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层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力量,他们处于“上传”和“下达”的枢纽位置,企业的高效运作离不开他们。而像发动机的活塞一般不停运转的中层,出现的问题也是最多的,这些问题包罗万象,有职业定位问题,有管理技巧问题,也有制度和现实的冲突问题,等等。
《从中层到最好的中层》作者陈国明老师敢于直面管理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比如如何锻造下属执行力、如何运用正负激励等等,并结合在实践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最后给出解决之道。文中80%的案例来自一线管理,按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描述,它们像一个个罗盘针,引导着大家去高效、科学地处理繁杂而棘手的管理问题。
作为潜伏一线管理十多年的专家,《从中层到最好的中层》作者陈国明老师根据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中层管理面临的困惑作了深入的探讨。在《从中层到最好的中层》中,他紧紧围绕着管理者的角色定位、职业素养、领导艺术、管理技能、执行管控、办公室政治、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展开论述,为中层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修炼之道,其中的管理技巧及理念,是作者深入企业管理多年的心得体会,中层管理者可以从中按图索骥、现学现用,向最好的中层实现跨越式跳跃。这些管理方法及理念已被数百家企业采用,成为企业打造其核心管理团队的利器。
第一节 中层的第一门必修课:学会自我管理
中层的第一门必修课:学会自我管理
在工作或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一片好心却被人误解的事情?
有一年过年,我开车在回老家的路上,看到公路上有不少家畜在“散步”,行人、车辆却很少。由于我家乡是丘陵地带,小山头连绵起伏,前面的路正好要绕过一个山头。在我左转弯的时候,迎面来了一辆开得飞快的农用车。我立刻急刹车,冲着司机高喊:“猪,猪,猪……”那个司机冲着我没好气地骂:“你才是猪,转弯还开那么快!”话音刚落,只听见“砰”的一声,那辆农用车撞上了一群过马路的猪。我好心提醒他,他却以为我在骂他。结果才会撞上那群猪,幸好没出什么大事故。
从这个小事例中,可以总结出一点:很多人存在自我认识不足的盲点。他们往往能发现别人的不足,却很难看到自身的缺陷。这样的盲点在管理者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往往只看到下属出错,却看不到自身的漏洞。
东汉时,有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他父亲的好朋友薛勤去拜访他,见他的卧室凌乱不堪,就批评说:“客人来了,为何不把屋子打扫干净昵?”陈蕃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怎么能打扫房子呢?”薛勤立刻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很多企业中也有这样自命不凡的管理者,作为管理者连自己都管理不好,又谈何管理他人昵?于是,经常闹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大笑话。
一代管理宗师彼得·德鲁克说,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首先是一名优秀的自我管理者。中国先贤认为,无论管理一个部门还是管理一个集团,只是人数不一样而已,但管理的原则都是一样的,管理的起点都是自我管理。作为企业的中层管理者,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应该如何做好自我管理呢?
追求自我修炼的最高境界
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即自我修炼。那么中层管理者自我修炼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这是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二章的一段话。我对它的理解是,在浩瀚世界中,朴实,它虽然微小而简单,可是没有人能左右它。中层管理者在管理中,如果能够遵守它,那么万事万物就能自动地向他归顺。
由此我认为,中层管理者自我修炼的最高境界是:回归朴实。
最近,小说《山楂树之恋》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不论人们争论的结果如何,我们看到的是,它触动了人们早已失去的感动的神经。人们呼唤朴实的回归,人们呼唤纯真的回归!
《山楂树之恋》是纪实性长篇小说,它描述了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发生在1975年前后,那段贫穷而饱含理想的时光。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分不好,“文革”时候备受打击,她一直很自卑。静秋和一群同学去西村坪体验生活,编写教材。她住在村长家,认识了老三。老三喜欢上了静秋。静秋怕被他欺骗,起初常常躲避。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也是极重情谊的人,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因白血病去世了。那是1976年,老三还很年轻。
这故事让我深受感动的,并不是静秋和老三之间的感情,而是老三的付出,那种心甘情愿、不需要任何回报的付出。 我曾看过一句话:“当他在最爱你的时候让你走,那便是真的爱你。”以前不明白,现在我懂了。爱,如此简单,只是我们让一切变得复杂而已。
同理,人如此简单,只是我们把自己搞得那么复杂而已;做管理者如此简单,只是我们把自己搞得那么复杂而已。《道德经》说:“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它告诉我们,一个真正优秀的管理者,为人处世要厚道,不要浅薄;要踏实,不要轻率。老子在呼吁我们,要返璞归真,回归人类朴实的本性。
在这十几年对企业的咨询服务中,我发现很多中层管理者没有这种追求自我修炼的精神。下一节将围绕此展开叙述,即达到自我修炼的最高境界——出色中层决不可以做的事。
第二节 出色中层决不做的七件事
第一件:不负责任
有位中层主管开会迟到,他不仅没有对此感到抱歉,还对其他同事抱怨起来:“这个鬼天气,昨天还出太阳,今天一早就下起雨,害得老子迟到!”作为主管,开会迟到不说,还怪起天气来。
P3-5
众所周知,中层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力量,他们处于“上传”和“下达”的枢纽位置,企业的高效运作离不开他们。而像发动机的活塞一般不停运转的中层,出现的问题也是最多的,这些问题包罗万象,有职业定位问题,有管理技巧问题,也有制度和现实的冲突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相当普遍地存在于中国的企业中,有些还累积成了顽疾,影响了企业的效率和上升的空间。
作为企业管理的“夹心饼”,中层自然有自己的苦衷,从中层自身的角度来看,他们觉得自己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却吃力不讨好。当高层指责中层执行不力、管理不到位、不让人省心的时候,基层则会抱怨中层瞎指挥、乱安排、没有个领导样,同级又觉得中层定位不清、沟通不畅,不是靠谱的合作伙伴。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面对这种种困惑,作为中层管理者的你,是否想过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状?是责任意识不强,管理技巧缺乏,还是激励机制不到位?还是仅仅因为自己是“万恶的中层”,离最好的中层,你到底还有多远?
作为潜伏一线管理十多年的专家,本书作者陈国明老师根据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中层管理面临的困惑作了深入的探讨。在本书中,他紧紧围绕着管理者的角色定位、职业素养、领导艺术、管理技能、执行管控、办公室政治、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展开论述,为中层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修炼之道,其中的管理技巧及理念,是作者深入企业管理多年的心得体会,中层管理者可以从中按图索骥、现学现用,向最好的中层实现跨越式跳跃。这些管理方法及理念已被数百家企业采用,成为企业打造其核心管理团队的利器。
本书作者敢于直面管理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比如如何锻造下属执行力、如何运用正负激励等等,并结合在实践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最后给出解决之道。文中80%的案例来自一线管理,按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描述,它们像一个个罗盘针,引导着大家去高效、科学地处理繁杂而棘手的管理问题。
最后,希望此书成为每个中层进华为最好中层的实战操作手册,也希望它成为企业打造自己核心中层管理团队的培训教材。
本书所提到的管理难题是各企业中层干部普遍存在的管理困惑,陈老师结合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提出厂针对性强、实用高效的解决之道。
——中国聚成股份集团公司总裁 陈永亮
如何实现职业化管理正是我公司面临的难题。作者的见解有新意,够深度,不愧是解决中层管理难题的灵丹妙药。
——广东大地企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周伟荃
应对办公室政治是很多管理专家不愿涉及的课题,“不争而争”的三大智慧与其说是解决之道,不如说是管理者人生修炼的最高境界。
——中国华商书院学友会佛山分会秘书长 谢江华
我的公司是典型的家族企业,陈老师关于“家族成员综合征”的分析,真是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江苏占运集团董事长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