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张其成全解周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张其成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国学专家、易学专家张其成教授三十余年易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二十余年讲易精华荟萃,中易国学院第一精品教材!唯一一部全方位解读《周易》的书!一本人人都爱看、都看得懂,并能学以致用的《周易》通俗读本!

内容推荐

本书的解读忠实于原典,在汲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与当下的现实人生相联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古老的智慧在新的时代熠熠生辉。

以通俗流畅的现代语言,用历史故事、现实事例阐发《周易》中的微言大义,说明《周易》讲的是宇宙的大规律,也是人生的大智慧,它告诉我们一种知变应变的大法则,一种趋吉避凶的方法。

全面梳理《周易》的占卜之术,揭示《周易》占筮的原理,第一次公布作者独创的起卦新方法——“入静观象法”。

本书的讲解深入浅出,让读者能真正读懂并学会运用《周易》,以帮助自己在人生旅途中一帆风顺。

书中配有大量的易图与作者专门为本书题写的书法图片,以增进对《周易》的理解与阅读情趣。

目录

《周易》导读

 《周易》的文化地位

 《周易》的构成

 《周易》的时代与作者

 “周易”的含义

 《周易》的性质

 卦爻象:《易经》的符号系统

 卦爻辞:《易经》的文字系统

 卦爻象与卦爻辞

 《易传》的内容

 《易传》解《经》的方法

 太极与太极图

 阴阳与五行

 周易的占卜

 学《易》的方法—一入静观象法

乾卦第一——龙马精神

坤卦第二——阴柔之美

屯卦第三——开创基业

蒙卦第四——启蒙教育

需卦第五——伺机而动

讼卦第六——停止争讼

师卦第七——用人之道

比卦第八——以和为贵

小畜卦第九——小有成就

履卦第十——小心行事

泰卦第十一——天地通泰

否卦第十二——不交不通

同人卦第十三——会同和谐

大有卦第十四——保持富有

谦卦第十五——谦虚之德

豫卦第十六——快乐之道

随卦第十七——择善而从

蛊卦第十八——解除困惑

临卦第十九——领导艺术

观卦第二十——观察之道

噬嗑卦第二十一——刑法严明

贲卦第二十二——文饰之美

剥卦第二十三——防微杜渐

复卦第二十四——万物复兴

无妄卦第二十五——不可妄为

大畜卦第二十六——蓄德养贤

颐卦第二十七——颐养之道

大过卦第二十八——改过纠错

坎卦第二十九——化险为夷

离卦第三十——美丽人生

咸卦第三十一——感应和合

恒卦第三十二——持之以恒

遁卦第三十三——急流勇退

大壮卦第三十四——强盛法则

晋卦第三十五——提拔晋升

明夷卦第三十六——韬光养晦

家人卦第三十七——治家有方

睽卦第三十八——化分为合

蹇卦第三十九——渡过艰险

解卦第四十——排忧解难

损卦第四十一——有舍有得

益卦第四十二——损己益人

央卦第四十三——果断决策

骺卦第四十四——相遇相知

萃卦第四十五———会聚之道

升卦第四十六——顺势上升

困卦第四十七——困境求通

井卦第四十八——修己养人

革卦第四十九——革除旧弊

鼎卦第五十——破旧立新

震卦第五十一——警惕戒惧

艮卦第五十二——止欲臻善

渐卦第五十三——循序渐进

归妹卦第五十四——少女出嫁

丰卦第五十五——丰盛硕大

旅卦第五十六——行旅客居

巽卦第五十七——柔顺谦逊

兑卦第五十八——快乐之道

涣卦第五十九——挽救涣散

节卦第六十——节制之礼

中孚卦第六十一——诚信立身

小过卦第六十二——小处可为

既济卦第六十三——谨慎守成

未济卦第六十四——事业未竞

系辞传上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系辞传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说卦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序卦传

杂卦传

试读章节

《周易》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究竟应该怎样来发掘它、利用它?怎样充分发挥它的大智慧来解决我们的重大困惑,从而指导我们的人生方向?

这正是历代仁人志士、贤者智者们孜孜以求的。

要解开《周易》之谜,用《周易》来指导现实人生,我想最关键的无外乎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起卦法,一个是解卦法。

先说解卦法。如何解释一个卦?当然应该按照《周易》的卦爻辞。可是后人觉得卦爻辞说的和现实不符合,于是创立了各种解卦方法,最有名的就是六爻纳甲法,基本上是撇开卦爻辞,按照干支、五行、六亲、六神、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吉凶判断。这种方法倒是扩大了卦爻取象的范围,但是把卦爻的因果关系、教化作用给抛弃了。非常可惜!后人又发现六爻纳甲也往往不灵验,于是创立了其他多种解卦的方法。

为什么出现这么多的解卦方法?其实说到底,就是因为起卦不正确。卦都起得不对,你再用什么方法来解释都是错误的。所以最关键的是,起卦的方法要正确。

那么怎样起卦呢?我们已经介绍了揲蓍法、纳甲法、梅易法。其实运用这些方法的关键在于心静。你想一想,一个心浮气躁的人,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吗?

因此起卦的关键就是心静。只有心静才能进入潜意识状态,只有心静才能准确地把握你的处境,只有心静才能找到符合你处境的卦象,然后按照这个卦象告诉你的法则进行预测、采取行动。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一直在摸索一种方法,希望能够准确地找到与自己现实相吻合的卦象。这个摸索的过程是艰难的,痛苦的。后来,有一天我在读《系辞传下》第二章伏羲作八卦这一段描述时,突然开悟!八卦是观天、观地、观人之后作出来的,这个“观”当然必须心静,也就是在潜意识状态下的“观”,而绝不是在心烦意乱时的“看”。

既然八卦是在心静的状态下创作出来的,那么可不可以在心静状态下起卦呢?也就是说可不可以不用抛钱币、数蓍草而是直接用“观”的方法就得到一个卦象呢?

我想到了禅宗的“参话头”。参话头要求修行者要先打坐,进入虚静的状态,要熄灭无明妄动的妄心,浮现起可觉知的真心。然后将这个真心系在话头上,禅者单提一念来看话头。这个“看”即是“观”,可以用真心来观此话头,这话头还没来的时候,一片空寂,像不思善、不思恶的境界一样,就是于此念未起时,内观究竟。观念头由何处来,灭向何处去。或观是有、是无,不求甚解,这也是观心的别法。修行者若能意志不纷乱,置六根归此一念间,久而久之,心身契合,轰然一声,豁然开朗。

“参话头”给我的启发太大了——其实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的每一个困惑就是一个念头、一个话头,这个念头、话头其实都是一种意象,都可以用六十四卦的卦象来表示。因为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是一种意象,都是一种场景,都是对现实情景的模拟,就好比现代流行的沙盘模拟。六十四卦就是六十四种状态、六十四种场景、六十四种推演模型。

于是我潜心实践,创立了“人静观象法”。这一方法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种。初级的“人静观象”只需观一个卦象,一般只需要观《周易》第一卦乾卦的卦象。先通过三调——调身、调息、调神使自己人静。具体的做法是:可以采用跏趺坐,也可以自然垂坐,两腿与肩同宽,小腿与地面垂直,大腿与地面平行,含胸拔背,头正颈松,舌抵上腭,两眼微闭,调整呼吸,全身放松。然后可以人静观想乾卦的卦象,在两眉之间的印堂穴,俗称天眼的前方出现六根线段,一开始不太清楚,然后慢慢地清晰起来。如果还不清楚,可以从下往上数一数,第一根、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第五根、第六根。当乾卦卦象越来越清晰的时候,内观自己,将自己的身体慢慢地缩小,越来越小,变成一个小人儿,然后这个小人儿一步一步地走进这个卦象,从下往上一步一步地爬上去,爬到最高的时候再从上往下爬下来,最后慢慢地停下来。看看自己停在哪一根线段或者哪几根线段上,你停留的爻位就是你所处的时位。我用这种方法已经训练了几百场,测试了上万人。很有意思,很多人都停在乾卦的第三、第四爻位上,我开玩笑地说,真是不三不四啊。为什么?其实仔细一想就明白了,因为我所讲课的对象基本上相同,都是有社会体验、在社会上拼打的成功人士、成熟人士。他们中有很多人都处于转型时期,有的是人生事业第一阶段的结束,所以停在第三爻;有的是人生事业第二阶段的开始,所以停留在第四爻。测试的结果,基本上与每一个人所处的时位、所面临的问题相吻合。

那么怎么解卦呢?当然要看卦爻辞。既要看乾卦的卦爻辞,又要看变卦的卦爻辞。什么是变卦?变卦就是变了之后的卦。比如你停在第一根爻上,那么第一根爻就要变。乾卦第一根爻要变成阴爻,变了之后的卦就是骺卦。所以还要看姤卦的卦爻辞。乾卦为本卦,姤卦为变卦。一般来说,本卦看现在,变卦看结果。但一定要注意,每一条卦爻辞,都不是简单地讲吉凶,而是讲为什么吉凶、怎样趋吉避凶。一定要好好思考卦爻辞背后的意思。

高级的“人静观象”则是直接观出六十四卦中的某一个卦象。当你遇到重大困惑时,你首先是全身放松,通过调身、调息、调神使自己人静、进入潜意识态。然后可以观一个特定的卦,比如要问怎么做领导,可以观临卦;怎么教育可以观蒙卦;怎么沟通可以观泰卦;怎么放松人静可以观艮卦。这就需要搞清楚六十四卦每一个卦的主题。当然要熟悉六十四卦卦爻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是要熟悉六十四卦的主题应该不是困难的事,其实任何一个卦的卦名和卦象已经告诉我们主题了。所以首先要搞清楚每一卦的卦名的意思,然后搞清楚每一卦的卦象(上下卦)的意思,这样卦爻辞的意思也就好理解了。当你把六十四卦的主题都搞清楚并烂熟于心的时候,一旦你遇到了困惑需要选择、需要起卦时,自然这个卦象就会浮现在你的眼前。你按照这个卦象、这个场景可以模拟并推测出事情的走向、人生的选择,从卦爻辞中受到启发,从而解除困惑,采取正确的行为,达到趋吉避凶的效果。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种方法是不是太玄乎了?有科学依据吗?我想还是听一听西方心理学家的说法吧。

P76-78

序言

在我拿起笔准备写这篇序的时候,眼前立即浮现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挥之不去。这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饮酒》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超凡脱俗而又不失生趣的意境!对此很多人着眼于菊花,以此赞美陶渊明的品格就像菊花一样贞秀、高洁。我则赞赏陶令的那一种心境,那种令人不胜向往的、至美至真的心境。

读《易》正需要这种心境,“心远地自偏”,心沉下来了,不急不躁,进入心灵的深处,就没有外在的干扰,没有车马的喧闹。如果把翻阅《周易》或者揲蓍玩占看成是“采菊东篱下”,是一种行动,是一种持守,那么前提就是“心远地自偏”,只有心远、神安,才能“悠然见南山”,观见、找到与你所感应的卦象。实际上,“采菊东篱下”——翻阅《周易》已经不纯粹是一种行为了,其中蕴含一种恬淡虚静的人生态度,到“悠然见南山”——观见卦象则是进一步的超越,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悠然”是一份从容,一份自得,是不受限制的心灵自由。只有到了“悠然见南山”的境界,才能走入卦象模拟的场景,领悟卦爻符号和文字的真谛。

我不敢说自己已经有了这一份心境。实际上这是人生的修炼过程,是在不断修炼中才能拥有的。仔细想一想,自己已经不像几年前,更不像三十年前,那时读《易》总不免有一份功利心、浮躁心。所以这本书一写就是十几年,写写停停,不急不躁,在这期间已经写了好几本有关《周易》的书了,这本书却始终没写成,一直拖到今天。有时候也着急过,怎么还没写完呢?可一想到“悠然见南山”,不禁汗颜,看来修为还不够、心境还不到啊。

如今这本书终于写成了,只能算是读《易》的一份感悟吧,对个人来说算是自己读《易》的一份总结,也可以说是个人的代表作。当然以后还会有新的感悟,那就不断修正吧。

回想读《易》的过程。我得感谢家父母,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家还藏有一些古书,其中就有《周易》,当时看到这些线装书,觉得特神秘,很好奇,虽然看不懂但很喜欢翻。后来一位远房亲戚是一位道士,他看我喜欢翻古书,就教我演卦、教我很多易术。直到我上研究生时,有幸师从训诂大家钱超尘先生,当时做的硕士论文是《黄帝内经》训诂研究,发现《黄帝内经》中有不少象数内容,于是开始研究《易经》,由于有幼时的基础,加上有了文字训诂的训练,我很快走进并迷上了这两部经典。将这两部经典参照阅读,我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秘密。

上个世纪80年代,研究生毕业后我来到南京,即开始编撰《易学大辞典》,那个时候查阅了大量解释《周易》的书籍,古今中外,著名的和不太著名的,都收集并粗粗阅读了,然后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解释汇编在《大辞典》中。1992年华夏出版社出版了这本《易学大辞典》,作为第一部“易学”大型工具书,很快得到了读者的认可,颇受欢迎。现在回想起来,整个编撰过程十分艰辛,心力交瘁,不堪回首。不过这为我全解《周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自知学养不足,所以又决定报考北京大学易学泰斗朱伯岜先生的博士生,原本朱先生已经不招生,我给先生写信表达了这一愿望。朱先生曾在我编撰《易学大辞典》时给我指点,看我没有半途而废,或许觉得这个后生还有毅力,还可再造吧,于是特地允许我报考。这样我有幸成为朱先生的人室弟子,在先生身边苦读三年,受到先生的耳提面命,获益良多,终生受用。

在我编《易学大辞典》时,我就想自己注解《周易》,想吸取各家解《易》的精华,写一个标准文本。后来发现这一想法有问题,因为对《周易》的解释历来是见仁见智的,本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易学也恰恰就是在不断地被解释中丰富发展起来的。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万变不离其宗,再怎么解释,原义是不能搞错的。而现在不少解《易》的书由于原义就搞错了,所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令人无法卒读。

我想要解《易》,首先要选择一个好的、通用的版本。我这次解读选的是《周易正义》本,这个版本收入《十三经注疏》中,魏王弼和东晋韩康伯作注,唐孔颖达正义,是历史影响最大的版本,同时参照了唐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北宋程颐的《伊川易传》、南宋朱熹的《周易本义》等版本,尤其注意到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本、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楚简本,这两个本子和通行本差别很大,必要时做了引用和对比。

然后就是解释,尽量用形训法,就是从文字出发,解释出它的本义;对其中的假借字则采用声训的方法。只有把握了文字的意思,才能理解原意。如果字面意思搞错了,那么越解释离本义反而越远了。

这本书中,我重点介绍了自己数十年来对《周易》实践运用的体会,我不求读者完全同意我的观点,如果能通过这种解读法给您以启发,并引出您更高明的见解,那正是我求之不得的。同时您对易学也做出了贡献,《周易》正是在不同的解读中才展现出它的魅力的。

学《易》三十余年,感慨良多。近几年数度率北京中易国学院诸位同修,心怀敬仰之情,拜谒伏羲、文王、孔子。同修们不远千里,相聚于先圣画卦、作传的圣地。每次祭拜时,鸣钟击鼓,进香献花,诵读祭文,齐唱颂歌,无不眼噙热泪,心灵震撼。

特将恭拟的《祭伏羲文》附后,以表心志。

祭伏羲文

卦台悠悠,渭水流长。华胥履足,生我羲皇。

结网渔猎,六畜是养。制瑟作乐,嫁娶礼当。

刻造书契,研制九针。造福百姓,万世景仰。

河图垂范,龙马呈祥。仰观天文,俯察地象。

中取人事,旁通万方。一画开天,八卦始创。

肇始太极,判列阴阳。文王演易,孔圣作传。

中华文明,从此辉煌。当今盛世,国富民强。

寻根问祖,上溯羲皇。易贯古今,道配天地。

易道主干,德合无疆。三教融合,四海归向。

中华复兴,易道弘扬。追思先皇,伏惟尚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3: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