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这里是北京(第5辑)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李欣
出版社 华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里是北京》是北京电视台唯一的一档全面介绍北京本土文化的节目。带领观众用独特的方式探访北京的人文古迹、巷陌民风;用独特的视角反映北京的历史、文化、名人、掌故。

同名图书《这里是北京》不仅在内容上表现北京,更重要的是使本书的灵魂与北京的灵魂相融合,使图书的风格与电视节目的风格相一致。在变化中看传统的北京,在变化中看现在的北京。

本书在北京地区具有很高销量,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探寻老北京的人文精神,留住易逝的文化根脉,《这里是北京》——一幅北京精神地图。

《这里是北京》的一系列创新成果是为大众所接受且喜爱的。探寻古都风物,传承人文风情,北京台唯一一档本士文化栏目,将带领观众用独特的方式,探访北京的人文古迹巷陌民风,用独特的视角,反映北京的历史文化名人掌故,在变化中看传统的北京在变化中看现在的北京,探寻老北京的人文精神,留住易逝的文化根咏。《这里是北京》——一幅老北京的精神地图!

内容推荐

北京电视台公共频道节目中心于2004年10月1日,一群对北京城有着无限热爱和强烈责任感的电视编导,奉献给广大的观众。引领观众跟随发现者一同听传奇故事,寻找名人遗迹,介绍北京100多家博物馆的几大看点及相关服务信息,探索京城鲜为人知的文物古迹。在《这里是北京(第5辑)》热播的同时,北京电视台与华艺出版社合作,推出了与栏目内容相统一的《这里是北京》丛书。

本书收录了《这里是北京(第5辑)》之孝庄在京遗迹、云居寺石经博物馆、开国大玺、崇庆皇后在京遗迹、历代帝王庙、西周班簋等版块的丰富内容。书中以图片、地图等形式生动的介绍了北京的文物古迹、历史人物以及老北京的文化,可以说既是一本北京人文历史手册,又是一本北京旅游指南。

目录

孝庄在京遗迹

云居寺石经博物馆

开国大玺

崇庆皇后在京遗迹

历代帝王庙

西周班簋

隆科多在京遗迹

北京古观象台

刘家河青铜器

奕譞在京遗迹

纪晓岚故居

北京鸭

和坤在京遗迹

中国航空博物馆

荣禄鼻烟壶

纳兰明珠在京遗迹

中国紫檀博物馆

文物保护背后的故事之颐和园篇

崔玉贵在京遗迹

中国电信博物馆

发现护国寺元代遗迹石

安德海在京遗迹

中国钱币博物馆

袁督师祠

小德张在京遗迹

北京戏曲博物馆

聚元号弓箭

小凤仙在京遗迹

中国马文化博物馆

文物保护背后的故事之灵岳寺篇

北海

北海公园书法石刻博物馆

大威德金刚

曹雪芹在京遗迹

梅兰芳纪念馆

法源寺

蔡元培在京遗迹

宣南文化博物馆

文物保护背后的故事之北京工业遗迹调查(一)

试读章节

开国大玺

话说咱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一成立,这国旗、国徽、国歌都随之诞生了。但我要问问您,除此之外还有一样东西,也是因中华人民共和国而生,而且还和前面的老几位同龄,你就不一定知道是什么了吧。我也是刚刚听说,咱们国家还有一枚国印。用咱老祖宗的话讲,这叫国玺。今天咱们就来讲述一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玺身后的传奇故事。

跟随张国维先生,我们来到了他在北京近郊的一个工作室。闲聊的时候,张先生最常提到的就是祖父张樾丞。我们这才知道张樾丞是张家的灵魂人物,而我们今天要讲述的国玺背后的故事,也要从张老先生说起。

张樾丞老先生从小就生活在琉璃厂,可以说人家是在文化圈里长大的。张老先生曾经创办过名扬南北的同古堂墨盒店。俗话说英雄出少年,张老先生早在清末就已经是一代篆刻名家了。老爷子平生制印十万余枚,像鲁迅、齐白石这样的名人大腕儿都曾经在他这求过印,但是最让老爷子引以为荣的还要数这枚由他亲手刻制的国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她是一位贤妻良母,她是一位名人家属,她永远与儿子同时出现,永远躲在丈夫背后,很少有人能记得住她的名号称谓,就连史册上对她的记载,也仅仅是个姓氏而已。今天,咱们就走近这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去看看这位雍正爷的贤内助、乾隆爷的亲生母亲,到底有着啥样的脾气秉性。

走后门参加选美:地安门

说起北京的城门,大多数人都会脱口而出“内九外七皇城四”。这皇城的四座门,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和西安门。天安地安相对,取天地平安、风调雨顺的吉祥寓意。

按照中国传统习惯,皇城的南门儿,也就是天安门,被认为是正门,那么地安门自然就是后门了,而乾隆的母亲参加选美走的后门儿,指的就是地安门。

地安门城楼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拆除了,只剩下一个地名。借着什刹海的光,如今的地安门一带也成了人们眼中老北京风物的代表,烟袋斜街、后门桥、火德真君庙,更是给这儿平添了几分人气儿。

遥想当年,尚是花季少女的乾隆他妈钮祜禄氏,穿着旗袍,走着猫步,暮色之下,弱柳扶风般地穿过地安门,聚集到神武门外,等待参加初试,画面是何等的养眼,恐怕只有带队的太监们才有眼福欣赏了。至于秀女为何夜间走地安门进城,我们猜测八成是碍于皇帝老婆候选人的特殊身份,怕白天进城引起围观甚至骚乱吧。

歪打正着:雍和宫

乾隆他老妈被分配到雍和宫,是选美失败的结果,条件好出身好的都被留在宫里伺候皇帝,次之分给王爷贝勒做老婆,而乾隆母亲,当初只是作为侍女进了雍和宫,那时候这儿叫四爷府,是雍正皇帝还是阿哥时所住的地方。

早年间顺治爷立下规矩,八旗13岁到16岁的少女,都得参加三年一次的秀女大选,被淘汰下来的才能自己找婆家,也就是说,皇帝、王爷、贝勒们挑剩下的女人才能让别人挑。至于这些连宫女都当不了的女孩们,究竟质量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钮祜禄氏13岁进了四爷府,六七年都没受过重视,而且她天生淳朴,从不争宠,又因为出身相对低微,所以一向谨慎为人。但在她19岁那年,雍亲王得了重病,钮祜禄氏自始至终细致入微地伺候这位四爷,二人终于正式恋爱,并于次年瓜熟蒂落,这个爱情果实就是咱们的乾隆爷——爱新觉罗弘历。  母子分离:圆明园

京西的圆明园,是帝王家的别墅,随处都可以找出些典故传说来。但鲜为人知的是,乾隆皇帝当初就是从这里迈出了走向皇位的第一步,而他老妈钮祜禄氏,也是在这里第一次印在了公公康熙爷的脑海里。

乾隆12岁那年,早已是个灵气逼人的翩翩少年,跟着老爸雍亲王在圆明园第一次见到了爷爷康熙。这一对隔辈儿人一见如故,康熙爷子孙繁多,却唯独钟爱弘历,不得不承认乾隆爷打小就魅力非凡,搁现在,绝对有成为童星的潜力。

统治清朝130多年的祖孙三代帝王,此时可谓其乐融融。康熙爷一高兴,决定把孙了带回宫里留在身边抚养,同时对弘历他老妈,也就是咱们的主角儿钮祜禄氏赞不绝口,说她能生出这么个儿子,是个有福之人。

苦尽甘来:紫禁城慈宁宫

儿子乾隆25岁登基,可谓年轻有为,钮祜禄氏也算是熬到了头,苦尽甘来了。沾儿子的光,钮祜禄氏由熹贵妃升为皇后,继而晋为太后,住在紫禁城慈宁宫里。虽然由于清官交换孩子抚养的制度,乾隆十几年都不在老妈身边,但母子感情在人情淡薄的帝王家,堪称典范。

乾隆他妈出身低微,因此当年的弘历在众皇子中有点自卑心理,若不是康熙爷的偏爱,恐怕雍正也不会太重视这个儿子。

儿子争气,钮祜禄氏最终母仪天下,但她也没有忘本,依然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朴实本色,勤俭持家。

乾隆爷虽然工作忙,但天天都要到慈宁宫陪老妈聊会天儿,人家娶了媳妇也没忘了娘。老人后是个爽快人,没那么多事儿,所以跟儿媳妇们处的也挺好,从来不给乾隆爷夹板气受,这一点实在值得全中国的已婚男性羡慕了。

承欢膝下:颐和园万寿山排云殿

北京西北郊的颐和园,在乾隆年间叫清漪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其实万寿山最早并不叫万寿山,乾隆爷为了给老妈庆祝生日图吉利,才将其改名为万寿山,并且在颐和园里为老妈建了座大报恩延寿寺,也就是今天的排云殿。

老太太好热闹,乾隆爷绞尽脑汁、竭尽全力地营造喜庆气氛,举办大型歌舞晚会,还有大型团体舞灯表演。但对于老人家而言,这些形式主义的过场,都没有儿孙绕膝、家和万事兴来得重要。难能可贵的是,乾隆爷身为国君,还不忘换位思考,在老妈生日之际让子孙们齐聚一堂,承欢膝下。

据说太后80岁生日那年,已经60多岁的乾隆爷还身披彩衣为老妈献舞,其他儿子闺女、姑爷媳妇,也都无不登场献艺,哄得老太后乐不可支。

乾隆爷的孝心可谓是感天动地,往年十一月的北京正是寒风凛冽、雨雪交加的季节,唯独太后生日当天,一片阳光明媚,万里晴空。

寿比南山:北海极乐世界

太后信佛,北海西岸有组建筑,人称小西天,主殿叫做极乐世界殿,殿内模仿西方极乐世界建了一座须弥山,这就是乾隆在他老妈80岁生日那年建造的,意在为母亲祈求长寿。

钮祜禄氏出身贫寒,却也因此练就了一副健康的身子骨,老太太经常跟着儿子天南海北地游山玩水,曾经三游五台、三幸泰山,更重要的是老人家心宽,整天乐呵呵的,没啥烦心事,要知道这帝王之家的女眷们能如此心理健康实在难得。

钮祜禄氏身体素质好,乾隆爷也没少受益,首先是省心,而立之年,正是事业繁忙的时候,老妈的身体没让他操多少心,不仅如此,乾隆爷的长寿也多少继承了老妈的健康基因。

尽管如此,人终有一死,钮祜禄氏86岁与世长辞,那年乾隆也已经66岁高龄了。而北海的这座极乐世界,虽未能求来母亲的长命百岁,却将乾隆爷的一片孝心永载史册。

建寺纪念:海淀区畅春园恩慕寺

京西有座畅春园,是康熙爷当年为了避喧听政而建造的,其实就是躲清静的办公场所。如今畅春园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只有恩佑寺和恩慕寺两座山门是当年园子里的物件儿。恩佑寺为雍正皇帝敕建,原来寺里供奉着康熙爷的像,而恩慕寺是乾隆皇帝为了纪念他的母亲钮祜禄氏所修建的。这座寺院之所以取名恩慕,是因为当年康熙爷为皇祖母孝庄祈求长寿,在南苑建了座永慕寺,康熙去世之后,雍正帝为了尽孝心,又在畅春园建了座恩佑寺纪念老爸。而这座恩慕寺,正取“恩佑”、“永慕”二者之意,可谓集三代帝土孝心之大成。儿子如此有心,作为母亲的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虽没能寿比南山,但福如东海绝对是当之无愧了。

纵观太后的一生,出身微寒,却从不急功近利,备受冷落,却从不争风吃醋,为人妻,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可谓样样出色,为人母,尽管皇帝儿子百依百顺,却从不干预朝政,更是深明大义。至于乾隆爷,忠孝两全,古今难得。一家人母慈子孝,想来若是雍正爷地下有知,也会惋惜自己早走了几年,无福消受这天伦之乐了。

P16-28

序言

后奥运时代如约而至,北京,正在向品牌化城市目标迈进。在“十一五规划”对北京的城市定位中,“文化名城”四个字,代表着这座城市所蕴含的品牌文化特性。作为北京对外的主要宣传窗口之一,北京卫视“文化品位,大家风范”的频道定位,与北京打造“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相辅相成,目标一致。

自2009年始,北京卫视大幅度增加了文化类节目的比重,如何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北京的文化特性,并将其深入浅出地予以诠释,是北京卫视迎来的新的挑战和目标。

这是一个个性化的年代,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在用手中的遥控器,行使着自己个性化选择的权利。而《这里是北京》栏目,作为北京卫视晚间文化档的七档精品栏目之一,在与兄弟栏目朝着同一个方向共同迈进的时候,也在寻求自我发展途径,追求个性发展,独树一帜。在经过多年的尝试与探索之后,他们总结出了一种“于幽默中蕴含智慧,于调侃中传递观点,于主题策划之中彰显文化品位,于关注视角之中展现大家风范”的节目特色,一贯追求“为百姓做电视,内容大于形式”的制作理念。

从收视率和社会反响来看,《这里是北京》的一系列创新成果是为大众所接受且喜爱的。甚至其独特的操作模式与表现形式,也成为电视业内的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北京“十一五”规划为北京制定的六大发展方向中提到“重点发展六大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动漫和网络游戏研发制作、文化会展以及古玩艺术品交易等六大产业)。抓住奥运契机,打造世界一流旅游城市和国际会展之都。”《这里是北京》丛书的相继出版,是影视节目制作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初步尝试。节目中对北京地理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历史积淀予以深入浅出的解析,为打造世界一流旅游城市作出了努力。

一直以来,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令人望而却步,大众审美与精英文化之间的矛盾,始终无法调和,但《这里是北京》对此发起了大胆的挑战。通俗的语言、幽默的调侃、个性的主持人包装,用戏剧化的结构讲述故事、用人性化的视角回顾历史,这些创新点独立出来,都曾被运用到各类节目当中,但诸多特点集结在一起,并且被运用在一贯严肃的文化专题类节目当中,实属少见。

作为首都电视台,北京卫视为文化类节目提供了肥沃的生长土壤,鼓励一切个性化创新,因此才会诞生像《这里是北京》这样的个性化节目,以及其它诸多品牌文化节目。

内涵是文化品位的基础,包容是大家风范的精髓。北京卫视正是“以包容之心鼓励一切有内涵节目的创新与发展”,来兑现频道的定位,追求收视率的攀升,实现对广大电视观众的长远承诺。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观众可以在北京卫视看到更多个性化的节目,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气质,仔细品味,却能品出同一种味道——北京乃至中国文化的陈年醇香。

北京电视台台长 刘爱勤

后记

很高兴再次为《这里是北京》作跋,这说明他们兑现了对观众的承诺,丛书按部就班的出版,不曾间断。

今天的《这里是北京》跟昔日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仍是一贯的“京腔京韵”,但文案在进步,主持人在进步,节目包装在进步,选题领域更是在不断拓展。

通过与《这里是北京》的主创多次交流,我看到他们把“节目重在策划”真正落在实处。虽然一档五十分钟的周播节目,在北京卫视的众多品牌节日中,犹如沧海一粟,但是《这里是北京》的每一分钟背后,都有一个漫长而又精心的策划过程。

对于一档电视节目而言,能够持续地坚持系列化操作,并且适时推出全新系列,并非易事。相信很多观众提起《这里是北京》,都会和我一样,能如数家珍地列举出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系列节目——博物馆宝典、北京记忆、北京发现、重访盛事北京城、文物修缮背后的故事、寻找京城手艺传人等等。不难看出。主创们在策划节目的过程中,考虑的不仅是一期两期节日,而是如何培养观众的收视习惯,实现整个栏目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正是这种策划充分的系列化操作模式,为《这里是北京》丛书的出版提供了可能性,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实践。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近年来《这里是北京》的镜头,已经走出了北京的城区,延伸到燕赵大地,甚至触及全国各个角落,搜寻北京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辐射与影响。这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

其一:《这里是北京》真正理解了北京卫视关于“文化品位。大家风范”的定位。北京文化不是狭隘的地域文化,不仅是巷陌民风抑或宫廷遗事。北京文化在中国文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我们曾经站在北京看北京,但更需要走出北京看北京,换个角度,视野才能够更宽阔。

其二:《这里是北京》选题范围的扩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任何资源都并非用之不竭,只有不断地吐故纳新、拓展领域,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不仅如此,从节目形式上看,《这里是北京》也在学习中西方各种新颖的节目制作手法,试图将诸多生动元素融入专题片的制作当中,相信观众们已经有目共睹。

总之,我们看到了《这里是北京》的努力与进步,看到了主创们为满足观众,所做的一切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这里是北京》不再是半年出版一册的书籍,而是月月可见的杂志刊物。当满汉全席变成家常便饭,我们的饮食水平,才算是真正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当然,前提是节目要不停地做下去,书才能不断地写出来。

北京电视台总编辑 张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