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事儿做在点子上,把精力用在刀刃上!盲目勤奋,闷头做事,只做不想,会使你迷失方向,工作毫无头绪,生活杂乱无童。结果是越忙越穷,越穷越忙,不知不觉浪费掉宝贵的生命。
有一种失败叫“瞎忙”。本书将告诉您大忙人不成功的原因,赠您一把从容不迫应对“百忙”的金钥匙。
本书从13个方面阐述了避免瞎忙,合理利用时间和精力,在张弛有度中快乐生活和工作的方法和理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看谁在瞎忙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作者 | 忠实 |
出版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把事儿做在点子上,把精力用在刀刃上!盲目勤奋,闷头做事,只做不想,会使你迷失方向,工作毫无头绪,生活杂乱无童。结果是越忙越穷,越穷越忙,不知不觉浪费掉宝贵的生命。 有一种失败叫“瞎忙”。本书将告诉您大忙人不成功的原因,赠您一把从容不迫应对“百忙”的金钥匙。 本书从13个方面阐述了避免瞎忙,合理利用时间和精力,在张弛有度中快乐生活和工作的方法和理念。 内容推荐 “天道酬勤”是一句古训,它告诉人们:只要辛勤付出,上天就会给你丰厚的回报。但许多事实证明:天道有时未必酬勤。相反,一些看起来并不勤奋的人,却比那些终日忙碌的人更成功、拥有更多的财富、享受着更多的人生乐趣。 轻轻翻开这本书,您将惊奇地发现您手中二十四小时能如此巧妙地被利用,在有限的时间内驾驭繁琐的工作,游刃有余并非传说中的神话。本书将为您揭开成功人士悠然自得的神秘面纱,赠您一把从容不迫应对“百忙”的金钥匙——告诉您怎样掌控手中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盲目无序的瞎忙,让您对“忙乱不堪”说声“永不相见”。 目录 第一章 你做工作,还是工作在“做”你 “焦头烂额”不应是生活的常态 2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3 简单生活,时常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4 工作狂,生命岂能在透支中完美6 做工作的主人而非奴隶8 高薪不等于高兴9 学会在工作中忙里偷闲10 磨刀不误砍柴功12 让生命和事业细水长流13 有效利用自己的精力14 第二章 忙要忙到点子上 养成有条理的做事习惯18 别让工作追着跑19 根据轻重缓急来做事21 分清“重要的事”和“紧迫的事”22 从全局角度进行规划 24 分辨工作主次的四个标准25 学会重点思维27 紧急事件要紧急处理28 无计划将给工作带来灾难29 写下第二天的工作31 灵活应变原则32 每天问自己六个问题33 第三章 做自己时间的主人 学会有效管理时间36 珍惜有限的工作时间37 抓住时间管理的核心38 时间管理与工作计划紧密相连40 挤出来的时间41 找出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段42 从起床到上班时段的充分利用43 与你的生物钟同步46 做到精神集中的方法48 在小事上浪费时间最可惜49 粗心大意者的省时技巧50 办大事和办要事的运筹原则52 劳逸结合,效率最高53 第四章 摆脱烦琐:简单就是力量 简单才能“减担”56 把复杂事物简明化57 一次一粒沙59 专注于一个目标59 寻找最简单的办法61 养成自我决策的习惯62 利用日程表简化工作63 利用工具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65 限制打进来的电话66 应用网络缩短距离67 坚持把报告凝缩成一页之内68 不要堆砌你的办公桌69 信息资料的管理70 第五章 别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有些工作需要合作完成74 合作精神直接影响到工作业绩75 别在单打独斗的道路上累死76 职场从不相信孤胆英雄77 独行侠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79 最优秀的人应该最善于合作81 学会求得他人的帮助83 借用别人的智慧84 该求人时就求人,不要怕丢面子85 不能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87 善于把工作分派给别人87 第六章 找回工作的乐趣 重新看待工作92 工作中来点游戏精神93 拥有体会快乐的动力94 工作着,享受着95 原来加班也可以充满乐趣97 不做职场的“心理奴隶”98 厌倦了自己的工作怎么办100 你不快乐,不是工作的错101 抱怨不要成为习惯103 分清主次,该宽心时要宽心105 不要把做事看成负担106 把工作变成娱乐活动108 情绪转换法110 美化你的办公环境111 除掉工作中的烦恼112 走出工作中的误区114 工作中常见压力的处理技巧115 点燃内心的热情117 第七章 舍得放弃:凡事没有尽善尽美 趋合心理:人们总喜欢办事有始有终120 不钻牛角尖121 适当砍掉不必要的工作122 永远都不要一件事情重复做两次123 决策完美了,机会却没了124 不要非做“第一”不可126 知道自己能吃几碗饭128 压力不会自动变成动力129 只有懂得放弃才会真正得到130 活得累就因为太在乎132 第八章 何必为小事抓狂 不要把小事看得很重134 沉着冷静是一种优异的品质135 不要被乱七八糟的事所左右137 事杂则心累138 不要总把负担背在身上139 学会忘怀之道140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解放一下自己141 保持做人的本色142 如何给自己“定位”144 做事需要一颗平常心145 第九章 “张弛有度”是人生的高境界 不要在家里和办公室里想同样的问题148 平衡的生活才是优质的生活149 “闲”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150 欲望太多,心灵就会变贫穷152 该放手时要舍得放手153 让生活中每天都充满书的影子154 烦恼的时候来杯下午茶155 因为运动,所以解忧156 第十章 别让应酬害了你 拒绝不必要的社交应酬160 在应酬的旋涡中抽出身来161 恰当运用人际关系中的“80/20法则”162 滥交朋友就是浪费生命163 将应酬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164 减少来访者的干扰165 杜绝闲事166 不要轻易许诺别人167 从电话中挤时间168 掌握拒绝应酬的技巧169 维持“名望”也要小心别让自己受害170 必要时采取折中的办法172 第十一章 会做事不如会来事 职场没有苦劳,只有功劳176 有能不逞真英雄177 隐藏实力,后发制胜179 把握好不前不后的分寸180 能而示之以不能182 不能过于追求零缺点183 对不该干的事情坚决说“NO”184 跟上司打交道,会做事不如会来事186 第十二章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要前进,先选择正确的方向192 人生需要用减法194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195 适时进行事业转换196 人生需要不断调整方向198 宁要一样精,不要百事通200 第十三章 头脑勤胜过手脚勤 留一些时间思考202 成功是“想”出来的203 真理往往很简单204 善用小智慧205 方法运用之妙,存乎智者一心206 熟能生巧208 改善读书方法209 突破思维定式210 规则是为庸人制定的211 不按常理出牌213 经济有效的思维工具214 学会运用“80/20法则”215 有所为,有所不为217 试读章节 工作狂,生命岂能在透支中完美 据日本专家统计,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工作狂”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日本增加了7成,在中国也增加了至少4成。 以前,在许多国家,“工作狂”均被认为是褒义词,或至少不算是贬义词。不少人(其中多数是企业老板、单位领导)还觉得,“工作狂”的“忘我工作”为企业或单位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而且为同事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故多数“工作狂”往往被评为“先进典型”,成了“骨干”或“红人”。 实际情形真是这样吗?美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教授指出,“工作狂”属心理变态,在各单位的低、中级管理人员中尤为常见。“工作狂”与对工作有热情者有本质区别——前者往往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一般很难从工作中得到快乐,而只是拼命地工作以求某种“心理解脱”,此外他们在工作中还常常强迫自己做到“完美”,一旦出现问题或差错,便羞愧难当、焦虑万分,却又将他人的援助拒之门外;而后者则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从工作中能获得巨大乐趣,出现失误时既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懊恼不已,相反却会聪明地修正目标或改正错误,同时也注意与同事和上司协调、配合,因而人际关系相对融洽。调查研究显示,尽管前者的工作量要比后者大得多,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明显不如后者。 我们应如何从一个人对于实际工作的热衷程度去推测他们的心理状态呢?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一系列行为表现来分析判断。有些人不管是星期天或休假日,都不惜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一旦工作中断,就会如同酒精中毒的酒鬼一样,立刻陷入心神不定的状态里,甚至说话也走了样。乍见之下,一般人都会以为他们是热衷工作的人,或称之为“工作狂”,事实上,这种人的内心里,无不隐藏着极端复杂的心理秘密。 人的生活大体上可以分为工作、家庭和其他的社会交往三方面,世上每一个人无不将全部的精力用在这些方面,并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而给予适当的分配,借此获得身心的平衡和稳定。所以,一旦某些方面发生欲求得不到不满足的情况时,这三方面的平衡就会被打破。那么,人的精力分配就会发生改变。 至于那些一天到晚忙于工作的人,大体上是因为家庭或其他社会交往中发生了问题,所以产生欲求不满的现象,这样一来,他就把这股精力全部贯注于工作方面,而且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例如有些人夫妻之间感情不和睦,或者不断为子女的不争气而苦恼万分,为了要忘却这方面的不如意,他只有热衷于某种工作,借此减轻内心的不安和苦闷,这种举动是一种防卫机制,也是逃避现实的方式之一。 凡属于这一类型的人,唯有埋头于自己的工作中,才能将心里那股失衡的狂热合理化起来。 相反,如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耗费在家庭方面,即所谓的家庭主义者,则往往是由于工作和其他社交方面的欲求得不到满足所致。 相对于同龄人而言,工作狂的收入是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对于财富,他们会说获得财富是他们努力的基本动机之一,因为在某一个层面上,财富的积累是自我事业成熟的一个体现。在每个项目结束以后,他们总会离开满是烟头的工作室,走上街头疯狂购物,觉得不断地挑战自己,又很会享受金钱,就是一种幸福。 工作狂的工作压力很大,他们希望每一件事都能做到完美,但在这份固执的执著中,他们的生命透支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了。焦虑、烦躁、不安渐渐成为侵蚀他们健康的重要“杀手”。 做工作的主人而非奴隶 要分清是“你”在做“事”,还是“事”在做“你”,工作的“主人”与“奴隶”是截然不同的。 你一天平均工作几个小时?8小时、12小时,还是夜以继日、无休无止地工作?对大多数人来说,现在拼命工作,是为了将来可以“少干活”或“不必工作”,希望有朝一日能整天游山玩水,过着享乐的日子,所以现在才努力工作。但对某些人来说,他们之所以工作,因为他们无法从工作中自拔,离不开工作,他们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一样,完全无法让自己停下来。 如果你属于前者,那说明你还正常;但如果是后者,恐怕你已经对工作着魔,并犯了工作上瘾的毛病。换句话说,你已经变成了工作的奴隶。 或许你不会承认,并且辩称:“我这是热爱工作,不是什么奴隶。”那么,我们不妨来听听看,“热爱工作”与“工作的奴隶”有什么不同。根据心理专家解释,一个热爱工作的人,不见得就会工作上瘾;相反,一个工作上瘾的人,未必就是热爱工作。如果一个人不论吃饭、睡觉、读书、聊天、娱乐的时候,心里都每时每刻地想着工作,就可以肯定,这个人100%的是工作的奴隶了。 “工作的奴隶”是一种与“工作狂”类似的状态。尽管工作狂也各不相同,心理专家还是提供了几种方法来让我们加以辨别: (1)工作狂偏好技能,并且尽量避免无须用到技能的场合。像表达感情、想象力这一类的事,通常他们比较畏怯。 (2)工作狂的心中充满定义、原则、目标、方法、步骤、策略,等等,遇到难以理解的事,他们绝对无法接受“笔墨难以形容”这类的说法。 (3)工作狂绝不轻易放过任何事,总是攻击每一件事。即使他在看一部电影或者一本书的时候,恐怕心里也是想着:“如果换成我来演、来写,就会如何如何不同。” (4)工作狂无法享受“现在”的感觉,完全受制于工作的目标、成果和终点。 (5)效率是工作狂的信仰之一,而且近乎于吹毛求疵,任何浪费、损失都会令他们勃然大怒。 你是不是工作狂,只有你最清楚。你要不要变成工作狂,也完全由你决定。但是你必须相信一件事,虽然有很多的书籍以及专家教导我们要热爱工作,但你不要错误领会,那绝对不是要我们变成工作的奴隶,完全被工作操控,而是要我们去做工作的主人。 有些工作狂常常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希望自己对所有人负责。其实,他们不可能做到如此。其结果往往是,他们不仅把自己弄得疲累不堪,对方也不见得领情,反而认为你给别人带来了莫大的压力。 有些工作狂其实是缺乏信心,期望从加倍工作中得到别人的掌声。在这里不禁要提醒他们:不要太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否则,那反而会变成你的包袱。 心理专家也指出,工作狂的生活几乎完全受工作支配,他们一旦停下来,就会觉得生活顿失重心,无所适从。 看看你自己是否已经成为了工作的奴隶,如果不是,那当然值得庆幸;如果是,那就赶紧将自己解脱出来吧! 高薪不等于高兴 高薪是每个人的目标,身在职场,谁不希望自己的工作有一份令别人羡慕、令自己充裕的高额薪水?但电视剧《刘老根》中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台词,说是“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可见高兴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上海某大学财会专业的张伟大学毕业后,很幸运地被一家著名的会计事务所录用。上班后的第一个月,他就拿到6000元的工资,事务所还对他承诺,一年后他的收入就可翻一番。于是,拿了高薪的张伟很快成为同学们羡慕的对象,他自己也把小腰板挺得直直的。 然而,工作几个月后,张伟的腰板就再也挺不起来了:每天,他至少要工作10多个小时,还经常加班到凌晨两点。他越来越觉得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这还不是主要的,最让他受不了的,是他那工作没思路、工作方法陈旧却不允许提意见的顶头上司,他工作干出成绩,这位上司就阴阳怪气地说他运气好,他工作若有了失误,这位上司便会暴跳如雷地骂他窝囊废。 最后,张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抱着“宁可不挣钱,也不受这份气”的想法辞去高薪工作,重新找了份薪水比原来少一半,却能正常上下班、人际关系融洽的工作。他说:“通过这件事我清醒了很多,能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下快乐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我不能把自己的青春葬送在高薪工作中。”据前不久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显示,目前,有六成以上的人尽管拿着高薪,幸福指数却并不高。而半数以上的人为跳槽方便,只肯与公司签一年的工作合同。 专家指出,快乐与否,要看用于情感交流的支出占整个支出的比重。现实情况是,收入虽然高,但金钱不能与快乐直接对应,高薪不等于高兴。不少人忙得歇不下来,根本没有与家人和朋友、同事充分沟通及享受生活的时间。如此这样就会产生被工作、被时间奴役的感觉。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一位老板都不会把一份轻松快乐、收入又高的工作无端地奉送给你。高薪是有代价的,经常加班、没有休息日、无休止的应酬、与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难以排遣的压力、健康受损、衰老加速……面对高薪下的高责任、高压力,我们要做的不是埋怨和回避,而是如何调节高薪高压下不高兴的状态。 学会在工作中忙里偷闲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只有在清醒的状态下做事,才会是高效率的。否则,就算我们花费在做事上的时间再多,效果也是很差的。所以清醒的精神状态对我们来讲相当的重要。 获得清醒状态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休息。一个人只有休息得好,才有可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问题是,我们很难获得高质量的休息。 高质量的休息,就是说能将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处在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都能够得到恢复。获得高质量的休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很难做到该做事的时候做事,该休息的时候休息。其实我们要做的事并没有多到一点儿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并没有多到连吃饭、去厕所、搭公交车,甚至睡觉的时候都要为做事伤脑筋。但是做事带给我们的紧张情绪却被我们毫无保留地带到了我们做事以外的生活中。休息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还缠绕着有关于事情的种种细节,我们还是在下意识的惯性作用下,处在做事的状态中。尽管我们可能已经远离了电脑,远离了文件,但是我们的大脑却还是和这些东西连在一起,迟迟不肯离开。更为严重的是,做事也蔓延到了我们的睡眠之中。我们中有多少人可以每天享受到舒适的睡眠,而不被与工作有关的梦境所打扰,相信那个比例一定是小得可怜。 因此,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们不能够很好地在做事状态与休息状态之间实现转换。我们经常是一时间回不了神儿,或者不能很好地进入角色。让你停止休息,马上投入做事,可能不难;但是要你停止做事,马上去休息一下,可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因为人毕竟不同于机器。如果是一台机器的话,只要设置一个ON/OFF的开关就好了,就能让它说干就干,说停就停。可人是不可能做到的,任何人在任何状态间的转化调整,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于是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个渐变过程尽可能缩短。 为了能够更好地做事,必须要有高质量的休息。休息绝对不是浪费时间的事情。浑浑噩噩24小时地做事,一定不会比12个小时全神贯注地做事产生更好的效果。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关键是,在你需要休息的时候,你能够想到这一点,而不再把自己的精力停留在做事上。 所以,给你的忠告是,不要等到非休息不可的时候才去休息。我们应该学会常常休息,在疲惫到来之前休息。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精力一直保持旺盛,能够让我们在清醒的状态下高效率地做事。 最后,对于休息的方式,这里要强调运动的必要性。长时间坐办公室的人,每天几乎很少有时间进行一定量的体育运动。而体育运动不但可以使我们的头脑清醒,同时也能增强身体机能,来应对繁忙的工作。 磨刀不误砍柴功 别以为踏实工作的人就只知废寝忘食、不知疲倦地辛苦工作。我们所说的踏实的人是既善于工作也善于休息的人,因为踏实的人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功”。先看下面的故事:多年前有一位探险家,雇用了一群当地土著作为向导及挑夫,在南美的丛林中找寻古印加帝国的遗迹。尽管背着笨重的行李,那群土著依旧健步如飞,长年四处奔波的探险家也比不上他们的速度,每每喊着让前面的土著停下来等候一下。 探险的旅程就在这样的追赶中展开,虽然探险家总是落后,在时间的压力下,只能竭尽所能地跟着土著前进。到了第四天清晨,探险家一早醒来,立即催促着土著赶快打点行李上路,不料土著们却不为所动,令探险家十分恼怒。 后来与向导沟通之后,探险家终于了解了背后的原因。这群土著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一项神秘的习俗,就是在旅途中他们总是拼命地往前冲,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向导说:“那是为了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我们赶了三天路的身体。”凡事全力以赴,使身体发挥出让灵魂跟不上的冲劲,是做事时最用心、最完美的境界。但是,应该休息时,则要让疲惫的身心获得充足的复原机会。能掌握工作与休息之间的脉动,才是持续拥有无穷动力的关键所在。 有一位讲师在讲授压力管理的课程时拿起一杯水,然后问听众:“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 听众有的说20克,有的说500克,讲师则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是一样的,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这就像我们承担着压力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时间长短,到最后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来,如此我们才能拿得更久。所以,各位应该将承担的压力于一段时间后适时放下并好好地休息一下,然后再重新担起来,如此才可承担长久。” 这就像在职场上一样,我们应该将工作上的事情于下班时放下,别带回家去,回家后应该好好休息,明天再承担起来,如此我们就不会觉得工作压力的沉重了。 P6-13 序言 看谁在瞎忙 在这个充满危机和挑战的年代,人们都在为改变命运、赢得未来而奔走。每个人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越来越忙碌,很少享受闲暇和清静。许多人终日被工作日程表所束缚,上面挤满了他们每天必须要做的事,占据了他们生活的中心。 你是不是经常忙得焦头烂额?加班、开会、熬夜……每天又急又赶,还有那些没完没了的电话。有多少次,你可以从容地和家人一起吃顿晚饭?有多少个夜晚,你可以不用担心明天的业务报告,安安稳稳地睡个好觉? 有些人忙碌得近似于一种病态。因为付出太多,一旦上司不赏识自己,同事不同情自己,家人不理解自己,他们便会产生怨恨心理,抱怨上司有眼无珠,抱怨同事没有心肝,抱怨家人不知感恩。这样的生活一天天重复,他们兢兢业业地苦干,最终却碌碌无为;等到年华老去,才会感到自己一生过得并不精彩。 另一种人看起来并没有那样终日劳碌,但他们在事业及家庭上却更成功,他们从来不会把工作带回家,从不牺牲休息时间处理工作,面对同样烦琐的事务,他们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所有事情打点得井井有条。他们不但工作做得好,领导器重、下属青睐,而且懂得享受生活。 以上两种人,前者终有一天会被忙碌拖垮,后者则仍旧悠然自得,迎接着更多成功的喜悦,并一步步走向事业的巅峰。 “天道酬勤”是一句古训,它告诉人们:只要你勤劳付出,上天就会给你丰厚的回报。但许多事实证明:天道有时未必酬勤。相反,一些看起来并不勤奋的人,却比别人更成功、拥有更多的财富、享受着更多的人生乐趣。 有一种失败叫“瞎忙”。本书就来研究一下大忙人为何不成功。 其实,工作做得好不好,是要看它的结果,而不是看你有多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工作,把事儿做在点子上,把精力用在刀刃上,而不是用在盲目的勤奋上。闷头做事,只做不想,会使你迷失了方向,工作毫无头绪,生活杂乱无章,结果是越忙越穷,越穷越忙,不知不觉浪费掉宝贵的生命。 翻开这本书,你将惊奇地发现你手中的二十四小时竟能如此巧妙地被利用,在有限的时间内游刃有余地驾驭烦琐的工作并非传说中的神话。本书将为你揭开成功人士悠然自得的神秘面纱,赠你一把从容不迫应对“百忙”的金钥匙,告诉你怎样掌控手中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盲目无序的瞎忙,让你对曾经使你“忙乱不堪”的工作说声“永不相见”。 编 者 2010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