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还在大学里的师弟师妹们,尤其是今后想干IT这一行的。
一群IT小小鸟,来自十几所院校,或科班,或非科班,或男生,或女生,在失望中追求希望,在迷茫中辨别方向,祝愿亲爱的师弟师们,本科不虚度,考研少盲目,实习别耽误,求职心中有数,毕业=失业,自己给自己做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是一只IT小小鸟 |
分类 | |
作者 | 胡江堂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献给还在大学里的师弟师妹们,尤其是今后想干IT这一行的。 一群IT小小鸟,来自十几所院校,或科班,或非科班,或男生,或女生,在失望中追求希望,在迷茫中辨别方向,祝愿亲爱的师弟师们,本科不虚度,考研少盲目,实习别耽误,求职心中有数,毕业=失业,自己给自己做主。 内容推荐 一群IT小小鸟—— 来自十几所院校,或男生,或女生;或科班,或半路转行。 分布在不同的公司,或外企,或国企,或民企,老板有土有洋。 有失意,有快意;有泪水,有欢笑。在失望中追求希望,在迷茫中辨别方向。 他们用自己的成长故事,告诉在校的师弟师妹们: 青春太宝贵,千万别浪费;要想不浪费,万事早准备。 目录 蒋宇东 梦断计院,为梦前行 引子:我的感悟,我的忏悔 上篇·梦断计院 计院的第一大问题——学生普遍基础薄弱 计院的第二大问题——学风不正,涣散成性 计院的第三大问题——实践环节薄弱,人才位置错放 下篇·为梦前行 问自己——这个专业到底要学什么 为了心中的理想拼搏——准备编程竞赛 在新东方,我发现自己是井底之蛙 结语:我想对师弟师妹们说 居振梁 我的弯路,你的桥梁 引子:让我的弯路,成为你的桥梁 中学篇·定调:兴趣指路,惜无良师点拨 文曲星让我邂逅编程 不懂平衡术,高考付代价 大学篇·定调:很想成事,天时地利不够,尚缺人和 年轻气盛,好心助人被误作秀 与师为友,我是“正当逃课一族” 与师为伴,做项目练手练心 组建团队,苦辣酸甜 结语:我还年轻,路正长 刘帅 在失望中寻找希望 引子:失望中有希望么 本科四年·定调:迷迷糊糊、庸庸碌碌地拿着奖学金 我是科班——却没学懂计算机 震撼:在清华听朱仲涛老师的“数据结构”课 考研读研·定调:开始改变思维习惯,化机械记忆为主动思考 若只有机械思维——上了清华又如何 实习之门·定调:快想,快说,快干 IBM实习:和以前的工作不一样呢 求职之路·定调:再次痛感基本功的重要 “完美时空”面试的不完美经历——崩溃之余也反思 结语:总能看见希望的亮光 李成 北大七年,我的找补之路 引子:非典型科班生 本科四年·定调:年少轻狂,60分万岁 最后悔没抓住的时光 考研读研·定调:一心找补,开始独立思考 痛苦的追赶之路 实习之门·定调:继续找补,早走一步,多走一步 求职之路·定调:坚定地执行不投原则 尘埃落定:去创业公司赌一把 结语:小公司VS大公司 温卫斌 把握改变契机:告别迷茫 引子:人生如画卷 本科四年·定调:初始迷茫,梦醒后奋发努力 同学早逝——惊醒梦中的我 生命的追问——赎罪般地用功学习 考研读研·定调:非科班出身,化压力为动力,积极实践 非科班出身:重基础,也重方向 实习之门·定调:实践个人兴趣,不断获得提升 实习岗位:没有完美,只有适合 求职之路·定调:跌跌撞撞,在失败中反思 求职接连被拒,为什么 结语:展开人生的画卷 胡江堂 未走过的路——从文科生到SAS程序员 引子:背景复杂得一塌糊涂 本科四年·定调:难免浮躁,但积极向最好的地方靠拢 泡图书馆,与好书的距离更近了 考研读研·定调:发现SAS,找准专业定位 考研,从CCER到北大软院 发现SAS 从交流中获得帮助 专业学习经验谈 实习之门·定调:一门心思做SAS,越来越Strong 我在SAS中国研发中心的日子 求职之路·定调:实习经验吸引猎头,求职水到渠成 求职故事——赛诺菲巴斯德(Sanofi Pasteur) 求职经验谈 结语:诸多折腾,喜剧收场 辜新星 时刻调整方向:找到人生的蓝海 引子:骑单车的故事 本科四年·定调:大一有点瞎忙,而后自己做主 大一我是社团狂 好学长赐我财富 理解专业,痛并快乐着 我和侯捷老师的忘年交 求职之路·定调:结合兴趣,目标明确,准备充分,一举中的 确立求职目标:IT 业的产品经理和管理咨询业的分析师 为求职目标做好各种准备 简历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 我的面试故事 兴趣是我全身心工作的基础 结语:骑单车快乐向前 刘未鹏 我在南大的七年 引子:父亲教我的事 大一:两次歪打正着 学数学打下基本功 与C++结下不解之缘 大二:步入技术写作之路 在《程序员》上发表第一篇文章 开设博客“C++的罗浮宫” 大三~大四:在软院度过的两年 英文原版书为我打开一扇窗 基本功不过硬,面试微软失败 考研故事:第二次终于成功了 读研:阅读交流,开拓眼界 如何思考,如何正确地思考 有意识地准备英语,弥补短板 结语:多了两年总算不晚 刘未鹏的书架 唐雅薇 再难也要向前爬 引子:我是普通女生 本科四年·定调:把握自己,向往外面的世界 前传:一直都是乖乖女 初入大学:努力追赶,我只比你们慢三年 考研读研·定调:起初迷茫,但思考之门已开,行动更加迅速 放弃保研:我要自己做主 考研失利,调剂不放弃:去名校学习,睡觉也能进步 实习之门·定调:有泪有欢笑,心智更成熟 我和IBM的三次邂逅——想说爱你不容易 我的实习心得 求职之路·定调:不打无准备之仗,但准备还是不足 找准个人定位:迈出求职第一步 调研很重要:确立大方向 我的面试故事 我的求职技巧 结语:收获与遗憾——写给未来的自己 张弦 发挥优势,我在逆风中追梦 引子:纪念那些苦闷和挣扎 求学的三段弯路:休学,退学,复学 高三,休学半年 大二,休学半年 对教育的简单思考,让我选择了退学 父母无条件的爱,让我恢复平静 逆境中的坚持:我要考研 非科班出身,我要如何竞争 实习之门·定调:加大编码量,攻克算法关 我的外包项目实战故事 结语:力有所及,助人为乐 秦琴 认识生活的真相,从容秀出自我 引子:走进软院——我充满期待 本科四年·定调:为就业而选专业,理性看待出国 GPA:不爱好也不放弃 理性看待出国 考研读研·定调:来到北京,视野大开 实习之门·定调:一定要实习,弥补本科阶段的遗憾 自信从容,秀出特长——我这样拿到实习Offer 适应环境,实习期间我不再午睡 难忘的社会实践——成为奥运会志愿者 求职之路·定调:为自己理想中的工作而努力 我的银行面试故事 结语:先有生存的资本,而后才是兴趣 张凯峰 一路走来——70后的反思与成长 引子:70后的矛盾与窘境 本科四年·定调:迷茫着不敢太放松,没挂红灯,也没大的突破 学做PPT,我的电脑梦开始飞翔 接触MIS,让我走上软件开发之路 考研读研·定调:一开始选错了专业方向,勇于沟通,改变了命运 实习之门·定调:初次品尝做乙方的滋味 深圳的实习故事 工作之路·定调:保守中有进取,浮躁中有反思,从未停下脚步 我的第一份工作:北大方正 我的第二份工作:IBM 从泡社区到写译——我的成长契机 结语:70后,我们还有机会 庄表伟 不走寻常路,我的野蛮成长 引子:10岁,确定计算机是我的最爱 计算机让我玩兴大发 我是编程快枪手,也是半个计算机老师 从第一桶金到项目经理 未完成的破解任务——我的优秀毕业论文 软件开发的目标变化 多语言混合编程——未来的趋势 结语:野蛮成长启示录 宋劲杉 不让学生重走我的弯路 引子:当年的兴趣班,计算机初体验 本科四年·定调:一直在跟风,学过也茫然 懵懂跟风——不交流使我落后 读研阶段·定调:终于找到目标,扎扎实实打基础 收心学习——收获多多,全力追赶 结语:不让学生重走我的弯路 程露 路怎么走,我自己挑 引子:东湖之滨,珞珈山上,难忘我的武大六年 本科四年·定调:也自学,也逃课;追求高分,但绝不低能 理性看待大学生活,不抱幻想 大一开始逃课,自学苦练基本功 大二才当“武大郎”,规定自己得高分 好老师在哪儿?大二没入编程的门 教与学——我的几点浅见 参加数学建模大赛,重新爱上编程 保研读研·定调:没有走既定的路,选择了未知的路 误听小道消息,错过中科院保研 当小硕,半年做出了一点小成果 求职之路·定调:临时抱佛脚,苦练小宇宙 制定严格计划,大补IT,准备出山 结语:Open的人生充满希望 黄小明 半路出家,从化验员到程序员 引子:赶上了毕业生不再包分配的第一年 本科四年·定调:目标明确,一入学就关注自己将来找什么样的工作 每天看报纸,收集和分析就业信息 当记者,入社团,搞零售——积累社会实践经验 放弃本校保研,奔赴经济发达的广东 工作七年·定调:主动转行,半路出家,投身IT 努力自学编程,一心想转行 琢磨考研:我需要新的成长空间 考研读研·定调:得来不易,非常珍惜学习机会 再度求职: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结语:不断总结,永远沟通 易晓东 在书与互联网的世界里成长 引子:梦开始的地方 童年,与书结缘 临时抱佛脚,跨过高考独木桥 《电脑报》让我初识互联网 蛰伏——即使有信心,斗志却抑止 结识同好,创办Tomcat521.com网站 考研读研·定调:重回大学校园,出书上电视,丰富多彩 工作三年后,准备考研 突遭人生巨变:兄长遇难 军事爱好连谱佳话:上电视,出主题书 找工作,结缘博文视点 上海滩,我来了 入职第一个月,惨遭修理 危机,让我学会了从公司角度看问题 适应变革,放手一搏 结语:分享那些好书 简朝阳 在交流中学习,在分享中进步 引子:交流,分享,我成长的关键词 本科四年·定调:不爱本专业,心在计算机。师兄领进门,修行靠实践 迷电脑,入科协,初识MySQL数据库 “笨小孩”引路,我迷上了数据库 求职之路·定调:有过不少挣扎,但最终认准IT行业,就是要做DBA 几经思考,确定投身IT 就是要做DBA,终于如愿 先做实习生——跟着“师傅”大受益 阿里DBA Team——继续我的MySQL之路 结语:坚持分享,坚持交流,共同进步 林健 来自西部,我有一个科研梦 引子:父亲引导我爱上计算机 本科四年·定调:初始迷茫,幸遇良师,少有浪费 金旭亮老师引导我学会思考 开始接触商业项目——在实战中培养客户意识 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保研的前前后后 科研之路的启航 我的两点缺憾 结语:感恩——我的大学,我的青春,没有虚度 高昂 在喜欢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引子:我是一个乐于动笔、喜欢记录的人 学习与分享之初——搭建技术博客 向《程序员》投稿——迈向专业技术写作 InfoQ中文站——我的兼职编辑生涯 原创技术图书写作——万涓成流,汇聚成河 我参与的开源社区 结语:在喜欢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徐宥 掉进读书的兔子洞 引子:一件小事影响了我一生 大学前:数理化,好老爸 大一~大二上:极端自负,极度自卑 专业选择的失意让我暂时迷失了自己 我开始一行行敲经典书上的程序样例代码 大二下:两个榜样,三个要求 大三:深度迷茫,深入积累 我喜欢记笔记,很注意整理自己的既得知识 大四:书到用时,无心插柳 面试题怎么都那么熟悉 利用比较优势选择考研目标 面试题怎么还是那么熟悉 误打误撞,选择了出国深造 结语:非没用,兔子洞 徐宥的书架 试读章节 蒋宇东 梦断计院,为梦前行 上篇·梦断计院 对环境的反思 1.计院的第一大问题——学生普遍基础薄弱 在我东奔西走找工作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自己原来喜欢炫耀的基础知识是多么薄弱,而它们又是那么重要。我曾经在面试时因为说不清进程间的通信机制而当场被无情BS,也因为对于自己能力的不自信而放弃一家很牛的公司的研发部提供的笔试机会。 先要说说我所在的计院的第一大问题——专心做学问的人太少了,学生普遍基础薄弱。 本科四年,在这里能看到的真正对计算机感兴趣,并且肯专心研究搞学术的学生真是凤毛麟角。计院的大环境是网游成风, “腐败”猖獗。没有几个人肯安下心来读书,即使那几个老老实实听课的“好学生”也只不过是为了一个高高的GPA,一个可以在家长同学面前显摆的奖学金证书。而真正希望学东西、做学问的人太少了。我找工作时,手里握着~摞奖学金证书,后来被证明绝对是废纸,任凭你怎么吹嘘自己的成绩,没有哪个公司会真的拿来仔细看上一眼。 回归正题,什么才是真正的基础扎实?我的理解是,不仅要牢牢掌握大学课本中关于计算机核心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深入实践;对于该方向非常重要的技术思想、概念名词、技术要点都要有良好的把握,比如可以随手写出快速排序、哈希查找等经典的常用算法,熟记线程与进程的概念、它们的差别,并且能够解释清楚诸如僵尸进程之类的问题;会Linux的不仅仅是就会几条Shell命令,或者干脆就会装个系统:用C++的不仅仅要会语法(不知道这是不是绝大多数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对于C++的理解程度),起码要了解一些常用的标准库,知道什么是STL,了解些基本的OO思维方法;学过网络的最起码要用过Socket;了解数据库的不能仅仅就会写几个SQL语句、背两条范式等。 说到这里不禁有点激动,前几天在一个IT论坛上看到一个关于大学读书无用论的帖子,说读书无用的人恐怕这些基础知识掌握得也不怎么样,连基础的东西都没弄明白怎么好意思说自己读过书?没读过书怎么好意思说读书没用?!其实不是读书无用,是肯安心读书的人太少,而书读得足够多的人更少。 倘若没有这些基础,仅仅会用这个工具、那个框架,充其量也不过是个IT民工,今后的发展必定受到制约,选择只有三条:a.做一辈子IT民工;b.将大学时欠下来的债补上;c.改行。 这里我不想说太多,话归正题。如果要我重新去选择,我一定会在学习每一门课程的同时尽量找到相关的资料,扩展每一个话题。同时,将一些最常用的思想、技术、方法记录下来,并且苦练到可以熟练应用的地步,并且时常加以回顾。 2.计院的第二大问题——学风不正,涣散成性 计院的学风不正,涣散成性,早已名声在外。我想一方面要怪罪于我们学生自己,对前途不负责任,将大好的宝贵时光都用在了网游、泡妞、喝酒等事情上;可另一方面,计院的领导及老师就真的没责任了吗? 如今的老师大都想着自己的小项目能赚多少钱,如今的领导多数考虑自己负责的这一块不要出问题而影响到头上的乌纱帽。“一切为了学生”,表面看起来冠冕堂皇,实则是句空话。老师根本没时间或没水平备课,上课照本宣科念幻灯片,考试之前为了保证及格率不忘帮大家“划划范围”。 记得大学一年级的“计算机导论”课,一个老头足足念了一个学期的PPT,内容就是“C语言基础、“数字逻辑”、“离散数学”课程的前1/3……内容巨枯燥,而且朗读水平超级差劲。也难怪很多人从一开始就认为进入计院如同进入火坑。大学四年学下来不知道计算机专业的学完了究竟能做什么。 到了毕业时,领导开始担心就业率了,早就内外成患,以涣散、颓废为风的计算机学院又岂能在短时间里奋发起来?这个时候开始埋怨学生这个不是、那个不对,仿佛一切问题都是学生的,我想问问你们早干什么来的?之前有那么多时间不好好调教你的学生,为什么这个时候才想起来教育? P2-4 序言 从2006年开始,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参与了实习生培训、新员工招聘与培训等工作;也走访了十多所大学的计算机系和软件学院,还在几个学校讲授《软件工程》这门课。在此期间,有幸结识了不少有想法的大学生朋友。他们中的一些人,就是这本书的作者。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大约有10%的学生在学习与IT相关的专业(计算机科学、软件、MIS等)。这些学生在接受了4~6年左右的教育之后,对这个教育系统有些什么反馈呢?IT教育迫切要改变的做法是什么?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同学们的反馈,下面是一些建议: 和实践结合。软件教育离不开实践,不要太强调闭卷考试,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实践、实习。 ·做真实的项目和幻想的项目是有很大区别的; ·自己从头写程序和维护正在使用中的代码是有很大区别的。 没有真实的需求,没有软件的增量开发,没有真实的团队合作,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中的大部分理论都沦为空谈。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就这样以空对空,也混毕业了。 和各种学科的结合。现在专业分得太细,一个专业清一色背景的学生在一起,和其他年级、其他专业的同学有交流么?没有! ·希望计算机科学教育能把别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比如,和工业设计、用户体验设计、艺术设计、自动控制,甚至心理学、商学联系起来; ·希望把计算机有趣的发展历史放进来,讲讲图灵,讲讲冯·诺依曼,讲讲各种语言的源头和流派分支,讲讲IT企业有趣的真实故事等等。培养学生对这个行业的兴趣、热情和敏感度。提倡互动,介绍同学上相关的论坛、网站,开拓视野。 如何教创新?在学校里听领导的报告,会听到很多次和“创新”相关的词汇。你会觉得这个学校的领导的确非常想创新。但是另一方面,我听到一些同学反映教材、教案、教学方法都是几年甚至十多年不变的老一套,和实际脱节得厉害。 怎么教创新?除了让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之外,学校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 允许学生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 创新不是公式推导,不是一旦学好例题,就能模仿炮制的解题方法,要给同学们试验和失败的机会。有人问,学生失败了,上课怎么给分呢?我说,如果同学们能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同样也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分数。经验教训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创新。我的《软件工程》课程的评分标准大致是: 1.有创新的想法,并成功实现:优。 2.有创新的想法,失败了,能认真总结:优。 3.无创新的想法,最多只能得:良好。 当学校和老师鼓励同学们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创新、去失败的时候,很多同学的动力、热情会大大增加,从“要我学”、“要我做”变成“我要学”、“我要做”。无论创新成败与否,同学们都会收获良多。 作为一个“业界人士”,我讲了这么多意见和建议,其实很多老师、学校领导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些和其他许多问题。提意见总是容易的,难的是尽自己的能力改变现实。这本书里的很多主人公并没有停留在提意见或埋怨,而是自己行动起来,改变现状。作为一个“客座讲师”,我正在课程中实践我上面提到的想法,有学生喜欢,也有学生不爽——因为课不好混了。 书中的许多故事常常让我幻想——如果我们的教育系统能多帮助他们一下,也许会有更多的学生能少走弯路,成为IT业快乐的小小鸟,甚至大鹏鸟! 希望更多学生、老师在看到这本书之后,能一起动手,让梦想早日成为现实。 邹欣 研发经理|微软亚洲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 2009年8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