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货币战争批判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肖波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戳穿墨写的谎言 揭示历史的真相!

漫漫货币史,难道黄金天生就是货币之王,无与争锋?

世事风云录,我们果真处在一个充满阴谋的世界,危机四伏?

本书以历史事实批评了《货币战争》存在的错误,戳穿墨写的谎言,揭示历史的真相,从正面引导人们认识金融史,正确看待中国金融改革。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艰难探索,才找到的富国强国之路;市场经济是在饱尝计划经济的贫困落后、痛定思痛后认定的奋斗目标,绝对不可因金融危机的风浪而动摇,更不能因为阴谋论而止步不前。

内容推荐

《货币战争》一书自上市以来,一直高居图书排行榜前列,发行量超过百万,影响巨大。它宣称: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年间,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能看到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他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谋求主宰人类财富的阴谋史。

本书作者认为,《货币战争》的内容充满谬误!本书以历史事实批评了《货币战争》存在的错误,戳穿墨写的谎言,揭示历史的真相,从正面引导人们认识金融史,正确看待中国金融改革。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艰难探索,才找到的富国强国之路;市场经济是在饱尝计划经济的贫困落后、痛定思痛后认定的奋斗目标,绝对不可因金融危机的风浪而动摇,更不能因为阴谋论而止步不前。

如果这真是一个充满“阴谋”的世界,那么我们对抗“阴谋”的唯一出路,就是继续改革!

目录

前言:江湖术士的咒语.不得不驳的谬误

第一章:罗斯柴尔德家族真相

 1.1 横空出世的“红盾”

 1.2 罗斯柴尔德发迹的神话

 1.3 金融市场的起源

 1.4 “财政国家”与大国崛起

 1.5 真实VS传闻

 1.6 今天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还在控制世界吗

第二章:国际银行家、美国总统、战争

 2.1 福特剧院的枪声

 2.2 谁杀死了林肯

 2.3 美国总统的伤亡率真的比诺曼底登陆的一线战士还高吗

 2.4 南北战争是为了争夺货币发行权吗

 2.5 颠倒战争与市场竞争的关系

 2.6 杰克逊的“宠物银行”

 2.7 1857年经济危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8 银行法是怎样产生的

 2.9 1863年:国民银行时代的开始

第三章:揭开美联储“神秘”的面纱

 3.1 汉密尔顿的超前理念

 3.2 总统向资本家求助

 3.3 “货币托拉斯”时代的结束

 3.4 美联储的权力制衡机制

 3.5 美联储到底干什么

 3.6 功过参半的操控

 3.7 美联储应该对金融风暴负责吗

第四章:战争是国际银行家的阴谋吗

 4.1 没有美联储,也会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4.2 美国是如何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4.3 “疯狂的20年代”

 4.4 “大萧条”也是阴谋吗

第五章:罗斯福“新政”真相

 5.1 胡佛下台:他得罪了谁

 5.2 摩根的官司:罗斯福与银行家的紧张关系

 5.3 罗斯福为何废除金本位

 5.4 谁扼住了德国通货膨胀的狂澜

 5.5 华尔街与纳粹德国之间的魅影

第六章:谁在统治着世界

 6.1 “精神教父”豪斯上校与外交协会

 6.2 国际清算银行的真面目——西方中央银行的银行

 6.3 “休克疗法”是与非

 6.4 “常春藤联盟”统治世界

 6.5 谁统治着世界

第七章:为什么枪口总是对准总统

 7.1 肯尼迪死于谁手

 7.2 谁终结了美元银本位

 7.3 特别提款权的秘密.

 7.4 石油美元回流与“经济刺客”无关

 7.5 里根遇刺与疯狂的爱情有关

第八章:从中东到东亚:阴谋无处不在吗

 8.1 赎罪日战争:不仅仅是为了石油

 8.2 用石油教训你:不是华尔街左右石油的价格.而是石油左右华尔街的兴衰

 8.3 债务危机:难道都是别人的错

 8.4 衰退十年:为何日本没有怨天尤人

 8.5 欧洲货币:祸在萧墙之内,哪来阴谋黑手

 8.6 谁“制造”了亚洲金融危机

第九章:黄金不是避风港

 9.1 金银并不能预防通货膨胀

 9.2 美元是怎样发行的

 9.3 像美国人一样以消费驱动型模式促进经济增长:人类共同的未来

 9.4 美国并不怕欠债

 9.5 智慧还是骗术:金融衍生品没有原罪

 9.6 黄金。谁软禁了你

 9.7 金本位:已找不到回去的路

 9.8 难道你是黄金公司的代言人

第十章:“犹太阴谋论”的由来

 10.1 从“游牧的人”到流落世界

 10.2 从上帝的“特选子民”到被迫害的异教徒

 10.3 “犹太人只能靠钱生存”

 10.4 中世纪的悲惨处境

 10.5 德雷福斯事件

 10.6 人类历史上的惨剧:希特勒的排犹反犹

 10.7 欧洲的反犹主义

 10.8 “二战”后欧洲反犹主义的回潮

 10.9 亚洲的反犹

第十一章:阴谋论的鼻祖:<锡安长老会纪要>揭秘

 11.1 “自由石工”

 11.2 “思想性的石工”

 11.3 法国大革命是共济会的阴谋吗

 11.4 是共济会发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吗

 11.5 伪书《锡安长老会纪要》

 11.6 从反共济会到反犹主义

 11.7 共济会的现代命运

第十二章:以什么对抗“阴谋”

 12.1 一杯奇特的“鸡尾酒”

 12.2 受迫害狂的妄想症

 12.3 强调忧患意识不等于自己吓自己

 12.4 中国是不是正在遭遇货币战争

 12.5 抵御“阴谋”,唯有改革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家族的起源是德国犹太人,这个词是德语,roth即英文中的red,child即英文中的shield,读音非常接近,为“希德”,合起来的意思是“红盾”。所以,也可以把罗斯柴尔德家族称为“红盾世家”。

红盾世家的草创者为梅耶(Mayer Amschel Rothschild)。1744年,他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犹太聚居区,其所属的家族到他这一代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200多年了。梅耶年轻时去汉诺威银行学习了金融实务——这也是在欧洲的犹太人能从事的少数传统职业之一。

梅耶20岁时回到法兰克福,从事经营包括古钱币在内的古董业。据说,也许是纯粹出于对这一徽章的喜爱,也许是为了增强品牌的意识,他总是在自己的店门口放置一块红色盾牌。久而久之,这块红色盾牌成为梅耶古董店甚至其本人的logo,附近的人图方便把梅耶一家称为“红盾”。

当时欧洲的王公贵族有一项雅好:收藏古钱币。所以说,如果能在古钱币市场做大,那收获的可不仅仅是财富。梅耶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热忱,费尽心力,编写了《古钱币手册》,内里详加解说,又分寄给各地的王公贵族,广泛撒网,以冀得到垂青。只要某个有权有势的贵族通过这本书看上了梅耶,他就能大发其达了。

终于,梅耶的努力得到了黑森公爵的响应。黑森是大富大贵的人物,身家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其生意是出租军队替别人打仗。黑森最大的客户是英国,因为当时英国的北美殖民地爆发了独立战争,英国急需军队弹药。梅耶半卖半送,向黑森出售了他持有的大量珍贵古徽章、古钱币,并极力帮助黑森搜集古钱币,发掘和创造各种机会帮黑森赚钱。

梅耶花在黑森身上的巨额工本没有白费,他取得了黑森的信任和友谊。后来,黑森为了躲避拿破仑的打击,离开法兰克福、亡命丹麦时,留下了300万英镑交给他保管,这笔钱是英国使用黑森部队的租金。这笔巨款,令梅耶一举成为当时欧洲首位国际银行家。再后来,梅耶将那300万英镑连本带息交还给了黑森。这给当时已经崭露头角的红盾家族做了一效果奇佳的企业品牌价值证明:我们信誉至上,钱放在我们这里,安全和回报两不误。

梅耶的投资手法可圈可点。他一旦有了接近某个对其有巨大潜在价值的大人物,就会不惜代价、无微不至地为其提供服务、创造价值。当与对方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深厚感情和关系后,再用这种感情和关系择机“套现”,到那时候,潜在价值就变成了现实价值,回报比一般的生意高多了。

不仅如此,梅耶还充分认识到了信息的价值。他花费心力,逐渐建立起了一个横跨全欧、家族专用的信息传递网络,具备了在许多重要事件上比别人早知道一些信息的能力。随着红盾家族生意做大,结识的权贵越来越多,重要的信息源也越来越多,因此,这个信息传递网络,既迅速又可靠。据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很多时候宁愿用梅耶家的信使来投递她的信件。

梅耶膝下有五子,依次为:阿姆希洛(Amschel Mayer RothscMld)、所罗门(SMomon Mayer Rothschild)、纳坦(Nathan Mayer Rothschild)、卡曼(Calmann Mayer Rothschild)和詹姆斯(James Mayer Rothschild)。有道是“虎父无犬子”,红盾家族没有一个是孬种。

最有才干的是三子纳坦,他于1804年只身来到伦敦闯世界,先是做纺织品生意。当时欧洲大陆拿破仑势头正猛、麾下大军所向披靡。德意志的许多贵族待不下去了,纷纷流亡英国,其中有法兰克福的威廉伯爵。为了使自己的财产保值增值,威廉委托纳坦购买了大量英国债券。纳坦以敏锐的眼光,发现这个生意大有赚头,趁势自己也做起了债券、股票,相当于券商和投行的业务。纳坦的付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迅速积累了财富,成为伦敦金融界的大亨。后来,他又抓住机会利用自己的财富向英国政府“输诚”,与许多军政要人走得很近。

纳坦在英国的成功,启发了父亲梅耶。红盾家族开始了在欧洲各地建立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的分支行,形成了“一花开五枝”之势:

梅耶和长子阿姆希洛坐镇法兰克福分行;二子所罗门掌控维也纳分行;三子纳坦领导伦敦分行;四子卡曼分管那不勒斯分行;幼子詹姆斯主理巴黎分行。这样,一个庞大的金融商业帝国初具雏形了。

P3-5

序言

我们想到了《货币战争》会流行,因为“阴谋论”在中国肯定大行其道,但是没有想到它会流行这么长时间。

自2007年出版上市以来,《货币战争》已经重印了数十次,加上盗版,恐怕总数已经超过百万。网络销售和很多书店经常脱销,荣获多家图书销售排行榜冠军,而且至今仍然窃据排行榜上。

该书不仅在普通大众读者中影响广泛,而且很多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一些官员、学者也对这本书充满了兴趣,甚至还组织过小型的讨论。更有甚者,一些金融机构管理层都在读此书,而且人手一册。网络上盛赞这本书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学者对该书的批评:

“如果你实在穷极无聊了,想看《还珠格格》的话,那可以顺便看一下《货币战争》。它讲得非常肤浅,就是一本小说,而且写的都不对。《货币战争》里面写了很多事情,但是都是胡说八道。

——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郎成平

《货币战争》对许多经济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描述谬误甚多,断章取义、牵强附会、言过其实,或根本就是妄加猜测、肆意定论,给读者提供了错误的信息。

——高盛集团董事总经理、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执主任 胡祖六

还有一则“段子”:中国并购公会理事长王巍在其博客上称,他在网上看到他很尊重的一位编辑发文,居然认为此书是一流学术著作,横扫几十年来中国金融界的压制力量,并挑衅业界的整体智慧,王称,“实在令我惊讶”。王巍透露,他在纽约时,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非常认真地准备写批判文字。他劝导陈志武住手,原因是“哪有科学家写书驳斥跳大神儿的”!

本来以为《货币战争》将在大家的笑声中销声匿迹,没想到至今仍然到处都有人谈《货币战争》。一些经济学家和官员甚至以此为例大谈金融安全,甚至上升到“开放和国家安全”的高度。

这就不仅有些滑稽,而且有些可悲了。因为《货币战争》歪曲了历史,混淆了许多基本的概念及常识,如果这样的东西成了社会流行意识、知识及价值,成了决策者认真对待的政策建议,问题就严重了。

K.波普尔爵士指出:“阴谋理论认为,社会中发生的一切坏事,像战争、失业、贫困,都是某些有权势的集团直接设计的结果。这个观点广为传播,虽然我相信它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迷信。”

《货币战争》之所以走红有深刻的原因,那便是中国在通过全球化提供的机遇谋求大国崛起时,总是担心会一不小心就落人西方人掘下的“现代化的陷阱”。如中国人始终担心,美国要求中国开放金融市场和人民币升值,可能就是一个要控制中国金融命脉的阴谋。如果说毛的时代中国人警惕的是美帝国主义的政治霸权,那么今天中国领导人担心的是新经济自由主义旗号下美国人的世界金融霸权。就是在中国政界、商界所谓精英阶层对金融市场开放在进退之间缺乏安全感的心理氛围下,《货币战争》就像一个江湖术士的咒语,蛊惑了民众和部分精英。

所以,我们决定逐章驳斥《货币战争》的谬误,戳穿墨写的谎言,揭示历史的真相!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