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作者彭慕兰)讨论了各家的论点,详细考察了18世纪欧洲和东亚的社会经济状况,对欧洲的英格兰和中国的江南地区作了具体的比较,以新的论证方法提出了许多创新性见解,全书分为无数令人惊异的相似之处;从新风气到新经济?消费、投资和资本主义等三部分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作者 | (美)彭慕兰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作者彭慕兰)讨论了各家的论点,详细考察了18世纪欧洲和东亚的社会经济状况,对欧洲的英格兰和中国的江南地区作了具体的比较,以新的论证方法提出了许多创新性见解,全书分为无数令人惊异的相似之处;从新风气到新经济?消费、投资和资本主义等三部分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长期以来,“西欧中心论”和“冲击一回应”模式在中西比较史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反对这种观点的思潮兴起,提出了许多中西比较的新课题。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作者彭慕兰)讨论了各家的论点,详细考察了18世纪欧洲和东亚的社会经济状况,对欧洲的英格兰和中国的江南地区作了具体的比较,以新的论证方法提出了许多创新性见解。《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基本观点是:1800年以前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没有一个经济中心,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完全为西方自己独有的内生优势;只是19世纪欧洲工业化充分发展以后,一个占支配地位的西欧中心才具有了实际意义。 目录 译者的话 中文版序言 引言:欧洲经济发展之比较、联系和叙述 欧洲中心论的各种变体:人口、生态和积累 其他欧洲中心论:市场、公司和制度 与欧洲中心论相关的问题 建立一个更兼容的历史 比较、联系和论述结构 对地理范围的一个说明 第一部分 无数令人惊异的相似之处 一、欧洲领先于亚洲?人口、资本积累和技术对欧洲发展的解释 农业、运输和牲畜资本 寿命更长?生活更好? 出生率 积累? 技术又如何? 二、欧洲和亚洲的市场经济 中国和西欧的土地市场以及对土地利用的限制 劳动体系 迁移、市场和制度 农产品市场 农村工业和副业活动 中国和欧洲的家庭劳动:“内卷”与“勤劳革命” 第一部分的结论:现代早期世界经济的多重核心和共同制约 第二部分 从新风气到新经济?消费、投资和资本主义 引言 三、奢侈消费和资本主义的诞生 更多和更少的普通奢侈品 现代早期欧洲和亚洲的日常奢侈品及大众消费 耐用消费品和奢侈的“物化” 舶来品与时尚的轮转速度:全球性关联和以经济差异为基础的文化外观 奢侈品需求、社会体系和资本主义企业 四、看得见的手:欧洲和亚洲的企业结构、社会政治结构与“资本主义” 海外剥削和资本积累:威廉斯理论的再审视 明显因素的重要性:奢侈品需求、资本主义和新大陆的殖民地化 国家间的竞争、暴力和国家制度:它们多么不重要又多么重要 第二部分的结论: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的意义 第三部分超出斯密和马尔萨斯之外:从生态制约到工业持续发展 五、共同的制约:西欧和东亚的生态紧张 中国的森林采伐和地力衰竭:与欧洲的一些比较 与旧大陆外围区域的资源贸易:准马尔萨斯问题之斯密型解决方式的 共同模式和限制 六、土地制约的解除:作为一种新外围的美洲 另一个新大陆,另一笔横财:贵金属 生态缓解的一些度量标准: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 比较和计算: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 超出这些数字之外的东西 进入一个工业世界 最后的比较:劳动密集、资源和工业的“成长” 附录 A 人均陆地运输能力的比较估计:1800年前后的德国和印度北部 B 18世纪后期华北和欧洲农场使用的肥料估计,及由此产生的氮循环量的比较 C 法国、岭南与华北一个地区森林覆盖率和燃料供给估计,1700—1850 D 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英国各种输入提供的“虚拟面积”估计 E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农村纺织工人挣钱能力估计,1750—1840 F 棉花和丝产量估计,1750年及较晚期,长江下游和全中国与联合王国、法国和德国的比较 索引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