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以S省C区法院实践为中心的考察》通过研究中国基层法院刑事判决形成的实践过程,试图展现出基层法院判决刑事案件的实际状况,以期大致勾勒出一幅较为清晰并略有新意的法院刑事审判素描,从而以一种内在视角整体性理解和评判这些实践。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以S省C区法院实践为中心的考察/法学新思维文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作者 | 肖仕卫 |
出版社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以S省C区法院实践为中心的考察》通过研究中国基层法院刑事判决形成的实践过程,试图展现出基层法院判决刑事案件的实际状况,以期大致勾勒出一幅较为清晰并略有新意的法院刑事审判素描,从而以一种内在视角整体性理解和评判这些实践。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研究中国基层法院刑事判决形成的实践过程,试图展现出基层法院判决刑事案件的实际状况,以期大致勾勒出一幅较为清晰并略有新意的法院刑事审判素描,从而以一种内在视角整体性理解和评判这些实践。 目录 序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如何触及刑事判决形成的实际 1.3 进一步的限定与说明 1.4 本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2章 法官如何审判:判决形成的司法过程 2.1 问题的提出 2.2 法官如何审判:判决形成司法过程的实证考察 2.2.1 如何获取裁判信息:主动收集与指挥庭审 2.2.1.1 依职权主动收集信息:庭审中的消极与庭审外有选择的积极 2.2.1.2 通过指挥庭审获取信息:放任控方与限制辩方 2.2.2 如何判定案件事实:证据材料的采纳与采信 2.2.2.1 证据能力的认定:对控辩两方证据材料的不同审查方式 2.2.2.2 证明力的判断:预定的证据采信优先顺序 2.3 制度空间、实践压力与认知倾向:影响法官审判行为的诸因素 2.3.1 制度空间的促动 2.3.1.1 刑事诉讼目的 2.3.1.2 刑事诉讼权力构造 2.3.1.3 具体诉讼规则的不足 2.3.2 现实压力的作用 2.3.2.1 工作负担的加重 2.3.2.2 绩效考核带来的压力 2.3.2.3 知识与生理上的局限 2.3.3认知倾向的影响 2.3.3.1 有罪预设 2.3.3.2 政法职业认同 2.3.3.3 对事实可靠性的常识性观点 2.3.3.4 完成工作任务的潜在心态 2.4 如此审判的制度性影响 2.4.1 保障人权与查明事实:不利制度后果的双重分析 2.4.1.1 在查明案件事实上的制度后果 2.4.1.2 在人权保障上的制度后果 2.4.2 从诉讼效率、社会效果到制度创新:法官行为可能的积极效果 2.5 结束语 第3章 法院如何决策:判决形成的组织决策过程 3.1 问题的提出 3.2 判决形成的组织过程:实践中的法院内部诸决策机制 3.2.1 规范与历史上的法院内部决策机制及其实践 3.2.2 近十年来的新发展 3.3 行政权阴影下的多元化整体作业模式 3.3.1 法院内部诸决策机制的基本特征 3.3.2 一种行政决策模式 3.3.3 行政权阴影下的多元化整体作业模式 3.4 为何如此决策:行动者的理由 3.4.1 为什么选择民主集中型决策机制 3.4.2 为什么选择行政审批型决策机制 3.4.3 为什么选择讨论咨询型决策机制 3.4.4 为什么多元化整体作业 3.5 内涵的制度根源,尤其诉讼制度上的根源 3.5.1 司法制度上的根源 3.5.2 刑事诉讼制度上的根源 3.6 结束语 第4章 判决结果中的能动平衡:以可能判决无罪的案件为重心 4.1 问题的提出 4.2 法院的外部结构:影响可能判决无罪案件判决的诸因素 4.2.1 可能判决无罪案件的构成 4.2.2 围绕可能无罪案件的法律外结构 4.3 法院的应对之策及其理由 4.3.1 法院的应对之策 4.3.2 能够如此应对的理由 4.4 以刑易罪与定罪过程中的利益平衡 4.4.1 以刑易罪的独特实践 4.4.2 定罪的利益平衡模式 4.5 可能的制度性后果 4.5.1 利益平衡的负面后果 4.5.2 法官策略行为的意外后果 4.6 结束语 第5章 结论 5.1 判决形成过程的实践全貌:一个重构 5.1.1 谁在(参与)判决 5.1.2 判决形成过程中考虑哪些因素 5.1.3 以何种方式形成判决 5.1.4 形成什么样的判决 5.2 法律、组织与行动者:一个框架性解释 5.2.1 框架的构成要素及其说明 5.2.2 对判决形成过程实践面目的解释 5.2.2.1 法律上的自由空间 5.2.2.2 组织因素的影响 5.2.2.3 行动者行动的促成 5.3 可能改变的和难以改变的:对未来判决形成过程面貌的预测 5.3.1 可能改变的因素 5.3.2 难以改变的因素 5.3.3 未来判决形成过程的可能实践面貌 附录一: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放权”改革的过程研究——以对某法院法官的访谈为素材 附录二:刑事法治的“第三领域”:中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结构定位与功能分析 附录三:刑事法治实践中的回应型司法:从中国暂缓起诉、刑事和解实践出发的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