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草原小镇/小木屋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美)劳拉·英格斯·怀德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美国著名作家劳拉·英格斯·怀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荣获世界著名儿童文学奖——纽伯瑞奖。

以雅俗共赏的简明文字,细腻描写拓荒时期的生活,展示另一种“与狼共舞”的生活态度。

这部充满爱的世界文学经典名著,用浅显的语言造就致命的感动,教会孩子勇于面对、乐观向上,曾多次被搬上银幕,深刻影响美国几代人的成长,是美国孩子最喜爱阅读的百种图书之一。

内容推荐

本书是“小木屋”系列的第7本。这本书里面,劳拉十五岁了,她在镇上打工了,她像所有的少女一样,在意自己的外貌衣着了,她有自己的追求者了,她成绩特别优秀,她可以当老师了。这一本书里,我们看到一个小女孩慢慢成长为一个少女。

这一年,劳拉一家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好的改善。玛丽终于去了盲人学校,学会了阅读写作及很多手工,劳拉一家开始搬到镇上去,从而参加了很多社交聚会。新的生活从此展开,劳拉也爱上了镇上的繁荣,尽管还有些忐忑,但劳拉已经喜欢上各种聚会的热闹和新奇。

每个青春期的孩子,或许都有劳拉那样的烦恼,怀念从前的无忧无虑,又期待着成人的精彩生活,他们会犹豫,会妒忌同龄人,他们渴望被认同,有时想偷懒却希望自己做得更好……这本书细腻描绘了劳拉及同伴的生活及心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贴心的知己。面对女儿的成长,英格斯夫妇鼓励关心女儿的同时,也给女儿足够的信任和自由。

目录

第一章 出乎意料

第二章 放领地的春天

第三章 得养一只猫

第四章 幸福的日子

第五章 到镇上工作

第六章 醉汉的闹剧

第七章 挣了九元钱

第八章 独立纪念日

第九章 乌鸫成灾

第十章 玛丽上学了

第十一章 新来的老师怀德小姐

第十二章 温暖过冬

第十三章 上学的日子 

第十四章 被学校驱逐回家

第十五章 学校董事来视察

第十六章 时髦的名片

第十七章 联谊会

第十八章 拼字游戏

第十九章 狂欢风暴

第二十章 生日聚会

第二十一章 疯狂的日子

第二十二章 意外的四月暴风雪

第二十三章 新学期又开始了

第二十四章 教学成果展

第二十五章 意外的惊喜

试读章节

在新开垦的泥草地里,一行行玉米吐出嫩绿的新芽,一株株嫩苗星星点点,微微晃动着脑袋,像丝带的尾端不停地颤动。一天晚上,爸走到田间去看了看这些幼苗,回来时显得精疲力竭、又气又恼。

“有大半的玉米要重新播种。”他说。

“噢,爸,为什么?”劳拉问道。

“田鼠在捣乱。”爸说,“唉,在新开垦的土地上第一次播种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

格丽丝抱着他的腿。爸把她抱了起来,用胡子轻轻地扎她的小脸蛋,把她逗得咯咯直笑。她想起爸那首关于播种的歌谣,坐在爸的腿上得意扬扬地唱了起来:

一颗给黑鸟,

一颗给乌鸦,

还剩下两颗,

让它们发芽。

“写这个歌谣的一定是个东部佬,”爸说,“我们到了这儿,要自己编自己的歌谣。格丽丝,唱唱这个怎么样?——

一颗给田鼠。

两颗给田鼠,

三颗给田鼠,

还剩下几颗,

田里没得数。

“哎,查尔斯!”妈笑着劝阻道。她倒不觉得歌词有什么好笑的,但听到他编的打油诗,看着他那副淘气的孩子模样,忍不住笑出了声。

爸刚把玉米种下去,那些田鼠就找到了它们。它们在地里四处乱窜,不时停下来用小爪子刨开下种的地方。它们能准确地找到玉米种子埋的地方,这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这些小家伙上蹿下跳,敏捷地刨着土,一只只神气十足地坐在地上,小爪子捧着一颗颗玉米种子,怡然自得地啃咬着。它们竟然能吃掉田里的大半种子,真是让人搞不明白。

“它们是些坏家伙!”爸说,“我真希望有一只猫,像我们家以前那只老黑猫索珊那样,把田鼠统统赶走。”

“家里也需要一只猫,”妈极力赞成道,“屋子里的老鼠越来越猖獗,碗橱里的食物必须要用东西盖起来才行。有没有办法弄到一只猫啊,查尔斯?”

“据我了解,这个地方一只猫也没有。”爸回答说,“镇里那些商店的老板也对此抱怨连天。维马兹说他得想办法从东部弄一只猫过来。”

就在那天晚上,劳拉从梦中惊醒。她听到卧室隔板的另一边传来一声惊叫,接着是一阵咕哝声,然后是什么东西“砰”的一声撞击在墙上。她听到妈说:“查尔斯,你怎么啦?”

“我做梦啦,”爸小声回答道,“我梦见理发匠在剪我的头发。”

因为是深更半夜,屋子里的人都在睡觉,妈便压低声音说:“只不过是一个梦,没关系,快躺下来,让我把被子拉过来一点。”

“我还听到理发匠剪刀咔嚓咔嚓直响。”爸说。

“好啦,快躺下来睡吧!”妈一连打了几个哈欠。

“有人在剪我的头发啊!”爸说。

“你从来没被一个梦弄得这么焦躁不安。”妈又打一个哈欠,“快躺下来,把身子转过去睡,就不会再做梦了。”

“卡洛琳,我的头发真被剪掉了。”爸重复了一遍。

“你是什么意思?”妈问,现在她的头脑变得比较清晰了。

“我给你说,”爸说,“我睡着的时候,迷迷糊糊地把手举起来,然后——就在这儿,你摸摸看。”

“查尔斯!你的头发真被剪掉了!”妈惊叫起来。劳拉听见妈从床上坐了起来,“我摸到了,你头上有一个地方——”

“对,就是那儿,”爸说,“我把手举起来——”

妈打断他的话说:“大约有手掌大那么一片头发被剪掉了。”

“我举起手,”爸说,“抓住了——什么东西——”

“什么,你抓住了什么?”妈问。

“我想,”爸说,“我想是一只老鼠。”

“它在哪儿?”妈又尖叫起来。

“我不知道,我把它扔了,使劲地扔了出去。”爸说。

“天啊!”妈胆战心惊地说,“一定是那只老鼠,把你的头发咬下来拿去做窝了。”

过了一会儿,爸又说:“卡洛琳,我发誓——”

“别,查尔斯。”妈喃喃地说。

“噢,我敢发誓——我不可能一晚上不睡觉,醒着去赶头发里的老鼠啊。”

“要是有只猫就好啦。”妈无可奈何地说。

果然,第二天早晨,大家发现卧室的墙角躺着一只死老鼠,爸把它扔到墙上撞死了。爸脑后露出一块光秃秃的地方,正是那只老鼠把这一块头发啃掉了。P16-19

序言

大约在1930年的美国,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奶奶劳拉·英格斯·怀德写了一本名叫《拓荒女孩》的自传。她满怀希望地寄给出版社,结果却遭到出版社的拒绝。她的女儿罗丝是一位出色的新闻作家,建议她把自传改写成小说。此后,母女俩一起收集有关拓荒时代的资料,共同探讨写作的技巧,在1932年,劳拉的第一本书《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诞生了。

谁也没曾想到,小说一出版,立即引起了轰动,读者们的书信如雪片一般飞来,他们纷纷央求劳拉奶奶继续讲下去。这位老奶奶大受鼓舞,写作的热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于是,在连续10年间,她一共写了九部小说,构成了题为《小木屋》的系列作品。

现在,这九部小说已经成了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的经典,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在美国白宫的网站上,列为美国儿童文学作家“梦之队”的只有三位:一位是写《夏洛的网》的E·B·怀特,一位是写《戴高帽的猫》的苏斯博士,另一位就是劳拉·英格斯·怀德。

那么,劳拉·英格斯·怀德是如何讲述《小木屋》故事的呢?是什么让《小木屋》保持经久不衰的魅力的呢?

让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这部系列小说的历史背景。为了推进西部的拓疆运动,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宅地法案》,规定每个美国公民只交纳10美元登记费,便能在西部得160英亩土地,连续耕种5年之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在这一政策的号召和鼓励下,美国开始了波澜壮阔的西部拓荒运动,大规模向西部移民。劳拉一家人就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开始了辗转的拓荒者的生活,年幼的劳拉也在这漫长的生活历程中成长起来。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从劳拉的出生地——威斯康星大森林写起。五岁的劳拉和爸、妈、姐姐玛丽、小妹妹卡琳生活在大森林的小木屋里,她以小女孩天真而好奇的眼光观察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温馨甜蜜的世界中。

第二部《草原上的小木屋》是小木屋系列中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劳拉一家人怀着对西部生活的无限向往,一路远行,在堪萨斯州大草原搭建起了小木屋。他们遭遇了狼群的袭击,印第安人的不断骚扰,突如其来的冷热病毒,来势汹汹的草原大火等。最终,由于印第安保留区拒绝向定居移民开放,劳拉一家人只好离开草原上的小木屋。

第三部《农庄男孩》,描述了劳拉的丈夫阿曼乐少年时的故事。阿曼乐是纽约州北部的一个农庄男孩。他勤快、机智、灵活、调皮、好奇、正直。他一直渴望能拥有一匹小马,最终如愿以偿。

第四部《梅溪边》,讲述的是劳拉一家人来到明尼苏达州,在离小镇不远的梅溪边安居下来的生活故事。眼看他们就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一场扑天盖地的蝗虫风暴却让庄稼颗粒无收。爸只好去东部做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第五部《银湖岸边》写的是劳拉一家人在银湖岸边的生活经历。自从闹过蝗灾后,家里收成极差,玛丽患了猩红热后双目失明,家境异常艰难。于是,劳拉一家搬迁到达科他州的银湖岸边,爸力尽艰辛终于申请到放领地。

劳拉一家人在放领地上安居下来,开始了新的生活。可是他们遭遇了一个长达七个月的冬天。这就是第六部小说《漫漫冬季》。气温低达摄氏零下四十度,小镇与外界完全隔绝。劳拉一家食物吃完了,煤炭燃尽了。就在这危急时刻,镇上的阿曼乐和另一个男孩冒着生命危险,走出小镇,带回食物,帮助全镇居民渡过生死难关。

在第七部小说《草原小镇》中,劳拉已经十五岁,她又回到学校继续接受教育。为了帮助玛丽能在盲人学校学习,劳拉刻苦学习,终于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得到了一份教书的工作。  第八部小说《快乐的金色年代》,讲述的是阿曼乐与劳拉的爱情故事。劳拉不得不独自一人去外地教书,日子过得十分艰苦。阿曼乐用真心打动了劳拉。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人走到了一起。

最后一部小说《新婚四年》描写的是劳拉婚后四年的生活。婚后他们历经磨难,然而,这些不幸并没击倒劳拉和阿曼乐,他们始终以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面对生活,携手开创幸福美好的明天。

19世纪的美国西部荒原,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世界。小木屋系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温情脉脉、爱心永驻的世界。在小说的世界里,我们沿着劳拉成长的足迹,追随着劳拉一家人迁徙的步伐,以一双充满童稚的眼睛观察着这个世界,沉醉于变幻多姿的大自然中,沉醉于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沉醉于那些精雕细刻的故事情节中,沉醉于劳拉一家人优雅、积极、乐观的人生状态中。劳拉一家人其乐融融,父母相亲相爱、姐妹间的手足情深,父母与孩子间融洽相处,劳拉与阿曼乐含蓄而深厚的情感,亲戚朋友间的互帮互助,甚至他们对狗、马、猫、牛等家畜也充满了柔情与眷恋,这一切的一切,劳拉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是那么叫人迷恋,又那么让人沉醉。

“小木屋”系列作品,可以说是劳拉前半生的自传,书中的主角劳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真实的劳拉。幼年时的劳拉并没有多少机会接受学校教育,但是父母成为她人生中最好的启蒙老师。父母的勤劳、仁爱、宽容、乐观、自信、热情、不屈不挠等优秀品质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在家庭的潜移默化下,在父母循循善诱教导下,劳拉逐渐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拓荒者,成为美国那个时代的社会中坚力量。

劳拉的个人成长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美国那一代人的成长史。美国的西部拓荒运动,是美国人心中永远的记忆,而劳拉的这套小说正好唤醒了美国人的深沉回忆。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一代美国人的真实写照,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是这部小说在美国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部小说中所描写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开拓精神,自我实现、自我奋斗的开拓意识,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家庭成员间的融融亲情,邻里之间的纯洁友善,书中所展示的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挫折,以优雅的姿态对待生活,以坚定的信念拥抱明天等等,这些主题激起了全世界读者的共鸣,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读完这部小说,我们的眼前再次浮现出那一幅温馨而甜蜜的画面:小木屋外寒风凛冽,屋内炉火正旺,一家人围坐在炉灶旁,爸拉着小提琴,大家随着悠扬的琴声唱起了快乐的歌……一年、两年、十年、百年,琴音绵绵,经久不衰。

该系列小说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教师刘华负责翻译、审校,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千玲、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何洹洹,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李华彪参与翻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