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四个章节:第一章为浦东由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首先阐述了社会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形成及其内涵,然后对浦东社会特点及其建设的特殊效应进行了总揽性、战略性的归纳和总结,最后得出了浦东新区社会建设带给我们的几点重大启示。第二章为浦东新区开发开放20年社会建设的历史过程,按照“侧重哪方面建设、建设什么、怎么建设”的逻辑,对浦东开发开放20年的社会建设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划分,并较为系统地梳理了每个阶段的重要建设内容和重大举措。第三章为浦东新区社会建设的模式与经验,在介绍国内外社会建设特色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浦东新区“政社合作伙伴”模式及其特点,并从九个方面对这一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经验总结和解读。第四章为新浦东社会建设的路径和战略选择,通过分析浦东新区社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发展型社会的趋势和要求,探索性地提出了新浦东在未来二十年进一步推动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路线图、重点任务、战略选择和建设举措。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浦东由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的转型
第一节 社会建设是一项宏伟的国家战略
一、中国社会建设战略的提出
二、社会建设的内涵
三、社会建设的动力机制
第二节 浦东新区社会的特殊性及其建设效应分析
一、浦东开发开放20年社会建设的主要成就
二、浦东新区社会及建设的特殊性
三、浦东新区社会建设的综合效应
第三节 浦东新区社会建设的重大启示
一、一流城市需要一流的社会事业
二、社会建设也是投资环境和重要生产力
三、社会事业必须与经济高速增长同步协调发展
四、政府改革创新是中国城乡社会建设的主导力量
五、科学理性和公众参与是社会建设取得成功的两大法宝
六、改善民生和促进人的现代化是社会建设的终极目标
第二章 浦东新区社会建设的历史过程
第一节 以城区为主的社会建设思想启动与社会事业策划阶段(1990—1994)
一、成立专门的社会建设与管理机构:社会发展局
二、编制社会事业发展及形态布局的相关规划
三、加大社会事业投资力度,拓宽社会投资来源
四、建立社会事业资源配置市场,促进社会发展产业化、市场化
五、成立社区服务行业协会,编制社区规划
第二节 城乡并行、数量质量并重的社会功能开发与提升阶段(1995—2004)
一、制定《浦东新区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二、注重并强化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三、加强城乡社区管理、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
四、全面启动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建设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体制创新与内涵式建设阶段(2005年—至今)
一、构建均衡、高效、优质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二、构建“就业、保障、救助、帮困”四环联动的大保障格局
三、继续优化政策环境,大力培育社会组织
四、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五、深化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第三章 浦东新区社会建设路径与经验
第一节 国内外社会建设的特色模式
一、北欧社会建设模式:普遍福利型
二、美国社会建设模式:小政府、大社会
三、东亚社会建设模式:传统文化继承更新
四、中国香港社会建设模式:社会服务社工化
第二节 浦东新区社会建设路径及经验
一、浦东新区社会建设路径:政社合作伙伴
二、浦东新区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举措
第四章 未来新浦东社会建设的战略选择
第一节 新浦东社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事业设施和服务资源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社会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的公平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社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与优化
五、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六、社会事业财政投入及结构有待增强和优化
第二节 新浦东社会建设的路径与战略选择
一、新浦东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二、新浦东社会建设的四系统路线图
三、新浦东社会建设的七大任务及路径选择
四、新浦东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及其策略
附录
浦东新区成陆及其政区演变
《关于促进浦东新区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意见》
《关于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政社合作关系的指导意见》
《关于促进浦东新区民间组织发展的若干意见》
《浦东新区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
《浦东新区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意见》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