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经济学,就是经世济民之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及其社会在自身发展的各个阶段上的各种需求和满足这种需求的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可以说,只要你是个有心人,生活中处处都有经济现象,人生旅途中处处都与经济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生活离不开经济学一样,任何经济决策也离不开老百姓的生活。
本书是一本老百姓一看就懂的经济学读物,用通俗的语言、现实的事例、直观的视角,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各种经济名词、经济现象,以及不同领域的经济活动。本书不但能帮助读者释疑解惑,还可以指导人们科学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幸福,越来越美满。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如何才能迅速地了解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并让自己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呢?
其实,要想弄懂经济学,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所谓经济学就是经世济民的科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及其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需求和满足这种需求的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可以说,生活中处处都与经济学有关,而任何经济活动也离不开老百姓的生活。
为了编写一本老百姓一看就懂的经济学读物,我们用通俗的语言、现实的事例、直观的视角,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各种经济名词、经济现象,以及不同领域的经济活动。具体来说,本书试图通过以下三点特征来满足读者的需求:
一是通俗化。本书尽量避免经济学理论中的公式、数字、模型等抽象化的专业知识,尽量使用最生活化、最简单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释生活中各种经济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使读者不需掌握专业知识就能看懂本书。
二是实用性。本书列举大量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经济活动,用经济活动中提炼归纳出来的经济学知识注释和阐述经济学理论,让人感到经济学理论实用、亲切。
三是知识性。本书虽然是通俗化的经济学读物,但是通俗绝不是庸俗。本书的每一章节,都紧紧围绕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和经济术语展开,涉及了众多的经济学概念、经济学原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编者认为,编写一本老百姓都能看懂的经济学读物,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它不但能帮助读者释疑解惑,还可以指导人们科学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幸福,越来越美满。
第1章 用经济学家的眼光看世界
1.1 生活中处处都与经济学关联
1.2 懂经济学,让家庭生活更经济
1.3 用经济学的原理理解人生
1.4 财富之泉——经济学头脑
1.5 经济学教自己感受幸福
第2章 一看就懂的经济学名词
2.1 我们生活的环境——贸易
2.2 主导生活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
2.3 经济不脱轨的保障——宏观调控
2.4 必须面对的经济环境——金融危机
2.5 经济的狂躁——泡沫经济
2.6 反映国家经济实力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
2.7 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
2.8 衡量幸福感的指标——幸福指数
2.9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2.10 衡量生活档次的指标——恩格尔系数
2.11 衡量穷人和富人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
2.12 是拉动内需还是增加储蓄的依据——财政政策
第3章 一看就懂的市场中的经济学知识
3.1 学习经济学从了解物质稀缺性人手
3.2 艰难的抉择——机会成本
3.3 不要为失去的伤心——沉没成本
3.4 为什么看涨不看跌——需求规律
3.5 卖的总比买的精——供给规律
3.6 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供需机制
3.7 粮店老板不必烦——需求弹性
3.8 都是心魔惹的祸——边际效用
3.9 做个精明的消费者——边际效用递减
3.10 理性消费的影响因素——消费者偏好
3.11 经济性消费的技巧——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3.12 省下的就是赚下的——消费者剩余
3.13 二手市场骗局多的根源——信息不对称
3.14 优质产品的尴尬——逆向选择
3.15 产生公平与霸道的根源——市场竞争
3.16 宰人的高招——价格歧视
3.17 堵车的经济学原理——外部性
3.18 看不见的“脚”——公地悲剧
第4章 一看就懂的存在于生活中的经济学知识
4.1 一般等价物——货币
4.2 货币一家人——利息和利率
4.3 货币的战争——汇率
4.4 国家内外收支平衡的手段——外汇储备
4.5 导致钱不值钱的原因——人民币升值
4.6 政府和纳税人共同面对的问题——税收分配
4.7 税收的代价——无谓损失
4.8 生活中税收知多少——赋税
4.9 通货膨胀带来的后果——失业
4.10 应对促销的招数——理性消费
4.11 打折背后的秘密——买的没有卖的精
4.12 看谁会算计——返券促销
4.13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信用卡
第5章 一看就懂的存在于投资中的经济学知识
5.1 风险最小的投资——债券
5.2 投资新品种——基金
5.3 基金基础知识——基金术语
5.4 投资基金的第一步——选择基金
5.5 投资基金的第二步——买入基金
5.6 购买基金讲究——投资技巧
5.7 新手上路——股票ABC
5.8 炒股必学——股票术语
5.9 合适的时间炒合适的股——买股
5.10 不容错过的五大时机——卖股
5.11 让人心跳的投资——炒期货
5.12 钱能生钱的投资——炒汇
5.13 旱涝保收的投资——炒金
5.14 用于精神消费的投入——买彩票
5.15 到底值不值的投资——买商业保险
第6章 一看就懂的企业管理中的经济学知识
6.1 智慧与能量的结晶——懒蚂蚁效应
6.2 自下而上的革命——倒金字塔管理
6.3 别让最差的拖了后腿——木桶理论
6.4 别让臭肉坏了满锅汤——酒与污水定律
6.5 一定要纠正的坏习惯——破窗效应
6.6 巴西蝴蝶扇起得克萨斯风暴——蝴蝶效应
6.7 成功管理的“点金术”——“二八法则”
6.8 柔性管理——垃圾桶理论
6.9 马厩中养猴——弼马温效应
6.10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规模效应
6.11 经济学与心理学的联手——品牌效应
6.12 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最大化收益的途径——范围经济
6.13 强大的经营理念——长尾理论
第7章 一看就懂的经济生活中的博弈论
7.1 博弈论经典——囚徒困境
7.2 合作才有出路——纳什均衡
7.3 搭便车的智慧——智猪博弈
7.4 双赢才是真正的赢——零和博弈
7.5 不尽如人意的结果——酒吧博弈
7.6 斗的是气势,比的是实力——斗鸡博弈
7.7 占据先下手优势——海盗分赃
7.8 该断不断必受其乱——“协和谬误”
7.9 竞争的最高境界是合作——猎人博弈
7.10 枪打出头鸟——枪手博弈
7.11 相互合作的策略——重复博弈
经济学不能直接帮助一个人赚大钱,但它能教给一个人用缜密的思维去分析生活,全面、完整、清晰而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理解各种社会现象的深层次原因,进而帮助一个人理性地对待生活。因此学好了经济学,等于拥有了财富之泉。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做各种各样的决策。比如,是把钱存到银行里拿利息,还是投资买股票;是组建自己的公司赚钱,还是给他人打工挣工资。另外,储蓄的最佳期限是多少,时间长了会不会贬值。再比如,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该如何理财,炒股买什么股,何时买人、何时抛出最能赚钱。房价一直在涨,要不要赶快贷款买房。这些有关经济的决策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在作决策的时候,人们总是力求做到理性,以尽可能使收益最大化。
那么,怎样才能作出更好的决策,作出正确决策的依据是什么,经济学能告诉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假如懂得了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就能够比较清晰地找到排除干扰因素的方法,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不仅与经济直接相关的问题需要用经济学头脑去解决,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考虑经济适用原则。比如今晚做什么菜,看什么电影,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与什么样的人结婚,等等。对于这些,经济学都会提供一个看问题的视角,帮助作出最经济的选择。例如,是否上大学的问题,很多人会这样想,上大学要花费很多时间,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还不如用那一段时间做自己的事业。有人说,上大学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得到更高的收入,前期的投入会在以后以更快的速度得到回报,所以上大学还是很值得。没有经济学的思维,就会纠缠于这两种思考的博弈中。但是懂得经济学知识的人会这样想,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的付出,当作出任何一项决策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个行动随之而来付出的机会成本。上大学的收益是使自己的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一定会想到学费、书费、住房费和伙食费。但这些费用总和并不真正代表上大学所放弃的东西。因为它包括的某些东西并不是上大学的真正成本。即使离开了学校,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要吃东西。只有上大学的住宿费用和伙食费用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费用才是上学的成本。实际上,大学的住宿费与伙食费可能还低于不上大学时所需要支付的房租与伙食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住宿费与伙食费的节省是上大学的收益。
这种成本计算的第二个问题是,它忽略了上大学最大的成本——时间。当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为上学而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那些上大学的原职业运动员如果退学而从事职业体育竞赛,就能轻松地赚几百万美元。为此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因此他们决定:不花费这种高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收益。
以上的例子用经济学思维分析了日常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其实生活本身就是经济生活,它一样可以用于分析生活中的每一项决策。然而大多数人因为没有接触过经济学,面临变化莫测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时,往往认识不清。有人说,学好了经济学并不能让一个人变富,只能让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受穷。不错,懂得了经济学不一定会变得富有,因为富有需要很多条件才能促成,但是不懂经济学的人,一定会吃大亏。在机遇出现时,他们看不到财富的招手而错失良机;在风险潜伏时,没有任何防范意识,欣然地走向陷阱还不自知——没有经济学头脑也就与财富失之交臂。
经济学不能直接地告诉如何可以赚到大钱,但它能教给你用缜密的思维去分析生活,全面、完整、清晰而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理解社会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帮助自己理性地安排生活。因此可以这样讲:学好了经济学,就拥有了财富之泉。P8-10
被誉为经济学通才的保罗·萨缪尔森有一句名言:“在当今社会,谁不学习经济学,谁就不懂得怎样生活。”
这句通俗而蕴意无穷的名言彰显了一代经济学大师的智慧:当今社会,经济学知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都有经济学。
日常生活中的每一项活动,都与经济因素有关。从经济学的视角看这些个人活动,每一种活动都与社会的经济活动相关联。生活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人,要想生活得更好,就必须懂得经济学,利用经济学。
比如,电视、报纸在谈到某些经济现象时,经常会涉及一大堆经济领域的名词。这些名词大到金融危机、通货膨胀、泡沫经济、人民币升值、物价上涨、外汇储备、财政赤字等,小至房贷、保险、税收、工资、促销返券等……
这些经济领域的名词,对于专家学者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不懂经济学的人而言,这些名词听起来就如雾中花、水中月,让人捉磨不透。
那么,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如何才能迅速地了解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并让自己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呢?
其实,要想弄懂经济学,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所谓经济学就是经世济民的科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及其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需求和满足这种需求的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可以说,生活中处处都与经济学有关,而任何经济活动也离不开老百姓的生活。
为了编写一本老百姓一看就懂的经济学读物,我们用通俗的语言、现实的事例、直观的视角,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各种经济名词、经济现象,以及不同领域的经济活动。具体来说,本书试图通过以下三点特征来满足读者的需求:
一是通俗化。本书尽量避免经济学理论中的公式、数字、模型等抽象化的专业知识,尽量使用最生活化、最简单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释生活中各种经济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使读者不需掌握专业知识就能看懂本书。
二是实用性。本书列举大量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经济活动,用经济活动中提炼归纳出来的经济学知识注释和阐述经济学理论,让人感到经济学理论实用、亲切。
三是知识性。本书虽然是通俗化的经济学读物,但是通俗绝不是庸俗。本书的每一章节,都紧紧围绕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和经济术语展开,涉及了众多的经济学概念、经济学原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编者认为,编写一本老百姓都能看懂的经济学读物,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它不但能帮助读者释疑解惑,还可以指导人们科学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幸福,越来越美满。
学习经济学,似乎不需要什么高深的天资。从智力上来看,跟哲学或纯科学的一些学科比起来,不是很容易吗?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
——《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美国经济学家托宾
赚钱,一个乞丐就可以做到;用钱,十个哲学家都难以做好。
——世界大炒家乔治·索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