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拟在对IC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图书馆成功的经验,探讨如何在高校图书馆树立IC的理念、建立以读者需求为主导的信息共享空间,建立一种集信息资源、参考服务、技术支持、各种软硬件设施为一体的综合性动态服务模式,创新到馆服务,为用户提供一个共享信息资源、提高信息素质和IT素质、进行学术信息交流与共享的崭新的空间和平台。
信息共享空间(信息共享中心、信息共享室、信息共享区)译自“Information Commons”,是一种基于图书馆空间,由资深图书馆员和技术人员维护和支持的、为研究和学习传递信息、检索信息、促进学术交流、创造合作机会、支持交叉研究的空间,是集计算机技术、信息资源、参考咨询服务、信息素养教育和个性化与合作化学习空间于一体的新型服务模式。
第一章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产生及内涵
第一节 从Commons到Information Commons
第二节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问的产生背景
第三节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内涵定位
第二章 国外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与发展
第一节 国外信息共享空间发展的基本脉络
第二节 国外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发展的网页调研
第三章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理论分析
第一节 信息共享空间的模式
第二节 信息共享空间的功能
第三节 信息共享空间的特征和本质
第四节 信息共享空间的构成要素
第四章 信息共享空间建设规划
第一节 国内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二节 信息共享空间建设规划
第五章 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的构建与整合
第一节 IC服务功能层次和服务模式
第二节 IC服务的功能布局
第六章 信息共享空间的空间布局与功能整合
第一节 图书馆实体空间功能的变迁
第二节 IC实体空间的构成
第三节 IC实体空间的整合
第七章 信息共享空间的资源建设与整合
第一节 IC信息资源建设与整合
第二节 IC设施资源的配置
第三节 IC人力资源配置
第八章 信息共享空间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规划与设计阶段的组织与管理
第二节 信息共享空间运行的组织与管理
第九章 国内信息共享空间案例分析
第一节 国家科学图书馆研究生信息交流学习室
第二节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
第十章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发展构想
附录:国内信息共享空间研究的期刊论文(2005.1-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