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研究台港文学的专著,书中具体收录了:《流徙与家国想象:1950年代香港文学中的国族认同》、《刊载的文章看大陆近年学术研究热点的变化》、《书写“隐藏”在城市中的世界——解读少君的旅行散文》等文章。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序一:生命空间与诗学解读
序二:寻找有效的言说方式
“文学史”重构与书写的限制——大陆文学史视野中的“香港文学”
流徙与家国想象:1950年代香港文学中的国族认同
叙述、想象与身份探寻一一1960年代香港文学中的“自我形象”表达
继承与超越:从《酒徒》的创作意识看香港1960年代现代派小说的思想资源
“怎样去说今天的故事?”——香港文学意识与也斯小说中的文化立场
欲望焦灼、情爱困惑与现实批判——文化传统与陶然小说的思维意识
生命体验与陶然小说中的时间意识一一关键词所揭示的生存困惑
淡出历史的“香港意识”~一世纪之交香港文学的主题与叙事策略
文化传播中的“鲁迅”——香港文化界对鲁迅的开掘、守望
与精神期待
学术视野中的香港文学研究——从“人大复印资料”、《读书》
刊载的文章看大陆近年学术研究热点的变化
台湾现代诗风潮中的《创世纪》诗社研究
政治文化语境中的个体经验表达——20世纪50年代洛夫诗歌的写作意识
朦胧诗在台湾现代诗坛的回响——兼论20世纪80年代海峡两岸的诗歌交流情况
生命空间与诗的美学之思——“诗魔”洛夫访谈录
“《创世纪》的守护者”——“诗痴”张默访谈录
流失在历史洪流中的“台北人”——从白先勇的《台北人》
到朱天文的《世纪末的华丽》
批评空间的开创——《小说香港》与赵稀方的香港文学研究
我们一切的尊严在于思想——《苇思散叶》漫谈
他异性时空中的灵魂守望——透视旅法华文作家作品展
狭小空间里的“大世界”——亲历的与被讲述的香港印象
书写“隐藏”在城市中的世界——解读少君的旅行散文
冷眼旁观说“汉风”
共创世界华文文学的新世纪——“第十四届世界华文文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评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