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石油阴谋(欲望驱使下的大博弈)/读点石油财经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彼得·马斯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彼得·马斯编写的《石油阴谋(欲望驱使下的大博弈)》揭露了隐藏在国际石油工业背后的一些黑幕,这种揭露不是单纯的事实揭发,而是融揭露和控诉于一体的勇敢呼喊。

《石油阴谋(欲望驱使下的大博弈)》具有永恒的警示意义。当马斯以一流的实际调查和优秀的文笔为基础,把世界有关石油的控诉毫不留情地在书中揭露出来时,该书本身也就已跻身于优秀作品了。

内容推荐

彼得·马斯编写的《石油阴谋(欲望驱使下的大博弈)》揭露了隐藏在国际石油工业背后的一些黑幕,这种揭露不是单纯的事实揭发,而是融揭露和控诉于一体的勇敢呼喊。

《石油阴谋(欲望驱使下的大博弈)》把因石油而受害的国家扩大至像尼日利亚和厄瓜多尔这样的国家,此前因为缺乏宣传,石油给这些国家带来的影响多数人并不了解。

目录

第1章 贫乏

第2章 劫掠

第3章 腐败

第4章 污染

第5章 忧虑

第6章 贪婪

第7章 欲望

第8章 隔阂

第9章 帝国

第10章 海市蜃楼

结语

试读章节

作为一名警告世人危机即将到来的预言家,马修·西蒙斯(MatthewSimmons)却是出人意料地开心。

西蒙斯成功地创立了一家投资公司,专注于能源行业的并购业务。作为哈佛商学院毕业的研究生、对外关系理事会的成员、经常出勤的公司专机飞行员、乔治·布什(George W.Bush)第一次大选时的顾问、畅销书作者,西蒙斯这个千万富翁可以说是全球石油政党官员当中的一个持卡正式成员,如果这个群体真的有发会员卡。然而他的传奇生命中出现了乌云,因为他坚信美国梦与我们所知的这个世界正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

西蒙斯告诉我:“如果真的是我错了,那我将会是这个世界上最开心的人。”尽管他做出了如此可怕的预测,但他本人还是保有一种爱恶作剧的风度。我们是在他的一次旅途中相遇的,那个时候他正要去曼哈顿同一群石油运输业的主管交谈。他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同世人共享他惊人发现(即将来临的危机)的激情四射的发明家。他总是睁大眼睛去探究他所思考的事情,就好像吸引他视线的每一样事物中都会有一些秘密被他发现。无论他是在讨论天空湛蓝还是天要坍塌,他的眼中总是闪烁着开心的光芒。

对于这一预言的探究之旅他在起初的时候是完全无意的。2003年,西蒙斯在一次由政府赞助给企业高管的旅行中参访了沙特阿拉伯。他们参观了常见的小狗、小马的表演,然而西蒙斯非但没有被王国石油工业的规模与技术所震撼,反而感到了困惑。国有石油企业——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的高管告诉这些参观者,在估测石油储量的时候,他们运用的是一种“失真的”逻辑——石油的消耗可以通过国家的石油储量慢慢恢复。西蒙斯被这种石油储量的虚假估测惊愕了,他意识到尽管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肯定会有深不可测的石油储量,然而他们自己却很可能根本不知道到底还剩下多少石油。

当他踏上归途的时候,内心就已经萌生了一探究竟的渴望。沙特阿拉伯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一个特许成员国。OPEC是一个创建于1960年的组织,旨在协调各大石油生产国所制订的政策。同每一个OPEC成员国一样,沙特阿拉伯对于它的产出租储备,只提供一般大概的数据。至于很多的纽节问题,都不会披露出来,比如每一个油田开采了多少石油、开采采用了什么技术、或者石油当中混入了多少水分,与此同时它也不允许任何外界的审计与检查。其结果就是,沙特阿拉伯油田的状况——其他所有的OPEC成员国的油田也一样——是一个被严密保护着的机密。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联合企业根据每个国家的石油储备所制订的生产配额限制,为了使石油同市场保持距离,以防过多的供给导致油价下跌。OPEC成员国的储量越大,它的配额也越高。因此几乎所有的成员国都会夸大自己的石油储备,以期得到最大可能的配额定值并由此使它们的收益最大化。

在石油处于由于过度供给而价格低廉的几十年里,像西蒙斯这样从事石油行业的人并没有去关注OPEC成员国那些捏造的数字。OPEC的储量是否夸大其词、石油联合企业的油田是否处于中年危机,这些都没有人去关注;原油依然源源不断地从地下涌出来。似乎只有一场联合抵制或是战争,才能够短暂地挤压石油的供给。然而当他2003年参访了沙特阿拉伯、当油价波动于30美元/桶且保持上涨的时候,西蒙斯开始拷问自己:“是不是有什么事情不对头了?”,或许这个世界根本没有我们原来想象的那么多的石油。

西蒙斯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就是高中辩论队的成员,并且拿过州冠军,从这个经历开始他就了解到了掌握信息、了解课题的重要性。他从来不苟同那些失真的逻辑或者任何不真实的事情,他只喜欢严谨有力的数据。他想要了解、真正地了解沙特阿拉伯的油田发生了什么:这一片油田之上钻了多少个油井、每一个油井的产量是多少、自从油井开采以来沙特阿拉伯采取了什么措施恢复油田以及石油产出的趋势走向。

这个谜团就好像是为西蒙斯的好奇头脑所设计的一样。在从沙特阿拉伯回家并沉浸在石油地质的细节中之后,西蒙斯意识到从“石油工程师学会”(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那些被忽略的调研中,也许可以发现一些未经校勘的原始数据。石油工程师协会就像大多数的专家学者一样,会定期召开会议,并且报告展示他们那些钻研于某一领域的模糊难懂的论文。而这些论文会在研讨会上被非常技术性地、细致地争论探讨,而后发表在学会那本很少有人阅读的学报上面,最后被人遗忘。

西蒙斯发现,其实迷雾的答案就隐藏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他找出了200多份论文,当中没有任何一篇做出了总结荟萃的分析。尽管这些论文只是提及了沙特阿拉伯一部分油井,而且很多数据都已经是几十年前的,它们还是展示出了关于油田状况极为有用的数据。就在我和西蒙斯在纽约相遇的两星期之前,他出版了一本书——《沙漠中的黎明》,震撼了整个石油世界。在这本书当中,他写道:

“产生沙特阿拉伯的惊人石油储量的两大因素:地质现象与自然力量现在正以一种正常且可预计的方式将其带向终结,而且时间要远远短于之前官方人员使我们相信的那样……很显然,沙特阿拉伯已经到了或者说临近了输出量的峰值,而且即将无法大量增加它的石油产量。”

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论断,透露出了一股告发的意味。沙特阿拉伯的官员称西蒙斯是在蛊惑人心。石油界的指导专家丹尼尔·耶金(Daniel Yer.gin)将西蒙斯当做是一个从座位上跳起来指责教授错了的天真学生,教授拍拍他的肩膀,而后友好地叫他坐下来。

在西蒙斯的2003年沙特阿拉伯之旅和2005年著作出版两年之间的这段时间里,油价几乎翻了一倍。我们相遇的那个时候,尽管西蒙斯论断世界正在走向灾难,他的脸上始终有着恶作剧般的表情。P2-4

序言

在全球化的视野下,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的中心议题,甚至成为国际政治的重心。国家间围绕世界能源的控制权所进行的激烈争夺,各国维护自身利益所制定的能源安全战略,以及各国政府积极主导的替代能源开发,使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而油价波动、低碳经济、气候变化以及环境保护诸多问题,不仅是政府首脑、智库学者的案头工作议题,而且成为切切实实的民生问题。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扩展到了煤炭、电力、风能、生物质燃料、核能、能源科技等各个方面,而伴随着能源问题的国际化,中国也从国际社会的幕后走到台前,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

中国石油作为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承担着履行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围绕着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这一战略目标,积极实施“资源”、“市场”和“国际化”三大战略,注重国内外资源和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取得巨大成就。但是,能源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石油企业的海外发展往往伴随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引人瞩目的中俄石油管线一波三折,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无果而终,无不打着深刻的政治烙印。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创业经验,给扩大国际能源合作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组织国内外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能源领域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将学术研究与企业决策支持相结合,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为此,我们考虑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从国外引进一批优秀的国际石油政治、经济、金融、法律类图书,翻译出版,并与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组成“读点石油财经丛书”系列。计划每年出版10种左右的图书,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起到一定的借鉴、参考和决策支持作用。

我希望通过“读点石油财经丛书”的陆续出版,为石油企业广大干部、员工提供国内外最新的石油财经方面的知识储备,并为大众读者拓宽能源问题的全球视野。

王国糅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党组成员

后记

石油,作为当下全球经济的命脉,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对于石油的争夺亦成为眼下世界大国之间的主要矛盾与争端起源。

伊拉克、沙特阿拉伯、赤道几内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尼日利亚等国家,是石油资源的集中地。这些地区在20世纪中后期迅速为世人关注。一桶桶的原油如流水般喷薄而出,其中映射了多少人的欲望与贪婪。然而储量庞大的能源并没有为这些国家的人民带来福音,相反,战乱、内政动荡、暴力、饥饿每时每刻都笼罩在这些国家的上空。

全书揭露了十几家商界巨擘的丑恶嘴脸,深入展现了石油开采业滋生的腐败和贿赂。而且在整个经济链中,石油企业尽可能地选取廉价的劳动力与原材料,几乎不会为石油产出国创下任何GDP,大量的失业进一步引发了社会的不安定,而阿拉伯地区对抗异教徒的所谓圣战亦来源于此。

石油峰值理论,可谓一石惊起千层浪。众多石油出口国的石油储量已经迫近峰值或者超过了峰值,而巅峰过后的快速衰落和低谷成为了所有国家的隐痛。尽管那些最接近事实的人统一口径否认这种揣测,然而一再飙升的油价却使得他们的声明显得分外的苍白。

本书基于作者长年累月的走访调查,向我们展开了一副副不为人知的内幕:内政、大国侵略、贪污腐败、环境污染皆在其中,直击跨国公司能源交易背后的伦理问题,在能源、政治、经济、人道都表达出隐忧,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呼吁与呐喊。一腔无限同舟痛,献与同胞侧耳听,本书可算是21世纪能源界的“警世钟”。

本书付梓之际,我们要衷心感谢在翻译工作中,积极协助查阅资料、为翻译工作带来巨大帮助的各位人士:邹晓琳、沈祖超、田萌、田园、刘忠学、王惠冬、夏莲芳、游自荧、赵欣莹、周斯源、周乙龙、董娜、呼岩、李峰、李虹、范春贤、叶仲英、谭海伟、陈源、刁潼、刘德凤、马红治、贾俊岩、谭静。

译者

2010年10月

书评(媒体评论)

“该书具有永恒的警示意义。当马斯以一流的实际调查和优秀的文笔为基础,把世界有关石油的控诉毫不留情地在书中揭露出来时,该书本身也就已跻身于优秀作品了。”

斯蒂夫·温伯格,《今日美国》

“书的内容富有吸引力。像马斯这样的记者最值得称赞之处便是深入探究分析了国家制订的各种计划,吸引了民众的注意,并揭露了一些政客和投资人的自私企图。”

罗伯特·维塔利斯,《伦敦书评》

“书中观点大胆,内容引人入胜。”

查尔斯·霍曼斯,《华盛顿月刊》

“内容论述有力。”

迈克尔·赫斯,《纽约时报书评》

“又一部优秀的纪实报告作品。”

罗伯特·卡普兰,《华尔街日报》

“书中内容新颖,引人入胜。”

卡罗·伍尔夫,《波士顿环球报》

“观点尖锐。马斯成功描绘了被发达世界多数人所忽视或误解的能源危机形势。”

迈克尔·皮鲁,《金融时报》

“本书揭露了隐藏在国际石油工业背后的一些黑幕,这种揭露不是单纯的事实揭发,而是融揭露和控诉于一体的勇敢呼喊。”

《华盛顿邮报》

“论证有力,阐述清晰。书中马斯把因石油而受害的国家扩大至像尼日利亚和厄瓜多尔这样的国家,此前因为缺乏宣传,石油给这些国家带来的影响多数人并不了解。”

《伦敦每日邮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7: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