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贝文力翻译的这本《莫斯科佬(精)/俄罗斯文库》是米哈伊尔·波波夫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俄罗斯当代生活万象。因此,对于我来说,翻译这部作品的过程,是进一步感知当代俄罗斯文学的过程,也是更全面地了解当代俄罗斯社会生活、民众心态、价值理念的过程。
《莫斯科佬》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俄罗斯“建设工程设计”公司总裁阿斯科尔德·莫兹加列夫前往乌克兰首都基辅洽商业务,在那里神秘失踪。公司高层代表迅速飞抵基辅。同机而来的还有阿斯科尔德的“继承人”,他的弟弟季尔。季尔原先一直背运潦倒,后来阿斯科尔德为他买下了一家杂志社,让他当上了主编,季尔便觉得自己是“主人”和百万富翁,思维和行为开始变得愈发乖张,“暴君”风格日渐凸显。刚到基辅,他就宣称乌克兰和乌克兰人是自己的敌人,发誓要进行报复。随着寻找工作的展开和报复计划的实施,围绕财富、责任、家庭、爱情、友情、道德、伦理等,在这些人的生活中,发生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甚至曲折惊险的事件,历史的沉淀被搅动,显出与当今现实的因果关联,并进一步地交织在一起。
由贝文力翻译的这本《莫斯科佬(精)/俄罗斯文库》是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俄罗斯作协散文理事会主席、高尔基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奖获得者米哈伊尔·波波夫创作的一部惊险小说。小说人物遭遇曲折,情节惊险,在深入刻画性格、展现世态的同时,也以独特的视角反映了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的问题。作品获2009年И。冈察洛夫奖。
向下四个台阶。房门顺从地悄然打开。半地下室,拱形的天花板。烟抽得屋内青雾缭绕。小酒馆里那种令人讨厌的声音嗡嗡作响。右边有个柜台。一个身穿白色围兜的男人面带微笑,在擦拭着啤酒杯。尽管他在微笑,但看得出,他并不欢迎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我和牵着我手的父亲。“军官老爷要点什么?”“你知道的!”父亲回答。他今天穿得很奇怪,连我都有点为他感到难为情。马裤,擦得锃光瓦亮的铬鞣革皮靴,光膀子吊着背带,头上是考究的大檐帽。我父亲个子不高,干瘦,但身上肌肉发达,我为此而感到自豪。
酒馆老板在父亲面前放上一只带棱的小玻璃杯,并从方瓶里往杯子中倒进伏特加。这时从后面的一片嘈杂声中清晰地传来了一个很无耻的声音:“这是什么帽子啊,帽子下面会是什么呀?”立刻响起一声胆怯的、快速的回答:“犄角!”①(①在俄语里,头上长犄角有“戴绿帽子”的意思。——译注)随后便是众人的笑声。
父亲慢慢地喝着伏特加,拿酒杯的手翘着小指。酒馆老板殷勤地递上一块糖果,它放在已经打开的包装纸上,父亲咬掉一半。他望着我,我看见,他已醉眼惺忪。但显然不是因为喝了伏特加。他转身朝向大厅,我们的前面是一张长桌。桌子的一端朝向我们,左右两边都有人俯身坐着,他们的头都很大,发型奇特。头顶和前额上都有蓬松浓密的头发,鬓角光秃秃的。坐着的人虎背熊腰,穿着在我看来是老古董的衣服。长袍,短袄,天知道是些什么。那些人嚼着食物,从鼻子里发出呼哧声,沉默不语。甚至没人抬下眼皮。
“谁说的,站起来!”
大家默不作声。那个发出无耻声音的人、那个喊“犄角!”的人、所有刚才哄笑的人,都默不作声。
父亲轻蔑地把带糖味的唾沫吐到桌脚下,对着整个青烟缭绕的地下室,大声说道:“人渣!”
于是那两排坐着的人动了起来。一下有三个人站起身。用握成拳头的手重重地、威胁性地揉搓着大胡子。其余的人,发出像打鼾一样的低沉的声音,同时用眼睛死死盯着我和父亲。
架打得没劲。强悍的乌克兰人没有想到一起上阵,而是一个接着一个靠近父亲,间隔几秒钟,而这对于父亲来说就已经足够了。他的动作要比他们快三倍,瞬间给他们致命的打击,仿佛手里有两把锤子似的,但头上的帽子却纹丝不动。那些穿着短袄的老爷们,横七竖八地躺倒在柜台脚边,可怜地呻吟着:“军官老爷!军官老爷!”父亲喝第二杯伏特加,比喝第一杯时更慢,他牵起我的手,我们走出那个地方。那些台阶——一切都是从那里开始的——不知怎的没有了,我另一只手拿着棒棒糖。是谁塞给我的?我试图把它甩掉,但糖粘在我的手指上,无论如何甩不掉。
乌克兰 1
房间里很暗。从拉上的窗帘的缝隙间透进来的那道白色光线也没能提高一点亮度。角落里有一张宽大的床,从发出的声响判断,上面睡着的是一个喝醉了酒的人。屋子的中间,站着三个人,穿着湿风衣。靠近窗户那人的肩部映出微弱的光亮。他们刚进屋。他们的眼睛正在慢慢地适应黑暗。看不见睡觉的人:他身上盖着厚被子,像座小山一样。
“季尔·谢尔盖耶维奇!”站在中间的那人犹豫地问道,“季尔·谢尔盖耶维奇,您睡着?”
被子动了一下,从那些褶皱里露出一只看不见的鼻子。就像大山里出现了一只小老鼠。躺着的人觉得湿淋淋的客人像是三团奇怪的来势汹汹的阴影。他们带来的潮气,盖过了此前弥漫在房问里的酒精味。季尔·谢尔盖耶维奇吞咽了一下,但没有口水。
“雷巴克,开灯。”
黑风衣中的一个走到靠床的桌边,用戴着皮手套的手在上面摸索了一阵,打开了一盏有着喇叭形灯罩的低矮台灯,照出了猜测中的景象:带有醉酒狂欢痕迹的宾馆客房。
“喝水。”季尔·谢尔盖耶维奇说道。依然是那个雷巴克,长着圆脑袋的大汉,动作缓慢地开始拿起一个个在桌上躺着和立着的瓶子。都是空的。于是他走到卫生问,倒来了一杯自来水。
“要啤酒。”被子里的人表示反对。(P003-005)
我怀着极大的忐忑不安将我的作品交给中国读者来评判。十分希望中国读者能够完全读懂我的作品。因此我想为我的三本书写几句前言。
对我个人而言,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即是篇幅最小的一部作品——中篇小说《伊杰娅》。我在没有父亲的家庭中长大,因此我的妈妈是我绝大部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占据着我个人世界的中心位置。往往在亲近的人离开之后才发现,原来你每天都在和他说话,但却从来没有和他真正交流过。这部中篇小说是一种尝试,尝试着继续我们的对话,也尝试着请求妈妈原谅,原谅我对她未做的一切,原谅我没能彻底地理解她。
现在说说长篇小说《莫斯科佬》。事实上,我出生于乌克兰,我父亲也是乌克兰人,不过我在俄罗斯文化环境中长大,并且没有考虑过不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但我热爱乌克兰,也痛心于乌克兰,为她现在所受的苦难与不幸而难过。当基辅“秘密赌场”种种戏剧性事件还未上演时,沉重的俄一乌对话问题就已经存在了,应当理清这些问题的头绪。这是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本书讲的是由兄弟民族之间的冲突引发的悲剧刺痛很多人的心、带来很大伤痛的故事。
长篇小说《火红色的猴子》(这本书的中文题目我很喜欢)不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新的时代为世界一并带来了全新的全球化恶魔的全部因素,这些因素有时注定会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活产生影响。最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全球互联网、虚拟空间。就连信息恶魔也企图统治世界,重要的不是实际上发生了什么,而是电视如何进行报道。对事件的叙述比事件本身更重要。我们深深地受这些盲目而强烈的情绪所左右,并不完全知晓这些情绪将带给我们多少好处,又带来多大危险。我认为,现代体育,尤其是足球就是这些全球化恶魔之一。大概,中国对足球的狂热程度不如西方世界。在西方世界,毫无疑问,这是一种信仰。对于千百万人而言,自己喜爱的球队的获胜比孩子们的安康福祉还重要。一些思想家甚至这样评论:足球——这是一场被平息下来的小型战争。足球场——是按照事先定好的规则来上演被和解的故事的空间。我试图描写这样一场演出。
希望这几段话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三部作品。
米哈伊尔·波波夫
(李宏梅译)
译后记
有机会翻译米哈伊尔·波波夫的长篇小说《莫斯科佬》,我感到非常高兴。
米·波波夫是活跃在当今俄罗斯文坛上的有影响的作家,《莫斯科佬》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俄罗斯当代生活万象。因此,对于我来说,翻译这部作品的过程,是进一步感知当代俄罗斯文学的过程,也是更全面地了解当代俄罗斯社会生活、民众心态、价值理念的过程。
在俄罗斯,文学一直与社会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深厚、磅礴而又富于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是探索真理的途径,是认识、反映和干预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在伦理道德上发挥感化作用的有效工具。文学直接对应社会的精神与物质生活及其发展和需求,注重对时代与社会的关注与介入、对读者心灵和精神的影响与塑造。
俄罗斯文学家热爱现实生活,关注个体真实的生命体验与情感,并通过细腻、独特和精湛的艺术手段来表现这一体验与情感,作品始终散发着浓郁的生命气象、生活气息,蕴含着朴素的人性。文学家们不断在创作中就“生与死”、“瞬间与永恒”、“罪与罚”、“谁之罪?”“苦难与救赎”、“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等主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描绘反映社会的核心问题。
每个时代,俄罗斯都拥有一批有良知、正义感和责任心的文学大家。
在当代作家中,米·波波夫是俄罗斯优秀文学传统的重要继承者之一。
米·波波夫1957年出生于乌克兰的哈尔科夫,父亲是画家,母亲是英语教师。他在哈萨克斯坦度过三年的童年时光,随后在白俄罗斯生活,直到1975年。毕业于戈罗德诺州的日洛维茨农业技术学院。1975年-1977年在部队服役。多地的生活经历对他视野的开拓、感受的丰富和经验的积累是大有裨益的。
从少年时代起,波波夫就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很早就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978年一1983年在高尔基文学院米哈伊洛夫诗歌讲习班深造。1980年发表诗歌处女作。作品立刻受到了读者的关注。Aл·A·米哈伊洛夫、E·Ю·西多罗夫和Л·И·瓦西里耶娃等文坛名家都给予了积极评价。1983年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命运的宠儿》,作品中,当代少年的感情世界与国内战争的情势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A·Г·比托夫、B·П·斯米尔诺夫、С·В·瓦西连科等著名作家、评论家都对这部中篇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也正是从这一年起,波波夫开始担任《文学学习》杂志的编辑,此后,一直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和评论工作。先后就职于《苏联文学》杂志社、《莫斯科通报》杂志社(1990年-1995年任副主编)。1999年当选莫斯科散文家创作协会主席。2004年起担任俄罗斯作家协会散文理事会主席。曾获1989年苏联作家协会最佳图书奖、舒克申奖(1992)、普宁奖(1997)、普拉东诺夫奖(2000)和莫斯科市政府奖(2002)。作品被翻译成中、英、法、德、阿拉伯和拉脱维亚语。
波波夫是一位同时进行诗歌和小说创作的文学家。
1986年,波波夫第一部长篇小说《盛宴》问世。主人公对自己生存的意义感到困惑,试图通过对神经疾病的治疗获得安宁。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未来竞有一系列心理和精神上的“历险”在等待着他。小说获得了很大的社会反响。1987年,当代人出版社推出了波波夫的第一部诗集《标志》,1989年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二部诗集《明天的云》。波波夫的诗歌,情感真挚细腻,语言精巧优雅。在抒情写意的同时,他并不把描绘的对象——现实的生活和生活中的人理想化。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体验充满了忧伤和同情。许多作品饱含公民意识和爱国情怀。
此后他的小说和散文集相继与读者见面:《温柔杀手》(1989)、《命运的宠儿》(1991)、《卡利古拉》(1991)。
正当波波夫在文学的奥林匹斯山上不断攀登的时候,苏联解体,俄罗斯开始了全面的社会转型。波波夫没有停下手中的笔,更没有陷入茫然与绝望,而是继续投身到现实生活中,积极地观察,紧张地思考,勤奋地创作。
在创作中,波波夫是一位游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作家。他既写历史,也写当代。他的历史题材作品,总是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感。而他创作的当代题材作品总有对历史的回望与追溯,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梳理与思考。
作为历史小说家,波波夫创作了《帖木儿》(1994)、《白奴》(1994,用笔名M·杰列维耶夫)、《布拉德上尉的伊里亚特》(1996)、《台伯河的黑水》(1998)、关于苏拉的小说《独裁者》(1998)等。20世纪90年代,奥科塔一普林特出版社策划了一个“圣殿骑士”系列小说计划,波波夫与A·谢格,A·特拉佩兹尼科夫和C·斯米尔诺夫一起,以统一的笔名“奥克塔维安·斯塔姆帕斯”(姓氏由作家们姓名缩写构成)创作了一批历史小说。波波夫撰写了《城堡》和《诅咒》。
同时,作家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到对当下的观察、思考和描写上。波波夫的当代题材作品提出并探讨了这样一些问题:作家、知识分子的责任(《非自愿的石匠》,1994),地缘政治、不同类型心态的对立、对待作为全球化现象之一的美国精神的态度(《美国之声,或追捕写作迷》,1996),对当代“父与子”关系的反思(《狗——人的敌人》,1997)等。《现在该去萨拉热窝》(1999)和《客人们汇聚别墅,或拯救苏联计划》(2001)则鲜明地表现出波波夫的政论气质。但是作家避免了简单的、直线型的结论和处理,他对描写对象的态度总是通过艺术形象的棱镜折射出来。
波波夫的创作有这样几个显著的特点:
1.按俄罗斯经典文学的传统进行创作。同时,对生活的现实主义描写并不影响作家展现出想象的、虚构的“自己的世界”。
2.就像大多数评论家指出的那样,体现在各个层次的情节因素是波波夫诗学的主要特征。波波夫的作品,情节曲折,悬念连篇,引人入胜。故事发展过程中,常有意外的转折,而结局总是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尤其是在细细回顾、咀嚼整个故事之后,因而令人印象深刻。他的许多作品,开端看似侦探小说,其实作家并不是写一般意义上的犯罪故事。
3.结构上,常采用平行叙述的手法,营造出独特的、复调的“框式”效果。
4.波波夫的作品,追求精神和审美上的“敏锐”。作家呈现出的方式可能是轻松的、抒情的,也可能是严厉的、讽刺的。作家的语言表达非常自由,随机应变,作为修辞形式他喜欢玩“文字游戏”,说双关语俏皮话,甚至搞语言“恶作剧”。作品充满哲学、文化学意义上的隐喻。
这些特点,也明显地体现在其代表作《莫斯科佬》中。
《莫斯科佬》发表于2008年(《莫斯科》杂志,第3-4期)。2009年获“И·冈察洛夫奖”。获奖词强调:米哈伊尔·波波夫在自己的创作中紧紧依托以包括И·冈察洛夫在内的经典作家为代表的民族文学传统。
《莫斯科佬》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俄罗斯“建设工程设计”公司总裁阿斯科尔德·莫兹加列夫前往乌克兰首都基辅洽商业务,在那里神秘失踪。公司高层代表迅速飞抵基辅。同机而来的还有阿斯科尔德的“继承人”,他的弟弟季尔。季尔原先一直背运潦倒,后来阿斯科尔德为他买下了一家杂志社,让他当上了主编,季尔便觉得自己是“主人”和百万富翁,思维和行为开始变得愈发乖张,“暴君”风格日渐凸显。刚到基辅,他就宣称乌克兰和乌克兰人是自己的敌人,发誓要进行报复。随着寻找工作的展开和报复计划的实施,围绕财富、责任、家庭、爱情、友情、道德、伦理等,在这些人的生活中,发生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甚至曲折惊险的事件,历史的沉淀被搅动,显出与当今现实的因果关联,并进一步地交织在一起。
读《莫斯科佬》的最初篇章,仿佛在看侦探小说。这使人想起俄罗斯19世纪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尼古拉·加夫里洛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谁之罪?》:小说以一个疑团重重的案件开头,情节分明暗两条线索,明的属于家庭和爱情方面;暗的属于对社会生活的政治、哲学的理解,潜藏着准备革命和进行革命的号召。明的附属于暗的,暗的是小说的基本情节线索。 《莫斯科佬》同样以一个疑团重重的情节——某大公司总裁在异地神秘失踪为切入点,由个人、家庭、企业开始,逐步全景式地展现当代俄罗斯万花筒般斑杂的社会生活,继而引发对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人性、价值、道德、生活意义的思考与评析。
《莫斯科佬》讲述的故事在多个地方展开:俄罗斯、乌克兰、塔吉克斯坦;首都、外省;城市、乡村。故事中人物众多,他们的年龄、身份、经历、心态、性格各不相同。故事情节曲折多变。与此相应,作家的叙述方式既自然平实——使人想起俄罗斯经典文学中那些“朴素的”讲故事者,例如“俄罗斯文学之父”亚历山大-普希金,同时又随着事件的进展而变化多端,紧接着第三人称的描述,常常是人物直接的内心独白、意识的流动、“闪回”。语言——叙述者的用语和人物口中的话语,自然生动;而作为塑造人物、刻画性格的手段,俗语、俚语、新词或新意得到大量运用。作家还善于通过描述,为读者营造身临其境的“在场感”,平面的文字能引发丰富的通感。
对波波夫的创作有很大影响的著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曾经说过,如果要读懂《安娜·卡列宁娜》,必须能够想象19世纪中叶一列从莫斯科开往彼得堡的火车的样子。是否也可以说,要读懂《莫斯科佬》,必须能够想象当代俄罗斯的社会风貌、人情世故。翻译这样一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都十分独特且丰富的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译者的语言水平、理解能力、文化历史知识的储备、对俄罗斯当今社会生活的了解与熟悉程度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我自知在各方面还远远不够。但接受任务以后,尽己所能,努力翻译好这部小说,力争传递出作品的意蕴。
我特别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给我提供了翻译《莫斯科佬》的机会,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衷心感谢编辑夏海涵老师的指导和鼓励,感谢作者米哈伊尔·波波夫先生的支持和鼓励,感谢奥尔加·苏赫姆林老师、阿列霞·梅尔尼科娃老师在翻译过程中给与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
贝文力
2015年10月
2009年俄罗斯“и·冈察洛夫奖”获奖作品。
《莫斯科佬》讲的是由兄弟民族(俄罗斯、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引发的悲剧刺痛很多人的心、带来很大伤痛的故事。——米哈伊尔·波波夫
我们的世界,当然,是由某一个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想出来的,但他不像费多尔·米哈伊洛维奇①(①俄罗斯大作家,《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的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和父称。——译注)那样有才华。——格奥尔基·伊万诺夫
永远不要说谎,应该编写真相。——喀布尔-沙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