者也是—般人所感到的缺憾罢。但我却引起另—种且又类似的惆怅来。我觉得我常受这种苦闷的压迫,正与她同病啊。再推而广之,恐怕古今来的“文章巨子”也同在这网罗中挣扎着罢。“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实是普遍的,永久的,不可弥补的终古限事。

再作深一层的观察,这种缺憾的形成殆非出于偶然的凑拍,乃以文学的法相为它的基本因。不然,决不会有普遍永久性的。这不是很自然的设想吗?创作时的心灵,依我的体验,只是迫切的欲念,熟练的技巧与映现在刹那问的“心”“物”的角逐,一方面是追捕,一方面是逃逸,结果总是跑了的多。这就是惆怅的因由了。永远是拚命的追,这是文学的游离;永远是追不着,这是文学的独在。

所以说文学是描画外物的,或者是抒写内心的,或者是表现内心所映现出的外物的,都不免有“吹”的嫌疑。他们不曾体会到伴着创作的成功有这种缺憾的存在,他们把文学看成一种无所不能的奇迹,他们看不起刹那间的灵感,他们不相信会有超言文的微妙感觉。依他们的解释,艺术之宫诚哉是何等的伟大而光荣;可是,我们的宇宙人间世,又何其狭小,粗糙而无聊呢?他们不曾细想啊。这种夸扬正是一种尖刻的侮蔑。最先被侮蔑的是他们自己。

既知道“美景良辰”只可以全心去领略,不能尽量描画的;何以“赏心乐事”就这样轻轻容易的一把抓住呢?又何以在“赏心乐事”里的“良辰美景”更加容易寻找呢?我希望有人给一个圆满的解答。在未得到解答以前,我总信文学的力是有限制的,很有限制的,不论说它是描画外物,或抒写内心,或者在那边表现内心映现中的外物。它这三种机能都不圆满;故它非内心之影,非外物之影,亦非心物交错之影,所仅有的只是薄薄的残影。影的来源虽不外乎“心”“物”诸因子的酝酿;只是影子既这么淡薄,差不多可以说影子是它自己的了。文学所投射的影子如此的朦胧,这是所谓游离;影子淡薄到了不类任何原形而几自成一物,这是所谓独在。不朽的杰作往往是一篇天外飞来,未曾写完的残稿,这正是所谓“神来之笔”。

我的话也说得太迷离了,不易得一般的了解。所成就的作品既与创作时的心境关连得如此的不定而疏远,它又凭什么而存在呢?换句话说,它已是游离着且独在了,岂不是无根之花,无源之水,精华已竭的糟粕呢?若说是的,则文艺之在人间,非但没有伟大的功能,简直是无用的出身赘疣了。我遭遇这么一个有力的反驳。

其实,打开窗子说亮话,文艺在人间真等于赘疣,我也十分欣然。文艺既非我的私亲,且赘疣为物亦复不恶,算得什么侮辱。若以无用为病,更将令我大笑三日。我将反问他,吃饭睡觉等等又何用呢?可冷人类进步了几千年,而吃饭睡觉等的正当用途至今没有发明。我们的祖宗以及我们,都不因此灰心短气而不吃不睡,又何必对于文艺独发呆气呢。文艺或者有它的该杀该剐之处,但仅仅无用决不能充罪状之一,无论你们如何的深文周纳。

闲话少说。真喽嗦啊!我已说了两遍,文学是独在的,但你们还要寻根究柢,它是凭什么存在的。大家试来评一评,若凭了什么而存在,还算得独在吗?真不像句话!若你们要我解释那游离和独在的光景,那倒可以。我愿意详详细细地说。

“游离”不是绝缘的代词;“独在”也只是比况的词饰。如有人说是我说的,文学的创作超乎心物的诸因:我在此声明,我从未说过这类屁话,这正是那人自己说的,我不能替他顶缸。我只说创作的直接因是作者当时的欲念,情绪和技巧;间接因是心物错综着的,启发创作欲的诱惑性外缘。仿佛那么一回事,我为你们作一譬喻。

一个小孩用筷子夹着一块肉骨头远远地逗引着。一条小哈叭狗凭着它固有的食欲,被这欲念压迫后所唤起的热情和天赋兼习得觅食的技巧,一瞥见那块带诱惑性的肉,直扑过去。这小儿偏偏会耍,把肉拎得高高的,一抖一抖的动着。狗渐人立了,做出种种抓扑跳跃的姿态。结果狗没吃着肉,而大家白看狗耍把戏,笑了一场。故事就此收场。

我们是狗化定了,那小儿正是造化,嬉笑的众宾便是当时的读者社会和我们的后人。你说这把戏有什么用?可是大家的确为着这个开了笑口。替座上的贵客想,好好的吃饭罢,何必去逗引那条狗,那是小儿的好事;但这小儿至少不失为趣人。至于狗呢,不在话下了,它是个被牺牲者,被玩弄者而已。它应当咒诅它的生日,至少亦曳尾不顾而走,才算是条聪明特达的狗。若老是恋恋于那块肉骨头,而串演把戏一套一套的不穷,那真是狗中之下流子了;虽然人们爱它的乖巧,赞它为一条伟大的狗。您想想,狗如有知,要这种荣誉吗?我不信它会要。

所谓文学的游离和独在,也因这譬喻而显明了。肉骨头在小孩子手中抖动,狗跟着跳,那便是游离。狗正因永吃不着肉骨头而尽串把戏,那便是独在。若不幸那小孩偶一失手,肉骨头竞掉到狗嘴里去,狗是得意极了,聒聒然自去咬嚼;然座上爱看狗戏的群公岂不怅然有失呢。换言之,若文学与其实感的竞赛万一告毕,(自然,即万一也是不会有的。)变为合掌的两股,不复有几微不足之感,那就无所谓文学了。我故认游离与独在是文学的真实且主要的法相。

还有一问题,这种光景算不算缺憾呢?我说是,又说不是。读者不要怪我油滑,仍用前例说罢。从狗的立场看,把戏白串了不算,而肉骨头也者终落于渺茫,这是何等的可惜。非缺感而何?若从观众和小儿的立场看,则正因狗要吃肉而偏吃不着,方始有把戏。

P16-18

后记

刘熙载言:“人尚本色,诗文书画亦莫不然。”借用此言,无非是说明,“本色”,是本书的编选原则。即不管是作家谈文,还是画家谈画,选文的角度唯有“本色”。本书所选作家画家,以“现代”为主,兼及“当代”,其人其文,风格鲜明,大多具有时代的指标性意义,从而浓缩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时代演变中的“文”与“画”的精神风貌。所选文章,尤其注重创作者为“创作”的“独白”,从中得窥文道画道的真谛。

“谈文”大体分三类:其一,作家的文学观,如胡适的《什么是文学》;其二,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回忆,如艾芜的《墨水瓶挂在颈子上写作的》;其三,作家的作品创作谈,如柯灵的《非人磨墨墨磨人》。如果说其一是关于文学森林风景的个人描述,其二是森林里辛勤园丁的劳动总结,其三则是这片森林里的一株株大树或奇葩的培育者的园丁心得。不管是谈“文学是什么”,还是谈“自己的文章”,作家叙述里的本色态度是编选的唯一准则。因其本色,这些感悟和叙说才更贴近“文道”的本真。

“说画”亦如此。什么是“中国画”,或说“中国画”的特点,如潘天寿的《赏心只有两三枝》,这是本书辑选“说画”文章的出发点。其次,便是画家讲述自己从事艺术道路的回忆或总结,如倪贻德的《画人行脚》、张仃的《我与中国画》;而漫长岁月中的“得意之作”的“我为什么画”、“我创作此画的过程”,也就成了“说画”的主体。这些“得意之作”往往刻着明显的时代烙印,亦如“谈文”所选的在特定时代给读者以深远影响的作品。如蒋兆和的《我和<流民图>》、傅抱石的《东北写生杂忆》、钱松嵒的《创作<红岩>点滴》、石鲁的《昨天·今天·明天》……亦如“谈文”部分中的写作回忆,如汪曾祺先生《<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等等。

本书的编选目的,在于从文与画两方面,提供给读者一个打量和闲览20世纪文学与美术风景的浓缩了的窗口——一个贴着时代发展脉落标签的个人窗口。鉴于本书是为了读者闲读,并非出于“学院”学术研究的性质,所选文章就不再一一注明出处。

本书的编选仍缘自山东画报出版社许大昕君的邀约,也是三年前应许君之约编选《童年》之后又一次愉快的合作。因了许君的命题与鼓动,才有了这本《谈文说画》。在本书编选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师友的帮助,尤其是王忠刚和胡修江两位先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另外,我们期待着得到各方朋友的赐教和读者的意见。

编者电子信箱:qdxueyuan@hotmail.com

薛原

2009年6月于青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