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西藏吧,这是我们祖国永远的土地;藏汉各族人民和谐共处,永远的家园。
贡嘎雪山之梦;藏地秘境;守望藏南;珠峰探险;西行阿里;青藏线上;青藏之水润泽中华……《藏语--西藏人文地理传奇》(作者王刃)是一本关于西藏人文、地理、历史及宗教的最好通俗读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藏语--西藏人文地理传奇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王刃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爱西藏吧,这是我们祖国永远的土地;藏汉各族人民和谐共处,永远的家园。 贡嘎雪山之梦;藏地秘境;守望藏南;珠峰探险;西行阿里;青藏线上;青藏之水润泽中华……《藏语--西藏人文地理传奇》(作者王刃)是一本关于西藏人文、地理、历史及宗教的最好通俗读本。 内容推荐 这本《藏语--西藏人文地理传奇》(作者王刃)以一个旅行者的行程为主线进行串联,用目击者的角度书写,有:拉萨与日喀则、珠峰探险、发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墨脱、川藏线、新藏线、青藏线、唐蕃古道等地理人文历史;有苯教与藏传佛教、“情歌王子”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和格鲁派一代宗师宗喀巴等宗教及世俗故事。 《藏语--西藏人文地理传奇》是一本关于西藏人文、地理、历史及宗教的最好通俗读本。 目录 作者序 前记:贡嘎雪山之梦 第一章 沿川藏线,向上,向上! 一、雅安,曾经的西康省会 二、与冰川零距离 三、一样壮烈,两种命运 四、吴文季和他的《康定情歌》 五、新都桥的秋色 六、扎坝走婚,东女国的遗痕 第二章 藏地秘境 一、香格里拉传奇 二、理塘,白鹤折返的地方 三、巴塘,海子岭的恐怖故事 四、芒康,一切为了孩子 五、“驼峰航线”上的英雄们 六、从天险到天堂 七、川藏线的历史偶然 第三章 守望藏南 一、怀念米拉山口 二、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 三、喜马拉雅“雪人”传说 第四章 拉萨与日喀则 一、布宫,最不值钱的是黄金 二、大昭寺,心灵的家园 三、哲蚌寺,白米之寺 四、那一抹深深的佛印 五、等待,在扎什伦布寺前 六、日喀则,不一样的后藏生活 第五章 珠峰探险 一、“第三女神”的微笑 二、为珠峰正名 三、马·欧之谜 四、希拉里、丹增登顶 五、中国队创造奇迹 六、珠峰诱惑 第六章 西行阿里 一、向西,向西!阿里,阿里! 二、心中的“神山圣湖” 三、逝去的古格王朝 四、阿里在哪里? 五、新藏线的“死亡之旅” 第七章 青藏线上 一、纳木措的婚恋 二、小喇嘛的金色梦想 三、千里羌塘大草原 四、“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 五、天路,青藏铁路 六、青青青海湖 七、公主的唐蕃古道 八、塔尔寺,失意者的温暖驿站 第八章 青藏之水润泽中华 一、生态西藏 二、无与伦比的“朔天运河” 三、“可燃冰”的喜悦 附录关于“12匹狼队”与两次进藏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雅安有雅雨、雅鱼、雅女“三绝”美誉,雅安也以此作为城市名片公告世界。 雅雨,如云似雾,恍若轻纱,似有若无,雅安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是著名的雨城。我们到雅安时是正午,阳光灿烂,没能遇上一场企盼已久绵密柔和的雅雨有些惋惜。 雅女,秀丽清纯,温雅妩媚。我们行走在安静的街上,没见上几个人,更没遇上清泉般秀丽的小女子,途中艳遇的企图也因此破灭。不过,我对川妹子有好感,她们勤劳、爱家、身材好、人漂亮,印象主要来自电视和书本。 中国城市的定格瞬间是这样描述的:上海一户雅致人家,餐桌上美食丰盛,女主人与客人已上座,男主人系着围裙、提着锅铲毕恭毕敬地请示道:“夫人,还需要什么?”四川就不一样了:一列向东的火车缓缓启动,月台下,姣美的川妹子追喊着:“我等你”,车上的小伙子说:“我赚了钱,回家娶你。” 我相信,雅女是有的,雅安的女孩是优秀的,她们并不会如城市定格描绘的那样在等待,她们像孔雀一样飞走,飞向东南,飞得很远,去寻找更美好的生活。 没有了雅雨,也没遇上雅女,雅鱼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一开始我们想找中央电视台报道过的做雅鱼的特色小店,没找到。我们沿江找了一家看起来气派一点的鱼餐馆,品尝品尝大名鼎鼎的雅鱼。雅鱼,学名齐口腹裂鱼,又名嘉鱼。鱼形似鲤而鳞细如鳟,体形肥大,肉质细嫩。唐代大诗人杜甫是四川人,吃雅鱼有经验,写诗云:“鱼知丙穴(即雅鱼)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盛赞雅鱼之美。雅鱼以砂锅烹制为佳,上桌后砂锅内仍保持沸腾状,鲜香四溢,鱼嫩汤鲜,美味难忘。雅鱼名不虚传,果然鲜美,这家鱼餐馆大厨师的技术也好,我们大快朵颐,七八斤鱼被瞬间横扫。 其实,雅安真正出名的应该是熊猫。雅安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和模式标本产地。以雅安为主要核心区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顺便说一句,台湾把熊猫叫猫熊,按汉语的语法结构,重心在熊而不是猫,是对的,因而,台湾“猫熊说”是对的。熊猫与猫熊,原本并没歧义,可能是大陆从书写、阅读由竖排从右向左改为横排从左向右后,第一个生物学家里的糊涂虫把“猫熊”变成“熊猫”,以此约定俗成,将错就错下去,至今沿用。台湾没错,仍坚持自己的“猫熊说”。 1869年春,法兰西国家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传教士戴维离开他传教的穆坪(今雅安宝兴县)邓池沟教堂,到深山沟里采集植物标本,在一山村富户家里找水喝时,发现农户家里有一张奇怪的兽皮。这张兽皮黑白相间,作为动植物研究专家的戴维从来没有见过,主人告诉他叫“黑白熊”,戴维断定这种动物很有可能成为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 1869年5月4日,戴维在山上捕捉到一只活体“黑白熊”,并亲自指挥工匠们在天主教堂内为“黑白熊”做了个大木笼,将“黑白熊”关在木笼里饲养起来,观察、记录它的生活习性。戴维根据“黑白熊”的体毛、脚底有毛等特征,认定“黑白熊”是熊的一个新种,满怀希望要将“黑白熊”带回法国,向世界推荐这种新动物。可惜的是,“黑白熊”在启程运往法国时得病不治而亡。戴维只好把“黑白熊”的皮剥了下来制成标本交给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至今戴维制作的大熊猫标本还保存在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大熊猫因其性情温和憨态可掬成为中国的国宝和世界和平友好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从雅安调出大熊猫136只,其中18只作为国礼赠与美、日、英、苏联、法、德、朝鲜和墨西哥等国。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2月21日实现北京之行。周恩来总理宣布中国政府将两只大熊猫作为国礼送给美国政府和人民。两只大熊猫在美国的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安家落户,全美掀起了大熊猫热潮,每年有300万人蜂拥而至,一饱眼福。1961年,联合国世界濒危野生动物基金会将大熊猫定为会微。 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大熊猫主食的箭竹普遍开花死亡,大熊猫面临主食枯竭,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组织的人们环球大联动,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拯救大熊猫。一曲由程琳演唱旋律优美充满爱心的歌曲《熊猫咪咪》打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余韵犹存。 西康省,在我的心里一直神秘而又模糊,主要源于当年红军长征曾经经过此处,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曾在这一带活动。雅安曾为西康省省会,这是我到雅安后才知道的,这让我很兴奋,像是补上一段模糊缺失的历史课。 西康,即西藏康区的西部,简称西康。西康建省,明末清初就有倡议,但未实行。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西藏汗王、蒙古和硕特部驻康定营官杀死明正土司,清朝廷派四川提督进剿,攻占康定,并招降雅砻江以东的土司,将雅砻江以东纳入四川势力范围,称为“炉边”地区。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清朝廷进军西藏,驱逐准噶尔部和平定罗布藏丹津叛乱,相继招降康区各土司,整个康区基本纳入四川的范围。因行政区划尚未明确,达赖喇嘛和云南方面都提出对理塘等地的管辖要求。雍正三年(1725年),川陕总督岳钟琪提出建议:“距打箭炉甚远,难以遥制”的昌都、洛隆、桑昂曲(察隅)等地赏给达赖喇嘛管理:将中甸、德钦等地划归云南管辖;将巴塘、理塘等仍归四川辖属。此建议得到清廷批准。 清末,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改土归流”,即由土司管辖改由朝廷派遣流官治理,加强康区治理,建衙门于巴塘。“川边”辖境又恢复到了元明时的康区范围(云南除外),甚至收复了原来一直属于几不管的地区,如三岩、波密等地,东边直到太昭(今工布江达)。宣统三年(1911年),清朝廷决定以边务大臣所辖地建立“西康省”,辖境“东起打箭炉,西至丹达山顶止,计3000余里;南抵维西、中甸:北至甘肃西宁,计4000余里。”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政府设立了川边经略使,积极筹划西康建省,当时西藏局势动荡,1914年至1918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受英国人怂恿派藏军攻入康区西部,占领了康区甘孜、新龙以西的地区,当时正值辛亥革命,民国政府无暇顾及,经英国人台克曼“调停”,将康区的邓科、德格、昌都、类乌齐等13县划归西藏暂管。西康建省一事遂告停顿。1914年,划康定以西(包括金沙江以西的今昌都地区)为川边特别区,受四川节制。P3-5 序言 我希望这是一本关于西藏人文、地理、历史及宗教的最好通俗读本。我想,她不一定能成为瞬间爆发的畅销书,但一定能成为细水长流的常销书。 我相信,每一位热爱西藏、关注西藏的人都会喜欢这本书。现在每年进藏旅游的国内外游客680万人次,还有海外大批从未到过西藏却比中国人还热衷西藏的外国人,相信他(她)们会需要并喜欢这本书。 我按自己并不规范的分类认为,西藏的书有两大类:一是旅游类书,主要讲如何吃住行,虽然需要,但没有故事;另一类是藏传佛教书,晦涩艰深,难以卒读,无法普及。我的这本通俗读本就是要以浅显的语言,说出西藏的千年故事,说出西藏精彩纷呈的人文、地理和历史,说出西藏宗教对心灵的解脱、羁绊和无奈。 这本书以一个旅行者的行程为主线进行串联,用目击者的角度书写,有:拉萨与日喀则、珠峰探险、发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墨脱、川藏线、新藏线、青藏线、唐蕃古道等地理人文历史;有苯教与藏传佛教、“情歌王子”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和格鲁派一代宗师宗喀巴等宗教及世俗故事。 一百多年前,西藏的大门被英国等列强打开,第一批进入西藏的西方人,他们各怀阴谋,收集情报,为帝国殖民服务,但作为亲历者,客观上记录了当时西藏的生活状态、风土人情,本书有所引述。在写作中,我尽力引述西藏文献资料,让原始史料重现。 我每写一章节,都通过网上的地图鸟瞰式地重复自己曾走过的每一寸路,让故事把每一寸行程填满。我的目的就是用亲历的、真实的文字力量写一本好看的关于西藏的书。 如果有一天,有人说,因为看了这本书,爱上西藏,并决定上西藏看看,我很高兴。如果有一天,有人说,因为带上这本书去西藏,收获丰盈,满载而归,我更高兴。 爱西藏吧,这是我们祖国永远的土地;藏汉各族人民和谐共处,永远的家园。 扎西德勒! 王刃 2011年春 后记 西藏之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蓝天、白云、阳光,壮美、辽阔、崇高。 在珠峰大本营冰川河滩上,我细心地用鹅嗲日石垒了一个石堆,也就是藏人称的玛尼堆,我相信珠峰脚下的这个玛尼堆将几年、几十年不变地端立在那里,向珠峰展示我的崇拜,向我的亲人、朋友、师长表达祝福。突然,我的心中洋溢着热情和圆满,我知道自己是个有“高度”的人了。 在中国最西端的阿里普兰古格王朝遗址,我在遗址的洞穴中穿行,以坚定的信心爬上山顶,终于抚摸到古格王朝王宫的墙门,那天登上山顶的就两个人,我是其中之一。我知道意志力有多重要,它将牵引我登上心中的巅峰,走向美好的未来。 在千里无人区的西藏荒原上行走,天高地阔,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微弱。我明白,常怀谦卑,心存感激,是一种美丽,我将因此得到满足和幸福。 三年前,我们第一次上西藏,回来后,我向同去的伙伴们夸口说,三个月写完这本书,可是当我辛苦写了15万字时,我的电脑丢了,没有备份,一切归零,真是太无奈了。我本来打字就慢,是耗了许许多多个夜晚才磨出来的,我立刻没了再写的兴致。后来,伙伴们说再次去西藏,这一号令成了行动指南,我觉得,我必须完成这本书的写作。男人一诺千金,信用比黄金重要,我再次坐到电脑前开始写作,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兑现一场迟到的承诺。 本书能完成写作并出版,我应感谢同行的生死兄弟,他们是:傅小邗、王生明、施正建、许青、周晋波、范锦响、李宏建、虞小鸣、刘小华、钱建友、曾庆忠、张华钢、俞志辉、俞志坚、金晓禹、姜伟林、赵越;特别感谢我的老朋友、中国美术学院薛华克教授,和我的北京大学私募股权与金融投资总裁班侯彤彤同学,他们无保留的为我提供了摄影作品。 特别感谢人民出版社黄书元社长、侯俊智编辑、浙江人民书店有限公司林作敏董事长、吕敏敏高级顾问为此书的出版倾力支持与指导。 书中主要图片由薜华克、侯彤彤和作者拍摄,少数绘图作品和文字资料系网上所得,望原作者与本人联系,愿付稿酬。 本书若让读者有所收获,我愿与大家分享;若有问题,由我全权承担。我不是西藏问题专家,只是一个普通游客。我非常愿意听到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对错误的校正,好在再版时更正、改进。 王刃 2010年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