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200余张战争亲历者珍藏的老照片,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这些老照片背后的故事,记录的不仅仅是瞬间的历史,而是战争年代独特的语言和情感,是对中国革命战争进程与内幕、人民军队征战细节的揭秘与展示。每张照片都以独特的视角令读者似曾相识,又远比传闻中想象的更鲜活真实生动。它向和平年代的人们表明: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发生过惨烈的改天换地的伟大战争。
这部以亲历者、知情者口述、撰写的《军中老照片》,记录的是我军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是当事人的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军中老照片--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 郑鲁南 |
出版社 |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200余张战争亲历者珍藏的老照片,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这些老照片背后的故事,记录的不仅仅是瞬间的历史,而是战争年代独特的语言和情感,是对中国革命战争进程与内幕、人民军队征战细节的揭秘与展示。每张照片都以独特的视角令读者似曾相识,又远比传闻中想象的更鲜活真实生动。它向和平年代的人们表明: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发生过惨烈的改天换地的伟大战争。 这部以亲历者、知情者口述、撰写的《军中老照片》,记录的是我军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是当事人的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图文并茂的纪实作品集。 书中收录了200余幅不同级别的战争幸存者珍臧的老照片和这些照片背后的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图片从《毛主席视察南泥湾》、《胡奇才打冶源》、《自行车上的指挥部》,到《红旗直插太原城》、《日本鬼子举起手来》……每个人的视角都很独特,令读者既似曾相识,又绝对陌生。是对中国革命战争进程与内幕,人民军队征战细节的一连串揭秘与展示。 一部值得人们永久珍藏和分享的历史。 目录 毛主席视察南泥湾炮兵团 陈赓打榆社 等待白求恩做手术 陈庄战斗 王秉璋在平型关大战中 陈毅、粟裕视察炮阵地 陈毅司令员在坦克上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伪总统府 第二军进军新疆的艰苦历程 宣传车为北平和平解放打前站 朱德总司令在机枪训练班上 毛泽东与秋收起义部分同志合影 井冈山的同志们 陕甘边独立第一师唯一的一张合影 长征中的一张合影 首战平型关战斗中的“无名”参谋姜洪照 陈伯钧参加苏区党代表大会——在延安的生活片段 马宁与日本友人香河正男 陈庄奋力折“牛刀” 邓子恢率新四军民运队胜利归来 李天佑与“独腿”将军钟赤兵的三张照片 毛泽东在解放战争中倡导的爆破战术 自行车上的指挥部 周希汉,护送炮兵团回延安 坚持在大青山 张震参谋长提议合影照相 “皖南事变”中的王培臣 谭希林在大桥战斗中 端炮楼 胡奇才打冶源 芝麻部歼敌 我军将帅首次集体转移 让敌人的飞机有来无回 日本鬼子举起手来 参谋长为英雄竞选唱大戏 刘伯承司令员练打靶 龙飞虎:跟随毛泽东离延安 敌人在那里! 山东即墨攻城记 李堡战斗前,周团长做动员 攻克昌黎城的勇士们 攻夺徐水,突击队冲上前 齐家埠之战——胜利者的欢笑 保北战役中荣立特等功 独四旅在运城战斗中 人人有本血泪账 行千里决一战——盂县歼灭战侧记 邓小平政委观看华东野战军战绩图片展 上蔡阻击战突围记 送军粮 骑兵追歼敌坦克 杨罗耿兵团和“地面战场之神” 红旗直插太原城 解放太原战役中的炮一师 连战皆捷 进军大西北 敌人在对岸 第十兵团领导人进福州 千里行军进福建 五十军进军鄂川 刘贤权将军在滇南战役中 谭善和,巧用吉普车运粮 练好本领打北平 1949,炮击东单临时机场 朱总司令万岁 和平起义:包尔汉迎接解放军战车团入新疆 金门战斗前,八十五师营以上干部合影 一个朝鲜军人和他的l3张照片 三十九军军党委成员合影 一五六师“朝鲜团”入朝作战 皮定均与神枪手张桃芳 歼灭英军二十九旅皇家坦克营 战斗英雄赵积华 战前鼓动上阵地 金城战役,炮击提前5分钟 打扫战场,把敌人的武器搬回家 美军不得不举起手来 长津湖之战——东海胜利会师 美军的汽车插着白旗开到板门店 战俘回归祖国 火线释放美军战俘 亲历汉江阻击战 英雄阵地马良山 后记 试读章节 首战平型关战斗中的“无名”参谋姜洪照 姜毅生/文 这张照片中没有姜洪照,但是在李天佑将军写的《首战平型关》一文中提到,在紧要关头,派身边的一位参谋去师部报告敌隋并火速跑回传达下达攻击命令的情节,许多人都非常熟悉,这位“无名”参谋就是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的姜洪照。 1937年9月,震惊中外的平型关战斗中,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作为主攻团,第一个到达阵地,并对日寇进行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殊死战斗。 9月25日清晨,六八六团冒雨连夜进入阵地。团指挥所依山设在坡坎下,前面是公路,两旁是山峦。李天佑团长举起望远镜,观察到战士们隐蔽得很好,同时发现,在几块空地的尽头,一条公路由东而西,是灵丘通平型关的古道,公路以北是座三四百米的秃山,山腰有个不大的古庙,俗称“老爷庙”。这座山雄踞路北,是控制公路的制高点。李天佑团长略显遗憾地对杨勇副团长说:“来不及在它上面埋伏一支兵力了,占领那座庙,那里居高临下!”杨勇副团长看了一眼说:“等会儿战斗打响了,我带人上去抢占!” 此时,六八七团埋伏在六八六团的东面,六八五团埋伏在六八六团的西面,距平型关仅十余里。单等敌人来到,攻击的命令一下,左右兄弟部队截头断尾,六八六团就拦腰打下去,分割歼灭敌人。 上午7时,山沟里传来了马达声,百余辆汽车载着日本兵和军用物资在前面开路,骡马炮队随后。大概是因为昨晚大雨,公路泥泞不好走,几十辆汽车在兴庄至老爷庙之间停了下来,西进的敌军行列还在往前拥,人马车炮挤成一团,李天佑一看,这正是个开火的好时机,命令姜洪照参谋立即跑步向师指挥所报告敌情,请求下达攻击指令。姜洪照转身向设在六八六团指挥所右后侧山坡上的师指挥所跑去,向林彪师长报告了敌情和李天佑团长请求攻击的请示,林彪当即下达了攻击命令。姜洪照气喘吁吁地跑回团指挥所传达林彪师长的攻击命令。李天佑兴奋地命令担任突击任务的一营:“攻击开始,打!” 战士们盼望的时刻到了,两侧的山冈顿时怒吼起来。机枪、步枪、手榴弹、迫击炮一齐发射,把拥塞在公路上的敌人打得人仰马翻。一辆从平型关开过来的汽车中弹起火,拦住了西进的道路。 左侧的六八五团也开始突击。 为加强指挥保证打好,杨勇副团长决定带领三营攻打老爷庙,姜洪照参谋跟随杨勇一起行动。 刹那间,巨大的冲杀声震撼山谷,三营长邓克明率领全营战士勇猛地向公路冲击,敌人东奔西窜,极端凶狠,利用汽车和沟坎顽抗,我们的火力压不住敌人的火力,冲上去的战士一个又一个地倒下来。然而“冲啊!”“杀!”的喊声不断,战士们前仆后继奋勇杀敌。日军也很顽强,一部分已经爬到对面山上,占领了老爷庙,情况对我们极为不利。 李天佑团长再一次命令三营长邓克明“一定要拿下老爷庙!”并告诉侧翼连队加强攻击,吸引敌人的火力,支援三营冲锋。三营战士钻进硝烟里,伤亡很大,冲过公路后,三营九连仅剩下十来个人,战斗仍然激烈地进行着。 三营长邓克明负伤了,但他坚持不下火线,继续指挥部队作战。在二营的积极援助下,终于占领了老爷庙制高点。 此时,在一片狼藉的阵地上,一名日本军官孤身一人站在那儿,身穿一件军大衣,两手插在大衣口袋里,显然没有了抵抗能力。杨勇见状,大声用日本话反复喊:“缴枪不杀,八路军优待俘虏。”当杨勇副团长等人离这名日本军官越走越近时,那个一声不吭的日本军官突然右手从口袋里掏出手枪,速向杨勇开枪,把杨勇打伤了。一直跟随杨勇副团长身边的姜洪照和几个战友立刻将这名日本军官击毙。 此刻,敌人又反攻上来了,杨勇副团长带伤继续指挥战斗。原来,我军占领了老爷庙后,敌指挥官猛然醒悟过来,挥刀喊叫,指挥敌兵争夺老爷庙制高点。八路军战士对敌人的冲锋进行反击,打退了一批敌人的进攻,又一批敌人冲上来,情况万分危急,六八五团团长杨得志观察到这一情况后,立刻命令该团二连连长匡斌不惜一切代价冲上去。在各部队的同心协力下,终于守住了老爷庙制高点。 下午1点,六八七团攻上来了。李天佑团长看到敌人的后尾一乱,便命令部队加强火力进行反击。敌人哪能挡得住两面夹击,纷纷开始逃窜,疯狂、残暴、凶恶的日本侵略军精锐板垣师团二十一旅团,在八路军的铁拳下,遭到了彻底的毁灭! 平型关战斗后,姜洪照因在战斗中左腿负伤,离开了六八六团,伤愈后先后进入延安抗大总校和延安中央军委参谋训练班学习。自离开六八六团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姜洪照再也没有与李天佑见过面或联系过,直到在“文化大革命”中蒙冤受难,才与李天佑联系上。 1969年5月,造反派审查姜洪照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共产党党籍问题,怀疑他究竟是不是共产党员,谁证明他是共产党员?姜洪照深深陷入了苦恼和重压之中,姜洪照是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介绍他人党的连长、指导员早在战斗中牺牲,没有人能够直接证明姜洪照是共产党员,即使有领导或战友认识,处在“文革”人人都自身难保的环境下,谁敢站出来证明你是共产党员呢!?此时,姜洪照想到了时任副总参谋长的李天佑,特别是姜洪照看过上世纪50年代李天佑写的《首战平型关》,文中特别提到,在开战的紧急关头,派一位参谋跑去向林彪师长报告敌情又跑回来传达了攻击命令的细节。姜洪照想,既然李天佑几十年后回忆平型关战斗没有忘记这位参谋,也一定记得这位参谋就是姜洪照,他抱着一线希望,就证明姜洪照的中国共产党党籍问题给李天佑写了一封信,请李天佑证明自己是共产党员。没想到,信发出后仅十天,就收到了李天佑副总参谋长的回信,信中李天佑证明姜洪照是共产党员。这封信,还了姜洪照一个政治清白。 如今,平型关战斗已经过去了72年,无论岁月如何变化,只要一谈起平型关战斗,姜洪照一家人就会想起李天佑,想起这位军功卓著的高级将领在“文革”中,给姜洪照写的一封证明信,那不仅仅是一个证明,而是一个共产党人的胸怀。 P54-57 后记 2007年,我曾随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组织的“重走新四军北上抗日路”活动,跨越了福建、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五省,无论是在安徽岩寺、云岭新四军旧址,还是在皖南事变、黄桥战役、车桥战役、高邮战役遗址,总是能听见有人指着纪念馆里的照片,叙述父辈当年的往事。照片是无声的语言,但是当人们在叙述历史的时候,照片真实的说服力往往是文字无法比拟的。 本书收录了200余张战争亲历者珍藏的老照片,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这些老照片背后的故事,记录的不仅仅是瞬间的历史,而是战争年代独特的语言和情感,是对中国革命战争进程与内幕、人民军队征战细节的揭秘与展示。从《毛主席视察南泥湾》、《王秉璋在平型关大战中》、《胡奇才打冶源》、《陈毅、粟裕视察炮阵地》,到《红旗直插太原城》、《自行车上的指挥部》、《日本鬼子举起手来》……每张照片都以独特的视角令读者似曾相识,又远比传闻中想象的更鲜活真实生动。它向和平年代的人们表明: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发生过惨烈的改天换地的伟大战争。 漫步在烈士陵园的青竹翠柏中,已经很难想象当年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激烈枪战和经历的血雨腥风,多少历史往事已经烟消云散,但是在人们心里依旧余响不绝的,是那些亲历者经过磨难留下来的真实记录,那是历史深处最深刻的、永不褪色的记忆。 这部以亲历者、知情者口述、撰写的《军中老照片》,记录的是我军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是当事人的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 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未署名的照片,请摄影者阅后提供相应证明与编者联系,以便及时付酬。电子邮件信箱:zhln118@126.com。 文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知情者不吝赐教。(第二辑《军中老照片》正在整理过程中,欢迎来稿) 但愿这本书给读者留下的不仅仅是老照片的故事。 书评(媒体评论) 一直陪同在毛主席身边的江青拍摄了这张毛主席在5天视察南泥湾过程中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照片上毛主席右边上衣口袋里看上去装有鼓鼓囊囊的东西,正是我当年给毛主席装进去的半只烧鸡。 ——宋承志 陈赓和周希汉站在一座攻克的碉堡前。陈赓笑容满面。周希汉穿着日本军大衣。透过这张照片。让我们看见了将军打了胜仗的自豪和喜悦。 ——徐肖冰 部队在铁路一侧埋伏,待一批日军走近,部队一跃而起,齐声怒吼,“举起手来!“面对突然出现的八路军,日军个个惊慌失措,纷纷举起双手。此时,我和一一五师宣传科科长康矛召冲上前去,赶紧拍下了日军举手投降的镜头。 ——龙实 战争期间,黄克诚因为眼睛高度近视,骑马行军指挥作战很不方便,于是就改乘自行车。而这个自行车的“驾驶员”就是时任新四军三师司令部通信参谋的我。 ——王扶之 1958年,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总政治部专门成立了国庆十周年筹委会,同时。筹建军事博物馆。在征集文物中,当时已任空军副司令的谭家述送来了这张珍贵的照片。一见照片.真是喜出望外。没想到,我又看到了30多年前长征中的自己。 ——贾若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