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品国学论处世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满若空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南怀瑾先生说:“一个人在千军万马的战场上忘掉了生死去拼命,博得成功而成名,那还算容易。但是,在人生的途程上,零割细刮地慢慢走,有时真受不了,会有恐惧之感。在这个时候能够不恐惧、不忧愁、不烦恼,有始有终,就是了不起的人”

如何成为那个“了不起的人”呢?古老的国学典籍里有太多指导人们为人处世的思想精髓,我们精心编选,化古奥晦涩为平易晓畅,如若能细细咀嚼,灵通运用,相信你就是那个“了不起的人”。

内容推荐

为了满足读者朋友对国学知识的渴求,为了丰盈读者朋友的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我们再次给大家奉上一道精神盛宴——《品国学,论处世》。本书联系历史、人文、现实社会,以深邃的洞察力、深刻的笔调来诠释经典之作的精神意义,并与当代的人情世态进行对比观照,使读者一下子站到中国古典哲学的高度去把握现实的社会人生。同时,本书帮读者打破了古文晦涩难懂的障碍,对一些经典语句做了全新的解读,能细细品读的人必会受益匪浅。

国学经典中的人生智慧浩如烟海,并不是一本书所能概括得了的,我们仅以《品国学·论处世》作为与读者的牵线之作,希望能借此书找到我们与读者之间心灵的共鸣,并因此激励我们共同在国学经典的海洋里探索求真,发现更多有益于生存和发展的精神食粮。

目录

不要让美善成为作恶的挡箭牌

居功至伟,仍需“夹着尾巴做人”

功成名就,抽身须趁早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为人处世切记谨言慎行

脚踏实地,成功才会如期光顾

恃富而骄无异于自掘坟墓

要想过得顺遂,掌握好“曲则全”的原则

见小利求速成,终酿苦果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传承节俭这种美德,我们责无旁贷

好处不能占绝,给别人留条退路

刚柔相济,才会无往而不胜

要想有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

得到人心就得到了制胜的根本

孝顺讲究的是真心实意

不是不争,而是要争得合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不能安处困境,也不能长处于乐境

空口说白话怎么能算有本事

有道德的人一定会有自己的朋友

敏而好学不够,更要不耻下问

宽容别人就是给自己创造机会

天才如果不勤学也难成大事

“雪中送炭”好过“锦上添花”

为官不能太通达,糊涂也得看时候

好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谦虚退让的人看似在吃亏,实际上却是在受益

从细节之处识人更准确

不了解情况时不要随便下断语

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即是落伍

能容纳相反的意见才能彰显领导者的风度

办事客观公正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工作能不能做好,态度好坏很重要

领导行得正,下属就不会走得歪

持之以恒是成功之本

话说得漂亮的人不一定有好德行

用人做到“适才适用”才算是真本事

做人做事要守本分

做事要问该不该,不问眼前的效果

瑕不掩瑜是真理,看人不能以偏概全

“过而不改”才是真正的过错

真正有德行的人绝对不能道听途说

自信没有错,过于自信却容易误事

眼光放长远一些才能成就大事

充实自己是获得发展的前提

死要面子只能获得表面的风光,心却要时刻受折磨

后生可畏,要多培养提拔年轻人

洁身自好才是真君子

志同道合的朋友才能彼此都受益

权威也有出错的时候,该指出来就指出来

君子爱财无可厚非,取之有道就可

真正的学问到了最高处是“无知”

找好突破口,抓住自我超越的良机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不要让物欲、功名之舟超重

摸透对方所想,让自己的言行有的放矢

韬光养晦,以待时机

烦恼全由心境乱

苦难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平生只会说人短,何不回头把己量

自己先站起来,然后辅助别人站起来

做事恰到好处,才是最好

人微言轻“巧”开口

安逸诚可羡,自由价更高

塞翁失马,因祸得福

自作聪明害人终害己

抓得越紧,失去得越快

不要把自己的好恶作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

既然错过了太阳月亮,就不要再错过星星

知识技能没大小,全靠你的智慧运用

人人都是看自己可爱,看别人就不行

生命在“沉潜”过后就会腾飞

心无旁骛,一门深入

仁义是长远的利,是大利

种种妄想无止息,一棺长盖抱恨归

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

劝人宜疏不宜堵

自立自强是冲破困境的唯一出路

不能听信一面之词

不要让人才失于“人妒”之中

说话并不简单,祸患有时就是由说话引来的

时刻具有忧患意识才能永远处于安全的境地

真正的真理是在最平凡之间

读书要读进去更要跳出来

明智地放弃是对心灵的一种解脱

菩萨就在人世间,就在社会里

要想治好国,先得治好家

深谋远虑,除祸患于未然

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

学会明哲保身不是庸俗,是智慧

面对诱惑,要有定力

试读章节

这段话的意思是圣人用无为的方式处事,实行不言的教化,万物兴起而不首倡。生养万物而不占有,培育万物而不倚仗,功业成就而不居功,因此他的功业不会泯灭。

康有为先生晚年在上海天游书院讲授国学时曾感慨,天地间的万物虽然为人类的生存在不辞劳苦地劳作,但却不贪功,不自恃,不自夸,因此使人们更尊敬它,更能深刻体会到它的无私与伟大。

然而,现实社会中,很多人可能因为自己取得了一些业绩、对别人施了一点恩惠、为公司做出了一些贡献,就感觉自己很了不起,四处炫耀,处处以功臣自居,非要别人感恩戴德才肯罢休。殊不知,这种居功自傲的做法不仅对自己的发展无益,而且还会为自己惹来无穷麻烦。

南北朝时,贺若敦为晋的大将,自以为功高才大,不甘心居于同僚们之下,看到别人做了大将军,唯独自己没有被晋升,心中十分不服气,口中多有抱怨之词,决心好好干它一场。

不久,贺若敦奉调参加讨伐平湘洲战役,打了个胜仗之后,全军凯旋。他自以为此次必然要受到封赏,不料由于种种原因,反而被撤掉了原来的职务,为此他十分不满。

晋公宇文护知道后,十分震怒,把他从中州剌史任上调回来,迫使他自杀。临死之前,他对儿子贺若弼说:“我有志平定江南,为国效力,而今未能实现,你一定要继承我的遗志。我是因为这舌头把命都丢了,这个教训你不能不记住呀!”说完便拿起锥子狠狠地剌破了儿子的舌头,想让他记住这血的教训。

光阴似箭,斗转星移,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贺若弼也做了隋朝的右领大将军,但他没有记住父亲的教训,常常因自己的官位比他人低而怨声不断,自认为当个宰相也是应该的。不久,还不如他的杨素却做了尚书右仆射,而他仍为将军,未被提拔,他气不打一处来,不满的情绪和怨言便时常流露出来。

后来一些话传到了皇帝耳朵里,贺若弼被逮捕下狱。隋文帝杨坚责备他说:“你这个人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以为是,自以为别人不是的心太猛;随口胡说、目无长官的心太猛。”因为贺若弼有功,不久也就被放了。但他还不吸取教训,又对其他人夸耀他和皇太子之间的关系,说:“皇太子杨勇跟我之间,情谊亲切,连国家的机密也都对我附耳相告,言无不尽。”

隋文帝得知他又在那里大放厥词,就把他召来说:“我用高熲、杨素为宰相,你多次在众人面前放肆地说‘这两个人只会吃饭,什么也不会干,这是什么意思?’言外之意是我皇帝也是废物不成?”贺回答说:“高熲是我的老朋友,杨素是我舅舅的儿子,我了解他们,我也确实说过他们不适合担当宰相的话。”这时因他言语不慎,得罪了不少人,朝中一些公卿大臣怕受株连,都揭发他过去说的那些对朝廷不满的话,并声称他罪当处死。

隋文帝说:“大臣们对你都十分厌烦,要求严格执行法度,你自己寻思可有活命的道理?”贺若弼辩解说:“我曾凭陛下神威,率八千兵渡长江活捉了陈叔宝,希望能看在过去的功劳的分上,给我留条活命吧!”隋文帝说:“你将出征陈国时,对高熲说:‘陈叔宝被削平,问题是我们这些功臣会不会飞鸟尽良弓藏?’高熲对你说:‘我向你保证,皇上绝对不会这样。’是吧?等到消灭了陈叔宝,你就要求当内史,又要求当仆射。这一切功劳过去我已格外重赏了,何必再提呢?”贺若弼说:“我确实蒙受陛下格外的重赏,今天还希望格外赏我一条活命。”此后他再也不攻击别人了。隋文帝考虑了一些日子,念他劳苦功高,只把他的官职撤销了。

贺家父子两代人,均因居功自傲而招人主厌烦,一个被处死,一个被撤职。他们可以说是居功自傲而结局悲惨的典型。有句话叫做:伴君如伴虎。在君主面前,不管臣子立下了多么大的功勋,都不能骄矜自夸,居功自傲,那样很有可能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常把功劳、成绩挂在嘴边的人,在他自鸣得意、自我陶醉之时,无形之中是在为自己继续成功设置一道道障碍,因为居功自傲不仅会招来同事们的嫉妒、排挤,上司的压制,而且自己也会放慢前进的脚步。这样一来,眼前的辉煌却成为事业滑向衰落的一个转折点。

而有德行的君子往往对自己严格要求,不会居功自傲,目中无人,他们常常对自己的言行反省再三,也正是因为他们能够谨言慎行,也才会避开一些麻烦。

后汉隐帝时,大将郭威曾任两军招慰安抚命。他领兵平定以李守贞为首的三镇(河中、永兴、凤翔)割据后,回到了开封。

郭威入朝参拜后汉隐帝,皇上对他进行安慰,并赐予金帛、衣服,玉带等一大堆奖品,郭威一一加以推辞,道:“为臣自领命以来,仅仅攻克一座城池,有什么功劳可言呢!况且我又领兵在外,而镇守京城,供应所需,使前方不缺粮,这都是朝中大臣的功劳啊。”后来,后汉隐帝又提出加封郭威为地方藩镇,郭威还是不受:“宰相位在臣上,未曾分封藩镇,还有节度使也有功劳”。后汉隐帝越发觉得郭威淡泊名利,十分难得,打算再赏赐他,郭威第三次推辞道:“运筹策划,出于朝廷;发兵供粮,来源藩镇;冲锋陷阵,出于将士,功独归臣,臣何以堪之!”郭威反反复复推辞,将功名归于大家,实在是一个很高明的做法。他这么做,不仅免遭上下左右的嫉妒中伤,而且在朝廷中留下了好名声,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夹着尾巴做人”这句话,特别是在取得了很大业绩的时候,不要因为骄傲而把尾巴翘到天上,要懂得谦虚,戒骄戒躁。只有这样,自己的事业之树才能常青!P5-7

序言

前一阵有媒体称,随着《百家讲坛》收视率的走低,国学热潮也渐渐变淡,国学大有淡出人们视线之趋势。笔者以为,这纯属是无稽之谈。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几千年文明的传承,怎会因一个电视节目主导其兴衰!只能说人们对国学的追捧渐趋理性了,而越是理性地对待一种事物,这种事物的生命力则越长久。

2009年6月lO日上午,国子监文化节正式开幕。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免费发放了4万本《论语》。这一举动引起了市民和一些外国朋友的巨大热情,一度引发“争抢”。《北京青年报》、《北京法制晚报》等多家媒体对此活动进行了大力报道。

同一天下午,央视《开心辞典》主持人王小丫代表“开心学国学”特别节目拜访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于“开心学国学”这一央视节目在普及国学知识上做出的大胆尝试,季羡林先生表示出高度的赞赏。

这两件事均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百家讲坛》虽然不再受追捧了,但其重新唤起的社会大众对国学的热情却方兴未艾!

事实上,国学的魅力已经深入人心,国学的影响已经延伸至普通百姓当中。

前一段时间,我们出版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一书,正是在一些人以为国学已不再受人重视的时候,这本书却受到极大的欢迎,发出去不到一月,各大书店便销售告罄。读者纷纷来电来函,希望能够再多多推出这样既增长国学知识,又增长人生见识的好书。由此来看,人们并没有淡忘国学,而是对国学的学习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人希望通过一种简单有效、通俗易懂的方式学国学、用国学,更多的人希望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了满足读者朋友对国学知识的渴求,为了丰盈读者朋友的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我们再次给大家奉上一道精神盛宴——《品国学,论处世》。本书联系历史、人文、现实社会,以深邃的洞察力、深刻的笔调来诠释经典之作的精神意义,并与当代的人情世态进行对比观照,使读者一下子站到中国古典哲学的高度去把握现实的社会人生。同时,本书帮读者打破了古文晦涩难懂的障碍,对一些经典语句做了全新的解读,能细细品读的人必会受益匪浅。

国学经典中的人生智慧浩如烟海,并不是一本书所能概括得了的,我们仅以《品国学·论处世》作为与读者的牵线之作,希望能借此书找到我们与读者之间心灵的共鸣,并因此激励我们共同在国学经典的海洋里探索求真,发现更多有益于生存和发展的精神食粮。

编者

2009年9月

书评(媒体评论)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广东校园文学网 谢华连

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留下的诸子著作,是国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古人独特而奇绝的非凡智慧,这些融于点滴而又繁复庞杂的言论和著作,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读书、做人乃至治国的道理,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郑州十九中 燕晓洋

国学的用处,不妨用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原理来衡量。就如同:钻石没有用处,而水是人们离不开的,可是钻石的市场价值却高于水的价值。国学何尝不是如此呢?

——腾讯博友 毛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