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左手参禅右手修佛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龙柒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接受自己的不快乐,接受人生的不完美,让禅与佛的灵光带给我们当下的力量,从此随处安然,欣享明朗。

夜深入静时、忙里偷闲时翻翻这本书吧,那些历久弥新、以小见大的佛理禅机不是故事,是经验;不是文字,是力量;不是看破红尘的理由,而是看透人生的途径。人生都能看透,还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

内容推荐

那些历久弥新、以小见大的佛理禅机不是故事,是经验;不是文字,是力量;不是看破红尘的理由,而是看透人生的途径。

本书愿意帮助那些为钱所困、为情所困、为生活所困的人找到人生的理由,使疲惫不堪的心灵从此沐浴到禅与佛的灵光,感受到生命的喜悦、尘世的暖阳……

目录

上篇·左手参禅

 第一章 生活智慧,到处充满禅意与禅境

1.人生何处不参禅

2.参禅才能悟道

3.禅定止乱心

4.生不快活,莫若死去

5.人生有自然的节奏

6.莫愁船儿无底,有心就能渡河

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第二章 平平凡凡,才是真我生命的道路

1.平平凡凡才是真

2.大海本在最低处

3.伟大源于平凡

4.翠竹黄花皆般若

5.平常心是激情四射的生活姿态

6.神仙也要凡人做

7.人与人的差异是自己造成的

 第三章 放下随缘,就等于踏上苦海的岸

1.放下:禅的智慧,人生的智慧

2.执著是自缚的蚕茧

3.云水随缘,生死由他

4.放手也是一种美丽

5.放手,得救的最妙药方

 第四章 清净自然,心灵才能得到大自在

1.烦恼多是自找的

2.学会简单地生活

3.去除心中的枷锁

4.一念的平静心就是道心

5.清净心才能出智慧

6.淡化利欲之心,方能得到一切

 第五章 淡定从容,笑看人生的花开花落

1.从容淡定,宁静致远

2.独立于自己的天地之间

3.残缺与寂寞都是一种美

4.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坐看云起

5.持有登高望远的开阔心境

6.一路听鸟语、闻花香

 第六章 点燃心灯,将自己的人生照亮

1.禅是一盏点亮心灵的明灯

2.从渴求外界到反求于己

3.一灯能除千年暗

4.心处于黑暗中就无法看清真理

5.不假外求,做个真正的主人

6.用出世的精神处世,用人世的精神做事

 第七章 人生舞台,立志做最好的自己

1.奠错过今朝

2.面对名利不动摇

3.寻回失落已久的灵性

4.注重结果,但更惜重过程

5.随手捡起心中的落叶

6.跳出尘缘外,不落世俗中

下篇·右手修佛

 第八章 佛说佛能养心:只要有佛心,处处有佛寺

1.若以佛养心,处处皆寺庙

2.佛心坦荡,不惧鬼访

3.善心与钱财无关

4.慈悲为怀,善行天下

5.善待万物,活着便是福气

6.顺自然者则昌,逆自然者则亡

7.不邪淫者,得如意眷属报

 第九章 佛说真实人生:只有解脱才能活出真我

1.怎样才能得到解脱

2.深悟舍与得

3.真正能够解脱你的,只能是你自己

4.解开你心灵的枷锁

5.平静自己,快乐自己

6.超然一切,寻求真我

7.人一定要活得真实

 第十章 佛说永恒之道:要得永恒必须掌控当下

1.活在当下,享受真正的幸福

2.无论身处何地,全然地处于当下

3.活着,就要享受过程

4.执著于空想是一种负担

5.昨天、今天、明天

6.对过去感恩,只活在当下

7.过去无法在你的现在里生存

8.生命旅程的内在目的

 第十一章 佛说做人之道:踏实与谦虚乃做人之本

1.踏实谦虚,为人之本

2.人要自知,切忌卖弄

3.低调做人,成就大事

4.做人要谦逊,切忌自以为是

5.人生得志,切忌炫耀

6.低处做人,高处成事

7.富贵不移,节俭之道

 第十二章 佛说相处之道:与人相处需无限的容忍

1.宽容是洗心的灵丹妙药

2.只有宽容相处,才能把事情做好

3.宽容有错的人,是帮助他分清是非善恶

4.无心之过是可以谅解的

5.忍一时就能风平浪静

6.宽容和忍让是一种大智慧

7.冤家宜解不宜结

 第十三章 佛说智慧之道:践行心中才智就是佛缘

1.避免自己固有的缺陷

2.有智慧就会拥有财富和幸福

3.有些事要看清,有些人要远离

4.待人接物要有德操

5.为了明日不后悔,今朝做事应理智

6.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

 第十四章 佛说成功之道:持之以恒便能超越现实

1.只有不断地磨练,生活才会饱满

2.事情成败的关键在于人的信念

3.持之以恒是一种心态

4.真想做成一件事,并不像说话那么容易

5.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

试读章节

1.人生何处不参禅

禅的智慧:领悟禅学的智慧,不仅可以让我们对人生看得更透、更开、更淡,同时也能启迪心灵的大门,让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正确的抉择。

禅宗主张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是修身养性的大道,也是一种超脱的大境界。所谓平常之心,就是指平和心、大度心、从容心、自若心、返璞归真之心等。总之,禅提倡的就是用平常之心来观不平常之事。如若能够做到这样,那么人生便不会再有烦恼。

生活处处是禅学

据说百丈创建禅院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禅院的清规进行修订和制订。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革除了乞食的生活制度,规定禅院上下都必须参与劳动,自食其力。不仅如此,他还将禅学的思想运用到劳动实践中,自身坚持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就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小事也亲历亲为,从不假手于弟子。

直到老年之时,他仍然坚持亲自从事粗重的工作。弟子们看着师父已经一大把年纪了还要上山担柴、下田耕作,实在是于心不忍,便偷偷地将他的农作工具给藏了起来。百丈禅师知道这件事后,便以坚决的口气说道:“我何德何能去劳烦他人为我做事呢?人活在世上,如果不亲自参与劳动,那不是和废人一样吗?”不仅如此,他还表示,如果不让他劳动,他就坚持不吃饭。不得已,弟子们只好将工具还给了他。这时,禅师才恢复了欢喜的表情,和大家一起下田劳作。从此以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便成为禅院的精神,而禅师也成为丛林的楷模。

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深刻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参禅,并不是多么高深的论调,它和生活息息相关。很多人认为,参禅就需要做一个“世外高人”,不问世事,不问红尘,不食人间烟火,事实上恰恰相反。禅学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即使是挑水、砍柴和种田这样的事情,都蕴藏着深深的境界。对于一个真正的禅者来说,禅学不仅仅只有从打坐、读书中得来,万事万物亦处处是禅机。

在禅者看来,人生一共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为“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种境界为“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为“参禅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千万不要以为这是玩文字游戏,其实这里面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只有境界高的人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抓住问题的关键

有一日,智闲禅师开堂对众人说道:“你们经常问我,如何才能明心见性,今天我就来回答这个问题。回答之前,先打一个比方:假设现在有个人在树上,他的嘴衔着树枝,但手和脚都触不到任何东西。就在这时,树下有个人问他:请问师父,究竟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倘若树上的人回答,那毫无疑问他会从树上摔下来,即使不死也得受伤;但倘若他不回答,便是对树下人的不敬。你们都说说看,这树上的人要怎么做才能摆脱困境呢?”

众人听了都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只有大弟子站起来说:“什么才是祖师西来意,树下之人何必等师父上树之后才问呢?上树前为何不问?”禅师听了哈哈大笑,示意大弟子回答得非常好。

其实,大弟子的回答并没有明确答复师父的问题,但却明确地指出了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树下人参禅的时机不对。是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参禅,只要得到答复便可,那为何在上树之前不去请教呢?大弟子能够追问前因,釜底抽薪,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境界可谓高深。

世人都认为,想要对人生有一个真正的认识,就必须“悟得开”。固然,“悟”是达到高境界不可或缺的品质,但除此之外还要“修”。“悟”是一种瞬间便豁然开朗的觉醒,而“修”则就是日积月累下的真功夫,它们就像鸟儿的双翼一样,缺一不可。倘若一个人悟到了真理,但没有修炼,那也只能让这个真理成为“空中楼阁”;若一个人只顾修炼,却无法悟出真理,那也等于“盲人骑瞎马”,空忙一场。

生活中,很多人不就是不懂得什么才是关键的问题,才会一再重复失败的路线吗?他们过于执著,认准了一件事情就不放手,走上了一条路便不回头。其实回头想想,如此做又是何苦呢?换种方式或许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

左手参禅

人生道路几多坎坷,谁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且很多苦难都是突如其来的。想到的,没想到的,发生的,没发生的,酸甜苦辣之百般滋味全都需要自己来承受。幸与不幸,其实全在于自己的心态。禅学只是给人们提供一些方法,指明前进的道路,最终的修行还是要靠自己。人生处处可参禅,但是切记:修行不可操之过急,禅学需要一步一步来参。

P4-6

序言

如实生活第一课——佛是安然,禅是悟

如今,谈佛论禅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在繁忙喧嚣的都市里,越是忙过、累过、“经历”过的人,反倒越发想刻意寻求一份另类的入定、皈依。不要说节日假期中名山古刹、经堂庙宇里那些浓香缭绕间的虔诚的脸,不要说赴藏路上那些源源不断的“表面光鲜,内心柔软”的希望寻得“大师”指点、安慰的脸,就在你我身边,又何尝缺少参禅修佛的朋友?笔者的办公桌前此时此刻也正赫然贴着一张精心打印出来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那是前任同事惟一留下来的痕迹……

因为有了温饱,所以有了物质以外的烦恼;因为有了欲望,所以有了心想事不成的痛苦;因为有了对比,所以有了我不如人心不甘的“豪情”……生活每每真实若此!

改变这种因果是难上加难了,谁不希望更温饱、更富足、更成功?那么或许所有的烦恼、苦痛都是享受好日子的代价吧——为了好日子,我们必须承受。当然,也许参禅修佛真的可以帮助我们冲淡很多压力,化解很多矛盾,增添很多智慧和信心。至少,当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心事托付给某种道理时,那么这个人从骨子里就一定是良善的、乐观的、有温情的……正是基于这种美好且善意的猜测,本书愿意鼓励更多的人不妨闲来参参禅、修修佛,不妨换个角度重新审视一番那些曾经的或未来的种种问题。

遗憾的是很多人不知道该怎样变成“有缘人”,于是他们做了太多形式上的功课,却忽略了最朴素、最本真的需求:轻松生活、如实生活。要知道,当一个人连如实生活的能力和权利都不确定时,那么参禅修佛的意义其实也就不存在了。

夜深入静时、忙里偷闲时翻翻这本书吧,那些历久弥新、以小见大的佛理禅机不是故事,是经验;不是文字,是力量;不是看破红尘的理由,而是看透人生的途径。人生都能看透,还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

佛是安然,禅是悟。今天,你悟了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8: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