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布莱森,他是当今英语世界非常多产且又“最能逗乐”的游记作家之一,风头之健不亚于当年的“披头士”乐队(有数据可考)。
《布莱森英语简史》是一本英式极品笑话风格的英语百科全书。谈古道今、旁征博引、及追根究底的方式谈论英语,简直是一本信息丰富的百科全书。
翻译家陆谷孙教授曾公开表露过对布莱森的欣赏和钦佩之情,高呼:“快把布莱森的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布莱森英语简史 |
分类 |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
作者 | (美)比尔·布莱森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比尔·布莱森,他是当今英语世界非常多产且又“最能逗乐”的游记作家之一,风头之健不亚于当年的“披头士”乐队(有数据可考)。 《布莱森英语简史》是一本英式极品笑话风格的英语百科全书。谈古道今、旁征博引、及追根究底的方式谈论英语,简直是一本信息丰富的百科全书。 翻译家陆谷孙教授曾公开表露过对布莱森的欣赏和钦佩之情,高呼:“快把布莱森的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 内容推荐 全球有近10亿人使用英语或学习英语,每天我们都在努力K英文、说英文,但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英文是怎么回事?历史上的第一句英文说了什么?英文为什么有那么多没有道理的规则,为什么“四”是four,“四十”就不是fourty?同样说英语的英国人和美国人,为什么也会鸡同鸭讲?《布莱森英语简史》可以回答你! 闻名世界的旅游作家比尔·布莱森扒完《万物简史》再揭英语老底!在《布莱森英语简史》一书中,比尔·布莱森摇身一变化身语言历史学家,谈古道今、旁征博引、追根究底对世界上最成功的营销案例——英语——空前大起底。 《布莱森英语简史》不仅是一本另类的英语学习读物,它更是一部欧洲文化进化史,一本信息丰富的英语百科全书,当然你也可以当它是一本英式极品笑话大合集来阅读。总之,阅读本书绝对会让你从10亿英语使用者中“脱颖而出”。 目录 第1章 了不起的英文 第2章 语言起源的“汪汪说”和“呸呸说” 第3章 全球语言大混战 第4章 乡下农民叨咕的二流语 第5章 伟大的造字先生们 第6章 全世界都走调 第7章 绕晕你的方言 第8章 无错不成字 第9章 地道英语与蹩脚英语 第10章 英语规律亦正亦邪 第11章 英语很无辜,美语很无奈 第12章 我们自以为是“英文” 第13章 都怪那个惹祸上身的名字 第14章 咒骂本疯狂 第15章 文字里的玄机 第16章 英语的未来 译者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人类到底是在两万年前,还是在20万年前开口说出第一句话,还不得而知。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已经繁衍生息了10万代了。(要知道,我们和耶稣之间也才隔了80代。)就在3万年前,人类迎来了创造力和协作力空前繁盛的时代,其中尤以拉斯科洞穴壁画、劳动工具的改进、对火的使用等最具代表性。如果不是因为当时已经发展出一套相当复杂的语言系统,人类取得的这些进步都不可能实现。 人类语言史看出进化史 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市附近有一个名叫尼安德的河谷,1857年一位考古学家在一个岩洞内发现了一块奇特的古代人类头骨。据推测,头骨属于尼安德特人,在3万年至15万年前分布于欧洲、近东及北非地区。尼安德特人(也叫早期智人)和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身材矮小,仅1.5米左右,前额较低,体格粗壮。从外表上看尼安德特人智力低下,但他们的脑容量却大于现代人(当然这并不表示他们的脑子比我们好用)。这类人种非常独特,找不到任何与他们类似的人种。他们会穿衣服,制作工具,过群居生活。他们会将死去的人埋葬起来并用石头做标记,这也意味着他们会举行某种形式的宗教仪式。他们还会照顾部落或家族中的弱势群体。不同的部落和家族之间甚至还会发生小规模的战争。这一切都向我们暗示了语言的力量。 大约3万年前,尼安德特人从地球上消失了,被一个叫智人的人种代替。智人身材更高,体型较瘦,身体更灵活,外表也比尼安德特人更好看(至少我们是这样认为的)。这类人种10万年前发源于非洲,后来逐步进入近东,在最后一个冰河纪,随着冰雪的消退来到欧洲,他们便是克罗马努人(Cro-Magnon),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中那些著名的壁画正是这些人的杰作。它们是欧洲最早期文明的体现,它们的创作者是人类艺术的先驱。 尽管这些壁画的历史非常悠久,比动物的驯化和农业的兴起还早两万年,但是画中的克罗马努人和我们已非常相似:他们的身体构造、大脑容量以及容貌和现代人并无区别。与早于他们出现的原始人不同,克罗马努人可能会被食物噎住。正是这样一个进化史上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改变,表明人类的喉头位置更深,这种进化虽会让人类一不小心就被食物噎住,却也让我们的发音能够精密且富有变化。 其他哺乳动物的气管和食道并不相通,所以它们可以同时做呼吸和吞咽的动作,食物并不会误入气管,但是智人在吃东西的时候,食物必先经过喉头再进入食道,这样食物经常会不小心被吸入气管。现代人的下喉部在出生时位置较高,直到3-5个月大的时候才会下降,这一点不禁令人非常好奇,因为这也是婴儿最容易发生猝死综合征的时期。总之,正因为你的下喉部位置降低,你才能够说话,你家小狗则相反,因此它只能“汪汪”叫。 根据布朗大学的菲利普·利伯曼(Philip Lieberman)所做的研究,尼安德特人的身体构造使他们无法发出一些像bee中的e或者boot中的oo这样最基本的音。如果他们能说话,他们的发音也会有浓重的鼻音,并且含糊不清,这一点显然阻碍了他们的发展。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尼安德特人是被进化得更加完全的智人取代了,但最近发现的证据表明,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在近东地区同时存在了3万年,而且这两类人种之间并没有杂交的现象出现。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尼安德特人是一个完全不同于智人的人种。如果他们能够存活下来,那么肯定非常有趣! 不管尼安德特人遭遇了什么变故,总之他们最后被历史无情地抛弃了;而智人的艺术造诣则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他们所取得的其他文化成就也同样惊人。他们发明的工具更加专业化,用途更广;他们的狩猎活动也更加有组织、有计划,且更讲究分工合作。 以觅食为例,在尼安德特人的考古遗迹中出现了各种动物的骸骨,这表明他们捕到什么就吃什么;而智人的考古遗迹则告诉我们,他们只捕猎特定种类的猎物,而且会分季节追踪猎物。这些都显示,他们已经拥有一套复杂的语言体系,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今天我们抓几只马鹿吧。你拿几根棍子把鹿赶出林子,我们就拿着矛站在河边上等着,等它们跑过来的时候就把它们杀死”。相比之下,尼安德特人就只会说:“我饿了,我们去捕猎吧。” 也许这些只是有趣的巧合,但是智人创作的壁画所在的区域,正是欧洲最古老、也是最神秘的种族——巴斯克人生活的地方。我们把巴斯克人说的语言叫做巴斯克语。这种语言也许是石器时代欧洲人所说语言中硕果仅存的一种,而那些新石器时代使用的语言最后都被印欧语代替(Indo-European tongues)。当然对于这一点我们并不能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凯尔特人进入欧洲之前,巴斯克语的历史就已经非常悠久了。 直到今天,西班牙仍有约60万人以此为母语,在法国的比斯开湾(Bay of Biscay)附近,从毕尔巴鄂(Bilbao)到巴约纳(Bayonne),以及内陆地区从比利牛斯山脉(Pyrenees)到潘普洛纳(Pamplona),共有约10万人以巴斯克语为母语。从1到5这几个数字(巴斯克语分别为bat、bi、hirur、laur和bortz),我们就能看出来,巴斯克语和印欧语没有什么相似之处。很多语言学家都认为,巴斯克语和其他我们已知的任何语言之间都没有联系。P12-14 后记 本书是由美国知名作家比尔·布莱森所著。作为拥有多部畅销书的作者,布莱森是广受世界读者喜爱的“大胡子”作家,他风趣幽默、诙谐嘲谑的写作风格有别于刻板严肃的学院派作家。 1951年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的布莱森曾任职于伦敦《泰晤士报》与《独立报》,同时也为《纽约时报》、《国家地理杂志》等撰文。目前已经在我国出版的布莱森的著作包括《失落的大陆》(The Lost Continent)、《人在故乡为异客》(I'm a Stranger Here Myself)、《闪亮的日子》(The Life and Times of the ThunderboltKid)等旅游类随笔作品。 这是一本关于英语语言学的书籍,书中涉及英语的发展简史、英语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以及英语这门语言的使用特点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本书承袭了布莱森一贯的举重若轻的写作风格,虽然拿起的是语言学这个颇为严肃的话题,但是读来却完全没有语言学著作所惯有的严肃和距离感。全书条理清晰、内容全面,各种鲜为人知的轶事趣闻亦贯穿其中。读者似乎可以通过作者的叙述穿越英语发展的时光隧道。 本书就像一面多棱镜,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英语的方方面面。通读本书,无疑会使我们对英语这门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语言,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于专业读者来说,掌握书中提到的英语历史和相关知识会增加我们的专业素养。若是教授英语的老师,定能通过引用书中提及的英语背后的故事,使自己的课堂平添声色。 如果你是非英语专业的读者,书中丰富的英语知识也将让你受益匪浅。本书中不仅包括词汇、语法、词源学等有价值的英语知识,还介绍了很多你不知道的历史典故。比如:英语学习者心目中最权威的词典《韦氏词典》为什么叫The Merriam-Webster's Dictionary,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牛津英语大词典》耗时多久才编纂完成?该词典具有怎样的学术价值?他的编纂者究竟有何不同?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志愿者也为这本了不起的大辞典做出了宝贵的贡献,这些人身上都蕴藏着怎样的离奇故事?所有这些,作者都在书中为我们娓娓道来。 值得一提的是,学英语的人都知道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存在着发音、用词上的诸多差异。对于这一点,作者几乎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详细讲述了其中的究竟。书中更有英美两国语言之间的渊源和多年来两国持续不断的“口水之战”。在旁征博引的过程中,作者本人有时也忍不住会跳出来大发议论,斩钉截铁地表达个人观点,让人看了好不过瘾。事实上,身为美国人的布莱森在英国客居长达20年之久,对于英式英语的了解可谓十分了得,由他执笔谈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本书的翻译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和艰难的过程,所幸这其中也常夹杂着译者被诙谐的原文逗乐的笑声。为了便于读者学习,译者把书中大量的例句加以翻译的同时也附上了原文,相信读者可以通过学习书中丰富的例句受益。 本书由曾琳、赵菁翻译,参与相关资料的查找和文稿校对的人员有:吴英、范中杰、龚天菊、邴强、曾涛和吴妮。本书译稿由曾琳最后统一审定。 书中翻译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书评(媒体评论) 布莱森将英语的趣闻与盎格鲁-撒克逊的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在道出英语优势的同时,也显出了英语的古老与活力。 ——《出版人周刊》 全世界超过30亿人说英语,很多人也会讲讲有关英语的故事,但是鲜有像布莱森这么独特的。阅读《布莱森英语简史》,仿佛一场美妙的旅行,一碟母语的可口甜点。 ——《纽约时报书评》 《布莱森英语简史》充满了生动的奇闻轶事……布莱森,这位英语的死忠粉丝把英语的灵活、丰富、博大展现得淋漓尽致。 ——《波士顿环球报》 寓教于乐,引人入胜! ——《洛杉矶时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