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知名学者的管理随想集合,一部中国管理思想的发问与探索。
《管理的中国韵》超越管理的寻常视界,点睛于管理之外,又无处不聚焦本土企业的发展,寄以无限的情怀。作者何志毅的思考对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乃至世界上关注中国管理的人,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本书文字生动,作者信笔而行,将管理、历史、人文、企业等融会贯通,寓意深远,令人不忍掩卷。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管理的中国韵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何志毅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位知名学者的管理随想集合,一部中国管理思想的发问与探索。 《管理的中国韵》超越管理的寻常视界,点睛于管理之外,又无处不聚焦本土企业的发展,寄以无限的情怀。作者何志毅的思考对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乃至世界上关注中国管理的人,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本书文字生动,作者信笔而行,将管理、历史、人文、企业等融会贯通,寓意深远,令人不忍掩卷。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论中国精神、论中国管理、论企业与社会、论责任与公益。作者从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文化的高度入手,叙述了中国本土企业的管理实践,深刻地分析了中国管理思想与企业实践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发展。《管理的中国韵》超越管理的寻常视界,点睛于管理之外,又无处不聚焦本土企业的发展,寄以无限的情怀。作者何志毅的思考对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乃至世界上关注中国管理的人,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本书文字生动,作者信笔而行,将管理、历史、人文、企业等融会贯通,寓意深远,令人不忍掩卷。 目录 辑一:论中国精神 1.春风梨花 2.历史的大脚印 3.寻找经济发展的精神气质 4.祖宗情节与社会信用 5.北京奥运:中国人心态的拐点 6.上海世博会感想 7.建国大业与建企大业 8.建党大业与建企大业 9.换上华装恢复自信 10.徐汇校园遐想 11.樱花与梅花 12.提倡高贵反对奢华 13.孔子·市场经济·企业家 14.虎年说虎 15.社会主义:理想与制度 16.论商业文明 辑二:论中国管理 1.国与家的企业 2.构建天地对接的中国管理 3.中国企业的光荣与梦想 4.案例·网络·博物馆 5.不能数典而忘祖 6.以史为鉴 7.荣誉、责任、国家 8.向解放军学习 9.一百年后看gm 10.gm·金刚组·山西票号 11.创新与民族自信心 12.达沃斯与品牌 13.ceo的价值 14.艰难时刻的企业家精神 15.企业家与企业家培养 16.每个人的“钱学森之问” 17.容君日后慢思量 18.老师与我的人生轨迹 辑三:论企业与社会 1.三十年与两百年 2.“在商言商”与“做生意” 3.两条底线与三次分配 4.第五块面包与蓝天碧水的选择 5.中国可安否 6.感受芬兰、感受诺基亚 7.向好人买东西 8.在信念的旗帜下 9.奏响第二主旋律 10.经济危机下的宏观思考 11.经济危机下的企业战略思考 辑四:论责任与公益 1.行商·行乐·行善 2.对“5·12”大灾难的理性思考 3.论非常态企业社会责任 4.悲情北川凤凰涅槃 5.辩才须待七年期 6.方碑村试验 7.经济危机下富裕人群的责任 8.中国大学培养的新富豪 9.解读中国慈善排行榜 10.山东人与山东法人的信用 11.论闽商 12.闽商公益精神探源 13.“巴比”与”军标” 跋:做中国之士 试读章节 在2010年的一次旅行中,我曾在上海金茂大厦的高处遍览浦江和世博夜色,曾在北京奥运村盘古大厦上俯瞰鸟巢和水立方,也曾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高层放眼曼哈顿全景,历史时空感油然而生。沉思之中,我的思绪渐渐聚焦为古人的三句诗词,一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二是“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三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2010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将胡锦涛主席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美国总统奥巴马退居第二;2010年,美国道琼斯公司旗下知名财经杂志《财智》继去年《时代》杂志后,再次将代表“中国制造”的中国工人评选为全球人物;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连续42年排名第二的日本;2010年,上海世博会顺利闭幕,创造了诸多历史上的第一,据说可能空前绝后,除非中国再办一次才可能超越,在闭幕会上,国际展览局主席激情澎湃地用中文致闭幕词,对中国和上海的赞美溢于言表;2010年,在《福布斯》计算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中,中国的富豪人数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中国高速铁路公里数世界第一。 今天的中国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经济发展问题,还对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2010年,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约占30%;2010年,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是对外投资的世界第五大国。 正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意境,只有我们深知,改革开放的春风是如何蓄势、如何盘旋、如何浩荡,如何势不可挡地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30年的艰难转型、30年的坚持不懈,今天的中国,实现了近二百多年来从未有过的辉煌。 当然,作为经历二百多年深重灾难的中国人,我们还不至于飘飘然。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的词句反映了此时中国的情景,我们知道风雨的检验还在后面。 今天的中国,人均GDP只排在世界100位左右,总体上是典型的贫穷国家;我们的GDP超过了日本,美国的GDP总量还遥遥领先,而且他们一百多年积累的各种经济基数是一个巨大的基础,更不用说教育与科技。例如,中国只有173个机场,而美国有5324个公用机场和13774个私人机场;美国有260423公里铁路和354813公里的延伸铁路,中国2010年只有约9万公里的铁路。 P3-4 序言 2011年的除夕夜,我在北京的住宅小区里与邻居们一起放烟花。尽管天寒地冻,但热烈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绚丽的烟花千姿百态、流光溢彩。扑地的七彩火陀螺跳跃欢腾、低空的火树尽情地舒展婀娜的身姿光影、中空的天女散花如繁星坠落、高空的五彩流云似天灯漂浮……眼界所尽,北京的夜色是一曲波澜壮阔、震人心魄的视听交响诗,从天上看中国大地,雄鸡形状的夜空中全部绽放着火树银花,诉说着中国人的喜庆欢乐和扬眉吐气。 今夜中国无眠。 我抬眼遥望深邃的夜空,内心荡漾着一种感动。目光穿越时空隧道,我看到那一侧我们的祖先们,此时似乎与我们一起沐浴着这代表中华文明的烟花雨;我也可以遐想千万年后,我们的子孙们,也会像我们这样,用鞭炮和烟花表达过年的喜悦。它永远不过时、永远不落后。 一个人很渺小,但汇集成一个国家就会很伟大;一代人的生命很短暂,但连续成一个民族就会成为永恒。量变引起质变,2010年是中华民族历经百年奋斗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在众说纷纭中登上了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位置,世界还没有为中国的迅速发展做好心理准备,中国也没有为自己的快速超越做好心理准备。但中国就是这样披着五千年的风霜雨露走来了。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预计中国在2000年时可以达到人均GDPl000美元;然后再用30至40年的时间翻两番达到4000美元。他的第一个预测是准确的,而第二个目标只用了10年就实现了。与此相对的是,日本交出了手捧42年的GDP银杯,放下了自1894年甲午战争以来116年的胜利者的骄傲,无可奈何地看着中国,恢复了历史常态;大洋彼岸的美国在2001年的“9·11”中受到巨大的精神创伤,2008年又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经济元气大伤,在努力恢复之中感叹中国的大步流星。此时作为中国人,这种历史沧桑感、这种人生戏剧性、这哲学思辨中偶然与必然的交织、这种内心情感上悲壮与豪迈的交融,真难以用语言描述。 回想2003年,《北大商业评论》创刊时,我们采用中国元素设计封面,遭到广告代理商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中国元素给人的联想就是腐朽和没落,何况广告客户主是跨国公司。在这一点上我坚持不让步,但也决定在中西结合上下一些功夫,力图使“土”、“洋”结合。中国人在清朝被洋枪洋炮打败之后,“土”就对“洋”臣服了,然后慢慢演化成了潜意识里的东西。所谓“土”与“洋”已经泾渭分明、根深蒂固:“洋”就是好,“土”就是不好。尽管现在“土”鸡比“洋”鸡贵了,“土”烟比“洋”烟贵了,“土”酒比“洋”酒贵了,中药比西药贵了,王老吉也比可口可乐贵了,但“土”仍然是不好,“洋”仍然是好。2011年春节晚会上,大山说“我是最洋的中国人”,主持人朱军说“你不就是洋人嘛”。他们当然没有贬低中国人的意思,但在潜意识里,洋人还是高于华人的。一百多年的崇洋媚外不会那么快转变。 在不知不觉中,中国的很多方面的确已经达到世界一流了。从春节晚会的舞台布景也是可以看出中国的水平是世界级的了。这种感觉始于奥运会开幕式,到了世博会、亚运会后我们越来越有自信。但在深层次的产业、科技、教育、文化方面我们还没有这种自信,还需要时日。目前我正在参与创办一个崭新的教育与研究机构,在设立十年目标时我们反复斟酌到底是“世界一流”还是“中国一流”,说要在十年之内达到世界一流几乎没有人相信,于是我们只好把目标定为中国一流。但我内心坚信,十年后,中国一流就是世界一流。就如美国一流自然就是世界一流,没有所谓美国一流的说法。 最近在美国,一本名为《虎妈战歌》的书掀起了轩然大波。如果中国落后,对于这样一本书美国人只会嗤之以鼻,但今天此书的热度已经说明美国人开始对他们的教育模式的优越性和唯一性感到动摇。他们不得不对华人严厉甚至威逼的教育模式给予极大的关注。在打孩子犯法的美国,人们怎能理解“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理念和实践?更何况,美国人不会理解在中国“孝”有多么重要。其实“虎妈”也罢、“战歌”也罢,都是美国书商哗众取宠的标题,表明了美国人对中国的担忧,而在这之前的160年里世界根本没有把中国当回事。 1840年以后,一个曾经辉煌的民族不断地屈服于西方列强,那种悲哀一言难尽,于是出现了一大批否定祖先文化的知识分子;但今天,这种历史应该结束了,什么都能否定,但祖先的文化不能否定!美国没有主流民族,作为一个国家,美国没有原生的文化渊源,它是从欧洲文化脱胎而来的。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发表,60多年之后的1837年,一位叫做拉尔夫·沃尔夫·爱默生的美国人在哈佛大学演讲后写出一篇题为《美国学者》的文章,这篇文章被认为是美国的精神独立宣言。爱默生宣告,“我们依赖他人的日子、我们充当他国学识之徒弟的漫长时期即将结束”,“我们将不再由外国丰收庆宴上的残羹剩菜来喂养”,“我们将用自己的脚走路,我们将用自己的手工作,我们将说出自己的心头话。”当然,爱默生也许没有想到,今天美国在思想文化上的居高临下实在有些过分,该轮到别的民族,尤其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不再亦步亦趋,而要用自己的脚走路,用自己的手工作,用自己脑袋思考了。 今天,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时点上,在中国GDP成为世界第二的时点上,让我们模仿爱默生,来诉说中国的精神独立宣言:中华文化可以包容一切,但绝不能丧失自我;中国人缺这缺那,但永不缺独立精神.;无论经济一时强弱、科技一时高下、军事一时成败,中华民族永远是历史时空下的精神贵族! 当今中国的管理学者们人云亦云的现象十分严重,以美国人的兴趣为兴趣,以美国人的标准为标准,以美国人的方向为方向,在学术上走入了洋八股的死胡同。一群中国的聪明头脑不关心中国企业的丰富需要,不立足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肥沃土壤,不知晓中国祖先的文化渊源,浪费了宝贵的学术人力资源,误导了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同时,也得不到中国企业家和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念及于此,我常常感到悲哀。学习是必要的,但祖先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国的现代化企业向西方的学习始于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局,1949年以后的共和国长子“一汽”则是苏联保姆接生哺育的。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以宝钢为代表,我们开始了又一轮的向西方学习。又经过三十年,我们现在迫切需要的是独立思考和创新了。 管理无处不在,管理无时不有。从泰罗1911年发表《科学管理原理》至今100年了。中国管理,在时代的召唤下呼之欲出,它必将是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精神财富中一株耀眼的火树银花。 2011年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