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20世纪一对身为同胞兄弟却分别效命在国共两军中的老兵们的坎坷命运,通过他们生活其中的小群体、大社会以及时代的变化,通过他在不同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性格、思想、道路等方面的异同等,再现了上一个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一段惊心动魄、铭肌镂骨、不寻的过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血矛血盾--中国老兵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增骅 |
出版社 | 军事谊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20世纪一对身为同胞兄弟却分别效命在国共两军中的老兵们的坎坷命运,通过他们生活其中的小群体、大社会以及时代的变化,通过他在不同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性格、思想、道路等方面的异同等,再现了上一个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一段惊心动魄、铭肌镂骨、不寻的过去。 内容推荐 这部长篇小说,以抗日战争为开端,结笔于海峡两岸开放之时。书中的主人公王明铎和王明铃生于南京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因日军入城,全家出逃,于无意中发现了一对国宝紫金钟。南京大屠杀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几年后,他们满怀报国之志,投笔从戎,阴差阳错地分别加入了新四军和国民党军。社会的变化及环境的影响,使他们有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但炎黄子孙德重于山,在他们的灵魂深处,国家和民族利益永远高于一切,度尽劫难的紫金钟终于在同胞手足的共同努力下,回到祖国的怀抱。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沦陷前夕 第二章 人间地狱 第三章 逆境成长 第四章 首战立功 第五章 集训皖南 第六章 抗日勇士 第七章 兄弟相会 第八章 苏鲁相遇 第九章 岁月鲁南 第十章 鏖战淮海 第十一章 挥鞭向南 第十二章 异国他乡 第十三章 回国之初 第十四章 难忘年代 第十五章 手足情深 尾声 试读章节 万流千川汇长江,长江东去润秦淮,秦淮乳汁育金陵,金陵风流天下传。 石城辉煌亦悲壮,悲壮难忘叹残歌,残歌玉树终流水,流水激荡后来人。 南京,古称金陵、建业、健康、应天等。相传,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东巡经过金陵,觉得金陵王气太重,为了确保大秦朝江山千秋万代地传下去,于是下令凿方山,开沟渎,通水流,建秦淮河,以泄金陵王气。其实,秦淮河是一条自然形成的河流。自古以来,十里秦淮一直是南京最繁华,最热闹的地区。这里人文荟萃,古迹林立,商贸集中,文化发达,众多有影响事件和名人皆源于此。我们的故事,也是从这著名的秦淮河畔开始的…… 日机轰炸南京 干支纪年的丁丑年,也就是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南京的秋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早,还没到深秋时节,马路旁悬铃木的叶子有些就已经枯黄。这种在植物分类学上被划分在双子叶植物纲金缕梅目的高大落叶乔木,在欧美地区栽培很广泛,1929年中山陵建成后,民国政府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回南京安葬,特意新建了一条从鼓楼直通下关全长12公里,设计宽度40米,中部快车道10米,慢车道6米,人行道5米的马路,这也是我国最早的柏油路之一。路建成了,要在两旁种一些树,于是便派人从上海购买回数千株高3.4米左右的树苗。当时谁也不知道这树苗是什么树种。有人说看叶子倒像是梧桐,由于是从上海法租界购买的,树苗就被误称为“法国梧桐”,从此,“法国梧桐”在南京传开了,其实,这种树即非法国原产,亦非梧桐。 悬铃木也好,“法国梧桐”也罢,也就七八年时间,小苗已长到两三层楼那么高。老人们说:“往年要到11、12月份,树叶才会枯黄,可今年为什么这么早呢?既非大旱,也未暴寒,难道是一种不祥之兆?”这座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和二千四百七十多年建城史的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自东吴定都建业以来,每次改朝换代都有不祥征兆:天纪六年,金陵夏季酷热无比,石头山(清凉山)一片焦黄。次年,东吴统治结束。隆安初年,天空出现扫帚星。隆安三年爆发了孙恩、卢循农民起义,不久东晋灭亡。南朝和南唐末年、明朝建文四年、太平天国年间,南京都有天灾征兆,不是旱涝就是蝗灾,这些王朝很快都消亡了。民国才经历26年,难道又要改朝换代?又要给老百姓带来动荡不安?朴实、善良的南京人谁也没有料到,这次不是改朝换代,南京有史以来最大的灾祸——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正在悄悄到来。 10月的一天,民国首都南京像往常一样,各行各业按照自身的规律有条不紊地运转着。突然,市中心鼓楼城楼上的防空警报器骤然响起。紧接着,挹江门、鸡鸣寺、夫子庙等地高处的警报器也尖叫起来。急切刺耳的鸣笛声让民众措手不及,勃然变色。 全市灯熄火灭,交通立即停止运转。大街上,慌乱的人群四处逃散,有的奔到路边小巷里,有的躲到有遮挡的建筑物的下面。行驶的公共汽车停到路边,从车上拥挤下车跌倒的人,顾不得掸去身上的尘土和捡起挤掉的鞋子,跟着拼命奔跑的人群躲到路旁的大树下。街道两侧的商店立即关灯闭户,顾客匆匆离去。工厂里,工人们放下手中的活儿,关掉电源仓促隐蔽。码头上的装卸工人,扔下肩膀上的麻袋躲藏到一侧。市消防队里,消防车、人力压水龙、土水炮统统接上水龙带,队员们备好灭火器材随时准备出发。中央医院、鼓楼医院等各大医院都腾出空床,手术室让出空位,准备接受伤员…… 离秦淮河不远的城南小学里,“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人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琅琅的读书声骤然停止,惊恐不知所措的小学生们放下手中的课本,在老师的带领下冲向教室外面的防空掩体。 学生中有一对同胞兄弟,哥哥11岁叫王明铎,弟弟10岁叫王明铃,兄弟俩总是形影不离。弟弟聪明好动,性格外向,常常惹是生非;哥哥稳重老成,总是尽力保护弟弟。此时,正遇日机轰炸,他俩虽然也有些紧张,但慌而不乱,紧跟着老师一路小跑进入教室附近的一个能容纳三十多人的长条形防空掩体内。 防空掩体半高于地面,由木方、木板和砖头搭建而成。掩体顶部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泥土以防弹片,掩体内两侧各有一排长凳,中间是一个狭长的通道。进入掩体的同学们整齐地坐在两侧的长凳上。王明铎、王明铃由于最后进去,只能坐在离出人口不远的地方。 不一会儿,市区五台山、狮子山和东郊、南郊等地,陆续响起了轰隆隆的炮声。这是南京防空部队高射炮群向日军飞机开火了,除了炮声还有哒、哒、哒的高射机枪声和时隐时现的口哨声。几分钟后,新街口方向传来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防空掩体内同学们身子一颤,胆小的同学被吓哭了,老师一声大吼,哭声骤然止住。女同学和胆小的男同学,只好用双手使劲掩住自己的耳朵,闭上眼睛,低着头,归缩成一团。紧接着,市区又是一阵连续不断的巨大爆炸声,此起彼伏。奇怪的是高射炮声听不见了,高射机枪声也停了,这是为什么?是阵地被敌机炸了还是另有原因?坐在掩体里弟弟好奇地问哥哥,哥哥也感到迷惑不解,是啊,刚才还是惊天动地、震耳欲聋,怎么转眼间就万籁俱寂,悄无声息了?哥哥从掩体口慢慢探出头看看外面的天空,突然大叫起来:“看!中国空军!”随之走出掩体。弟弟紧跟哥哥第二个跑出掩体,兴奋不已地叫道:“啊!我们的‘柯蒂斯一隼’飞机正与日军的飞机作战呢! 1、2、3、4、5、6……啊,数不清了!”然后用双手做了个机枪扫射的姿势,嘴里发出:“嗒、嗒、嗒……嗒、嗒、嗒……”的声音,又左手伸右手缩,右手伸左手缩,做双管高射炮射击的动作,并发出“咚、咚……咚、咚……”的声音。 听说中国空军飞机与日军飞机混战在一起,几个胆大的同学也从掩体里跑了出来,学着王明铎、王明铃的样子用手做机枪,对着日本绿色轰炸机不停地“扫射”,老师叫也叫不回来。这时,一个同学说:“一架日机冒烟了!”这下,老师也坐不住从掩体里跑了出来。 天上,中日飞机混战在一起。中国飞机是清一色的“柯蒂斯隼”飞机,日本飞机群则是个大杂烩,有1700马力、时速340公里的双螺旋桨九七式重型轰炸机,有2000马力、时速360公里、载弹量3500公斤的双螺旋桨意大利费亚特公司产的BR20重型轰炸机,还有850马力、时速320公里的九七式轻型轰炸机。中日飞机一会儿上,一会儿下,有时飞机低得“青天白日”标志和“红膏药”标志,甚至飞行员头上的皮帽、风镜都看得见,中国飞机边追边开火,日本飞机也不停的还击,双方各有伤亡。 而地面上,新街口、鸡鸣寺、江边、下关等地遭到日本轰炸机的袭击后,一些房屋被炸成废墟,断壁残垣浓烟滚滚,火光冲天……P2-7 序言 20世纪的一百年,是人类历史上波澜壮阔的一百年。在这一百年里,中华民族在理想与幻灭的相互交织中,用刀与枪的拼搏,钢与铁的碰撞,血与火的洗礼,书写了一段最为悲怆、壮烈、令人震撼的历史。 回顾这段不平凡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当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的第一声惊雷响起时,习惯于“岂有此理”、“小人得志”式愤恨、谩骂的中国人,才真正睁大眼睛面对外面的世界,知道自己瞠乎其后,不可企及;才体会到老祖宗“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格言,从来没有这样痛彻心肺和刻骨铭心;才想方设法从根本上摆脱落后,摆脱任人宰割的局面。在20世纪前三十年,从推翻满清王朝,到军阀割据,中国基本上是一个无序、动乱的社会。抗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危机,外国列强入侵,民国政府腐败,经济秩序混乱,社会生活动荡……前所未有。抗战一结束,内战又爆发,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日子,直到1949年共产党夺取政权才告结束。从此,中国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腐败官僚统治结束了,列强肆意凌辱结束了,国内动乱结束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屹立在世界东方。可是还不到一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新中国又面临帝国主义的严重威胁,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世界上头号强国浴血奋战三年,终于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军,实现了朝鲜停战,保卫了祖国人民的安宁!然而,解放台湾统一祖国也因此搁浅。新中国的建设也非一帆风顺,三年自然灾害、浮夸风、文革动乱,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直至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真正进入快速增长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陆经济保持着年均8%~12%的增长速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香港、澳门相继回归,台胞在大陆投资发展,这些都为我们迈向小康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风云变幻的一个世纪的岁月里,国共两党在中国舞台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和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历史早有定论。为了抗日,为了国家,为了理想和前途,为之奋斗一生的国共老兵们,更是感慨万千! 本书通过20世纪一对身为同胞兄弟却分别效命在国共两军中的老兵们的坎坷命运,通过他们生活其中的小群体、大社会以及时代的变化,通过他们在不同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性格、思想、道路等方面的异同等,再现了上一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一段惊心动魄、铭肌镂骨、不寻常的过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