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纪清华(4)
分类
作者 庄丽君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忆清华

梁实秋(1923)

我在清华读过八年书,由十四岁到二十二岁,自然有不可磨灭的印象,难以淡忘的感情。我曾写过_篇《清华八年》,略叙我八年的经过。兹篇所述,偏重我所接触的师友及一些琐事之回忆。

我记得,北平清华园的大门,上面横匾“清华园”三个大字,字不见佳,是清大学士那桐题的。遇有庆典之日,门口交叉两面国旗——五色旗。通往校门的马路是笔直一条碎石路,上面铺黄土,经常有清道夫一杓一杓地泼水。校门前小小一块广场,对面是一座小桥。桥畔停放人力车,并系着几匹毛驴。

门口内,靠东边有小屋数楹,内有一土著老者,我们背后呼之为张老头。他职司门禁,我们中等科的学生非领有放行木牌不得越校门一步。他经常手托着水烟袋,穿着黑背心,笑容可掬。我们若是和他打个招呼,走出门外买烤白薯、冻柿子,他也会装糊涂点点头,连说“快点儿回来,快点儿回来”。

校门以内是一块大空地,绿草如茵。有一条小河横亘草原,河以南靠东边是高等科,额日“清华学堂”,也是那桐手笔。校长办公室在高等科楼上。民国四年我考取清华,由父执陆听秋(震)先生送我入校报到。陆先生是校长周诒春(寄梅)先生的圣约翰同学。我们进校先去拜见校长。校长指着墙上的一幅字要我念,我站到椅子上才看清楚。我没有念错,他点头微笑。我想我对他的印象比他对我的印象好。

河以北是中等科,一座教室的楼房之外,便是一排排的寝室。现在回想起来,像是编了号的监牢。我起初是六个人一间房,后来是四人一间。室内有地板,白灰墙白灰顶,四白落地。铁床草垫,外配竹竿六根以备夏天支设蚊帐。有窗户,无纱窗,无窗帘。每人发白布被单、白布床罩各二;又白帆布口袋二,装换洗衣服之用,洗衣作房隔日派人取送。每两间寝室共用一具所谓“俄罗斯火炉”,墙上有洞以通暖气,实际上也没有多少暖气可通。但是火炉下面可以烤白薯,夜晚香味四溢。浴室、厕所在西边毗邻操场。浴室备铝铁盆十几个。浴者先签到报备,然后有人来倒冷热水。一个礼拜不洗,要宣布姓名,仍不洗,要派员监视勒令就浴。这规矩好像从未严格执行,因为请人签到或签到之后就开溜,种种方法早就有人发明了。厕所有九间楼之称,不知是哪位高手设计。厕在楼上,地板挖洞,下承大缸。如厕者均可欣赏“板斜尿流急,坑深屎落迟”的景致。而白胖大蛆万头钻动争着要攀据要津,蹲蹬失势者纷纷黜落的惨象乃尽收眼底。严冬朔风鬼哭神号,胆小的不敢去如厕,往往随地便溺,主事者不得已特备大木桶晚间抬至寝室门口阶下。桶深阶滑,有一位同学睡眼朦胧不慎失足,几遭灭顶(这位同学我在抗战之初偶晤于津门,已位居银行经理,谈及往事相与大笑)。

太礼堂是后造的。起先集会都在高等科的一个小礼堂里,凡是演讲、演戏、俱乐会都在那里举行。新的大礼堂在高等科与中等科之间,背着小河,前临草地,是罗马式的建筑,有大石柱,有圆顶,能容千余人,可惜的是传音性能不甚佳。在这大礼堂里,周末放电影,每次收费一角,像白珠小姐(Pearl White)主演的《黑衣盗》(Hooded Terror)连续剧,一部接着一部,美女蒙难,紧张恐怖,虽是黑白无声,也很能引发兴趣,贾波林、陆克的喜剧更无论矣。我在这个礼堂演过两次话剧.

科学馆是后建的,体育馆也是。科学馆在大礼堂前靠右方。我在里面曾饱闻科罗芳的味道,切过蚯蚓,宰过田鸡(事实上是李先闻替我宰的,我怕在田鸡肚上划那一刀)。后来校长办公室搬在科学馆楼上。教务处也搬进去了。原来的校长室变成了学生会的会所,好神气!

体育馆在清华园的西北隅,虽然不大,有健身房,有室内游泳池,在当年算是很有规模的了。在健身房里我练过跳木马、攀杆子、翻斛斗、爬绳子、张飞卖肉……游泳池我不肯利用,水太凉,不留心难免喝一口,所以到了毕业之日游泳二考试不及格者有两个人,一个是赵敏恒,一个不用说就是区区我。

、图书馆在园之东北,中等科之东,原来是平房一座,后建大楼,后又添两翼,踵事增华,蔚为大观。阅览室二,以软木为地板,故走路无声,不惊扰人。书库装玻璃地板,故透光,不需开灯。在当时都算是新的装备。一座图书馆的价值,不在于其建筑之雄伟,亦不尽在于其庋藏之丰富,而是在于其是否被人充分地加以利用。卷‘帙纵多,尘封何益。清华图书馆藏书相当丰富,每晚学生麇集,阅读指定参考书,座无虚席。大部头的手钞的四库全书,我还是在这里首次看到。

校医室在体育馆之南,小河之北。小小的平房一幢,也有病床七八张。舒美科医师主其事,后来换了一位肥胖的包克女医师。我因为患耳下腺炎曾住院两天,记得有两位男护士在病房对病人大谈其性故事与性经验,我的印象恶劣。

工字厅在河之南,科学馆之背后,乃园中最早之建筑,作“工”字形,故名。房屋宽敞,几净窗明,为招待宾客之处,平素学生亦司借用开会。工字厅的后门外有一小4、的荷花池,池后是一道矮矮的土山,山上草木蓊郁。凡是纯中国式的庭园风景,有水必有山,因为挖地作池,积土为山,乃自然的便利。有昆明湖则必安有万寿.山,不过其规模较大而已。

P3-5

目录

序——清华有“三宝”

水木清华

 忆清华

 我在清华的三年

 清华旧事竹枝词

 校歌与清华传统

 我爱清华图书馆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我们的精神家园

 人文清华

 人生的20分:回忆在清华读书的时光

 我在清华建筑系

 清华园——中国三百年文化圣地

春风化雨

 我与华罗庚

 回忆陈寅恪先生

 缅怀周培源老师

 为“科学救国”我弃文学理

 老来依然一书生——缅怀恩师费孝通

 一代宗师清华心——缅怀顾毓琇师

 纪念我的父亲贺麟教授

 学习蒋南翔校长坚持真理的勇气和精神

 我的留学之路

 怀念黄万里先生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纪念叶企孙老师110周年诞辰

 李政道物理生涯60年

 思念我们的“老伙伴”

 林徽因的最后十年追忆

 缅怀汤佩松先生

 终身如父的陶葆楷先生

 岱宗青长在 光华耀千秋——缅怀恩师张岱年先生

 回归清华

 我的音路历程

教我育我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救国

 求学清华

 诗中之诗——清华园大图书馆

 边疆耕耘四十载

 清华园的四年

 毕业五十周年随想

 千秋耻,既已雪,中兴业,需人杰

 没有个人功利的追求

 清华母校伴我成长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往事如烟忆图书馆

 恩师教我做人和做学问

 东鳞西爪忆当年

 清华毕业70年

 进入航空世界

 在清华六年

 清华人的价值

 我的“诗人院士”之梦

 走跨越创新之路圆千年飞天梦想

 我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八年

 我要学航空

 谋其所能善其所为

 ——入学清华50周年有感

 青春岁月苦乐年华

 我的生平自述

 清华学子的二汽情

终生难忘

 “一二·九”中的一段插曲

 联大生活漫忆

 我与锦涛的学友之情

 大爱——纪念张宗植先生

 理学院旁的银杏树

 我的朝鲜战争(节选)

 英若诚侧影

 梦游清华园

 《新报》是怎样成立的

 难忘的清华“大家唱”歌咏队

 回忆73年前的军乐队

 难忘的一天

 跑警报

 地下十二年与周恩来(节选)

 青春乐章三两节

 同窗故事

 回忆蒋南翔校长的一席谈话

 七十年相交情难忘——追忆吴冠中先生

序言

序——清华有“三宝”

顾秉林(1970)

1998年至2001年,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世纪清华》先后出版了三辑。今天,在清华百年校庆之际,《世纪清华》之四与大家见面了,诚为可喜可贺!如果说之前三辑的“世纪”二字更多是指新的21世纪,那么这一辑的“世纪”则无疑是体现出清华已经走过的百年历程。本辑共选编历届校友文章70余篇,在体例上与前三辑相同,仍然按朱镕基学长在建校80周年时为母校题写的四句话为纲编排,即“水木清华,春风化雨,教我育我,终生难忘”。

作为在清华学习工作了四十多年的清华人,在看罢这辑《世纪清华》的文章后,我不禁又想到了那句话,就是清华有“三宝”——校训、校园和校友。这三样东西每一所大学都会有,但清华的这三样却更加为人称道,并对清华和清华人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先说校训。大学皆有其校训,如哈佛大学的“让真理与你为友”,耶鲁大学的“真理与光明”,麻省理工学院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等,简洁明了,散发着理性和智慧的光芒。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广受称颂,曾在媒体组织的公众评选中,名列“我最欣赏的十大校训”之首。这八个字源自《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因1914年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题在清华所作的演讲,而为清华人所熟知和喜爱。与世界名校相比,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更注重对人格的期许和对社会的贡献。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一代代清华人在校训的激励下,奋发有为,争做栋梁,为中国社会进步和世界科技进步奉献才智。可以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广大清华人共同的精神追求,也是清华人共同的人生写照。

再说校园。清华校园风物之优美历来享有盛誉。“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是何等钟灵毓秀之地!更有众多中西古今建筑点缀其间,风格多样却又圆融和谐。2010年3月,国际著名的《福布斯》杂志评选出14所“全球最美丽的大学校园”,清华成为唯一上榜的亚洲大学。清华园不仅风景优美,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根据苗日新先生的考证,这里“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最大类书《古今图书集成》的诞生地”,也是中国人“放眼看世界”和中西融会的发源荟萃之所,“是三百年前中国的文化圣地”。清华自建校始即在清华园,除抗日战争时期曾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短暂南迁合办西南联合大学外,校址百年来未曾变化。一代代清华人在清华园的风物和历史长河中徜徉成长,即使在离开清华园之后,大家也始终牵挂和热爱这里,把清华园视为永远的精神家园。

最后说校友。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大学的成就与声誉归根到底是由一代代清华校友铸就的。正如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所说,“伟大的校友,才能成就伟大的母校”。一百年来,清华培养了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这是清华的荣誉,更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难能可贵的是,清华校友群体在百年风雨中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校友总会把它归纳为“爱国奉献、爱校感恩和团结互助”。清华校友的凝聚力在社会上是出名的。世界著名大学排名指标中,有一项是“校友捐赠比例和数量”。清华的捐款校友占校友总数的比例在2010年底达到31%,达到美国大学捐款率排名前20名的水平,在国内高校遥遥领先。杨振宁先生说,“我走过世界上很多名校,清华的校友对母校的感情最深,清华的校友凝聚力最强。我为自己在清华受到的早期教育感到自豪”。这样的校友群体,不仅为母校的声誉增辉,还通过回报母校、回馈社会等方式,有力支持了母校的发展,成为清华不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百年校庆是清华大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面向新的百年,我们要真正用好清华“三宝”,继续弘扬校训的精神,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更加积极地调动和发挥广大校友的积极性,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步伐,以服务民族复兴、造福人类社会为目标,力争再铸新百年的辉煌。

内容推荐

庄丽君主编的《世纪清华之四》收录了清华校友回忆母校师长、同窗学友、大学生活、工作经历的文章七十多篇,作者主要是各年代的清华毕业生和教师。《世纪清华之四》以清华人讲述自己的故事,以生动的人物和事件,展示清华精神的丰富内涵,展现清华人的风采。

编辑推荐

清华建校9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治学、兴业、治国人才,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清华与辛亥革命同生,清华的历史是同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同中国人民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奋斗历程联系在一起的。几代清华学子为之贡献出毕生的精力。“清芬挺秀,华夏增辉”,“强国富民,清华之志”,这是对清华学子的生动写照。

庄丽君主编的《世纪清华之四》主要讲述解放前后和建国50年来清华人的故事,仍以朱基学长为母校题写的“水木清华,春风化雨,教我育我,终生难忘”为题划分四个栏目;以清华学子对学校生活、母校师长、同窗学友、工作经历的回忆,展现清华人的风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2: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