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是指哪四本书?“四书”的名称是由谁最早提出来的?“四书”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五经”是指哪几部儒家经典?“五经”的名称是怎样得来的?“四书”“五经”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中庸》太枯燥?《周易》太玄奥?浅尝岂能辄止,读通更要读懂。元亨利编写的《一本书读懂四书五经》让“四书五经”面面俱“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本书读懂四书五经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元亨利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四书”是指哪四本书?“四书”的名称是由谁最早提出来的?“四书”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五经”是指哪几部儒家经典?“五经”的名称是怎样得来的?“四书”“五经”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中庸》太枯燥?《周易》太玄奥?浅尝岂能辄止,读通更要读懂。元亨利编写的《一本书读懂四书五经》让“四书五经”面面俱“道”。 内容推荐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儒家经典,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四书》是儒家学说重要的经典,是中华文化的宝典,也是人们的基本信仰与精神支持。元亨利编写的《一本书读懂四书五经》,深层解读《四书》,传扬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儒学精髓。 《五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其为人也,温柔宽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词比事,《春秋》教也。”《五经》是儒学的经典读物。《一本书读懂四书五经》多方位解读《五经》,探索、挖掘其无尽的文化底蕴。 目录 序章 “四书”与“五经” “四书”是指哪四本书?“四书”的名称是由谁最早提出来的? “四书”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五经”是指哪几部儒家经典? “五经”的名称是怎样得来的? “四书”“五经”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第一辑 大学 第一章 《大学》常识 《大学》是一本什么书? 《大学》的宗旨是什么?什么是《大学》的三纲八目? 现代人为什么要读《大学》? 第二章 《大学》典故 大学之道 君子止于至善 格物致知 修齐治平 君子慎其独 太甲明德 康王治国 第三章 《大学》名句 第二辑 中庸 第一章 《中庸》常识 《中庸》是一本什么书?与《中庸》有关的主要著作有哪些? 《中庸》成书于何时?《中庸》的作者是谁? 《中庸》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孟子如何发挥和创新了中庸的思想? 第二章 《中庸》典故 舜之大孝 子路问强 哀公问政 至诚如神 文王无忧 第三章 《中庸》名句 第三辑 论语 第一章 《论语》常识 《论语》是一部什么书? 《论语》是由谁编纂的? 《论语》为何命名为“论语”? 《论语》里包含了孔子的哪些政治思想? 国人传诵最广的《论语》经典名句是哪几句?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什么意思? 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吗? 《论语》中最难读的一句话是什么?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该如何解读? 第二章 《论语》典故 子禽释疑 子贡论德 七十回首 颜回好学 季氏违礼 千古导师 朽木不可雕 闵损拒官 孔子论诗 孔子择婿 管仲一匡天下 安贫乐道 樊迟敬神 子贡善辩 仁者之别 仁者陷阱 子见南子 仁者爱人 三人之行 子不助恶 不耻下问 临危不惧 为政之道 因人而异 误人子弟 克己复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樊迟问仁 人各有志 取信于民 名正言顺 一言兴邦 士分三等 赏罚分明 正襟危坐 祸起萧墙 五美四恶 民富国富 君臣父子 闻达之别 子路弹琴 第三章 《论语》名旬 第四辑 孟子 第一章 《孟子》常识 孟子生活的时代是怎样的? 孟子生平经历是怎样的? 孟子什么时候被称为“亚圣”的?又是什么时候与 孔子并称为“孔孟”的? 《孟子》成书于何时?《孟子》一书是孟子写的吗? 《孟子》一书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孟子的“性善说”是怎样的? 孟子的“修身说”讲的是什么? 孟子是如何认识“养气”与“成德”的? 孟子提出的“仁政”与“王道”是怎样的?孟子是如何看待 “以德治国”的?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表达了孟子怎样的人生观? 第二章 《孟子》典故 孟母三迁 断机教子 孟子见梁惠王 齐人一妻一妾 无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人性本善 君子远庖厨 不为与不能 孟子好辩 齐人伐燕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与民同乐,则王 孔距心知罪 天时地利人和 孟子不受召 浩然正气 沧浪之水 陈仲子充廉士 何为大丈夫 古之君子仕 取友必端 明堂之论 舍生取义 人皆可以为尧舜 冯妇搏虎 齐王问卿 五十步笑百步 第三章 《孟子》名句 第五辑 《诗经》 第一章 《诗经》常识 《诗经》里的诗来源于何处? 《诗经》中共有多少首诗?从内容上可以分成哪几大类? 《诗经》中的“雅”为何又分为“大雅”与“小雅”? 《诗经》中的“颂”分为哪几部分?用来记叙什么的? 《诗经》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第二章 《诗经》典故 桃夭 摞有梅 新台 二子乘舟 柏舟 墙有茨 君子偕老 鹑之奔奔 相鼠 淇奥 芄兰 君子于役 葛莴 羔裘 女日鸡鸣 山有扶苏 扬之水 东方未明 黄乌 彤弓 菁菁者莪 绵 皇矣 公刘 第三章 《诗经》名句 第六辑 尚书 第一章 《尚书》常识 《尚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尚书》分为哪几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尚书》究竟是由谁编纂的? 《尚书》里记录了哪个时代的史事?它包括哪六个体例? 《尚书》对中国文学有何深远影响? 第二章 《尚书》典故 尧帝功德满天下 尧、舜、禹之间实行的“禅让”制度 舜帝继位后的“三把火” 皋陶对舜的告诫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五子之歌 J乱侯征讨 仲虺之诰 盘庚迁都 贤相傅说 武丁修德布政 忠义比干,劝纣改恶 微子出逃 太戊改过,殷王朝复兴 武王伐纣 武王访贤 金藤祝册 东建洛邑 周公还政 诸侯相康王 康王之诰 成康之治 第三章 《尚书》名旬 第七辑 礼记 第一章 《礼记》常识 《礼记》是一部什么书?主要收录了哪些内容? 《礼记》多少篇?为什么叫“礼记”? 《礼记》成书于何时?作者是谁? 《礼记》的内容可分为哪三个方面? 《礼记》主要阐述了怎样的思想? 《礼记》缘何被奉为儒家经典? 第二章 《礼记》典故 不吃嗟来之食 苛政猛于虎 杜蒉罚酒 孔子叹礼运 孔子与丧礼 孔子的丧礼 礼不过度 陈使论吴军 柳庄谏赏 鲁哀公问礼 鲁哀公问儒行 杀人有礼 中生愚忠 魏文侯问乐 文王世子 献文子祝辞 曾子守礼 有子之言似夫子 孔子谈礼 礼与政治 重耳谢秦 文子知人 庄公诔士 第三章 《礼记》名句 第八辑 周易 第一章 《周易》常识 《周易》是一部什么书? 《周易》这个名字的来源是什么? 《周易》成书于什么年代,其作者是谁? 《周易》与《易经》是同一本书吗? 什么是阴阳? 阴阳变化有什么规律? 什么是五行? 五行相生相克指的是什么? 天干地支指的是什么? 什么是六十甲子? 中国古代有哪些朝代名称出自《周易》? 中国古代的皇帝有谁用《易经》来命名年号? 第二章 《周易》典故 伏羲画八卦 周文王拘而演《周易》 圣人取卦观象 孔子研究《周易》 箕子明夷 秦穆公占卜伐晋 叔孙豹之筮 袁李同工 第三章 《周易》名句 第九辑 春秋左传 第一章 《春秋左传》常识 “春秋”这一书名是如何得来的? 人们所说的“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 “《春秋》三传”指的是哪三本书? 《左传》与《春秋》有什么关系? 《左传》的作者是谁? 《左传》蕴含了哪些伦理思想? 第二章 《春秋左传》典故 多行不义必自毙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大义灭亲 鲁隐公观鱼 齐大非耦 量力而行 曹刿论战 曲沃并晋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好鹤亡国 晋假道灭虢 齐桓公用管仲 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伐楚 秦穆公访百里奚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骊姬之乱 重耳逃亡 重耳归国 介之推不言禄 退避三舍 徒有仁义 展喜犒师 烛之武退秦师 蹇叔哭师 崤之战 无以复加 晋灵公不君 楚庄王问鼎 先声夺人 鞭长莫及 结草报恩 宁死不辱使命 病入膏肓 不辨菽麦 有备无患 居安思危 疲于奔命 马首是瞻 宋人献玉 断章 取义 跋山涉水 包藏祸心 尾大不掉 数典忘祖 伍员奔吴国 伍员谏许越平 卧薪尝胆 子产主政 晏子论治国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第三章 《春秋左传》名句 试读章节 齐人伐燕 齐宣王五年,燕王把王位让给国相子之,国人不服,发生了内乱。齐宣王乘机出兵伐燕,很快取得了胜利。 齐宣王问孟子说:“现在有人劝我吞并了燕国,也有人劝我不要这样做。我以一个大国攻伐另一个大国,五十天就把它打败了,怕不是单靠人的力量,而是一种天意吧。我攻打他们的时候,燕军不战,城门不关,燕王哙死,子之逃亡,我们真是速胜。这不是天意是什么?我要是不吞并燕国,就是违背了天意,恐怕要遭到天的报复。所以我想吞并它,先生您看怎么样?” 孟子说:“吞并它如果燕国人民高兴,就可以吞并它。古时候就有人这样做过,周武王就是。武王带兵伐纣的时候,纣兵虽多,但是没有战斗之心,却盼望着武王早到,他们不但不和武王作战,反而倒戈,为武王开路。武王的兵到达商都的时候,商都的人民早等在城郊迎接他。但是如果大王吞并燕国,而燕国人民却不高兴,那就不要吞并了。古人也有这样做的,那就是周文王。文王当年,天下三分已得了二分,但是他觉得取商殷时机不到,就还是服侍商殷。以一个大国攻打另一个大国,燕国的百姓们不但不反对,反而是用筐子盛着饭,用壶盛着酒来迎接您的军队,这里面难道有什么别的意思吗?其实这是因为燕国国难更加深重,燕国人民也只好到别处逃难了,也许还会迎接别人来攻打您。” 齐宣王听了孟子一席话,认真想了想,觉得他可以吞并燕国,于是就吞并了它。但是,他一占领燕国,其他的一些诸侯就谋划援救燕国。齐宣王又找了孟子,想从孟子这里讨一个主意,他问孟子说:“很多诸侯国都商量着攻打我,我该怎么对付呢?” 孟子回答说:“我听说过,有凭借着方圆七十里的国土就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却没有听说过拥有方圆千里的国土而害怕别国的。《尚书》说:‘商汤征伐,从葛国开始。’天下人都相信了。所以,当他向东方进军时,西边国家的老百姓便抱怨;当他向南方进军时,北边国家的老百姓便抱怨。都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到后面呢?’老百姓盼望他,就像久旱盼乌云和虹霓一样。这是因为汤的征伐一点也不惊扰百姓。做生意的照常做生意,种地的照常种地。只是诛杀那些暴虐的国君来抚慰那些受害的老百姓。就像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老百姓非常高兴。《尚书》中说:‘等待我们的君主来啊,他来了,我们就活命了。’如今燕国君主虐待他的老百姓,您去征伐他,燕国人民以为您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生活中救出来,所以才纷纷备饭备酒迎接您的军队。您却杀了他们的父兄,掳掠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运走他们的宝器,这怎么能行呢?天下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的土地扩大了一倍而不施行仁政,这自然要惊动天下的军队来对付您了。您赶紧发布命令,送回他们的老人孩子,停止搬运他们的宝物和贵重物品,跟燕国的百姓商量,为他们立一个国君,然后您从燕国退出来。这样,就能够止住天下的诸侯对您的讨伐了。”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孟子十分重视知识分子的自我修养。有一次,几个弟子就此问题请教于他,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发于畎亩之中”,是指舜原是一个在农田里耕作的普通人,靠着他的才德,才做了帝王。舜是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五帝之一,他姓虞,所以也叫虞舜。尧为帝的时候,有一个叫四岳的人向他推荐舜,说舜是一个有德有才的人。尧就召见了舜,让舜摄政,以考验舜的德才。三年过后,尧发现舜确是一个有德有才的人,就把王位让给舜。 “傅说举于版筑之中”,是指商王武丁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中他遇到一个圣人,叫傅说。第二天,他根据梦中见到的相貌,在他朝里的百官中寻找。但是一直也没有找到他要找的人。有一天,他到外面去,看到一个人,与他在梦中见的那个人一样。此人名叫傅说,正在一个叫傅岩的人那里筑墙。武丁就上前和他交谈,他发现傅说有真才实学,认为他就是他梦中的那个圣人。武丁就把他请到宫里拜他为相。傅说果然不负武丁的希望,帮助武丁使商一天天强大起来。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是说胶鬲是一个贩卖鱼盐的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被文王发现,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但是纣王是一个不道的帝王,后来,武王起兵讨伐他,纣王很快就灭亡了。纣王灭亡后,胶鬲就辅助武王,建立了武王的霸业。 “管夷吾举于士”,此处的“管夷吾”就是管仲。管仲在齐国的时候是公子纠的下属,是一个专管狱囚的小官。齐景公死后,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王位,发生了战争。公子纠失败,管仲随着公子纠逃到鲁国。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上台之后,打算把公子纠的人都杀掉,当然也包括管仲。他的大臣鲍叔牙向齐桓公说管仲是一个人才,得到管仲,就能得到霸业。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就把管仲从鲁国要回来,拜他为相。管仲辅助齐桓公,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最早的霸主。 “孙叔敖举于海”,是指楚国的隐士孙叔敖曾隐居于海滨。楚庄王发现他是一个贤能的人,就提拔他为相。孙叔敖做了宰相,那时正是楚国和晋国争雄。在楚国和晋国的邺之战中,孙叔敖辅助楚庄王指挥楚军与晋军大战,结果晋军大败。从而奠定了楚国的强大地位。相传他还大修水利工程,开凿过芍破,蓄水灌田。 “百里奚举于市”,是说百里奚原为虞国的大夫,虞国灭亡以后,他被晋军俘去。后来他被晋国人当做陪嫁的大臣送到秦国。秦国开始以为他就是一个俘虏,没有重用他。他在秦国得不到重用,就出走到楚国,被楚国人逮住。秦穆公上台之后,听说百里奚是一个能干的人。就用五张羊皮把他从楚国赎回来,封为大夫。他与蹇叔一起帮助秦穆公建立了霸业,使秦穆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这些人在他们的事业成就之前,都是一些普通人。他们吃了不少的苦,但是他们确有一些与别人不同的品质。所以孟子十分恳切地对弟子们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也就是说如果上天将让一个人担当起重大的使命,必然先让他心志受苦,筋骨受劳,肚子受饿,经常还有一些不利的事情干扰他的正常事业。一个人既要心有常志,又要忍受一些想象不到的困难。 P118-121 序言 “四书”与“五经” “四书”是指哪四本书?“四书”的名称是由谁最早提出来的?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儒家经典的合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四书中的《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朱熹将《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拿出来单独成书,与《论语》、《孟子》合在一起,分章断句,加以注释,称为《四书章句集注》。之后各朝皆以“四书”列为科举考试范围,因而造就“四书”独特的地位。 “四书”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四书”是儒家学说重要的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论语》在汉朝的时候就是妇孺必读的书,“四书”自宋朝以后是中国人必看的书,作为当时人们的基本信仰与精神支持,成为其安身立命之准则,是家传户诵之学术,哪怕是乡间目不识丁的劳动者,也是通过口耳相传,接受并自觉实践其中做人的道理。其中的“仁爱”“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格言,不仅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根本,而且是全人类文明中最光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儒家核心价值,“四书”的主要内容,又通过私塾乡校、教书先生,通过唱戏的、说书的,从各种渠道流向社会,影响世道人心。 宋代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理想,也是他对儒学精髓的概括。根据梁启超先生的说法,《论语》、《孟子》等是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很多早就在全社会中成为共同的意识。台湾著名心理学家杨国枢认为,以儒家文化为基底的中国文化其实是塑造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的非常重要的精神资源。 “五经”是指哪几部儒家经典?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孑L子的编辑或修改。儒家本来有“六经”,它们是《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和《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 “五经”的名称是怎样得来的? 西汉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汉朝设立“五经”博士,从而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易经》又称为《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易经》的传,包括系辞、说卦等十个部分,旧称“十翼”,是东周时人所写的对于《易经》经的部分的解释。《尚书》是我国上古时代王室诰命、誓辞和追述古代史迹的著作汇编。最初只泛称为《书》,其后分为夏、商、周书,以后才称为《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秦汉之际,《尚书》多半流失,只有秦博士济南伏生壁藏之书。汉朝初期,伏生求得其书,存28篇,教授于齐鲁之间。这部《尚书》以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故称《今文尚书》。此外,汉朝的时候还有人保留了《古文尚书》,据说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文章。《诗》,又称《诗经》。汉朝初期,传授《诗》的有齐、鲁、韩三家,都立于学官。毛公亦传,未得立。后来,三家诗亡缺,毛诗独传,因此《诗》又称《毛诗》。《诗》今存305篇,各篇时代早晚不一,早至周初,晚至春秋中期。《礼》,汉时指《仪礼》,后世指《礼记》。《仪礼》是春秋战国时一部记录礼仪制度的汇编。汉朝的时候,所传有戴德本、戴圣本和刘向《别录》本三种不同的版本。《礼记》是西汉时文人所编撰的儒家关于礼的阐释,分为《小戴礼》和《大戴礼》两种,戴圣所编49篇并由郑玄作注的为《小戴礼》,戴德所编85篇称为《大戴礼》。《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它按年、时、月、日记载历史事件,以春秋代表四时,故名《春秋》。现存《春秋》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共记242年问史事。虽然文句简短,但对当时政治事件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后人为其作注解,流传下来的有《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四书”“五经”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四书”“五经”被用为封建科举中选拔人才的命题书和教科书。如果说现代的人不知“四书”“五经”为什么东西,恐怕会是一件难堪的事。大家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拥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五经”详细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举选仕,试卷命题基本上全是出自“四书”“五经”。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 直到今天,“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关系、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播于海内外,福荫我们的子孙万代。“四书”“五经”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是全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