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野战团(从西西里海滩到达豪集中营500天征战)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亚历克斯·克肖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野战团(从西西里海滩到达豪集中营500天征战)》是作者亚历克斯·克肖利用5年时间在欧洲及美国的档案馆研究完成的军事史诗创作。本书堪称与《兄弟连》媲美的美军野战团日记,记录了二战美军战斗力最强、战斗次数与伤亡最多的主力野战团,书中详细描写了扣人心弦的战争细节、传奇团长的战史。

内容推荐

亚历克斯·克肖著的《野战团(从西西里海滩到达豪集中营500天征战)》记录了1943年7月10日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到1945年4月29日达豪集中营解放期间,美国最精锐的步兵第45师第157团的真实战史。从西西里岛的海滩登陆到山岭险峻的意大利和法国解放,从德国纽伦堡的冬季血战到达豪集中营解放。这些战争是由于斯帕克斯中校带领的野战团不畏牺牲、奋勇杀敌,依靠他们的顽强意志才获得了最终胜利。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黑色风暴

 第1章 西部

 第2章 奔向战场

第二部分 意大利

 第3章 西西里岛

 第4章 墨西拿竞赛

 第5章 山国

第三部分 安齐奥

 第6章 危难当头

 第7章 地狱之门

 第8章 血潮

 第9章 隧洞之战

 第10章 穿越敌线

 第11章 贱人头

 第12章 突破

 第13章 罗马

第四部分 法兰西

 第14章 第401天

 第15章 香槟战役

 第16章 孚日山脉

第五部分 德国

 第17章 黑色十二月

 第18章 临界点

 第19章 失败

 第20章 那河

 第21章 齐格弗里德防线

 第22章 美因河赌场

 第23章 崩塌

第六部分 黑暗之心

 第24章 美国日

 第25章 地狱犬

 第26章 煤场

 第27章 林登事件

 第28章 长日终去

第七部分 最后的战役

 第29章 最后的日子

 第30章 欧洲胜利日

 第31章 和平重临

 第32章 最后一战

致谢

附录:党卫军老兵福斯的来信

译者注

试读章节

“丛林”,黑色风暴,1936年

火车吭哧吭哧地前进着。这种由轮子和轨道摩擦产生的晃动非常有节律,某种程度上还挺令人惬意的。斯帕克斯感觉到肾上腺素带来的兴奋感,搭黑车的刺激让他第一次感觉到了自由的味道。这列火车就像一匹铁马带着他穿过弯弯曲曲的峡谷,越过荒漠,一头向东扎去,朝向大海。

当火车加速时,就像一匹刚出生的小公马,努力地爬起来,试图站稳。当货车减速时,斯帕克斯感到异常放松,整个人躺在车板上,拿包垫在脑袋下做枕头,透过开着的车门欣赏着沙漠的景色:稀疏的树木,茂密的灌木丛以及远处点缀天边的点点仙人掌。

他希望保持清醒,以防被其他流浪汉踢到,但火车规律的晃动很快使得他陷入甜蜜的梦乡。

“小子!该下车了。”

火车快到达得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San Antonio),而斯帕克斯正是于1917年8月2日出生在这座城市。前面就是由无情的铁路保安把守的车站了。

“我们得赶快下了,老兄。”那个流浪汉加了一句,“如果他们抓到你,会把你用长枷锁关起来,或者送你参军去。”

当火车减速时,斯帕克斯跳了出去。他走到了市中心,在一家廉价旅馆里过了一夜。早上他穿过城市,混上了另一列火车,这次是前往科珀斯克里斯蒂(Corpus Christi)。在路上他仔细观察并模仿那些有经验的流浪汉,学会了随身带水壶是一件必备的事情,搭车必须要挑有顶的车厢,这样才可以免受日晒雨淋还有沙尘暴的袭扰。他很快就学会了在“丛林”一一火车上的生活方法。在美国整个大萧条期间有大约25万青少年有着类似的经历,数千人没能走出这个丛林,要么死于事故里,要么死在警卫或者地痞流氓的手里。

到达科珀斯克里斯蒂后,他发现工作依然非常难找。数以百计的人拖家带口,排着长队等着那寥寥可数的空缺职位。前景如此绝望,斯帕克斯决定搭车穿过沙漠前往洛杉矶碰碰运气。但他发现那里同样也是待就业人数远多于工作岗位的数量。他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在那里游荡了几个礼拜,晚上就睡在公园里,从其他无家可归者那里学会一些小花招。每天只能花25美分:早上一块热饼,中午一块糖果,晚上一个汉堡。

他决定再往北边闯荡,试试运气。他又混上一列火车,看着壮丽的内华达山脉慢慢消失在东边。到达旧金山后,他直接跑到码头上的招工处找工作。这里倒真有工作,不过他首先得付15美金去参加工会,之后才能安排工作。他现在手里的资金已非常窘迫了,根本负担不起工会费。他凑合地过了两天,很快就分文不剩了。

有一天早上,他沿着市场大街闲逛,肚子饿得咕咕乱响,这时他经过了一名军人。  “嗨,老兄,”那个人向他打招呼,“你想参军么?”

斯帕克斯继续往前走。

我还能干吗呢?

他转过身来。

“是的,我愿意。”

“你不是和我开玩笑吧,老兄?”

‘不,我不是开玩笑。我想参军。”

招募员给了他一张证明,用手指着停在一旁的巴士。

“上到那辆车去,有艘小船会在2点从天使岛(Angel Island)过来接人。”

很快他就坐着船横穿海湾,前往天使岛。天气不错,他可以看到著名的阿尔卡特拉斯(Alcatraz)监狱。坐落在整块大岩石上的那座监狱远远看去犹如一艘战列舰。这里看守严密,关押着大萧条时代的犯罪头目阿尔·卡彭(Al Capone)和“机关枪”凯利(“Machine Gun”Kelly)。在天使岛兵营里,他宣誓入伍,并填写了想服役的地点。1936年的某个秋日,他坐上了一艘兵轮,越过正在建设中的金门大桥,前往遥远的火奴鲁鲁(Honolulu)(檀香山)。他看了一下分配到的舱室,那里人满为患,散发出阵阵恶臭。他没法忍受这样的拥挤程度,就卷起自己的睡垫住到了甲板上。海路走了一周的时间。他每晚都在星空下入睡,一天三顿饭很有保障。他将要前往的地方是个终年阳光明媚,随时可以喝到椰汁鸡尾酒的天堂。

P6-8

序言

墓地

欧洲,1989年10月

他们躺在排列地整整齐齐的白色墓地里,周围一片郁郁葱葱。他知道他们埋在哪里,他知道他们的名字。他在墓地里仔仔细细地寻找着他们每一个人,穿过由数千个白色十字架组成的大道。他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他的心脏已不再康健,但他仍然有力量和决心找到当年的战友。他们战死在这附近,就在安齐奥(Anzio)——整个二战中让美国人和英国人流淌下最多鲜血的地方。72000人损失在这里——阵亡的、负伤的、发疯的、炸碎的、失踪的以及被俘的,而现在这些都仅仅只是历史书里的一个统计数字而已。

他率领的部队取得了空前的胜利,甚至可以说是永恒的。他们打败了野蛮,他见证了这一切。他到达过那里,被毒害过,伤心过,但也被祝福过,或者被诅咒过,但最终还是竭尽全力消灭了希特勒手下最残暴的凶徒。

他经常扪心自问是什么力量让他们继续前进。美军在欧洲几乎一直处在进攻的状态。他一直思索他们为什么到那里去?他的士兵在冲锋时从没有丝毫的迟疑。无数次他喊道:“冲!”他们都会立刻跟上。现在他回到欧洲,他再一次感受到了美国精神的激励,正是这样一种精神让他们勇于赴死。这种精神激励着他们,“狭路相逢勇者胜”。

他的部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希望可以向那些倒下的士兵表达他的敬意。因此他回来了,战火纷飞中根本没有时间让人能停留下来去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也没时间去表达个人的感受,表达兄弟的友情,那时唯一重要的就是努力让剩下的人继续活着。但在这一点上,他失败过,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

永不放弃,这是最多被挂在嘴边的话。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在他整个一生中一次也没有。自从他记事起就一直努力地谋生、活着,去克服所有神灵施加给他的苦难。他活了下来,也许是因为运气,也许是因为神灵先带走了最优秀的,把糟糕的留到最后。

他从来不惧怕神灵或者任何人。恐惧从来没有打败过他,但他对他部下的命运却焦虑不安。所幸他从来都很机敏,行动果敢。事实上,他在战斗中的表现万分优异,一直保持着冷静和执著。他体内流淌着爱尔兰人的战斗血液和激情。他的祖父曾在阿拉莫之战死守到最后。

他的部下们曾在这片土地上战斗,他们的坟墓散落在欧洲各地,横跨2000多英里(3200多公里)。他们倒在了西西里,法兰西以及纳粹德国最黑暗的心脏柏林。数百名他的部下倒在了战场,其中一半埋葬在欧洲。在湍急的摩泽尔河边渡口,他寻找范德普尔中士(Vanderpool)和雷尔斯巴克少尉(Railsback)的最后安息地。雷尔斯巴克非常自信,总是充满笑容,头发修剪得异常光亮,就像马上要作高中毕业演讲一样。他是一名军官,和斯帕克斯(Sparks)年纪相仿。而范德普尔本来可以不死。他想和他兄弟们待在一起,将他们拉离火线,但撤退得太迟了。

斯帕克斯来到德国边境上的一座村庄附近,他沿着山脊走着,他的部队曾在这里的冰天雪地中被德国党卫军羞辱地击败过。他部下当年挖的散兵坑和遗弃的弹夹依旧散落在那里。他一直无法忘怀那次惨败。谁又可以从失去那么多兄弟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呢?30名排长和600名勇士只因他的命令,不惜赴汤蹈火,奔赴前线。

在这片昏暗茂密的森林里,如果没有指南针,走不出几百码就会让人迷失方向。德国的这片边境地区使人不禁毛骨悚然,布满龙齿的齐格弗里德防线现在剩下的只是断壁残垣和生锈的铁架;在莱茵河对岸欢迎他的是充满感激之情的市长和市民,让他自豪不已;往南朝向阿尔卑斯的路上,在一座小镇里他不留情面地指出德国政府曾下令要成立一个大屠杀研究中心。但最终并未建立,也许他们太想忘掉这段历史,而这却正该被后人所铭记。

他永远忘不了那天。他仍能清晰地回想起那个躺在所有尸体最上面的女孩。似乎她和那些受害者们正直直地盯着他,问道:“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来?”

为什么他没能及时解救他们?

在这座巴伐利亚小镇的郊外,在这个邪恶的中心,他彻底崩溃了足足有半个小时之多。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他的部下发泄愤怒。这深到骨子里的恐怖让他们丧失了理智。他从来不主张无谓的杀戮,不管对手的肤色、国籍,又或是做过什么恶事。他试过将对方作为俘虏,人道地对待他们。但最后,当他刚转过身去,他的手下就将这些俘虏毫不留情地全部摞倒在尸山旁。

战争中那500多个日日夜夜里,那一天发生的事像一个伤疤深深地刻在了他身上。仅仅有一次,仅仅是那一次,在成千具腐烂发臭的尸体面前,他纵容了部下的报复行为。但他当时做了正确的选择,他阻止了疯狂,如果别人不那么想会让他感到万分痛苦。

时间并没有治愈一切。记忆并没有被忘却。1989年秋,72岁的菲利克斯?斯帕克斯(Felix Sparks)将军徜徉在他所解放的城镇中,穿过昔日的战场,拜祭了数座墓地。白色的十字架默默不语,那些为他而死的战友不能复生,他们再也回不来了。他坚信,他赢得了战争,但代价实在过于巨大。

后记

我在本书的创作上花费了5年时间,这期间很多人给过我巨大的帮助。我能见到菲利克斯将军和他的家人要多亏杰克.哈洛韦尔的引见,他是一名优秀的战士、记者和朋友。他将我介绍给斯帕克斯和很多其他本书故事中的亲历者,包括杰克·戈德曼,他是斯帕克斯从达豪集中营里解救出的3.2万名幸存者之一。这本书要特别献给杰克·哈洛韦尔,一名真正的雷鸟战士。

我要特别感谢佛蒙特州(Vermont)的艾米·华生(Amy Watson),她帮助我笔录下几十小时的录像采访资料,她比任何人都要更仔细地观察那些人物如何倾吐心声。丹佛的戴夫·施密特(Dave Schmidt)对科罗拉多州国民警卫队的历史了如指掌,他慷慨地提供了数个小时的采访资料和其他材料。杰弗瑞·希尔顿(Jeffrey Hilton)也帮我进行了很多采访工作。

感谢丹佛的瑞克·克兰达尔(Rick Crandall)首先把我介绍给瑞吉斯大学(Regis University)的丹·克莱顿(Dan Clayton)教授,后者是战争体验研究中心的总监,他曾经和斯帕克斯进行过数次深度采访,而这些内容构成了本书的核心部分。瑞克或者是丹给予了我极大的、毫不吝啬的支持,我无法用语言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丹在美国比任何一个其他学者都要更努力地推广关于战争最真实的理解。奥米尼服务(Omni Services)的菲尔·斯汀迈特斯(Phil Stinemates)慨然允许我使用他关于斯帕克斯的资料。瑞吉斯的内特·马特洛克(Nate Matlock)帮助我采访了好几个在丹佛的老兵,并提供不少关于斯帕克斯的记录,我非常感谢他的帮助、友谊和支持,并对我的手稿提了不少有益的意见。

历史学家许·福斯特(Hugh Foster)上校考虑得很周到,我非常感激他这么多年关于该团的研究工作,这些人一直在他的心上。他友善地回答了我无数的问题,并联系很多人去确认史实。如果本书还有任何错误,那责任全部在我,而不是在他。尤其是他帮助我和约翰·福斯取得了联系,这让我欠他一个大人情,福斯对于我的诸多问题给予了非常严谨的回答。我同样要感谢吉姆·希勒(Jim Sheeler)多年来关于该团历史的整理工作。雷鸟不可能找到一个比他还要棒的报道者。

林恩·布什(Lynn Bush)也帮助良多,尤其在外联工作上,这么多年来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我非常珍惜和杰克·哈洛韦尔一起度过的时光。我也要感谢在丹佛的第45步兵师编年史作者弗林特·怀特罗克(Flint Whit-lock)。另外两名尊贵的引路人是在俄克拉荷马州第45步兵师博物馆工作的麦克·冈萨雷斯(Mike Conzales)和艾伦·M.贝克特(AlIen M.Beckett)。

国家二战博物馆的瑟特·帕里顿(Seth Paridon)也不吝时间给我指导。我还要感谢馆里的尼克·穆勒(Nick Mueller)、凯斯·哈克森(Keith Huxen)、斯蒂芬·华生(Stephen Watson)、汤米·洛夫顿(Tommy Lofton)、拉里·德库斯(Larry Decuers)和杰瑞米·科林斯(Jeremy Collins)以及其他很多人。同样,我还要感谢《第二次世界大战》杂志的凯伦·延森(Karen Jen-sen)和杰尼·桑托罗(Gene Santoro)。

科罗拉多州国民警卫队的罗伯特·w.雷丁(Robert w.Redding)是第157步兵团的现任指挥官,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样的还有简·施约特(Jean Schjodt)和丹佛的其他一些人,比如史蒂夫·约迪斯(Steve Judish)、玛丽·瓦伦祖拉(Marie Valenzuela)和克里斯·约翰逊(Kris Johnson)。克瑞斯·米斯基蒙(Chris Miskimon)提供了宝贵的帮助。优秀的研究专家戴夫·克尔(Davc Kerr)给我们从美国国家档案馆找来了很多文件和照片,这其中不少被我用到了本书中。戴维·伊斯雷尔(David Israel)友情提供了斯帕克斯在达豪集中营时的照片。国会议员艾德·珀尔马特(Ed Perlmutter)一直为科罗拉多人热诚优异地服务,他也是菲利克斯·斯帕克斯的挚友,他对我们的帮助也不少。我同样也感激比尔·霍尔登(Bill Holden)和文森特·库金安(Vincent Cookingham)的帮助。

我还要感谢第157步兵团的老兵们,很多人和我进行了长谈:克兰斯顿·罗杰斯(Cranston Rogers)、文尼·斯蒂利亚尼(Vinnie Stigliani)、沃伦·瓦尔(Warren Wall)、约·厄利(Joe Early)、亚当·普雷肖基(AdamPrzychocki)、文森特·普雷苏蒂(Vincent Presutti)、雷斯·亚历山大(LesAlexander)、丹·多尔蒂(Dan Dougherty)、比尔·莱福德(Bill Lyford)、爱德华·佩普勒(Edward Peppler)、伯尔尼·卡克罗斯基(Bernie Kaczorowski)、范·T.巴富特(Van T.Barfoot)、卡尔·曼(Karl Mann),他还在家里招待过我,盖·普利斯迪亚(Guy Prestia)、约翰·皮亚扎(John Piazza)、乔治·克拉斯(George Courlas)、比尔·奥尼尔(Bill O' Neil)、安瑟·斯皮尔斯(Ailse Speairs)上尉、约·梅迪纳(Joe Medina)、雷克斯·莱尼(RexRaney)中士、顿·汤普森(Don Thompson)、克拉伦斯·施密特(ClarenceSchmitt)和奥伦·斯科特(Oren Scott)。

我同样要深深地感谢斯帕克斯家人,特别是菲利克斯·斯帕克斯的儿子柯克(Kirk)、妻子玛丽(Mary)、弟弟厄尔(Earl)和外孙布莱尔(Blair)以及其他亲属和孙辈提供的照片。

和以往一样,我还要感谢威廉姆斯学院索耶图书馆(Sawyer Librarv atWilliams College)的职员,他们给我营造了一个写书的良好环境,这里面我特别要感谢戴维·皮拉科夫斯基(David Pilachowski)。

我也深深感谢我极富耐心的编辑一一查理·康拉德(Charlie Conrad)和他的助手米利安姆·柯廷一加德纳(Miriam Chotiner-Gardner)以及纽约皇冠出版社的很多朋友。他们都非常的专业。

约翰·斯诺登(John Snowdon)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并提供了很多棒极了的记录。感谢伦敦的罗伯·柯莱特(Rob Kraitt)和洛杉矶的里扎·沃希特(Liza Wachter)多年来一贯的帮助。

这本书如果离开了我的朋友/代理/合著者吉姆·霍恩费舍尔(Jim Horn—fischer)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他是业内当之无愧的翘楚。

我的爱妻罗宾(Robin)给书稿提了很多尖锐的问题,我的儿子菲利克斯(Felix)是照片研究者/电影制作人,他提供了我所能期待的所有支持。我非常感谢大西洋两岸的家人。

书评(媒体评论)

“亚历克斯·克肖一直以将真实战斗中瞬息万变的细节描述地栩栩如生而享有盛名,《野战团》将这个传奇步兵部队与其优秀指挥官的故事中将其功力发挥到极致。”

——伦·鲍尔斯(Ron Powers),《父辈的旗帜》(Flags of Our Fathers)作者之一

“亚历克斯·克肖细腻地记录了一名传奇军官的战时经历,兼有日记的真实感和军事史的雄浑。《野战团》提醒我们注意二战的复杂性和道德困境。”

——阿曼达·福尔曼(Amanda Foreman),《起火的世界》(A World on Fire)的作者

“不同凡响……《野战团》很好地平衡了散文和诸多细节描述之间的关系,是对史蒂芬·安布罗斯《兄弟连》开创的关于小建制部队战史系列的很好补充……从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到达豪的道德审判地,克肖先生的著作记录了平凡的美国人如何穿越地狱,如何竭力保存人们心中的那点人性。”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8: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