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横格竖格/青年原创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徐艺嘉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式中学生活的故事,真实而令人反思。

这是一群花儿一样的少年。本应该享受阳光生活,无忧无虑,快乐学习成长的季节,却被传统的应试教育压抑得没有快乐,缺少幸福的空间,一个个心灵扭曲变形,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为“分”而恶性竞争……小说写得有板有眼,严气正性,在当下时代的大背景和学校教育的小环境中,活画出了置身其中的学生和老师们的尴尬处境与紊乱心境。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式中学生活的故事。真实而令人反思。

这是一群花儿一样的少年。本应该享受阳光生活,无忧无虑,快乐学习成长的季节,却被传统的应试教育压抑得没有快乐,缺少幸福的空间,一个个心灵扭曲变形,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为“分”而恶性竞争,而嬉笑怒骂,悲欢离合,玩命学习,疯狂做题和考试,折射到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令人阅读起来欲罢不能,读后掩卷沉思,悲哀丛生。

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究竟应该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挖掘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和潜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人性化教育和创新教育?是这部小说所揭示的深刻文化内涵。

中国教育向何处去?中国人如何提升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传统中华文化该如何发展?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面对而关心的重大问题。

相对于那些大红大紫、无病呻吟、充满空虚和小资情调而毫无思想力度的泛青春派小说而言,该部作品无疑更贴近现实生活。小说中锦乔、月季、君子、苏铁、石榴、银杏、鸟不宿、白兰、小号、赉老师等人物形象鲜活,个性刻画深刻,又不失机智而幽默,情节曲折、跌荡起伏、环环相扣,以学校的学习、生活为主体,同时涉及家庭及社会各个层面,展现出一幅真实而多彩的青春画卷,是一部集思想、语言艺术于一体的难得之上乘佳作。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名校门槛

第二章 一语道破天机

第三章 一个不愉快的见面礼

第四章 大有野人误闯别墅之态

第五章 同达中学——仨字儿

第六章 丢钱风波

第七章 无颜见江东父老了

第八章 比“孟母搬家”还用心良苦

第九章 本来无雨对这种男生没兴趣

第十章 百合觉得锦乔有点草木皆鬼了

第十一章 属于家庭的温馨与亲情被一分为二

第十二章 今夜无法入眠

第十三章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第十四章 大家送给竺老师一绰号:新华字典

第十五章 石榴绝望了

第十六章 不知将来又有怎样的好戏连台?

第十七章 中国教育者的观念怎么就都这么落后呢?

第十八章 他的脸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第十九章 她所有的痛苦都源自学习成绩不好

第二十章 她也没那么多的爱可以挥洒

第二十一章 其他的就几乎是美国费(废)城

第二十二章 一级谋杀案成立

第二十三章 她把那块被征服的墙皮缓缓送进嘴里

第二十四章 她说这是她最秘密的隐私

第二十五章 她将隐私摆上台面,隐私便失去了魅力

第二十六章 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及格化

第二十七章 她各科的学习成绩进入红灯区无法自拔

第二十八章 你打算让他从多大开始流浪

第二十九章 她有点儿像生活在逆行道上的人

第三十章 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

后记

试读章节

新学校,新面孔,新书本,新墨香,一切都是新鲜的,只有封闭式的课堂还是“涛声依旧”,跟小学课堂没什么两样。

刚开学,所有老师轮流到班里作自我介绍,脸上挂着清一色的职业微笑,一个个说着相似的开场白:“大家好,很高兴能和你们认识,今后我们要在一起学习和生活,我希望我不仅是你们的老师,更是你们的朋友。谁有什么困难都可以私下来找我,我非常欢迎。”然后背过身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大名,一如挂起一条幌子,准备开张营业。

锦乔发现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喜欢从一开始就把自己跟学生的关系拉得很近,迫切得犹如两个陌生的人初次见面就想结成生死之交,省略掉中间所有细节。

锦乔希望这种感觉能长久。她特别喜欢苏东坡的那首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有一个人是个另类,他就是数学赉老师。

赉老师真实得可怕。

任何开场白都没有,什么客套话皆无,像是他带久了的一个班,彼此相知相熟,一进教室就直奔讲台。他手里提一个深蓝色的大布袋,皱着一副忧国忧民的黑眉头,正规的灰色西装,暗淡的色调拼凑出一种肃穆的气质,个性得不容冒充。

赉老师刚刚在讲台上“落户”,就熟练地从那个深蓝布袋里掏出一本代数书,打开翻到预定的一页,接着转身在黑板上抄题。一笔笔恨不能戳破黑板的力度,令人想到煤矿工人在大力掘煤。

“拿出一张数学作业纸来。”赉老师边抄题边说。

就在大多数学生们尚未完全反应过来“数学作业纸”为何物时,赉老师扶了下眼镜,“有谁做完了?”他的速度和学生们的迟钝恰似电子邮件与鸡毛信。

不久,赉老师明明白白地向学生们解释了他为什么这么做:“你们不要相信‘素质教育’,那东西靠不住。人家600分录取,你考了300分,告诉人家‘我素质高’,人家会要你吗?”

一语道破天机。

“咱们还是来实的。”赉老师倡导实用哲学。

同学们哗然。以后再听他的课字字如白居易那首诗“大珠小珠落玉盘”,仿佛漏听一个字就跟名牌大学无缘。

赉老师是那种不动声色就可以轻易制服学生的教师,这点尤其令人佩服,轻易学不来。如此非凡的能力源自于他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个性魅力。

有一节课,赉老师发现有个学生听课不守规矩。

他继续认真地讲课。大部分学生认真地听课,课堂基本一片太平盛世。

他的眼神鹰隼一般迅疾定位在某一点。

他疾步走过去,所有人都密切注意他的去向。

一个男生狡兔般将一本书扔进桌斗里,然后装作没事人一样抬头避开走近的赉老师和他那双搜狐般锐利的目光。

赉老师精准地从男生的桌斗里摸出书,手捧《圣经》般无限夸张地看了一眼,一字一顿地大声读了出来: “零……下……一……度”。

教室里出现窃笑。

赉老师快速地翻阅,像是在寻找什么秘密,弄得书页“哗哗”山响,像野猪趟进高粱地,反复几遍,最后目光定格在书的封面上,片刻,意味深长地说:“是挺冷的。”

胆大的学生全部笑出了声,胆小的捂着嘴从牙缝往外“嗤嗤”喷气,跟火箭点火要发射似的。  “啪”的一声,赉老师丢下书。

所有人的心都跟着一沉,预想着随之会爆发的“星球”大战。

赉老师回到讲台,课照讲,跟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一派大将风度。

仅此一招,恰似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将一班少男少女征服得五体投地,月季、白兰、木槿、君子等一干个性鲜明之人全都拜倒在他的脚下,立马在心中将他供奉起来神一般顶礼膜拜。

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正是赉老师的高明之处。在有效杀灭对方不尊重他讲课的锐气之后,并不将其置于死地,而是留有存活和回旋的空间,令对手屈服并敬佩,记住他的威严。足矣。

可见,赉老师擅长剖析学生心理,深谙用兵之道。

赉老师判考试卷子从来不超过一天,超期似乎就会变馊。

赉老师把学生们对他的畏惧视为最高荣誉,却装作视而不见。他信奉“分数才是硬道理”,逼迫学生像面对自己的命一样面对分数,集中精力投入到大量做题和改错中去。如果有人不认真改错,他便会使出杀手锏,镜片后一双小鹰眼死死盯住其人良久,阴森森地说:“你的分……我可都记着呐……”令听者后脊梁仿佛趴着一条正在“咝咝”吐芯的蛇。

赉老师看哪个学生不注意听讲准把他拎起来回答问题。可想而知,这类回答通常是驴唇不对马嘴。赉老师不急不恼,用阴沉而略带恐怖的声调挖苦道:“你要冷静啊……你怎么好像在说宇宙语……”然后他将粉笔丢在讲台上,面向全班同学危言耸听地说:“我跟你们说啊,这人要是不认真听课,就像自己跳进麻袋里。跳进去还不够,还把自己给捆上。捆上还不行,再自己跳进河里……你们说这种人傻不傻?”

“傻!”全班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锦乔捂着嘴直往肚子里乐,心想这赉老师也真够逗的,脑子兴许给气出了毛病。人都进麻袋了,如何还能将麻袋捆起来?再自己跳进河里?除非练过葵花宝典东方不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赉老师喜欢看学生做数学练习册,并让学生做前一定要告诉他,他帮助选择,顺便作些监督,看看哪些人还没有做。

像君子这种顽劣的学生在上赉老师的课时也格外自觉地乖,发奋苦读,练习册一本接一本地啃,像饥饿的山羊遇见一片片绿洲般疯狂。估计他小时候吃奶也这么卖力,不然今天也不至于长成接近猪的腰围。

P14-16

序言

小我许多的徐骁说他上中学的女儿徐艺嘉写了部小说,要发给我看看。我以为无非是小女生的小故事、小情趣,一看却大出意料——中国文坛又闯出一匹黑马!

小说写得有板有眼,严气正性,在当下时代的大背景和学校教育的小环境中,活画出了置身其中的学生和老师们的尴尬处境与紊乱心境。我感觉,这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说,而是以小说的方式,来真切描述中学教育的滞后现状,并为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仗义执言的作品。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它是一部以文代谏之作。

在作品主人公锦乔所就学的“名噪京城”的同达中学,不仅“整体布局气派,十足一阔佬”,而且“最引人骄傲”的是高考之后的“校园庆功会”,“校长扳着手指头向来宾一一介绍文、理科的状元、榜眼、探花”,这使得同达中学的校服“身价倍涨,万金难求”。而有幸进入这所学校的锦乔和她的同学们,则犹如进入了考分的生产线和加工厂,没有了课余,没有了欢乐,没有了自由,也缺少了自尊;因为“争分”,老师们绞尽脑汁,学生们竭尽全力,大家都像是被拴在了“分数”的疯狂战车上,既不能自己,也难以自拔。

“分数”统领了同达中学的一切之后,是如何的可怖、可悲和可叹,这部《横格竖格》可谓写得入木三分又淋漓尽致了。锦乔所在的实验班因都是“考试尖子”,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考取高分的竞争上,无暇顾及其他,文娱竞赛只得了倒数第一,体育比赛更是只能垫底。学习拔尖的学生,都各有一肚子苦水。穷苦出身的腊梅,“在同龄孩子还沉迷于童话故事里的王子与公主时,各种数学竞赛辅导书就成为她钟爱的‘工具’”;石榴也觉得“学习越来越乏味,成天和剩下的那点自尊苦耗”;月季更是觉得“在家父母管着,在学校老师管着,两座大山,压得我们一点自由都没有”;而内向的锦乔,“难受得经常独自在校园里徘徊而不愿意回班级或宿舍去,因为那里只有虚伪、竞争、压力并摧毁自尊,缺少坦诚的合作、交流和友情。”白兰对她爸爸所说的一席话,更是发人深省,“你总告诉我们要一辈子奋斗才能有享受,我就不明白了,一辈子都用来奋斗了,还怎么享受,去坟墓里享受吗?”这与其说是白兰对她爸爸的话语的质疑,不如说是孩子对家庭教育的质疑,学生对学校教育的质疑。对于这样几乎是呐喊般的声音,我们真应该认真倾听,虚心接受,并深入思考,切实反省。

作为一部小说来看,《横格竖格》中的众多人物塑造如锦乔、月季、赉老师、君子、苏铁、白兰、银杏、水仙、石榴、鸟不宿、小号、腊梅等等虽着墨不多,但人物个性鲜活生动,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足见作者的文学功力。虽然某些地方尚显不足,人物描写比较粗疏,有欠丰厚和饱满,故事本身因写实有余,想象不足,带有明显的纪实性特征。但这部小说自有其瑕不掩瑜的特点,那就是蕴藏于人物、寄寓于故事的智性思考与理性批判,思考来自学生的切身实践,批判指向僵滞的应试教育,因这些都是一个“局内人”不打折扣的自省与自诉,格外让人觉着真实,感到震撼。一部作品保有这样一个郑重又厚重的内涵,这在同龄作者和同类作品中确实是并不多见的。

作品的引人之处或者说成就了这部小说的可读性的,还有她的语言。那是干净利落的叙事,自出机杼的白描,内涵蕴藉的对话,尤其是行文中不经意间发出的议论,可谓数语中的,言简意赅。如写到凌霄鼓起勇气向政治课老师提意见时说,“大胆地像57年直言进谏的右派”;如说国人进饭店的不文明做派,“就像闹土改,分房分地分粮食”;如写到锦乔去儿科看病时对少见多怪的医生的反感,“心想这人居然把自己的一生都断送在儿科手里了,思想永远无法长大,也不可思议”。这些比喻与隐喻性议论,表现了作者超常的国史知识储备及其巧妙运用,也表现了作者的感觉准确和思想机敏。这样的文字在可读性中,带有相当的可思性,给作品平添了许多情趣与意趣。

作者语言的另一大特点就是无处不在的机智与幽默,对小说语言具有如此强大的驾驭和把握能力竟出自一位18岁的少女之手实在令人震撼与惊喜,是中国当代文学之幸事。

小说的三元构成就是故事性、思想力和语言,缺其一则沦为残疾作品。而这三者《横格竖格》兼而有之,委实难能可贵。纵观当代文坛小说创作,无论是知名度颇高的泱泱大家,还是所谓的80后火爆青春写手,又有几人真正能达到如此境界呢!当前文坛这种铺天盖地的媚俗、无病呻吟、商欲横流、没思想、缺少道德、语言苍白无力、绞杀纯文学的混乱现象究竟还要持续几何呢?

鉴于以上看法,我的结论是:这部《横格竖格》因小中见大——事关教育及青少年培养、国家发展之大局,非常值得关注;而她的作者徐艺嘉因人小志大——充满责任感的写作,也相当值得期待。

2006年1月18日于北京朝内

后记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在北京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自2008年4月起实施“出版原创推新工程”,推出并启动了“青年写作爱好者作品征集出版”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全国各地青年写作爱好者的作品纷至沓来。我们组织专家委员会和出版单位反复审读、严格把关,遴选出优秀作品,以“青年原创书系”的形式陆续扶持出版。

组织实施“出版原创推新工程”是政府行政部门推出的一种出版创新模式,目的在于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主体作用,推动新闻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群众不仅是出版成果的消费者,更是出版业的开拓者、建设者和实践者。青年人激情飞扬、勇于开拓、熟悉生活、热爱生活,是出版业的未来和希望。当前,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管理体制机制和出版业向市场转型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图书出版存在原创活力不足,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重复出版、跟风出版现象突出,原创民族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不鲜明,原创作品和人才低迷等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深入持久地实施这项工程,为青年写作爱好者搭建展示才华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实现理想与梦想的广阔渠道与空间,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着力发掘培植一批有潜质的写作新人,为出版业持续繁荣发展培育新生力量,丰富出版资源。

为深入推进“出版原创推新工程”,进一步拓展作品征集范围和形式,提升征集作品质量和数量,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与盛大文学有限公司于2009年2月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青年原创作品的发掘与出版。从此,凡发表在起点中文网出版频道的原创作品,均将参与“出版原创推新工程”,由盛大文学公司评选后进入“出版原创推新工程”的遴选程序。此举,为广大青年等原创作者施展才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为畅通的渠道。

“青年原创书系”推出的这些作品,一方面显示出了青年作者们不凡的创作潜质;另一方面也因为其“新”,所以在艺术创作上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是,我们相信,有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有青年写作爱好者坚持不懈的努力,“青年原创书系”一定会推出更多更好的优秀原创作品,“出版原创推新工程”也一定会朝着“推出新人、打造精品、引领导向、繁荣出版”的目标迈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