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伏羲见到一只蜘蛛在结网,就悄悄地守在旁边观察。一会儿,一只昆虫飞来,一头撞到网上被粘住了。伏羲灵机一动,开始借鉴蜘蛛结网的技法编起了网。很快,一张细密坚韧的网就编好了。他拿起网撒到水里。过了几分钟,他谨慎地把网拉上来,发现里面真的有几条鱼。
伏羲立刻大力推广捕鱼的方法,后来又把这个方法灵活运用到捕鸟上面。同时,他还向百姓传授了驯养野兽的办法,人类从此便有了家畜,过上了比较稳定的生活。
观天察地画八卦
相传,伏羲创造了八卦。他想通晓一切,无所不知,常常登上甘肃天水的卦台山顶,上观天象,’下视地理。一天,他又到山中观察,忽然看见山洞里蹿出一只异兽,龙头马身。这怪兽一跃而起,跳到山下渭水河中的大石上。石头就像太极,和龙马身上的花纹遥相呼应,伏羲一时顿悟,于是画出了八卦。此后,人们称呼那个跳出龙马的山洞为龙马洞,把那块渭水河中的石头叫分心石。
伏羲用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震代表雷,巽代表风,兑代表泽。伏羲教会人们用这些符号记录世间的一切事物,还教会人们用它们占卜吉凶,获取神的旨意。八卦的文化意蕴博大精深,对很多现代学科都有重要的影响和启发。据说,正是八卦启发了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兹,使他创造出了被数学和电子计算机领域广泛运用的二进位记数法。
此外,伏羲还发明了琴瑟,并谱写乐曲和歌曲,目的是用于礼仪、宗教、占卜、巫术等活动,帮人们?修身养性,返璞归真”。他规定姓氏,把人们分成不同的氏族,并自封为风氏。他划分地盘,分别任用官员去管理整顿,使后代的国家有例可循。《史记·帝王世纪》中称伏羲“味百药而制九针”,因而千百年来,医学界尊奉伏羲为医药学、针灸学的鼻祖。
伏羲作为第一代帝王,泽被苍生。晚年,他主动将王位禅让给后起之秀,自己则成为东方的天帝,与木神句芒共同管理着东方一万两千里的地域。另外,四季中百花盛开的春天也由他掌管。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位重要人物,相传他发明了巢穴,让原本居于露天荒野的人类从此有了稳定的居所和能躲避野兽侵袭的家园。后世之人为了彰显他的功绩,便将这位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尊称为“有巢氏”或“大巢氏”。在今天看来,搭屋建房并非难事,然而在远古时期,有巢氏的这个发明却非常了得。固定的居住地是一个文明发生、发展、兴盛的基础,从这个意义来看,有巢氏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非常大。
远古人类的恶劣生存环境
史书上记载,在远古时期,人类稀少,禽兽众多。禽兽经常会袭击生活在地面上的人类,人类随时都处于伤亡的险境。环境是如此恶劣,迫使一部分人迁徙到北方。他们辗转来到了现在的山西和陕西一带,受到鼠类动物的启迪,开始在黄土高原的山坡上打洞,然后就住在洞里,用石头或者树枝遮住洞口。这样,人们的生活就安全多了。可是,北方天气严寒,好多人宁肯生活在危险重重的南方,也不愿迁往北方。
像鸟儿一样在树上筑巢
相传,有巢氏诞生在苍梧山,也就是今天湖南省宁远县的九嶷山。机缘巧合,他曾经到一座仙山游览,并得到仙人指点,从而具有非凡的智慧。
有一天,有巢氏以石块为箭,准确地击中一只飞鹰。那鹰负痛而飞,他紧迫不舍,一直追到了半山坡。这时,老鹰落在一棵大树上,钻进巢中躲了起来。有巢氏刚想爬树去掏鸟窝,却见倾盆大雨哗哗而下。看到鹰舒服地躲在窝中,可自己却要遭受风吹雨打,有巢氏便想:这鸟比人聪明啊,鸟都会在树上用树枝搭窝,人为什么不用木棍搭窝呢?P○二○-○二一
新世纪已经过去了十年。十年之间,我们发生了太多变化,产生了太多感慨。如果将这十年作为一个节点,去认真地作一下梳理与总结,相信我们会受益匪浅。但是,如果将这十年置于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会发现它是何其短暂,而我们又是何其渺小。
正如同新世纪的第一缕晨曦照耀时,我们不知道自己会改变什么一样,几千年前的先民同样不知道自己会留下什么。但事实上,他们已经留给我们一本足够厚重的“书”。这本书厚重到让我们不胜惶恐,唯有不断地走近它、了解它,才能克服我们的渺小感。这本书记录了先民们走过的每一个脚印,它是那么值得回味,值得深思!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历史。
“读史使人明智。”对于拥有悠远历史的中国人而言,对此应该怀有更为深切的认同。泱泱中华五千年,记录了多少王朝的兴衰治乱,镂刻了多少豪杰的荣辱浮沉,展示了多少文化的断裂延续。无论截取哪一段历史,我们都能够从中获得丰富的启示。“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古人对历史的认识可谓深刻:从《史记》到《资治通鉴》,从历代官修“二十四史”到“经史子集”的分类,历史始终是古人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中华民族屡遭磨难,但她总是能够以一种异乎寻常的坚韧,在一片片废墟中重获新生。相对于世界上同时代文明的衰落或者中断,唯有中华文明能够一脉相承,绵延不绝。凡此种种,都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与生命力,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华民族才能饱经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亡。对于我们而言,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更为重要的是了解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并以此来应对现代社会的各种挑战。
但是,面对中国历史,我们常常会感到一种“局外人”的隔膜,我们很难找到置身其中的感觉。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与枯燥呆板的叙史方式,使我们同历史之间产生了难以逾越的鸿沟。如何能在浩如炯海的史料中撷取对读者有益的信息,如何能使这些信息让读者易于接受,成为了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推出这套《中国大典》系列丛书,试图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叙述方式来讲述历史,使读者在愉悦的阅读中受到历史的启发。
首先,本书上自盘古开天辟地,下至明清开疆拓土,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抽丝剥茧般层层剥开,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在这幅画卷中,既有腥风血雨的战乱时代,又有金瓯一统的鼎盛王朝;既有钩心斗角的宫廷阴谋,又有千古流传的君臣佳话。通过这幅画卷,读者可以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了然于胸,进而清晰地把握历史进程的脉络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其次,为突出历史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本书将历史风云人物以专题形式进行叙述,从而使他们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血肉丰满。这些风云人物囊括了历朝历代的王侯将相、圣贤哲人、商贾巨子。读者在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得失成败时,也可以借鉴他们的文韬武略、进退之机和处世之道,从而启迪智慧,迎接生活的挑战。
最后,为给读者创造一种愉悦的历史语境,本书尽量避免晦涩难懂的内容,同时采用生动活泼的叙述方式,使得历史不再像一位枯燥呆板的老学究在做空洞无物的说教,而更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师长,将曾经的世事变迁娓娓道来。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中国史与世界史以大事记的形式置于书眉处,以高效快捷的关键词形式呈现中外历史大事,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本书的信息量,使读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世界范同内的历史。
总而言之,我们的心愿就是为读者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生动的读史方式,让读者在品读历史、经历往昔的同时以史为鉴,感悟当下。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衷心恳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鸿蒙渐辟,混沌初开,苍茫原野上的先民如何抵御洪水和猛兽的侵袭?洪荒世界中的祖先如何应对饥饿和寒冷的吞噬,炎黄始租的传说如何流传千年的时光?华夏文明的曙光如何划破静寂的长夜?让我们穿越时空,共同追寻先民的足迹。伏羲氏结网渔猎,燧人氏钻木取火,结束了先民食不果腹、茹毛饮血的艰辛;有巢氏构木为巢,神农氏遍尝百草,改变了祖先风餐露宿,疾病缠身的生活。至于黄帝数化万民,确定天下共主的地位;尧舜禅让,流传天下为公的佳适,大禹治水,开启三过家门的传说,更是奠定了中华文明的精神之基。
禅让制破,世袭兴起,“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为何取代“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夏商周三朝的更替灭亡为何如此惊人地相似?让我们穿越时空,共同追寻历史的背影。夏启立国,四方臣服;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少康中兴,重定九鼎;夏桀暴虐,荒淫亡国。天命玄鸟,隆而生商;成汤仁义,吊民伐罪;鸣条之战,一举灭夏;盘庚迁殷,始名殷商;武丁中兴,商朝复强;商纣刚愎,国祸民殃。姜嫄履迹,而生后稷;文王涪岐,万民成和;武王伐纣,牧野功成;周公吐哺,天下妇心;幽王昏庸,贪色误国。
面对中国历史,我们常常会感到一种“局外人”的隔膜,我们很难找到置身其中的感觉。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与枯燥呆板的叙史方式,使我们同历史之间产生了难以逾越的鸿沟。如何能在浩如炯海的史料中撷取对读者有益的信息,如何能使这些信息让读者易于接受,成为了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推出这套《中国大典》系列丛书,试图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叙述方式来讲述历史,使读者在愉悦的阅读中受到历史的启发。
本册将带你进入约300万年前至公元771年的中国——夏商周去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