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疯狂的金钱(摩根的疯狂梦想与金融衍生品的前世今生)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英)吉莲·邰蒂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金融衍生产品从何而来?谁是它们的创造者?谁让它们疯狂泛滥?当最初的美好梦想,演变成最后的灾难,成事者还是败事者的功过,谁予评说?

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卓越的理念和固执盲目的雄心相互碰撞的故事,更描绘了金融衍生产品的前世今生;既对晦涩难懂、竞争激烈的高级金融进行了深入探讨,又对如何避免危机、规避风险作出了详尽解读。

内容推荐

1994年6月的一个周末,佛罗里达黄金海岸的博卡拉顿酒店迎来了一群非同寻常的客人:来自纽约、伦敦和东京的J·P·摩根银行的几十位野心勃勃的年轻银行家。就是在这里,这支精英团队酝酿出一种叫做信用衍生产品的独特金融产品。那是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创新理念,而后它在银行业迅速发展蔓延,将摩根卷入了如火如荼的衍生产品交易,引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银行业繁荣,而同时也埋下了灾难的种子。当银行家的小小梦想遭遇了人性的贪婪、狂妄与疯狂之时,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大灾难爆发了。

本书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扣人心弦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摩根团队”对金融魔力怀揣的远大梦想所引发的一场银行业革命的盛况,以及那次革命如何加剧发展到完全失控的状况。更可贵的是,本书揭开了J·P·摩根之所以能够在危机中安然度过困境的原因,并对银行业、监管机构和评级机构如何发现金融风险作出了深入解读。

目录

前言

第1部分 创新

 第一章 金融衍生产品之梦

 第二章 摆脱监管机构

 第三章 梦之队

 第四章 奇迹诞生

 第五章 并购狂潮

第2部分 错乱

 第六章 创新狂潮

 第七章 戴蒙挂帅

 第八章 风险业务

 第九章 抑制疯狂

 第十章 震荡

第3部分 灾难

 第十一章 最初的失败

 第十二章 一片恐慌

 第十三章 银行运转

 第十四章 贝尔斯登“失陷”

 第十五章 连锁反应

尾声

致谢

试读章节

距离洁净无瑕的隐秘海滩半英里处,在佛罗里达神秘的黄金海岸坐落着淡粉色的博卡拉顿酒店。酒店的设计彰显着奢华的地中海风格,是棕榈滩建筑师阿迪森·米兹纳的杰作。自1926年开业以来,博卡拉顿酒店一直是唯我独尊的业界典范,意式雕塑、修剪整齐的棕榈树、可停放32艘快艇的惹眼小船坞、专业级别的网球俱乐部、一流的温泉、派头十足的高尔夫球场和漂亮的隐秘海滩,无不彰显着酒店的独特风格。许多知名人物和富豪聚集于这块“豪华隐秘之所”,远离媒体的镜头尽情放松。

就在1994年6月的一个夏日周末,酒店迎来了一群不同寻常的客人,他们都是J·P·摩根的年轻银行家,分别来自纽约、伦敦和东京。他们是来此开会的,议题是商讨银行在下一年度如何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在湿润的夏日热浪的席卷之下,他们徜徉在棕榈树的阴凉下,漫步在迷人的海湾,认真讨论着一种新型的金融衍生产品,它将在更大范围内转变21世纪的经济,在大萧条之后的严重金融危机中扮演重要角色。“就是在博卡拉顿酒店,我们开始认真谈论信用衍生产品,”这次与会的英籍领导彼得·汉考克这样回忆,“正是在那里,衍生产品的观点真正形成,我们当时确实期待其发挥重大作用。”

如同大多数知识领域的突破一样,信用衍生产品这一概念的准确起源很难确定。对于非常理智、喜欢把历史比做思想巨大演变过程的汉考克本人来讲,突破性的一步就是在博卡拉顿会议期间迈出的。然而,与会的其他人员却只是模糊记得那是一个喝得烂醉的周末,年轻的银行家们满怀着愉快的心情和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抵达佛罗里达,决定来一次彻底的疯狂聚会。

他们在“掉期交易”部门工作 “掉期交易”是一种特殊的金融衍生产品,是金融业炙手可热、快速发展的产品。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J·P·摩根就与其他几家信誉良好的银行一道进入新兴的衍生产品领域,从此这一神秘的业务就开始蓬勃发展。到1994年,J·P·摩根账务上的衍生金融合约的理论总值估计高达1.7万亿美元,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占到银行交易收入的一半。1992年,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总额达5.12亿美元。

比这些数字更让人吃惊的是,大部分银行业乃至投资领域的人们完全不知道金融衍生产品是如何产生如此非凡收益的,对所谓的掉期交易团队到底是做什么的更是一无所知。而从事掉期交易的人们恰恰愿意陶醉于这份神秘之中。

博卡拉顿会议召开之时,大部分J·P·摩根的员工还不到30岁,一些人刚刚大学毕业,但是他们都坚定地认为自己掌控着转变金融界和J·P·摩根利润模式的秘籍,表现得狂傲而不可一世。许多人骄纵地认为,那个周末去博卡拉顿是参加银行管理层慷慨安排的“答谢招待”活动。

星期五下午,他们夸张而兴奋地互相问候了一番,随后一起去了酒吧。一些人从纽约飞来,少数几位从东京飞来,大部分人从伦敦飞来。眨眼间,酒吧里的饮酒游戏就开始了。夜幕降临,一些人叫来迷你旅游车去了当地夜总会,还有人开着高尔夫球车在草坪上追逐。一大群人聚集在博卡拉顿酒店的游泳池畔,打闹着要把彼此推到水中。

在游泳池畔的狂欢愈演愈烈时,彼得·沃克非常认真地努力让大家平静下来。他是全球市场部的头儿,一位衣冠楚楚的德国人,尽管不到50岁,却是在场的各位中最年长的领导。沃克同意外出召开会议是希望增进同事间的友谊。“健康的团队精神非常重要!”他说话总是带着低沉的日耳曼口音。但是,现在同事间完全陷入了疯狂,没有人在意沃克委婉的责备,几个人一起把他推入水中。价格不菲的乐福鞋从脚上飞出去后,他生气地大声叫着:“我的鞋、鞋!”

接着狂闹的人群转向比尔·温特斯 一位好交际的美国人,只有31岁,却是沃克之外最年长的领导了。他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想努力避开闹哄哄的人群。就在他低头跳入水中的时候,却迎面撞上了别人飞速挥来的胳膊肘,鲜血喷涌而出。“你撞坏我的鼻子了!”温特斯大叫着落入水中。顷刻间,笑声戛然而止。沃克显然是生气了,现在温特斯受伤了。可是,温特斯却大笑一声,钻出游泳池,咔嚓一声将他的鼻子恢复原位。疯狂的游戏继续进行着。

在一些银行,开老板的玩笑一直是一种惹火烧身的冒犯,但是J·P·摩根却不无自豪地将此视为一种团结友爱,乃至友好文化氛围的展示。在外界看来,J·P·摩根的员工个个都是傲气十足的优秀人才,他们都过度地迷恋着这家银行作为美国和英国金融业主导力量的辉煌历史;而身处其中的人经常把它比做一个大家庭。金融衍生产品团队是最没有规矩而又最为组织严密的部门。“我们确实非常开心 那时候整个团队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温特斯后来回忆时脸上都露着神往的笑容。他和一起度过那个周末的其他同事回顾那些疯狂的日子时,许多人都说那是他们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

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团队的领导彼得·汉考克,尽管只有35岁,只比团队中的多数人略微年长一些,但他却是大家的智慧教父。他身材魁梧、头发稀疏、双手粗大而多毛,看上去更像一位和蔼可亲的家庭医生或大学教授。与许多想要支配复杂的金融界的人不同,汉考克没有数理方面的高级学位。与大多数J·P·摩根的员工一样,他大学本科毕业后直接进入银行,尽管没有博士学位,但是他对各种金融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都有着超人的理解,而且工作非常专注。他几乎把身边的一切都看做复杂的智力拼图游戏,而且特别喜欢研究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资金方面的复杂理论。在处理员工事务方面,他着魔般反复思考的就是如何建立一支绩效优化的团队。然而,他最钟情的还是用头脑风暴法想点子。

有时候,他会在正式会议中掀起头脑风暴,比如在博卡拉顿会议中,但他在银行的交易大厅走过时也会不时激发出各种点子。大家把他这种创意的迸发叫做“登上冥王星”的时刻,因为他抛出的许多点子似乎更适合科幻小说而不是金融业。但是,大家都喜欢他的这种头脑风暴,而且满怀热情地忠实于他,大家知道他会非常用心地保护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也会给予他们丰厚的回报。大家也被勇做先锋的精神紧密团结在一起。

J·P·摩根金融衍生产品团队仿佛是在进行金融界的太空旅行。计算机技术和高精度数学促使金融业远离了传统的束缚,这个充满智慧的小小团队正在拓展网络金融的外围空间。正如科学家破解DNA代码或分裂原子一样,J·P·摩根的掉期交易团队相信他们在银行家所谓“创新”领域开展的实验 推出旨在创收的、大胆而新颖的金融创新理念 是在解决困扰行业的根本谜团。“当时大家都认为我们发现了真正值得信赖的神奇技术,而且希望渗透到市场的各个领域,”温特斯后来回忆说,“当时我们有一种使命感。”

这种情形部分源自汉考克在员工管理方面的热情专注。如同对金融流量的着迷一样,他也着迷于如何管理员工、实现绩效优化。

P2-5

序言

银行家都疯了吗?是他们用心邪恶,还是他们变态般的贪心不足?诚然,历史上的盛衰周期轮番出现,市场崩溃伴随着货币的发明到来。但是,这次危机的规模太过巨大,经济学家估计损失总额会高达2万亿到4万亿美元。更令人吃惊的是,这次灾难是由经济自身引发的,不是因为战争,不是因为大规模衰退,更不是因为任何外部的经济震荡,这与以往的历次危机都有所不同。在许多观察家看来,这次是金融系统自身崩溃了,而这仿佛晴天霹雳。当消费者、政治家、权威专家,乃至最有发言权的金融家都在深入思考时,萦绕不去的问题必定是“为什么”。为什么银行、监管机构和评级机构共同推出并经营了一个自我毁灭的系统?是他们根本就没有发现这个系统的缺陷,还是他们疏忽大意所致?

本书开篇讲述原J·P·摩根公司银行业的百年标志性支柱的银行家们组成的小小集体的故事,由此探索引发此次金融灾难的核心问题的根源。20世纪90年代,他们推出了创新系列产品,如“信用违约互换”(CDS)和后来出现的“合成担保债务凭证”(SyntheticCDO),这些产品作为信用衍生产品出现。摩根团队的创新理念在全球经济环境中历经融合转变,在抵押融资市场与创新产品碰撞冲突。后来,这些产品在严重的信用泡沫及随后可怕的泡沫破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J·P·摩根团队不是信用衍生产品的真正发明者,但是,他们努力完善金融产品的做法却被银行业广泛看做极具风险之举,这一事实让我们对危机有了一种独到的深刻见解。本书还要讲述的鲜为人知的故事是J·P·摩根(以及后来的摩根大通集团)的银行家在看到他们的创意遭到市场疯狂破坏的情况下,没有去做什么。

大规模的信贷繁荣到信贷损失事件,并非可以简单归罪于少数贪婪或邪恶之人,而是银行、投资基金和评级机构的不良动机、扭曲的监管结构,乃至疏于监管引发的整个金融系统误入歧途所致。通过观察人类的弱点、经济或财务方面的分析来解读这次金融灾难才是最正确的。尽管许多贪婪的银行家或许还有少数疯狂抑或邪恶之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此次金融危机的悲剧却是很多陷入疯狂的人本身并没有不良动机。

相反,更为尖刻的讽刺是,本书的主角J·P·摩根团队起初推出金融衍生产品的理念是期待金融衍生产品给金融系统(当然,还有他们的银行和他们个人的奖金红利)带来积极良好的影响。即便如今,危机全面爆发之后,信贷繁荣时期推出的一些工具和创新产品依然被视为对21世纪经济颇有价值的工具和产品。尽管深入理解这些工具和产品如何被滥用、为何被滥用至关重要,但是为了理解其价值所在,我以故事的形式展开本书,努力深入探讨那些重要问题的答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6: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