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春去春来/百种图书下基层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庞勃
出版社 白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小说是把日常的平淡生活现象加以理想化,个人生活可以充作它的内容,更适合诗意地表现生活。庞勃编著的《春去春来》描写特定时期的中国社会,主人公路一凡的生活经历是当时一代人的缩影。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他在与不同身份、地位、性格的人的交往中成长起来。这一过程,诸多人物事件和现象相互联系和接触,建构起了一个广大的世界。这个广大的世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它有现实基础,又不同于真人真事。却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地反映生活,将改革开放时代气象描画得明快而鲜明!

内容推荐

庞勃编著的《春去春来》原名叫《春色撩人》,在网上开帖连载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网友的点击率接近十万次,并发表了几万字的评论。

《春去春来》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风雷激荡的岁月,在社会深刻变革的年代,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为改变自身命运和生活环境,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然而,他们的理想和愿望,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渐完善社会制度,实行改革开放,才能得以实现!他们在时代的舞台上演绎了各自不同的人生,塑造了不同的生活形象。我把我熟悉的、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人和事写在《春去春来》作品中,旨在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与和谐社会局面,把我们未来的生活创建得更加绚丽多彩。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二章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三章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路一凡见到苗妙春的第一眼,就觉得苗老师太漂亮了!漂亮得连见也没见过,就想起从大人那里听来的两句话:女人漂亮祸水多;老婆漂亮不暖窝!

因此,路一凡再没有多说一句话,再不敢正眼看苗妙春一眼。不过,十一岁的路一凡对这趟差事还是感到挺满意,挺新鲜的。昨天下午,在小学当校长的父亲路文清告诉路一凡,白鹭坪小学分来一位县师范毕业的老师,明天让路一凡跟自己上苗老师家去接。昨天晚上,父亲非常高兴,老是念叨,白鹭坪小学缺的就是这样受过正规教育的老师;苗老师来了,白鹭坪小学师资力量将得到很大的加强;公社教育组长“四只眼”还真够意思,看在老同学的份上,终于卖给了自己这个面子,把全公社仅有的三个公立老师指标照顾给了自己一个。

路一凡觉得能为白鹭坪小学出点力,是件光荣的事;见父亲挺满意挺高兴,受领任务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年纪和自己上下差不了几岁的路水明、金香地、洪水桥、洪秀姣几个伙伴。听说白鹭坪小学要新来一位老师,小伙伴们既新奇又高兴,就缠着路一凡要和他一起去接苗老师。路文清因为挺满意挺高兴,也就由了路一凡这帮小伙伴。

苗老师家住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山坳里,很穷,而且是穷得叮当响。

坐在苗老师家场院上与小伙伴们闲扯的路一凡不敢相信这茅草棚里竟能长出这么漂亮的苗老师来。绰号叫“溜嗲”(因上学老是留级而得名)十五岁、已经留了两级的洪水桥白了路一凡一眼,不屑地说:“你懂个啥,麻雀窝里还飞出杜鹃鸟呢。”人称“曹师”(“军师”的意思)的金香地知道洪水桥平时就有喜欢女伢的德行,接过话说:“你这样护她,你看上她了吧?”洪水桥装正经:“她是老师,你这样说是骂老师。”路一凡见话有些不照号,便制止道:“瞎说啥!”于是,大家都不吭声了。但洪水桥仍在心里想着好事,“将来找媳妇,能找上像苗老师这样水嫩的媳妇,就是给她提鞋洗脚也值得!”号称“水牛”的路水明见洪水桥想心事,就知道洪水桥想拉啥屎,便揶揄地说:“你狗日的,在想啥?是在打苗老师的主意吧。”洪秀姣翻了同伴一眼,“你们没一个好东西!”金香地不愿意:“秀姣,你骂人不能一唾一大片啊!谁不是好东西?只有你哥才是!”

穿着绿军装,斜背军挎包的苗老师英姿飒爽地出门了。

苗妙春骨瘦如柴拄着拐棍的母亲把苗妙春一行送到垭口。苗妙春见母亲还在流泪,便没好气地说:“哭啥,我又不是去上刑场!”说完,头也不回径直向山下走去。

路一凡回过头,见苗老师的母亲仍站在垭口,山风撩动着她那干枯花白的头发,心中顿生出几分凄凉。转头再看了眼健步如飞的苗老师,路一凡觉得苗老师的心特硬。

前面是一片密林,走进去后让人感到阴森恐怖。突然,一只狐狸从前面一闪而过。

路一凡便想起大人们常跟他们讲起的狐仙故事来。

——狐仙凡心未了,想食人间烟火,想享人间天伦,便幻化成一个曼妙女子,天天趁单身青年不在家时,跑去给青年做饭。把饭菜做好,便消失得无影无踪。青年吃着香甜可口的饭菜,感到非常纳闷,这是谁人所为呢?时间长了,青年决定搞个明白,于是去求教道士。道士明白,这定是狐仙所为。遂教青年某日早些回去,见屋后墙上挂有狐狸皮,取下压在猪栏石槽下,便能见到做饭人。青年依计而行。果然,在青年吃完饭后,屋后传来一个女子嘤嘤的哭声。青年寻着哭声找过去,见一妖媚女子蹲在墙角处正伤心。青年问女子是何人。女子却反问:哥哥你见到墙上的一张皮吗?青年否认。女子不信:哥哥是好人,哥哥在骗妹子。哥哥把那皮还挂回原处,妹子夜夜和哥做夫妻。青年怜惜,青年妄想,便把石槽下的狐皮取出,还给女子。于是,女子和青年果真做了夫妻。日子像流水一样过去,青年变得骨瘦如柴,四肢无力,再不能劳作。道士见日:再和狐仙来往,黄泉路上无老少。遂让青年交出狐皮。青年想,一日夫妻百日恩,狐皮让道士剁了烧了,就再也享受不到与娘子的百般恩爱。便将狐皮精心藏匿不让道士得手。道士叹日:狐仙虽险,人心更贪;明知色是刮骨的刀,夺命的索,世人却趋之若鹜,飞蛾扑火,知死不辞!罢!罢!罢!不久,青年便死于温柔美丽之乡!

第一次听这个故事时有的小伙伴们吓得不敢走夜路。听的回数多了,路一凡倒从这个故事里悟出一个道理,妖媚狐仙画皮里的骨肉全是狼子野心!但路一凡知道,有些人不怕,还幻想着有这种艳遇,洪水桥就是其中之一。洪水桥听了这个故事后就说:“咋不找老子呢!”

见其他少年有说有笑,独路一凡寡言,苗妙春对路文清说:“你家一凡很有个性。,,路文清说:“啥都好,就是犟。”苗妙春说:“犟有犟的好处,犟人有坚强的毅力,有十头牛拉不回的韧劲。”

出了树林,见前面走着一个算命先生模样的瞎子。洪秀姣看见,赶忙上前牵住竹竿。瞎子说:“别牵,用竹竿探路习惯了,牵着反而不会走。”

别过瞎子,一行人来到渡口。

这是仲春季节,河水湍急,渡口空旷,没有人迹。渡人的竹排泊在对岸,“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情景自然而生动。

等了一会儿,还不见对岸有人来。路一凡说,游过去把竹排撑过来。路水明、金香地赞成。洪水桥说:“水火无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路文清说:“还是再等等。”

正争论,身后传来“笃笃笃”竹竿的敲地声。听见熟悉的声音,瞎子说:“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看来今天要借光了。”洪水桥没好气地说:“你没看见竹排还在对岸?”瞎子说:“竹排在对岸还用眼看?我早就知道了。”洪水桥说:“你就吹吧,反正你算命骗人骗惯了!你咋知道竹排还在对岸?”瞎子说:“天机不可泄露!”

正说话间,洪秀姣惊呼:“看!一凡他们下河了。”刚才,趁不注意,路一凡、路水明、金香地在渡口边的草丛脱了衣裤,偷偷潜到了水里。现在,三个脑袋正在急流里一隐一现。

不一会儿,竹排就被三人划过来了。

竹排小,七人分三次渡河。

上得岸来,瞎子说:“千年修得同船渡,咱们也算有缘。为聊表谢意,我免费让各位抽上一签。”P1-3

序言

提笔写作和后来修改《春去春来》这部小说的时候,每次都会让那止不住的热泪把我的灵魂洗礼!我时时刻刻被书中的人物所感染,被善与恶的抗争、灵与肉的搏斗、崇高与卑劣的较量所震撼!

小说原名叫《春色撩人》,在网上开帖连载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网友的点击率接近十万次,并发表了几万字的评论。

网上有不少读者问我,《春去春来》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鲜明逼真,情节跌宕起伏,细节真实细腻,读后感人至深,是否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我不能说是,也不能说不是。

我经历过两个时代,一个是风雷激荡的文革和拨乱反正的时代;一个是改革开放的时代。这两个时代构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勾画出了很多令人神往、发人深思的生活场面,产生了许多富有典型意义的、个性鲜明的、具有独特魅力的人物,蕴藏着各种反映生活本质的闪光点。我在酝酿和创作过程中,经常被自己经历过的人和事所打动。由此,所构想的一系列生活原型,荡漾在脑海中久久难以忘却……

不平凡的时代注定造就一批不平凡的人!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有千千万万个像小说主人公路一凡、洪秀姣和伊瑶静、路海水、姜振国、庞熙民、易江川、苗妙春、洪传民等一样的人物。我觉得现实生活中的这些模特的命运是那样地曲折离奇,思想是那样地引人思索,生活是那样地充满激情,结局是那样地令人感叹。在创作时,他们身上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使我魂牵梦绕,思绪万千。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件件鲜活的故事,一次次生动的对话,一个个感人的场景,就象波浪一样,一浪接一浪地向我涌来,似乎有走笔不及,写也写不完的感觉。

路一凡这个人物,是一个不安于现状,奋发进取,敢做敢为,有原则,讲义气、乐于奉献,大智若愚,不拘小节,又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艺术形象。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多多少少都与路一凡有一些渊源,其中一些人与他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音容笑貌、举止言谈、生活环境、社会经历、家庭条件,不能说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路一凡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村青年、革命军人、转业干部、企业管理者,不管道路多么崎岖,命运多么坎坷,他从不屈服,从不丧志,从不气馁,总是那样积极进取,敢于面对现实,敢于知难而进!我觉得要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要想改变环境和命运,要使社会发展与进步,就需要路一凡这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虽说路一凡有很多缺点,他粗鲁、倔犟、不懂得经营感情等,但与同他的志气、正气、义气、大气、硬气的优点相比,就显得瑕不掩瑜了。

洪秀姣这个艺术形象,是网友们比较认可、比较喜欢的。从她身上所进发出来的火花,正是中华民族妇女任劳任怨、勤劳勇敢、善良贤惠、甘于奉献、聪慧细腻的优秀品质。作品中洪秀姣的品德得到了褒扬,但她在感情的纠葛上内心是痛苦的;正因为她内心的痛苦,才衬托出洪秀姣的崇高和伟大。中国是以儒教为文化脉络的国家,善始善终谓之德,男刚女柔谓之美。柔能克刚,阴阳互变的理喻传承,恰恰以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方式,弓l申出以洪秀姣为代表的妇女们何为痛苦?因何而痛苦?何时、采取何法才能不痛苦的这个几千年一直在思考、探索、辨析、徘徊的永恒话题。

伊瑶静这个人物形象的形成,来自丰满的生活原型。从1969年始,我们湖北省成宁地区下放了一批批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以及他们的家属子女。至今还流传着很多曲折离奇与发人深省的故事。在我熟悉的生活中就有这样一家人。他家的两个女儿,正象从北京、武汉等大城市来的其他少女一样,的确是冰清玉洁,聪明伶俐。尽管她们有着高贵的血统和辉煌的历史背景,但她们来到这深山苍莽的农村,也不得不把感情转移到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当他们沉静下来,认真审视着周围的一切时,他们才发现这些社会最底层的人们,是那样地质朴、豁达、憨厚与勤劳。这种层次不同、背景不同、命运不同、而环境条件却相同的人碰撞到一起,自然会释放出异样的火花,酿造出曲折离奇、回味无穷的故事来。

市委书记姜振国、县委书记庞熙民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代表人民利益,让老百姓能看到希望的共产党员。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逆风恶浪袭来时,敢于坚持真理,敢于给老百姓说话。社会要进步,民族要振兴,人民群众永远离不开这些敢于勇立潮头的先进分子!

易江川也是这群人中的一个典型的人物。他有着一般高级知识分子的清。高、执拗、深沉的性格,尽管命运多舛,但他骨子里忠诚祖国、热爱人民的优秀品德,通过他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无怨无悔的挚爱真情得到了充分见证。

苗妙春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的确是那个年代许多农村青年的真实缩影。那个时代,人的本身是不平等的,因为出身成份无法选择和唯成份论的政策,人才选拔的倾向性和非制度化,以及太多的人为因素掺杂等,使人性程度不同地受到压抑,生活中确有很多无奈。苗妙春思想的扭曲,是她在特殊年代向命运抗争的必然轨迹。

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风雷激荡的岁月,在社会深刻变革的年代,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为改变自身命运和生活环境,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然而,他们的理想和愿望,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渐完善社会制度,实行改革开放,才能得以实现!他们在时代的舞台上演绎了各自不同的人生,塑造了不同的生活形象。我把我熟悉的、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人和事写在《春去春来》作品中,旨在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与和谐社会局面,把我们未来的生活创建得更加绚丽多彩。

后记

历尽十多个寒暑的酝酿和数年的笔耕与打磨,《春去春来》这部小说终于出版了。欣喜之余,我不免会想到军内外那些关心、支持、鼓励我的朋友们。本书得到了原43军以及所属部队的首长和战友们的亲切关怀。我曾经服役的这支部队,有着光荣的历史和辉煌的业绩,是我成长的摇篮。驻洛63893部队、武警部队的首长和战友,对小说的创作和出版也给予了密切的关注。

沈阳军区白山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提出的深刻、独到的修改意见,使本书的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更趋成熟。由于他们的精心策划、设计和编辑,使本书得以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

家乡成宁市、崇阳县的有关领导,曾经一起生活,战斗的战友,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大力帮助。

这部小说的出版,得到了洛阳市直工委书记、作家、评论家李新社老师的鼎力支持。他曾在省直机关、县区和社科联担任过领导职务。长期以来,他潜心研究中国文化,不仅为发掘中原历史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还创作、出版了多部有影响、有价值、有份量的文学作品及历史文化丛书

洛阳市委、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刘祥顺同志,就小说有关文字的技术性处理,提高文稿质量等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并对小说的出版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本书的出版,得益于年轻学者金石铭同志的大力帮助。在创作过程中,他积极参与创作讨论,提出了宝贵意见。在全部文稿的处理过程中,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完成第三稿修改后,他于2009年4月将书稿在“新浪”、“搜狐”、“洛阳信息港”等网站上开帖连载,并制成电子书上传各网站提供下载。由此,迅速扩大了《春去春来》的社会影响,成为读者关爱的作品之一,弓i起了读者的共鸣。

本书在网上连载后,很多网友紧追不舍。在几个月时间里,发表了大量深刻感人的评论。有的网友读此书通宵达旦;有的网友读到深处潸然泪下;有的为人物的命运牵肠挂肚;有的回帖畅谈读后感想。昵称“结绳记事”、“00529'’、“猫咪咪”、“大头萝卜”、“狗剩”、“秋风清香”、“偶尔逛逛”、“青眼吊吊”、“HM580315”、“LYLY20090608'’、“红豆之恋”、“悠悠我心”等一大批各地网友,虽然素昧平生,却对这部小说给予了长时间的关注和跟帖。

《洛阳晚报》从2009年7月开始,对《春去春来》这部小说进行了长时间连载。

在此,对关心、关注、支持、帮助《春去春来》面世的各位朋友、部队战友、专家、学者、网友、洛阳日报社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由于本人写作艺术修养尚属稚嫩,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书中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遗憾,诚请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