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林李月等著的《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权益问题和社会保护--以福建省为例》对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与社会保护的研究背景和相关文献做一全面的综述。利用2009年2月在福建省进行的流动人口随机抽样调查资料,分析福建省流动人口及其流动经历的基本特征,全面揭示流动人口在流动过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权益问题,并从流动人口的高度流动性和流迁模式的复杂性这一视角出发,对福建省及其各地市流动人口的社会保护和管理服务工作提出全面建议。以寻求在“社会融入”这一更为广泛的视角下完善和拓展流动人口的社会保护方法,使流动人口的社会保护摆脱以流入地城镇为基础的传统做法的局限而延伸至其具有不同需求的群体和流动的所有环节。
朱宇、林李月等著的《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权益问题和社会保护--以福建省为例》基于两项2009年在福建省及其省会福州市所做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考察了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与其权益问题和社会保护间的关系。书的上篇全面揭示福建省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流动经历和在流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权益问题,分析不同地区流动人口及其社会保护上的突出特点和问题,并从流动人口的高度流动性和流迁模式的复杂性这一视角出发,对福建省及其不同地区流动人口的社会保护和管理服务工作提出建议。下篇从理论和分析框架上进一步分析在流动人口流迁模式和社会保护需求多元分化背景下以“城市融入”为主导的社会保护方法的不足,并以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住房保障这三个流动人口社会保护中的难点问题为例,分专题深入考察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与其社会保护问的关系,以寻求在“社会融入”这一更为广泛的视角下完善和拓展流动人口的社会保护方法。
《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权益问题和社会保护--以福建省为例》可供从事人口学、人口地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专业人士、政府工作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参考。
第一章 研究背景、数据来源和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和数据来源
二、流动人口流迁过程中的社会保护需求和主要问题
三、流动人口社会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措施
四、对流动人口的社会保护需求和现状的初步评估
上篇: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与社会保护:地区篇
第二章 福建省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流动经历、权益状况和社会保护
一、福建省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
二、福建省流动人口的流动过程和流动经历
三、福建省流动人口的权益状况
四、结论和政策意义
第三章 福州市辖区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流动经历、权益状况和社会保护
一、福州市辖区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和流动经历
二、福州市辖区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状况
三、结论和政策意义
第四章 厦门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流动经历、权益状况和社会保护
一、厦门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和流动经历
二、厦门市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状况
三、结论和政策意义
第五章 泉州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流动经历、权益状况和社会保护
一、泉州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和流动经历
二、泉州市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状况
三、结论和政策意义
第六章 晋江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流动经历、权益状况和社会保护
一、晋江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和流动经历
二、晋江市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状况
三、结论和政策意义
第七章 漳州市芗城区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流动经历、权益状况和社会保护
一、漳州市芗城区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和流动经历
二、漳州市芗城区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状况
三、结论和政策意义
第八章 宁德福鼎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流动经历、权益状况和社会保护
一、福鼎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和流动经历
二、福鼎市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状况
三、结论和政策意义
第九章 南平市延平区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流动经历、权益状况和社会保护
一、南平市延平区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和流动经历
二、南平市延平区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状况
三、结论和政策意义
第十章 龙岩市新罗区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流动经历、权益状况和社会保护
一、龙岩市新罗区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和流动经历
二、龙岩市新罗区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状况
三、结论和政策意义
下篇: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与社会保护:专题篇
第十一章 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与社会保护:从“城市融入”到“社会融入”
一、引言
二、数据来源和样本描述
三、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与社会保护需求
四、从“城市融入”到“社会融入”的流动人口社会保护
五、结语
第十二章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一项在福建省的问卷调查
一、引言
二、数据来源
三、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四、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回归分析结果及其解释
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十三章 不同流迁意愿下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状况及其对策:基于对福州市的调查
一、引言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三、不同流迁意愿下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状况
四、解决不同流迁意愿流动人口社会保险问题的对策
第十四章 流动人口独特、多样化的住房保障需求与政策回应:基于福州市的实证研究
一、引言
二、流动人口住房现状和若干住房保障模式
三、流动人口流迁方向的分化及其在住房保障上的意义
四、理论思考与政策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