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评级阴谋(看透经济危机真相的第一本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作者 黄献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危机到来之间,参透世界格局、人生机缘。

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债券降级毁灭一个国家。

黄献编著的《评级阴谋(看透经济危机真相的第一本书)》将利用第一至第七共七个章节的内容来描绘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在欧债危机中的转圈圈游戏(就是不停地将债务战火从一个国家引导至另一个国家,始终使欧元区国家处于火烧眉毛的焦灼之中)。

内容推荐

欧元诞生之前,高盛施展“金融炼金术”给希腊种下“特洛伊木马”。2009年,评级机构突然发难,希腊主权债务评级不断下调,希腊乱成一锅粥。欧元区众志成城救助希腊之际,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法国的主权债务评级先后受到打击,一时间,欧洲遍地烽烟,至今不熄。

资本的乌鸦——三大评级机构到底代表谁的利益?干掉欧元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在哪里,中国能否免遭毒手?面对如此局势,我们应该怎么办?《评级阴谋(看透经济危机真相的第一本书)》讲为您一一解读。

《评级阴谋(看透经济危机真相的第一本书)》由黄献编著。

目录

序章:正在进行的货币战争

 欧元区仍被玩在股掌

 超级大国德国被警告

 切断危机救助的最后一条路?

 欧元区领导人承认困难重重

 欧盟对三大评级机构启动调查

第一章 秒杀希腊:评级机构为什么要和高盛沆瀣一气?

 终于被评级机构揪住

 高盛十年前种下的局

 都是因为欧元惹得惑?

 欧央行和IMF联手救助

 欧债危机快到头了吗

第二章 打压欧元:评级机构究竟在代表着谁的利益?

 美元如芒在背

 嗜利如命的对冲基金大佬

 投行将灵魂卖给了魔鬼

 奥巴马呼唤热钱归来

第三章 扫射爱尔兰:评级机构为何要当资本集团的看门人?

 抓住爱尔兰的小辫子

 失去了绝佳的机会

 卡恩是个爷们

 800亿怎么花,爱尔兰没有想清楚

 默克尔又恨又揪心

第四章 干掉一切对手:葡萄牙的灭顶之灾

 葡萄牙失火了

 总理扛不住政治压力

 四月攻势

 阴谋论:IMF总裁的莫须有罪名

第五章 施暴者的自由:西班牙的僵尸疑云

 挖个坑让西班牙跳

 决定欧元区命运的国家

 这是一场战争

 欧洲左右为难

 出尔反尔的资本乌鸦

 僵尸疑云是谁说出的

 欧洲央行动真格的了,好戏刚开始

第六章 谁扣动了扳机:意大利躺着中枪

 主战场——意大利

 耐人寻味的时机

 一场丑陋的强暴

 市场嗅到了令人兴奋的气味

 单挑?你out了,群殴

 欧洲央行想救不能救

 名符其实的黑色星期五

第七章 法国被撞了一下腰

 悬而不落的铡刀

 更大的灾难

 金融的马其诺防线

 一个恶劣的笑话

 德法意的无奈联手

 一个被事先张扬的结局

第八章 降级阴谋论:左右评级意见的是利益还是政治?

 美国借标普降级做空全球?

 流言袭德而不袭英有玄机?

 穆迪是巴菲特的操纵工具?

 标普换帅无关美国评级降级?

第九章 做空中国:我们怎么办?

 质疑一:用推理数据做空中国

 质疑二:将国际资金赶回美国

 质疑三:配合国际投行唱空做多

 质疑四:强调政治利益而非经济管控能力

 中国该如何应对来自评级机构的压力

 附录一:信用评级的历史演进

 附录二:信用评级的八大问题甄别

 附录三:标普主权信用评级模式

 附录四:穆迪主权信用评级模式

 附录五:惠誉主权信用评级模式

 附录六:标普信用评级体系介绍

 附录七:惠誉信用评级体系介绍

 附录八:穆迪信用评级级别体系

 附录九: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信用评级符号比较

试读章节

出来混早晚都要还,十年前欠下高盛的债务在十年后即将到期,新上台的希腊总理不得不将债务真相告知民众,一桩充满欺诈和贪婪的债务丑闻就此大白于天下。

对冲大佬们酒会聚议,从希腊债务中嗅到套利商机,他们急切需要欧债危机上演。

狡猾的高盛在将钱借给希腊的同时,就为希腊埋下了陷阱,也为自己获利铺平了道路。

他们需要有人将欧债危机点爆。这个人就是评级机构。

苍蝇盯上了有缝的希腊蛋

惠誉调低希腊主权评级的前日,2009年12月7日,前往雅典中心广场参加年会的金融家们一定还能清晰记得当时的场面:雅典街头到处是呐喊抗议的人,到处是防暴警察。他们不得不在警察的护送下,小心翼翼地躲避着可能随时飞来的石头,穿行在愤怒的气息中。那感觉就像是世界末日。

抗议的根源在于新总理的举措让他们感到不满。帕潘德里欧于当年10月5日上台,刚刚登上权力宝座还没来得及庆祝的他赫然发现前任总理为他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经济黑洞:2009年希腊政府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7%,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3%,而欧元区对这两项标准的要求分别是3%和60%。

显然,希腊财政负债水平远超欧元区的约定标准,成为了最不听话的成员。为此,帕潘德里欧不得不宣布一系列以增税、减员、减薪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紧缩政策,而一向习惯于享受高福利的希腊人民自然是难以忍受,他们纷纷走上街头,表达对这些政策的不满。

但抗议难以阻止更坏局面的发生。帕潘德里欧像是皇帝的新装里那个说真话的孩子,毫无顾忌地将希腊政府多年来蒙蔽的赤字真相给揭穿了。他对希腊赤字水平的公布,令全世界愕然。但同时也令一部分人欣喜,这部分人可能就包含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标普、惠誉和穆迪。它们或许会想:终于等到机会了。

首先跳出来的是惠誉,2009年12月8日,惠誉宣布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前景展望为负面。同时还下调了希腊5家银行的信用级别。惠誉给出的理由是:希腊中期公共财政状况令人担忧,其金融机构的不良信誉以及政策面的负面因素,难以确定该国是否可获得“均衡、可持续的经济复苏”。这是希腊主权信用级别在过去十年中首次跌落到A级以下。前景展望为负面,说明该国目前评级不稳定,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

紧跟着跳出来的是标普。2009年12月16日晚间,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贷评级下调一档,从“A一”降为“BBB+”。同时警告说,如果希腊政府无法在短期内改善财政状况,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

最后出来的是穆迪。2009年12月22日,穆迪宣布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三大机构粉墨登场,一场好戏即将上演。

在盯住希腊之前,评级机构一直像是幽灵一样在欧洲市场上游荡,寻找着合适的下手对象。它们为什么将眼光重点放在欧洲?这和美元地位以及美资投行、对冲基金有关系,这些内容会在后面一一讲出。为什么说希腊对它们来说是个好机会?除了上面的关系外,还要考虑欧元区的缺陷问题,希腊与欧元区其他国家的联动问题,以及如何利用希腊这个撬点拖欧元区下水这样的问题,这些内容也会在随后一一讲出,在此不表。

国际评级机构一度将资本主义传统老牌大国英国当做下手的对象。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波及全球。受此金融危机影响,英国的预算赤字水平上升。200g年5月,英国政府公布称其4月份的预算赤字同比增长10倍,达到70亿英镑。这使得英国的公共债务水平超过政府此前的预期。IMF听到这个消息后呼吁英国政府加快债务削减步伐,认为该国不断增长的借贷水平是该国的经济薄弱之处。  但英国政府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很自信。其实也可以理解,谁家的账本谁清楚,各家都有各家的打算。英国首相发言人称,英国政府财务状况的可持续发展不容置疑。说话底气十足。他的底气是有资本的。英国国债自1693年以来就从未出现过违约现象,英镑始终是国际上最好用最受欢迎的国际货币之一。对于这样底蕴深厚的国家,国际社会应该有理由来相信他们处理债务的水平。P16-18

序言

腊作弊是高盛为欧债危机埋下的祸种,下调欧洲各国主权评级

是评级机构将欧债危机推到了世界前台。三年时光已过,债务困局未能破解,欧元区国家依然被评级机构锁喉。

欧元区仍被玩于股掌

本书将利用第一至第七共七个章节的内容来描绘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在欧债危机中的转圈圈游戏(就是不停地将债务战火从一个国家引导至另一个国家,始终使欧元区国家处于火烧眉毛的焦灼之中)。

欧债危机起始于2009年12月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上台揭开的希腊债务丑闻,历经将近三年的治理和救助,时间滑至2012年的8月,人们赫然发现,欧元区诸国依然没有逃脱评级机构的“掌控”,国家经济的命运依然在评级机构的股掌之中。

尤其是那些已经被评级机构点爆的欧元区国家。

先说希腊。

这个“坏孩子”自从依靠作弊进入了欧元区,就成为欧债危机的“发源地”和导火索。

2012年8月13日,希腊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希腊经济第二季度仍深陷衰退中,该国经济当季同比萎缩6.2%。

希腊目前已经进入经济衰退的第五个年头,委靡的经济也令该国失业率不断刷新纪录。希腊的失业率也已经攀升至23.1%的高位,15~24周岁的希腊民众中有55%没有工作。

经济学家们称,希腊的数据大致符合希腊新任总理萨马拉斯最近给出的2012年该国GDP将下降逾7%的预期,但比欧盟委员会最近发布的希腊展望报告给出的萎缩4.7%的预期以及救助基于计划的预测要糟糕得多。

严重的衰退程度表明希腊的经济运行已经偏离正轨。

任何事情都有连锁反应,经济衰退必然引起税收的减少。企业破产数目的增加使得政府的企业税收在不断缩水,而受减薪和失业率创纪录新高影响,希腊民众上缴的所得税也在减少。这使极其缺钱的希腊政府更加举步维艰。

经济衰退还关乎另外一个现实问题:由于希腊经济已连续五年衰退,该国将很难实现欧盟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减赤目标,而实现这些减赤目标是希腊获得第二轮1730亿欧元救助贷款的前提条件。

在希腊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出炉之际,由三党组成的希腊联合政府近几周来一直在就规模达115亿欧元的紧缩计划进行讨论。同时,他们还计划发行大规模短期债券。

发行债券需要信用支持,信用评级越高越好发行。但是在2012年8月7日,标普却宣布将希腊的主权评级前景从稳定降至负面,确认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为CCC级别(意味着有可能违约),给予希腊长、短期外币或本币主权评级分别为CCC和C级(仅仅略高于违约级)。标普半路杀出,欧元前景再次承压,给希腊短期债券发行被蒙上巨大的阴影。

2012年8月2日,标普将爱尔兰主权债务评级维持在BBB+,较垃圾级别高出三档。

在前一周,爱尔兰举行了自2010年9月以来的首次国债拍卖,标普称这反映了爱尔兰所取得的进展。但标普依然“冷血”地指出,国债拍卖的高成本表明,在现有的国际救助计划于2013年结束时,爱尔兰从市场融资的渠道仍可能受限。

标普称,若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助计划不能充分执行,那么爱尔兰评级可能面临下行压力,在标普看来,这可能会抹杀爱尔兰政府在重返市场融资方面取得的进步,并让围绕必要的后续救助计划的谈判变得复杂。

此前在6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批准向爱尔兰发放14亿欧元(约合18亿美元)贷款,至此,IMF根据经济稳定计划向爱尔兰拨发的贷款总额已达到182亿欧元。该笔贷款是IMF董事会在对爱尔兰经济计划进展进行第六次评估之后批准的。这是爱尔兰共计850亿欧元救助计划中的一部分。

标普警告称,如果外部市场对爱尔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弱于该机构当前的预期,或者欧洲的衰退情况加剧,那么爱尔兰的评级也可能会面临进一步的压力。

标普表示,鉴于爱尔兰融资渠道有限,2012年和12013年爱尔兰评级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概率被下调。

一天之后的2012年8月3日,标普下调15家意大利银行评级。

惠誉评级机构在2012年7月宣布,维持意大利的主权信用评级在A一的水平不变。而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7月将意大利的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两个等级至Baa2,并同时下调了10家意大利银行的长期评级。

此次标普下调意大利银行评级,给出的理由是意大利经济及其银行业所面临的债务风险均在增加。标普预计,2012年和2013年意大利银行的问题资产规模将大于此前预期,并高于欧洲其他国家。到2013年底,意大利银行的问题资产将从2011年底的1660亿欧元升至2180亿欧元。

标普同时将意大利的经济风险指数从4上调至5,以反映该国信贷风险不断上升的情况。标普预计,意大利经济陷入衰退的程度会更深,持续的时间更长。2012年意大利经济将萎缩2.1%,2013年继续萎缩0.4%o疲弱的经济现状增加了该国银行资产的脆弱性。

西班牙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金融市场方面,2012年7月份,在一级市场上,与6月末相比,西班牙短期国债发行利率上涨50个基点左右,中长期国债发行利率上涨80~100个基点。在二级市场上,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攀升并数次突破7%关口,一度达到7.62%,与6月末相比,增加114个基点。

一级市场国债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国债收益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说明投资者对其偿还能力信心下降。

宏观经济方面,2012年6月份,西班牙失业率高达24.8%,超过希腊的23.1%,成为欧元区17个成员国中最高的,更是整个欧元区失业率11.2%的2倍还要多。二季度,西班牙GDP增长率为一1%,低于一季度的一0.4%,持续衰退。标普也将西班牙2012年乘]2013年的GDP增长率分别调降至一1.7%和一0.6%,经济长期衰退已在所难免。

标普依然穷追不舍:2012年以来,将西班牙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BBB+,将短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A-2,前景展望为负面;同时也下调了11家西班牙银行短期和长期评级,并将另外6家银行的评级展望降为负面;下调西班牙9个自治区评级,前景展望均为负面。

超级大国德国被警告

欧元区的超级大国是德国。但眼下德国也处于进退两难之境地。

所谓进之难,就在于德国是欧债危机各种救助方案中的最大出资方,但眼看着欧债危机依然没有消停的意思,如果继续出资,德国的经济将会受到影响。

根据统计,德国对危机应对计划的总贡献目前已经累积到了1130亿欧元,相当于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4%。这包括了对希腊的贷款、对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担保以及对欧洲稳定机制的承诺出资。德国在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和欧洲稳定机制中的出资份额均超过27%,其中在欧洲金融稳定基金中的担保承诺金额为2110亿欧元,在欧洲稳定机制中的贡献资本额也达到1900亿欧元。

这些钱对于德国政府来说已经很庞大了,但对于欧债危机的救助依然是杯水车薪。以欧洲金融稳定基金为例,在西班牙从中获得1000亿欧元的救助款之后,这个基金能够动用的资金额度仅为1400亿欧元,如果意大利再伸手申请援助,这个资金将会被要个底朝天。  并且这些资金全部投入到西班牙或意大利,对于危机救助能不能起到预期中的作用尚难预料。如果继续实施救助,这就意味着德国需要继续拿出大笔资金。

但德国自己也缺钱了。数据显示,2012年7月份德国的商业景气指数为103.3,已经连续3个月出现下滑,并创下28个月来新低,这表示德国经济活动可能正在放慢。

德国的退之难在于德国不敢退。欧债危机使德国的潜在风险敞口达到6710亿欧元,相当于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这个数字大得惊人。如果德国退出对其他国家的救助机制,如果出现希腊退出欧元区或者欧元区解体这种局面,那么德国的这些风险敞口将会蒙受多大损失,没人能够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并且,如果欧元区解体,德国将会遭受严重的经济衰退,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进退两难之中的德国,却被评级机构盯上了。

2012年7月23日,穆迪将德国、荷兰和卢森堡三国的AAA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穆迪给出的理由有三点:一是在欧洲现行的政策框架下,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损害正在不断增加,这给欧元区其他成员国特别是西班牙和意大利带来深远的影响。二是即便希腊不退出欧元区,随着决策者逐步采取危机应对举措,欧元区实力较强的成员国比如德国所承担的债务将会随之增加。三是穆迪认为德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正随着欧债危机的恶化不断提高,这也是将德国信用评级调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条理由看似条条在理,但是,正如德国财政部所说的那样,穆迪调降德国评级预期主要考虑的是短期风险,而没有注意到德国长期的稳定前景,德国的经济状况与公共金融仍然稳健,同时欧元区层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欧元区的稳定。

但是评级机构有理由相信,他们这么轻轻一动德国的评级,整个欧元区都将会胆战心惊。

切断危机救助的最后一条路?

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是专门为救助欧债危机而成立的一种基金。这种基金被寄予厚望。但是这种基金却在浑然不觉中将欧洲强国带入到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资金来源是欧元区成员国的担保,显然主权信用级别高、经济实力强大的欧元区强国在这个基金中承担着相对较大的担保和出资任务。

资金的使用方向是为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从来源到去向,进行综合分析,就会明白问题所在:如果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的资金救助需求量无限大,那么那些强国是不是就意味着无限地去提供救助资金?显然这只能造成一个结果:最终强国也陷入危机。

欧洲金融稳定基金需要从市场上募集资金,本身也需要评级机构对其进行信用评级。但其评级的高低依赖于其担保国家的评级,担保国家的主权评级越高,其信用评级就越高。如果担保国的评级被下调,那么这个基金的评级将会被下调。

只有始终拥有AAA级,这个基金的募资效率才会最高,成本最低。问题又来了:如果评级机构下调了担保国的评级,那么这个基金靠什么才能维持其最高的评级?

这是不是意味着评级机构只要操控着欧元区国家的评级,就能轻易地将这个基金募集资金的能量、效率和成本掌控在手中?

还有一种联系必须要重视。这个基金的评级会影响到尚未运行的欧洲金融稳定机制的评级。欧洲金融稳定机制承载着无数人的厚望。如果评级机构下调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评级,那么欧洲金融稳定机制的评级也将受到影响。这意味着,评级机构随时可以干涉欧债危机救助的最后一条路一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对欧债的救助能力和力度。

评级机构看透了欧元区的各种关系。

穆迪在警告了德国、荷兰和卢森堡可能会因为欧元区风险敞口而失去最高评级AAA级之后,就在第二天,2012年7月24日宣布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该基金目前尚能维持AAA级评级。

穆迪的这一招看似非常合理,因为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评级与其担保国比如德国、卢森堡的评级有着密切的联动关系,在担保国的评级展望下调之后,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评级展望被下调就在合理之中。

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评级被下调后,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投资者会要求以更高的利益来补偿因评级下调而带来的市场波动风险,这就意味着从该基金申请救助贷款的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将会面临更高的还贷成本。

这让在危机中已经苦度三年的他们,将会承受更大的苦痛。

欧元区领导人承认困难重重

在2012年6月18日召开的20国集团(G20)峰会上,欧洲官员承认结束欧债危机尚有很长的路要走,承认救助危机困难重重。

欧元区老大德国关心的是希腊这个小弟是否言而有信。德国总理默克尔怀疑希腊未必会履行自己的财政紧缩承诺。希腊履行这个承诺是有难度的,财政紧缩救的是政治,害的却是民众(任何国家的财政紧缩都会给民众造成这种感觉)。民众自然会反对政府这样做。但是希腊政府已经对外界进行了紧缩承诺(不承诺他们就无法申请到救助资金)。希腊政府左右为难。一国政府,为了政治前途,多半会亲民——这也是德国总理默克尔担心的原因。

尽管欧元区其他领导认为欧洲需要考虑更广泛的措施来使希腊获得更充分的救助,但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希腊必须先做到自己之前的承诺。言外之意,如果希腊不能遵守诺言,德国可能会停止对希腊的救助支持。德国总理如此表态,使希腊救助前途蒙上阴影。

其实解决欧债危机需要欧元区领导人迈出更大的步伐,但救助一个希腊尚且不能齐心协力,而类似于建立欧元区银行业联盟、统一欧元区所有预算之类的大举动更是让人觉得不靠谱。有欧洲官员直言不讳地说,要想使欧元区实现统一预算,估计要等到十年之后。

到那个时候,还需要统一预算吗?

危机依然在灼烧着欧元区的屁股,解决危机最重要。

欧债危机显然是这次峰会的讨论重点。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衰退。这次峰会就成了这些国家领导人的出气筒,纷纷指责欧元区国家给全世界制造了大麻烦。他们指责的重点是欧元区的救助措施,指责欧元区国家在救助决策上效率太低,不能对即将出现的形势做出积极反应。

指责毫无意义,如果他们知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最有效,他们也会积极行动的。

决策过程过于缓慢,根源在于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决策是否有效。

虽然参加这次峰会的每一个人都在讨论欧债危机该如何解决,但没有人知道到底该怎么办。

还有一个信息不得不让人高度警惕: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在2012年7月26日证实,在接下来的希腊债务危机救助中,不管是通过债务重组还是额外注入资金,都应该由欧盟来承担,并且希腊将需要进一步的资金支持。该机构近期曾表示,希腊救助已经偏离计划轨道。

这是不是因为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与欧盟在危机赦助上开始扯皮、推诿?

这间接证明了债务危机未来救助的难度。如果前途明朗,已经积极参与救助近三年、将人已经推到半山腰的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没理由这个时候撒手不管。

只有在前途一片黑暗的时候,才会有人因为担心不确定性而停下脚步。

欧盟对三大评级机构启动调查

被怀疑就应该被调查。

欧盟官员一直对评级机构在欧债危机中的作用和角色极为不满,甚至怀疑评级机构是引发危机的罪魁祸首。2012年7月,欧洲证券市场监管局开始对三大国际评级机构进行调查。这项调查预计到2012年底才能结束。

在此之前,欧盟对三大评级机构是没有任何监管的。直到2011年欧盟要求任何进入欧洲市场的评级机构必须要到欧洲证券市场监管局备案、注册,这种“放羊”局面才得以改观。

评级机构的表现让人生疑:在欧债危机爆发之前,对市场上的很多产品都给予了积极评价和较高评级,而随着债务危机爆发,它们却一夜之间变脸,在主权评级和金融机构评级上采取了大范围降级的做法。

欧洲证券市场监管局主席迈耶尔说,我们对评级机构的监管,不是要改变它们的评级结果,也不是去干涉它们的评级方法,而是要确保它们在任何评级结果上都有充分的证据。

评级机构在发布评级报告时通常是一揽子装了很多评级对象,迈耶尔对此表示怀疑:在过去的几年间,评级机构经常玩大范围降级的做法,人们自然会问,评级机构有足够多的精力和专业知识来完成这些大范围的评级吗?

迈耶尔主导的这次调查就是为人们的疑问寻找答案。

欧洲证券市场监管局这次在对待评级机构的态度上非常严格。评级机构不仅需要在欧洲证券市场监管局注册,而且还要通过其各项审查,只有审查合格,才能在欧洲开展业务。

为了欧元地位,欧盟必须这么做。

2012年7月11日欧洲央行发布报告称,即使在欧债危机扩散的情况下,欧元在2011年仍然保持住了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

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只是略微下降,从2010年的25.4%降至25.0%。欧央行行长德拉吉称,欧元在2011年保持了相对的弹性。

应该说这是一个让欧洲领导人感到欣慰的报告。

但是谁都明白,2011年尚能保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在目前危机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欧元在2012年全年数据中的表现会滑落到何种地步,大家都在忐忑不安。

何况有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底,海外市场对欧元的需求呈下降趋势。

欧央行行长德拉吉2011年7月下旬在伦敦的一次讲话中说:欧央行愿意在职责范围内尽一切可能来保护欧元地位。外界评论说这是德拉吉发出的其上任以来最为强烈的信号。

德拉吉在发表上述观点之前,欧元区正在经受着新的打击: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已经到了需要全面申请国际援助的边缘,西班牙国债收益率触及欧元时代新高7.7%——许多分析师认为,只要国债收益率超过7%,政府就失去了自主融资的能力。

西班牙财政大臣对德拉吉释放的救援信号表示欢迎,说:德拉吉知道欧洲央行对欧元区的未来至关重要,也知道现在的形势变得越来越棘手。

欧央行其实一直不愿意充当债务危机消防员的角色,现在德拉吉改变态度,如此强硬地表态,间接说明了欧洲市场已经恶化到何种地步。这同时也表明,欧盟领导人已经认识到光靠成员国实施财政紧缩和加强经济政策一体化是不够的,欧洲央行现有的政策也是不够的。

为了欧元地位,欧央行必然会采取更有力度的措施来解决危机问题。

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就是他们必须采取的措施之一。

书评(媒体评论)

人们可以想象,一位法官做出判决,不容他人置疑,甚至不给出任何理由。而他对自己的错误,根本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在当法官的同时,他还与被告保持商业关系,他从被告那儿拿钱。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丹尼斯·斯诺尔形容评级机构

一旦某公司出现问题,就大幅调低其评级,在问题发生之前,没有前瞻性的判断,放大了评估对象的好坏,加重了事态的发展。

——央行行长周小川炮轰三大评级机构

评级机构必须拥有固定的操作方式,但近期以来,评级机构正越来越受到市场及媒体的错误影响,可见这些机构已经显现出病态。

——法国央行行长诺亚怒批评级机构

穆迪降级的时机和幅度令人怀疑,此举助长了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具有明显的“反欧洲”倾向。

——欧盟委员会主席罗佐旁敲侧击评级阴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