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史的江湖(品悟中国历史上的谋臣)/博雅煮酒论史系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常桦//刘如江
出版社 长征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历史的江湖风云激荡。中国历史上的谋臣们。他们或精于兵法,或善于治政,或长于抚民,或敏于任事,都在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倾情演绎着自己,也演绎营历史。

本书选取的是历代谋臣中的佼佼者,以历史典籍为依据记述其功业,以正说的方式向读者展示其真实面目,选材精当,史料详备,叙述生动,体例活泼,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历史读物,适合所有对历史和智谋感兴趣的朋友们。

内容推荐

今天,重读这些先贤们的光辉事迹,依然让人心生敬仰;重温他们的智谋与机巧,也依然让人心领神会。

本书集中展示了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那些跟随明主,因明主辉煌而自身也灿烂的“绿叶”们,他们名满天下,却又平易近人;他们兢兢业业,却又任劳任怨。说起他们来,我们都耳熟能详——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张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有“道破天下事,一策定乾坤”的房玄龄,有“武略奇谋,千古人豪”的刘基,有“文胆武略,中兴文臣”的曾国藩……他们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运用满腹经纶,帮助帝王们指点江山,安定乾坤,同时,也为他们自己成就了辉煌的人生,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书选取的是历代谋臣中的佼佼者,以历史典籍为依据记述其功业,以正说的方式向读者展示其真实面目,选材精当,史料详备,叙述生动,体例活泼,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历史读物,适合所有对历史和智谋感兴趣的朋友们。

目录

老子:清静无为,大哲之思

 于心感悟,得大智慧

 深邃千言,影响深远

 福祸相倚,无为而治

韩非:法家大成,帝王之师

 学成归国,谋求改革

 进谏失败,退而著书

 大军压境,只为韩非

 宫廷问对,畅所欲言

 弹劾姚贾,飞来横祸

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报仇不成,圯桥拾履

 结识刘邦,鸿门救主

 集团高参,谋定天下

 计定“封”波,智全太子

萧何:汉初名相,功冠群臣

 辅助刘邦,出谋划策

 扶立汉朝,功盖朝野

 功高不傲,除虑保身

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顽劣少年,初显身手

 乱世经营,初创家底

 智取强敌,统一北方

 征孙伐刘,拒绝称帝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隆中对策,出山辅主

 临危受命,扶立蜀汉

 精心治国,富强蜀邦

 北伐曹魏,无功而陨

房玄龄:道破天下事,一策定乾坤

 智辅秦王,献策夺权

 精诚奉国,堪为楷模

赵普:刚毅多谋,精于治术

 赵家幕僚,佐命殊勋

 为强君权,献计献言

 备受宠信,遭人诋毁

 诬陷廷美,再度为相

耶律楚材:契丹卧龙,辅佐天骄

 初入仕途,历经国亡

 侍汗左右,初显才气

 辅立后主,文治兴国

 谏攻人心,倡扬儒教

 三朝重臣,为国理财

 先王晏驾,渐受排挤

刘基:武略奇谋,千古人豪

 受邀出山,参赞要务

 妙计辅主,功居首位

 明哲保身,惠泽子孙

张居正:帝王之师,救时宰相

 施展才华,位居首辅

 力推改革,人亡政息

范文程:汉人谋士,清初元辅

 投降后金,辅满伐明

 竭力辅佐,为上谋虑

 劝降名将,安抚人心

 深谋远虑,保身复职

 兴国利民,功劳卓著

曾国藩:文胆武略,中兴名臣

 寒门入仕,宦海得意

 镇压起义,功高封侯

 自强救国,开展洋务

试读章节

于心感悟,得大智慧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周口鹿邑)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及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当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即管理藏书的史官)。在中国的文化源流当中,老子的思想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但深刻影响了中国历代的政治文化,而且其思想深入民间,成为一种处世思想。其功遂身退、曲而能全的思想成为后世知识分子明哲保身躲避社会战乱的理论依据。

传说老子的师父商容得道后能变幻,不食人间烟火,是神仙一般的人物。但是老子师从商容多年,商容都未曾教给老子任何道术。就在老子感到失望的时候,商容先对老子龇了龇牙,接着又吐出自己的舌头。老子不解其意,但是商容什么也没说,转身走了。后来老子苦思冥想师父那个举动的真正意思,过了好长时间,老子终于大悟。原来师父是想告诉他,舌头因为柔软而能够长存,而牙齿却因为太过刚硬而最终会掉落。做人就应该以柔顺的方式来处世,才能避免灾祸,获得幸福。这就是老子从师父那里领悟到的人生大智慧。

老子生活的年代,周王朝日渐衰弱,诸侯割据纷争,社会动荡日益加剧。老子身为周王室的一位史官,从历代王朝的兴衰中吸取了诸多有益的经验教训。面对残酷的现实,既为周王室前途哀叹,又为百姓生活担忧。

老子亲眼目睹了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动,从而悟出世事无常,变幻无穷,提醒人们若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就应该归附“大道”,学习好大道,用来应付世事。他主张人们要以不争、处弱、处下、处不利地位来达到争强、居上、处有利地位的目的。同时他也指出,人们如果要想在险恶的外部环境中保全自己,就需要按照“道”的方式去思考,去生活。老子的哲学思想,与当时社会上所流行的观念格格不入,因此被当时的人称为荒谬之谈。老子的思想所流露出来的是一种宇宙观念,他结合天道以谈人道,希望统治者能从宽治民,老百姓以简朴为生活要义,不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要以无为的状态来生存。与老子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孔子,就曾为老子的大智慧所折服。

深邃千言,影响深远

随着周朝的逐渐衰落,老子随即离开周室。西出函谷关时,关令尹喜让老子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否则不得出关。老子无奈,乃写下五千言。然后,老子骑着一头青牛飘然而去,归于大荒,从此天地间无踪影。传说他得道成仙了,也有人说他隐居了起来,历史未留下任何准确的记载,无从考证。可是他留下的五千言,却流传了下来,深深影响着中国的哲学思想发展乃至世界的哲学发展。

老子以其独特的视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问题。总体来说,老子在自己的著作中论述了三大内容,即宇宙、人生和政治。老子的思想中,首要的是老子的宇宙思想。老子的宇宙思想是其政治思想和人生观的基础。

老子是中国第一个提出宇宙本原的人,他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是老子开宗明义阐述的问题,他对于道的解释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正是这个神奇的“道”,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老子这样描绘道:“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里的道阐述了完全的宇宙观念,即被称为天地之母的“道”,自然就是宇宙万物发生起源的根本,有和无是“道”运作时的两种状态:无是产生天地的动力,有是万物的本始。所以才有了老子哲学思想中“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观念。

商末周初开始,就有关于天道观问题的探索,而老子关于“道”的概念的提出,可以说是对天道观的进一步深人和发展。“道”的提出,是从客观存在的物质出发,因此,不相信世界上存在鬼神,所以对当时的有神论是一大打击。但是,由于“道”是一种无形无状无色无味的模糊存在,而人们又无法确切地认识它理解它进而把握它。

在推论天地万物起源时,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认为由“道”生出元气,由元气产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和合产生冲气。这样,由阴气、阳气、冲气三气的变化而为天、地、人三才。三才具备,产生出宇宙万事万物。在宇宙发展变化问题上,老子提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万事万物都在对立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之中发展变化,而“道”的现实功能依赖于柔弱的阴性发生作用。因此,老子的辩证法特点在一个“反”字。“反”是道的运动规律,注重事物反面的性质,注重否定在事物发展和转化中的作用,善于在对立之中思考和解决问题,更深刻地揭示了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高层次性和真理的内在性,成为我国古代伟大辩证法思想系统之一。在认识论问题上,老子提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认识论命题:“为学”是寻求具体知识,“为道”是求对“道”的认识,即对宇宙变化总规律的认识。这两种认识的目的不同,因而认识的途径也不同:“为学”要天天积累知识,使知识日益丰富;“为道”必须排除感官经验束缚,使感官活动减损到无为程度。为此,老子提出“虚”、“静”的认识方法,即“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即当人们在认识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心达到一种虚空的境界,能客观、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不受成见影响,即一种“玄览”的心态。他所谓“涤除玄览”,意思就是要整治清扫心灵,达到虚静状态。因为心虚则能包容万物,心静则无物不察,从而真正认识“道”把握“道”。老子的这种在认识时要清除杂念、虚空心境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老子的“道”落实到现实,并从中引出处理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的“德”,即准则。他主张取法“道”的自然性和自发性,无为而治,返璞归真,实现真正和谐、安宁、美好的社会,反对宗法礼教、战争杀掠和贪婪奢侈。在人生问题上,老子主张贵柔守雌、谦下居后。虽然有些消极,但是若能换个角度来看,则会发现他主张的是要遵照事物发展规律,促进事物朝好的方向转化,使生命力更旺盛更持久更深厚。在圣人理想问题上,老子建议圣人应该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遵循自然之道来治理国家,不让民众感到有负担。老子冷静、理智且简练地表述了宇宙发生论的自然主义哲学,虽只是五千言,而且词藻朴实无华,却深刻地表达了其哲学思想,对后来的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2-5

序言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历经重重磨难的伟大民族,其间走马灯似的王朝更替,云谲波诡的重大事件的发生,以及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的出台,固然少不了一代明主高瞻远瞩的大手笔和最终拍板,但也应看到,这其中也少不了明主身边那些谋臣们的出谋划策,他们对于历史的变革也同样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果说君主们是红花,则那些谋臣们就是绿叶,他们择明主而侍,图谋社稷,却甘做人臣,匡扶天下。

这些中国古代历史上风云一时的谋臣们,他们或精于兵法,或善于治政,或长于抚民,或敏于任事,都在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倾情演绎着自己,也演绎着历史。他们顺应历史的发展,顺乎人民的要求,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实行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这对于解决社会重大冲突,缓和阶级矛盾,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无疑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那些古代大臣中的一代翘楚们,用他们杰出的才能和智慧,以及非凡的计谋和韬略,为帝王们一统江山而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他们的伟岸性格,他们的高风亮节,他们的足智多谋,他们的不世奇功,至今依然闪烁着熠熠生辉的光芒。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帝王们重大决策的实施,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社会长治久安局面的出现,乃至历史巨轮的滚滚向前,都是他们头脑的产物,是他们精密谋划的结果,也是他们自身价值的必然体现。对于自己政见的得以实施,他们或许要感谢那些志存高远的明主们,但首要的,是他们自己腹有经纶,有着超出常人的远见卓识,有着对于事情发展的敏锐感知力和深刻洞察力,有着对于时机和事物高度把握和驾控的能力。明主们不过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而怎么表演,则完全是他们自己的才情和能力的发挥。

当今时代是一个以谋求存的时代,讲求的是“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对于我们来说,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面对怎样复杂的局面,都要考虑得全面一些,谋划得深远一些,这样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一些。凡事只有谋划好了,规划妥当了,然后付诸行动,我们就将会无往而不胜。那些古代谋臣们的政治智慧和处事机谋,无疑可以作为我们今天的参考和借鉴。同时,他们的智谋对于丰富我们知识,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素质,增进我们的智慧,也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天,重读这些先贤们的光辉事迹,依然让人心生敬仰;重温他们的智谋与机巧,也依然让人心领神会。

本书集中展示了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那些跟随明主,因明主辉煌而自身也灿烂的“绿叶”们,他们名满天下,却又平易近人;他们兢兢业业,却又任劳任怨。说起他们来,我们都耳熟能详——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张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有“道破天下事,一策定乾坤”的房玄龄,有“武略奇谋,千古人豪”的刘基,有“文胆武略,中兴文臣”的曾国藩……他们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运用满腹经纶,帮助帝王们指点江山,安定乾坤,同时,也为他们自己成就了辉煌的人生,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书选取的是历代谋臣中的佼佼者,以历史典籍为依据记述其功业,以正说的方式向读者展示其真实面目,选材精当,史料详备,叙述生动,体例活泼,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历史读物,适合所有对历史和智谋感兴趣的朋友们。

后记

本书在策划和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朋友、同仁的支持和帮助,以及许多老师的大力支持,他们分别是唐德春、陈奂岳、孙高磊、段育文、王玉红、李蓓、陈丽华、占珊、刘婷、尚论聪、赵巍、周妮、丁岭花、马泽峰、汪京、周兴华、姚为青、杜海义、王金超、高光耀、刘小勇、时小强、常付轩等,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一些文献和作品,从中得到了不少的启发和感悟,也汲取了其中智慧的精华,谨向给予我们无私帮助的专家、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为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本书的诞生。

由于编写和出版的时间仓促,以及编写的水平所限,书中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9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4:4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