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人皆可成佛?为什么犯了五无间罪的罪大恶极者也能成佛?我们离佛的境界还有多远?
佛教神明一一现身说法,究竟圆满,微妙无上,为我们解释佛教显密圆融的无上教法,全面解释凡夫的成佛之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天台经典/白话佛经图解佛经精华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李淼//郭俊峰 |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什么人人皆可成佛?为什么犯了五无间罪的罪大恶极者也能成佛?我们离佛的境界还有多远? 佛教神明一一现身说法,究竟圆满,微妙无上,为我们解释佛教显密圆融的无上教法,全面解释凡夫的成佛之路。 内容推荐 本书《佛经精华》,是一部弘扬优秀佛教文化的读物。入选的佛经都是佛经中的名著,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为中国各佛教宗派共同或单独奉为宗本,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对中国人民的心灵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总体看,大多是大乘经典(《四十二章经》为早期佛教小乘经典,但也融入了大乘思想)。 本书对每部佛经都置一前言,概述本经主要思想和内容大意,力求精当。每种佛经均以最善版本作底本,使今译、注释建立在可靠的原文基础上。每经的今译以直译为主,如确无法直译,则辅之意译。 目录 妙法莲华经 前言 卷第一 序品第一 方便品第二 卷第二 譬喻品第三 信解品第四 卷第三 药草喻品第五 授记品第六 化城喻品第七 卷第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 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法师品第十 见宝塔品第十一 提姜迭多品第十二 劝持品第十三 卷第五 安乐行品第十四 从地涌出品第十五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卷第六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 嘱累品第二十二 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 卷第七 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试读章节 方便品第二 尔时,世尊从三味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舍利弗!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所以者何?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世雄不可量,诸天及世人, 一切众生类.无能知佛者。 佛力无所畏,解脱诸三昧, 及佛诸余法,无能测量者。 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 甚深微妙法,难见难可了。 于无量亿劫.行此诸道已, 道场得成果,我已悉知见。 如是大果报,种种性相义, 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 …… P35 序言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于公元前5世纪发源于古印度,其创始人原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现在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与我国孔子大致为同一时代的人,后世尊称为释迦牟尼。在汉晋之际,佛教传入中国。经过二千年来的广泛传播,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佛教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一、原始佛教 约为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佛陀说教最初是口传,为便于记忆,采取偈颂的形式。佛陀入灭后不久,以摩诃迦叶为首的五百弟子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将佛所说的言教结集起来,以传后世。当时由阿难诵出佛所说的经,由优波离诵出佛所制的僧团戒律,由摩诃迦叶诵出后又补充结集关于教理和研究的论著,即经、律、论三藏。这次结集称为第一次结集。第一次结集的经典名“阿含”(即圣教的意思),“阿含部”的佛经就是原始佛教的经典。 二、部派佛教 佛陀入灭百年以后,佛教教内出现了明显的分裂,形成了许多部派,进入到部派佛教时期,总共约五百年的时间。这一时期的佛学可以称之为部派佛学。最初分裂的部派主要是大众部和上座部两派,此后,大众部分为九部,上座部分为十一部,形成了二十个枝末部派。二十派中,唯有上座部系的说一切有部及经量部的遗产最丰富,大众部虽有本未九部,但论书极少。分裂的原因是基于对佛教戒律和教义的不同理解,产生了不同的主张。 部派佛学是对佛学的发展,是从原始佛学到大乘佛学的过渡,其中大众部的思想就是大乘佛学的先驱。部派佛教后来向大乘发展,从大众部向中观派(空宗)发展,从上座部向经量部发展,进而向瑜珈行派(有宗)发展。 三、大乘佛教 公元1世纪,在印度南部从大众部系统中产生了大乘佛教。大乘佛教把以往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称为“小乘”。 印度佛教传入到中国后形成为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和云南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一般来说,中国佛教主要指汉地佛教。 佛教传入汉地后,一直流传发展,其发展历史可以大体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历经五百年。这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初步发展时期。 第二阶段是隋唐五代时期,约五百年。这是中国佛教臻于鼎盛的时期。 第三阶段是宋元明清时期,历时千余年。这是中国佛教持续发展的时期。 从以上对印度佛教、佛学和中国佛教的概述中可以看到,由于在印度大乘佛学的盛行时期,佛教传人到了中国汉地。因此,中国佛教主要是大乘佛教。 本书《佛经精华》,是一部弘扬优秀佛教文化的读物。入选的佛经都是佛经中的名著,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为中国各佛教宗派共同或单独奉为宗本,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对中国人民的心灵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总体看,大多是大乘经典(《四十二章经》为早期佛教小乘经典,但也融入了大乘思想)。 本书对每部佛经都置一前言,概述本经主要思想和内容大意,力求精当。每种佛经均以最善版本作底本,使今译、注释建立在可靠的原文基础上。每经的今译以直译为主,如确无法直译,则辅之意译。译注力求翔实,译文力求准确。但佛经的甚深奥义,很难传译,而我们的学识不够、水平不高,因而,本书的编写肯定存在不尽人意之处,希望读者不吝批评指正。本书的编撰参阅和吸取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特作说明,并致谢意。 杨冬梅 金晶 李淼 郭俊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