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轮转动如常,岁月来去如风,残留的记忆变为传说,传说又慢慢成为神话,而当其诞生的纪元再度循环降临时,连神话也早已被遗忘。在某个被叫作第三纪元的时代,新的纪元尚未到来,而旧的纪元早已逝去。一阵风在末日山脉刮起。这阵风并非开始,时光之轮的旋转既无开始,也无结束。但这确实也是一个开始……”
几乎每一个奇幻爱好者都知道《时光之轮(The Wheel of Time)》这套奇幻小说。上面这段话就是这套小说最著名的开篇语。
在时光之轮的世界里,时间是一个有着七根轮辐的轮子(一条大蛇首尾相衔环绕着一个七根轮辐的轮子)。每根轮辐是一个纪元。随着轮辐的转动,纪元也就随之更替。注意每一个纪元是很长的,所以虽然这个轮子只有七根轮辐,但当它转一周时,上一次的纪元往往早已被人遗忘……
太古,在阴影之战后,那些发疯的男性两仪师在临死之前彻底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山脉夷为平地,平地产生高山,旱地代替了海洋,海洋覆盖着旱地……过去的一切没有一丁点残留下来,幸存的人类挣扎着四处搜寻食物,只为多苟存一天。在数个纪元之后,不是学者,根本不可能知道关于阴影之战和裂世之战的点滴资料,而即使是学者,他们也只知道某些片断。
然而,尽管国家兴衰不定,几个世纪以来,走唱人却一直在传诵一个预言,那就是不会随时间而有一点变化的龙之预言。预言里说,龙将会重生,暗黑之主将会脱困而获得自由,龙将会在末日之战中直面暗黑之主而拯救全人类——同时,他也将会再次摧毁这个世界。
被两仪师称为转生真龙的牧羊人兰德,在命运的中心徘徊,为了保护家乡与想保护的人,他与同为时轴的好友,一起踏上漫漫征途……
时光之轮旋转不息,岁月来去如风,世代更替只留下回忆;时间流淌,残留的回忆变为传说,传说又慢慢成为神话,而当同一纪元轮回再临时,连神话也早已烟消云散。在某个被称为第三纪元的时代,新的纪元尚未到来,而旧的纪元早已逝去。一阵风在末H山脉刮起。这阵风并非开始,时光之轮的旋转既无开始,也无结束。但这确实也是一个开始……
向北又向西,风在清晨的阳光下吹拂,掠过看不见尽头的滚滚草原和零星可见的灌木丛,跨过流淌不息的鲁安河,穿过犬牙交错的龙山顶峰。这座记载于传说中的险峰挺立在广袤的大平原上,轻盈的白云也只能在它的腰间盘绕,碰不到它不断冒出烟气的峰尖。龙山,真龙丧命、传说纪元结束的地方,也是真龙将要或者已经转生之地。向北又向西,将裘德、代伦和亚林代尔等村庄甩在身后。在那里,有雕石花边的拱桥一直通向闪亮之墙。那一片宏大的围墙后面,是许多人心目中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塔瓦隆。每个傍晚,龙山顶峰的阴影刚好能碰触到它。
在这片城墙后面,两千年前由巨森灵建造的建筑物,看上去如同从大地中生长出来,而不是用一砖一瓦搭建而成;将它们塑造成今天这个样子的,似乎是千年来的风雨蚀刻,而不是巨森灵匠人巧夺天工的双手。这些建筑中,有些会让人联想到飞翔的鸟雀,或者是深海里巨大的贝壳。高耸的楼塔,有的呈细长的柱状、螺旋形,还有的在顶端向外扩展成喇叭口形。悬在百步以上的空中桥梁将它们彼此连接,而这些桥常常是没有栏杆的。刚刚来到塔瓦隆的人,都会因这番奇景而惊讶不已。
白塔是这些高塔中最巨大的一座,也是这座城市的主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经过抛光的玉石。时光之轮围绕塔瓦隆旋转,塔瓦隆则围绕白塔旋转,这座城里的人们都这么说。来到塔瓦隆的旅行者在看到城外的桥梁前,在他们的船长看到这座巨岛前,就能看见白塔反射着阳光,如同耀目的火炬。围绕在白塔围墙之外的方形大广场和白塔相比,也显得窄小了许多,广场中的人更小得和虫子差不了多少。但即使白塔是塔瓦隆城中最小的一座建筑,作为两仪师力量的核心,它仍然会是这座岛城的君主。
尽管广场上人数众多,但巨大的广场仍旧显得空旷。在广场边缘,熙熙攘攘的人群挤成了一团,人们都在忙着自己的日常事务;但愈是靠近白塔,人就愈少,在高大的白色围墙周围五十步的地方,石板地面上见不到一个人影。当然,在塔瓦隆,两仪师得到的并非只是尊敬,玉座统治着这座城市,就像她统治着两仪师,没有谁会想在不必要的时候靠近两仪师的力量。人们喜欢在客厅里安放豪华的壁炉,并不代表人们喜欢走进壁炉中的火堆里去。
不过真的也有人会来到这里,走上塔前宽阔的阶梯,走向可以让十二个人并肩进入、雕花繁复的大门。两扇大门敞开若,欢迎任何的来访者。总是有人需要帮助,总会有人为某个疑问而来寻求答案,他们认为有些疑难只有两仪师能解决。这样的人有些住在塔瓦隆附近,还有许多来自很远的地方,如艾拉非和海丹、沙戴亚和伊利安。很多人在这里得到了帮助和指点,不过通常不是他们所预料和希望的。
明一直戴着宽大的斗篷兜帽,将她的脸深深地藏在阴影里。天气很热,不过这件斗篷的布料很轻薄,所以人们不会觉得她的穿着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只会以为她是个过于害羞的女子。而且,有许多人在走进白塔时都会害羞的。总之,她只是个不引人注目的普通女孩。她的黑头发和离开白塔时相比更长了一些,不过还是没碰到肩膀。衣裙是朴素的蓝色,只在领子和袖口的地方有一圈窄窄的白色杰瑞可丝镶边。她的衣着就像是一个富裕农夫的女儿穿上她最好的节日衣装,前来白塔拜谒,和其他踏上这道宽阔阶梯的女子一样。至少,明希望她看上去和她们是一样的。她强迫自己不再去看那些女子,不再怀疑自己和她们有什么不同。我能做到。她对自己说。
她一路跋涉来此,绝不能在紧要关头退缩。这样的外表是很好的伪装,白塔里知道她的人都只记得她是个短发、总是穿着男孩的上衣和裤子的女孩,而不是一个穿裙子的少女。它一定要是个有效的伪装,实际上,明对于自己的行动并没有太多的选择。
在接近白塔时,明的胃一阵抽搐。她抓紧胸前包袱的系带,那里装着日常衣物和靴子。实际上,除了寄放在离广场不远处一家客栈的马儿外,她所有的东西都在这个包袱里了。如果运气好,她会在几个小时之后重新骑上那匹阉马,经由欧森特兰桥向南方奔驰而去。
明并不是很想这么快就再回到马背上去,特别是在马鞍上一刻不停地连续颠簸了几个星期之后。但她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这个地方。她从不认为白塔会是个热情好客的地方,而在这个时候,它几乎就像暗帝在煞妖谷的监狱一样可怕。哆嗦了一下,她希望自己没想到过暗帝。我只想知道,沐瑞会不会以为我到这里来,只是因为她要我这么做?光明助我,我的行为和一个傻女孩简直没什么两样,为了一个愚蠢的男人而做傻事!
她不安地踏上了阶梯,每一级宽大的台阶都需要走两步之后,才能到达下一级台阶。和其他人不同的是,她没有停留片刻,用敬畏的眼神凝望高耸人云的白塔。她只想快点走完这段路。
在大门里面,环绕圆形入口大厅的墙上几乎全部是拱门,求告者们都簇拥在这座扁球形穹顶大厅正中间。几个世纪以来,无数求告者的足迹将这里的白石地面打磨得光滑而凹损。从那些足迹里,至今似乎都能看出它们主人紧张焦急的心情。在这里的每个人,心里都只是想着他们身处的这个地方,还有他们来到这里的原因。一名农夫和他的妻子穿着粗糙的羊毛衣服,互相紧握对方长满老茧的手;和他们并肩而立的是一名穿着天鹅绒缀边丝衣的女商人;一名女仆站在她身后,手里捧着一只雕银小匣子,毫无疑问,那里面装着她的女主人敬献给白塔的礼物。要是在别的地方,这名商人会向如此贴近她的乡下人抛去一个轻蔑的目光,且这对农人夫妇很可能会抱歉地低下头,向后退去。但现在不行,在这里不行。P1-3
随着《时光之轮》系列的陆续编辑出版,原本如同冰山一角的故事构架,逐渐显示出令人震惊的庞大、复杂,以及情节设置的天衣无缝的精妙。一个故事,为何能让全球无数读者追逐二十年,苦苦期待下一部呢?如果说在初读此书时还有疑问的话,现在已经豁然开朗——答案存在于作品本身,存在于万千读者的阅读体验中。
这是一部注定要流传久远的奇幻经典,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它已超越了“奇幻”的限定,在故事的外壳下,有着极为丰富、深刻的生命体验,以及深邃、博大的解读空间。
作为编辑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做好这套作品的编校出版工作。尽管有很多方面需要继续改进——因为出版本身就是永远有缺憾的工作,每个有责任心的编辑几乎都会在图书出版后捶胸顿足,发现这样那样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但有一点可以确保,我们已经尽力将内容的差错率减少到很低,将方便读者的工作做到很细,希望这套每卷都超过60万字的巨著,能成为中国出版的差错率最低、最不敷衍的奇幻作品之一,这也是在《时光之轮》研讨会上,很多专家读过此书后的共同感受,“是用做学术著作的认真态度来做奇幻小说”。因为对于一本书来说,最大限度减少错字和其他讹误,保证内容的正确性,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否则就是对读者最大的不负责。
感谢译者李镭出色的翻译质量和尽心负责的合作态度,在《时光之轮》研讨会上,他的翻译能力得到了翻译界前辈们的一致称赞;感谢为本书的编辑和宣传付出心血的吴旭倩、王亚平、项玉琼、李贵林、李霆、邵梦烨、谢晓雯等人,他们所展现的卓越的个人能力让人叹服;感谢“龙骑士城堡”这一中国奇幻界的标志性网站,为《时光之轮》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感谢《时光之轮》官方QQ书友群(86571871)上的众多朋友,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坚强后盾和智囊团。时光之轮旋转不息,因缘之中有你有我——毫无疑问,是时光之轮编织的因缘联结了大家。
让我们继续一起出发,去《时光之轮》的世界里体验另一种人生和历险吧!
《时光之轮》比金庸武侠还要高出一筹,它之所以这样吸引人,在于对人物命运的表现和想象力的充分发挥。——李洁非(评论家)这部奇幻作品在中国大陆的引进,可能会标志着一种新的写作类型的兴起,并为中国的年轻
写作者提供模本和“师傅”。——徐坤(作家)
这可以看作另一种意义上的励志小说,不要因为你是一个牧羊少年而放弃你对世界的责任。
——胡平(评论家)
书中的忠诚、友爱、责任、勇敢等元素,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陈福民(评论家)
创造性地从女性群体抽象出“两仪师一白塔”的核心设定,为奇幻小说少见。一言以蔽之:“每一个女人都是两仪师。”
——oldwatch(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