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画报》与豆瓣网联合评选最具争议作者王臣繁艳转身,超越安意如的青年才俊,江湖夜雨倾情作序。
“漫漫古典情”作家,群体激赏力荐,“王臣·私享笔记”书系开卷之作,掀起最美的“古典情结”阅读风潮,承上香锦蔷薇织:曾有一个人,爱你如生命。全面解读“‘一代词宗’”李清照一生的爱恨情仇。
李清照:曾有一个人,爱你如生命。漱玉词:多少事欲说还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陌上香锦蔷薇织 |
分类 | |
作者 | 王臣 |
出版社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城市画报》与豆瓣网联合评选最具争议作者王臣繁艳转身,超越安意如的青年才俊,江湖夜雨倾情作序。 “漫漫古典情”作家,群体激赏力荐,“王臣·私享笔记”书系开卷之作,掀起最美的“古典情结”阅读风潮,承上香锦蔷薇织:曾有一个人,爱你如生命。全面解读“‘一代词宗’”李清照一生的爱恨情仇。 李清照:曾有一个人,爱你如生命。漱玉词:多少事欲说还休。 内容推荐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她生命的光渐次盛大起来,然后变成极致翎羽。这个世界的艰深与荒芜不过只是衬托。她生之绚烂,充满光芒。她是迷人的,亦是蛊惑人心的。而对她,这世界上有这么多的人,孜孜去爱。并是如此甘愿。时间记得,曾有一名女子,视爱如生命。 目录 (序一)白锦无纹香烂漫 (序二)蔷薇风细一帘香 (引文)多少事欲说还休 [词话一]湖上风来波浩渺 忘归路[如梦令] 卷帘人[如梦令] 波浩渺[怨王孙] 影沈沈[浣溪沙] 隐花钿[浣溪沙] 掩流苏[浣溪沙] 琥珀浓[浣溪沙] [词话二]自是花中第一流 嗅青梅[点绛唇] 愁千缕[点绛唇] 偏有意[渔家傲] 风休住[渔家傲] 继芳尘[庆清朝慢] 只香留[鹧鸪天] 更凄凉[鹧鸪天] 比并看[减字木兰花] 两家新[瑞鹧鸪] [词话三]此情无计可消除 锦书来[一剪梅] 黄花瘦[醉花阴] 愁不倚[玉楼春] 不相逢[行香子] 好黄昏[小重山] 尚风流[满庭芳] 度芳姿[多丽] 凝眸处[凤凰台上忆吹箫] [词话四]花光月影宜相照 闲滋味[念奴娇] 谁与共[蝶恋花] 方寸乱[蝶恋花] 花莫笑[蝶恋花] 更凋零[临江仙] 清梦好[临江仙] 撚余香[诉衷情] [词话五]风住尘香花已尽 残云碧[菩萨蛮] 春犹旱[菩萨蛮] 旧家时[南歌子] 烟光薄[忆秦娥] 落花深[好事近] 莫分茶[摊破浣溪沙] 却无情[摊破浣溪沙] 泪先流[武陵春] [词话六一藤床纸帐朝眠起 客来吵[转调满庭芳] 无好意[清平乐] 无佳思[孤雁儿] 祝千龄[长寿乐] 知几许[永遇乐] 有馀情[添字采桑子] 冷冷清[声声慢] [词话七]相逢各自伤迟暮 寄幽怀[浣溪沙] 枕簟凉[丑奴儿] 清唇[永一瞒人娇] 醉醒中[浪淘沙] 何样似[浪淘沙] 留连处[青玉案] 夜来风[怨王孙] 人静了[怨王孙] [附录]绝代风华绝代词 试读章节 [词话一]湖上风来波浩渺 忘归路[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 那是几岁的年纪我已经记不得,但是我依然还是隐约可以看得见那个白衣少年手里捧着那一册边页泛黄的书时的荧荧流景。他在最单纯的年纪读到了最澄净的一首词。这是多么的幸运。读词许多年,追忆源头之处,是再一次地听见了它的琅琅上口。 摊开这首《如梦令》的时侯,那一些旧时情景跃然纸上,仿佛能够看得见那时候李清照的活泼欢快和明丽艳艳。李清照的少女时光是一条欢悦的溪,充满着粉嫩光阴里的不可思议。那时,她还住在山东章丘明水镇的老家里。那时,她的人生还只是一面尚未盛放的旌帜。只是摇曳出多丽的微微生姿,带着最朴素的生活理想。 她说,她常常会忆起少女时代的自己。在溪边的亭子里游玩,直到太阳落山才有番醒的意识。只是,那心里积攒下的快乐仿佛是一口一口的清酒,饮时清爽却是后劲十足。身体、精神连同目光一起微醺。游兴满足的时候已是天黑时分,往回划船荡在溪里,不知不觉中就划进了荷花荡里。少女游荡在水泊之上,看着惊起的满滩水鸟。那时候的她,心里是极为干净的:清澈通透,未经世事的一尘不染。 这首词的词牌有一些说头。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书写过这样的话:“东坡言《如梦令》曲名,本唐庄宗制。一名《忆仙姿》。嫌其不雅,改名《如梦令》。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取之以为词名。”《如梦令》的原名叫做《忆仙姿》,相传是后唐庄宗李存勖所作,因嫌其名不雅遂取尾句“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中的“如梦”得名。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在李存勖的这首《如梦令》所营造的意境当中,是一个迷蒙孤寂的场景。那一回的欢宴之上,他瞥见了丛烟里嫣然泰定的她。那一对望,仿佛穿透了彼此几生几世,那些命里的债似乎注定要在这一刻清算完毕。他知道自己这一生都不会忘了这一日的聚首。和泪相送的痛,不是求不得,是不能求。所以他说:“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情事里的孽债向来都是不分公允的,肆意折难那些痴男怨女。后唐庄宗也不能例外。于是这首小令,读来让人觉得细腻忧伤,婉丽多姿。 但因着作者心里的情太浓重,于是这首词作起来总不会那么顺畅。它需要雕琢,那也是一个对自己内心情感做出评断的过程。所以,字斟句酌造就了它的情意担当,却也因此使得它放在这一处和李清照的《如梦令》相对照时有了逊色之处。因为李清照的《如梦令》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纯真,朴素,流畅,安静,往复不惊。婉丽清净当中却又自有一道无法言说的力。 李清照这一首《如梦令》旨在忆昔。寥寥数语,是随意而出,但也惜墨如金,字字清美,句句意深。醉兴之情在日光稀薄之时,在意兴阑珊之际依然保持了最原始的纯洁天真。 这是李清照最广为流传的一首词,而后人对这首词的探究也最为深刻到位。关于词里的第一个字‘常’是否有误古今有异。这是被多数人忽视的一个细节。 《百家唐宋词新话》里有一段话专评此字。“唐圭璋云:李清照《如梦令》第一句云‘常记溪亭日暮’,‘常’字显然为‘尝’字之误。四部丛刊本《乐府雅词》原为抄本,并非善本,其误抄‘尝’为‘常’,自是意中事,幸宋陈景沂《全芳备祖》之可贵。综观近日选本,凡选清照此词者无不作‘常记’。试思常为经常,尝为曾经,作‘常’必误无疑”。不知何以竟无人深思词意,沿误作‘常’,以讹传讹,贻误来学,影响甚大。” 虽然“常”依旧为流传本里的字,它是否确实被误传也尚未确证,但单凭这一点,足以反映出李清照当时盛名在外。对于一个“文章落纸,人争传之”的才女而言,即使流传下来的词章里真的出现疏漏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整部《漱玉词》映照了李清照的一生,而这一首《如梦令》真是牵系了李清照这丰盛的一生里清明香丽的始端。纯洁,清美,鲜艳,婉丽。这一刻,于晨雾里念起那个叫做“李清照”的女子,才恍然发现彼此之间却已横亘浩浩荡荡九百年。 某年某月某日某一个清温的时刻,当你拈起这首小词吟上口时,你定会觉得那一刻仿佛真的于大明湖畔遇见了十六七岁的她,初见了她——李清照的正大仙容。p10-13 序言 从决定写《漱玉词》、写李清照,到写完它,整件事情都是水到渠成的。也因为这一回的写作,越发坚定了写作需要缘分的态度。缘分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它到了,于是一气呵成;它未至,纵使绞尽脑汁也是枉然。这看过去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并没有什么区别。 宋词是一片汪洋大海。唐诗也是。而在宋词当中,婉约词宗李清照便是最夺目的那一株锦葩。她若是不被记得深刻,那真是一件应该被责怪的事情。有一些好东西,因为它少,于是更显矜贵,也需要有更多更诚恳更深炽的感情与之匹配。 李清照在词史、文学史当中都是标志性的人物。李清照的《漱玉词》对后人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旧时女子里,能被称为“第一才女”的人唯有李清照。中国人喜欢好处里的“第一”,我也是不例外,有膜拜之心。恰巧此时,再重温《漱玉词》,于是自然而然便写起了她。 知道李清照的人不少,知道《漱玉词》的人也不少,但是懂得她的人绝不会成片成群成堆地存在。不过只是零星分布在静默暗处,或为人知,也一定是低调的。 我始终都是缺乏自信的人,这样的人是不幸运的,甚至悲哀得很。我尤其严重。所以我绝不敢说自己是非常懂李清照的那一群人,但我至少知道,自己心中对李清照的“懂得”绝不单调。它的颜色是与内心深处的血液兼容的,宛如一片。如今把它们晾了出来,暴露在日光之下晒。这让我觉得,它会产生一些好的作用,至少不会是一件坏事情。于是,我就这么做了。 带着一些感情里积淀下来的“懂得”,从《漱玉词》着笔,再一点一点宕开,把李清照的爱恨情愁编织进去。一名女子,无论生活在旧时,还是当下的时间里,感情都会被她放置到重要的位置,甚至是最重要的位置。因此,她的爱便是通往她灵魂深处的捷径。走上去,一点一点往前挪,就越来越近,与她内心的那个光源。 李清照的人与文,是一致的清丽,一样地充满光的气味。她是绝品的女子。生命被把持得清洁自如。纵然有曲折、有挫折、有跌宕、有不可预知的舛错,但她携着内心清正得道一点一点化解,从不拖沓。 习惯将她形容成旧时的张爱玲,或者习惯将张爱玲说成是20世纪的李清照。觉得这两名女子之间有一些不可言说的羁绊。这羁绊无论是确有几分道理还是纯粹的牵强附会,它都绝然会让联想的人内心有一种适应的妥’帖感。这感觉一点也不坏,甚至是很美妙的。 读《漱玉词》,读李清照,读到后来,心里头便都是澄净的满满的甘愿与柔软。这个女子的一生都是用濒临爆裂的力量在绽放。由始至终,不休不止。“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时间无法丈量她心里的情意流连,如同你我始终无法心如止水地对生命里的曾经假装遗忘。这是她赐予我的道理,也是我赠与你的温暖和感伤。 而我对她与她的《漱玉词》的痴迷到了此时也终于变成一种与时空对望的怅惘。它需要共鸣来解救。于是,我写下这本《陌上香锦蔷薇织》,将李清照与《漱玉词》,将内心的“懂得”,传递给更多的人。 若是人一生当中所执念的都能够一一兑现,那么人的这一生将是多么的紧迫。于是有人用去半生的光阴来颠簸红尘,再用半生的光阴修道成仙。文章写罢,情意疯长。 王臣 二○○八年六月 书评(媒体评论) 时光,它非常神奇。某一时,你觉得它温顺。某一时,你又觉得它疯癫。某一时,你觉它善意。某一时,你又觉得它黑暗。一个细节的更易,整个的命盘都将发生转动,直到与原本的样子迥然。一次,又一次,再一次,然后所有的变动都成为你生活里的隐结,但这不妨碍你生命的轨迹看过去依旧是一条清晰明朗的线索。 于是,你必定会知道,时光是如此美好。因为它始终充满了寓意,充满了微物之神的指引。人生如旅,我是行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君共勉。 ——王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