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亚洲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交战双方出动兵力最多、参战国家最多的局部战争,除了原子弹之外,什么武器都使用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纠集了16个国家的军队加上南朝鲜军队合计120万人,中朝方出动180万人,苏联在后期也出动了空军支援。这场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与反正义的战争历时两年零九个月,最终以中朝人民的胜利,以侵略者的失败而结束战争。
本书是一部全程全景式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纪实文学作品,详细叙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发生、发展过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八线上的交锋--抗美援朝战争纪实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本书编委会 |
出版社 |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亚洲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交战双方出动兵力最多、参战国家最多的局部战争,除了原子弹之外,什么武器都使用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纠集了16个国家的军队加上南朝鲜军队合计120万人,中朝方出动180万人,苏联在后期也出动了空军支援。这场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与反正义的战争历时两年零九个月,最终以中朝人民的胜利,以侵略者的失败而结束战争。 本书是一部全程全景式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纪实文学作品,详细叙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发生、发展过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全程全景式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纪实文学作品。以近60万字的篇幅,叙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发生、发展过程。既有中朝军队与“联合国军”双方高级将领间在战略、战役、战术层面的激烈交锋,也有基层官兵在火线上的斗智斗勇,更有围绕这场战争所进行的国际政治较量。刻画了从国家领导人、军队将帅,到普通士兵等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作品翔实而全面地记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讴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目录 序 史进前 第一章 朝鲜战争爆发 一、超级大国留给朝鲜的战争祸根 二、美国操纵安理会拼凑侵朝军 三、朝鲜人民军直捣釜山,麦克阿瑟指挥美军仁川登陆 第二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组成彭德怀受命挂帅出征 一、毛泽东说,“彭老总挂帅最合适” 二、毛泽东发布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命令,彭老总紧急行动 三、苏联拒出空军配合,毛泽东急召彭德怀重商良策 四、“感恩节前结束战争”,麦克阿瑟威克岛口出狂言 五、志愿军先头部队连夜入朝,彭德怀部署进军方略 六、彭德怀冒风雪过江,与金日成共商抗敌大计 七、26万志愿军隐蔽入朝,一周时间敌军竟未发现 第三章 第一次战役,首战告捷 一、毛泽东、彭德怀定下在运动中歼敌的作战方针 二、邓岳师长巧遇彭老总,司令员面授机宜 三、第39军云山勇斗美“常胜师”,第40、第38军重创强敌 四、志愿军第42军在东线顽强阻击,保证主力在西线作战 五、彭德怀战后谈经验 第四章 第二次战役·西线篇 一、志愿军第一次党委扩大会召开,彭司令员赏罚分明 二、彭老总“放钩钓鱼”,志愿军诱敌深入 三、麦克阿瑟又出狂言,“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 四、毛岸英壮烈牺牲 五、志愿军第38军包打德川 六、志愿军113师关上铁门打“老虎” 七、“联合国军”全线败退,麦克阿瑟推卸责任 八、彭德怀在嘉奖令上写下了“38军万岁” 第五章 第二次战役·东线篇 一、志愿军第9兵团出重拳,美“王牌军”变成丧家犬 二、美海军陆战1师特遣队投降保性命志愿军英雄连长杨根思浩气贯长虹 三、美国人吃了败仗,又想挥舞原子弹 四、联合国大会上,伍修权控诉美国对朝鲜的侵略 第六章 第三次战役。新年夜突过“三八线” 一、五角大楼放烟幕,假和谈掩盖真打仗 二、沃克中将车祸中丧命,李奇微执掌美第8集团军 三、中朝军队组建联军总司令部 四、志愿军突破临津江,打过“三八线” 五、打了胜仗,彭德怀头脑更清醒 第七章 第四次战役,彭德怀导演“孙膑赛马” 一、美军参谋长艾伦中计丢情报 二、彭老总困难之中运筹帷幄 三、志愿军西线打阻击,曹营长创造新战法 四、东线中路志愿军发起横城反击战 五、情报不准,砥平里战斗受挫 六、情况紧急,彭德怀回京“闯宫” 七、志愿军在运动防御中歼灭敌人 八、麦克阿瑟抗上被撤职 第八章 规模最大的第五次战役 一、侵朝美军更换将帅,李奇微、范佛里特走马上任 二、彭德怀筹划第五次战役 三、敌我双方都在争夺朝鲜战场主动权 四、第五次战役的序幕拉开 五、现代战争打后勤仗,彭老总点将洪学智 六、中朝军猛穿插,突破天险昭阳江 七、通信联络不畅,180师陷入重围 八、主动阻击第58师坚守华川,英勇顽强第63军血战铁原 九、毛泽东、彭德怀总结第五次战役经验教训 第九章 和平谈判与边打边谈 一、敌我双方对垒在“三八线”附近 二、美国政府放“气球”试探和谈 三、谈判正在进行,美方节外生枝破坏和谈 四、李奇微假谈真打,彭德怀针锋相对 五、彻底粉碎美军的1951年夏季攻势 六、李奇微再发动秋季攻势,损失更加惨重 七、“胜利的一半应归功后勤战线的同志” 八、志愿军年轻空军锋芒初试,战果辉煌 第十章 丧心病狂:美军发动细菌战 第十一章 马拉松式的板门店谈判 一、军事分界线之争 二、战俘问题 三、美军虐俘,引发战俘“俘虏”了美军杜德准将 四、“联合国军”战俘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碧潼战俘营里 第十二章 喋血上甘岭 一、彭德怀回京任新职,克拉克换下李奇微 二、中朝军队发起秋季战术反击,邱少云严守纪律以身殉国范佛里特实施摊牌作战计划,上甘岭前沿阵地生死争夺 三、你守我攻敌我方展开拉锯战,气壮山河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四、第15军45师坑道坚守表面反击,克拉克总司令丢了面子又丢里子 五、第12军31师巩固防御阵地,上甘岭战役取得了伟大胜利 第十三章 反登陆作战准备与敌登陆企图的破灭 一、志愿军积极准备反敌登陆战 二、中朝军大筑“地下长城” 三、看不见的战线 四、给美国新当选总统艾森豪威尔的“礼物” 五、艾森豪威尔如意算盘不如意 六、两栖登陆计划受阻,美方又放出和谈信息 第十四章 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痛打李承晚集团 一、李承晚破坏停战,志愿军夏季反击 二、第60军三千神兵大埋伏,“密苏里防线”化灰烬 三、筹划金城战役,定巧计三打李承晚 四、杨育才奇袭“白虎团” 五、反击战的胜利有效地促进了停战 六、吃败仗,美、李互埋怨 七、坚决彻底粉碎南朝鲜军的反扑 第十五章 和平大门终于打开了 战后絮语 后记 主要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朝鲜半岛内战一爆发,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彭德怀就十分关注,特别是当美国盗用联合国名义,派兵入侵朝鲜后,彭德怀就把一份朝鲜半岛地图挂在他卧室的墙上,时时观察战争发展情况,不管工作多忙,每天都要抽出时间阅读报刊,他每天都要询问他的军事秘书杨凤安:朝鲜战场有什么新消息?他还把朝鲜战场最新进展的双方态势,用红蓝铅笔一一标在地图上。 1950年7月23日上午,军事秘书杨凤安手拿着当天的《新华日报》,笑嘻嘻地跨进彭德怀办公室说:“报告彭总一个最新消息,朝鲜人民军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已把敌人追打到南朝鲜的大田、洛东江地区,美军第24师师长迪安少将,当了朝鲜人民军的俘虏。从这样的发展趋势看,把美国侵朝军赶下大海去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彭德怀抬起头定神看了一下杨凤安,然后十分缓慢地问:“这些是谁告诉你的?”杨秘书不假思索地回答:“记者在报纸上的报道,还有报纸编辑的评论文章所说的。” 彭德怀随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挂朝鲜地图的墙壁跟前,认真仔细地看着标上去的朝鲜人民军进展态势,他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会儿,自言自语地说:“目前朝鲜反侵略战争的发展,肯定不会简单。侵朝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已指挥美第8集团军投入朝鲜前线参战,敌人的作战兵力已明显优势于朝鲜人民军,麦克阿瑟这个家伙,历来骄妄得很,他绝对不会认输善罢甘休于失败,极有可能会使朝鲜战争的局势变得十分复杂。” 杨凤安有些费解地说:“朝鲜人民军已向敌人发起了釜山战役,正从西、北两个方向同时实施勇猛突击,并大力围歼大丘、永川等地的敌人,美军和南朝鲜军很快就会被朝鲜人民军赶下海去,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彭德怀十分严肃地说:“你不要把当前朝鲜战场的形势看得太简单,过于直观化,必须把朝鲜战争局势看得深一些远一点才行。目前朝鲜人民军的确是在继续向敌人发起强大攻势。但他们的战线已拉得很长,粮、弹补给已非常困难,地面兵力已处于劣势,制空权、制海权又是敌人掌握着,而且朝鲜人民军主力都集中在洛东江前线。但后方已十分空虚,这是极大隐患。” 杨秘书听完彭总这一席深谋远虑的谈话,认真地点了点头,觉得彭总的话很有道理,是一个战略家的经验之谈。 朝鲜战场形势的发展变化,果然不出彭德怀所料,变得对朝鲜人民军极为不利。 9月16日,彭德怀双手捧着《新华日报》,很认真仔细地看着:9月15日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集中了美军、南朝鲜军共计7.5万余人,在260艘舰艇、500多架飞机的配合下,在南朝鲜西海岸仁川港成功实施了两栖登陆作战,现正向汉城、水原方向进犯中。在洛东江一线担任阻击防御的美第8集团军,也开始向北发起反攻。 彭德怀手拿着报纸在屋内缓慢地踱步。他突然站住了,两眼定神望着夫人浦安修,说:“由于美国军队侵略朝鲜,在南朝鲜西海岸仁川港实施了登陆作战,在朝鲜人民军背后突然捅了一刀,在前线作战的人民军主力,在受到南北夹击下将被迫撤退,致使朝鲜战争局势急剧恶化,这样会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安全,我估计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可能早有考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我国友好近邻,我们有很大可能要去援助朝鲜,如果不支援的话,有可能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 浦安修也在看报纸,听了彭德怀的一番谈论后,想了想说:“从朝鲜战争的发展趋势看,美军、南朝鲜军已集中了优势兵力,再加上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正妄图攻占北朝鲜,因此朝鲜战场的形势会急转直下,可以说极为严峻。” 彭德怀微笑着说:“我们很幸运的是,毛主席早已作了妥善安排,由邓华司令员率领的13兵团4个军驻守在东北的鸭绿江边,这关系到国家安危和反对美帝侵略朝鲜的大事,不得不从坏的方面作好充分准备,这样有备无患。” 10月4日中午,彭德怀用完午餐后,坐在办公室内,正细致地审阅着准备向中央汇报的西北五省三年经济建设规划。杨凤安快步走进办公室说:“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处派来两位同志,他们奉周总理指示,飞来西安接你。他们说,毛泽东主席请你立即乘飞机赶往北京开会,一分钟也不要担搁。” 彭德怀听后一愣,感到十分突然,他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已接到中央电话通知,中央要召开三年经济建设汇报会议,但离开会的时间还有几天,不是今天就去报到呀?” 来接彭德怀的同志回答:“中央召开什么会议我们不清楚,不过周恩来总理向我们交代:飞机一到西安,马上就请彭总速乘飞机赶来北京开会,一分钟也不要担搁,并要严格保密。” 彭德怀吩咐杨凤安:“你立即把西北局秘书长常梨夫请来,叫常秘书长分头向西北局负责干部转告,我马上去中央开会,西北局的几项主要工作按原计划布置进行。” 彭德怀办事一贯稳妥有主见,可这一回他心中没有底了,如果是赶往北京向中央汇报三年经济建设计划,那肯定不会这么紧急。他又转念一想,会不会同朝鲜战争局势有关?也有可能。 彭德怀最后主意已定,他向杨秘书交代:“你把关于经济建设规划和墙上挂的朝鲜地图一并给带上。” 12时许,一架银灰色苏制伊尔14型飞机,刚从首都北京匆匆飞来,现在又急匆匆从西安机场呼啸着穿云破雾,飞向北京去。彭德怀因走得紧急仓促,根本没有时间向夫人浦安修告别,更没有想到这次临危受命火急奔赴烽火四起的朝鲜战场,与家人一别就是一年多。 下午4时左右,伊尔飞机在北京西郊机场降落,当彭德怀走下舷梯时,前来迎候的是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处处长李树槐,他转达周总理指示:请彭总先到北京饭店休息。 彭德怀问:“毛主席不是通知我一分钟也不能担搁赶往北京开会,现在怎么叫我去休息?我还是直接乘车先去中南海。”P18-20 序言 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书,已经出版了很多。但《“三八线”上的交锋——抗美援朝战争纪实》一书还是相当有特色的,因为这本书的几位编著者都是当年亲身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同志。从朝鲜回国后,他们分别在解放军总政治部及野战部队的军、师、团机关工作,有机会接触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些史料(特别是作者江韵中同志还曾参加军事博物馆的筹建工作)。他们花费了很多年的心血,广泛收集各方面的资料,以详实的史料,包括美、俄等国已经解密的历史档案,依据真人真事,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客观、真实地再现了朝鲜战争的场景,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交战双方首脑、战区指挥官的斗智斗勇,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各级指挥员驾驭战争的胆略、智慧,大容量地描写了广大战士英勇顽强压倒一切敌人的气魄;抒发了对领导、指挥这场反侵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统帅——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和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以及一批志愿军领导同志的崇敬。并以这本书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战友们致敬。 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亚洲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交战双方出动兵力最多、参战国家最多的局部战争,除了原子弹之外,什么武器都使用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纠集了16个国家的军队加上南朝鲜军队合计120万人,中朝方出动180万人,苏联在后期也出动了空军支援。这场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与反正义的战争历时两年零九个月,最终以中朝人民的胜利,以侵略者的失败而结束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德、意、日法西斯的灭亡,饱受战争苦难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而唯独从战争中获利的美国成了世界头等军事强国,虎视眈眈,到处扩张势力范围,无视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派兵侵占别国领土,称霸世界。朝鲜问题就是当年超级大国人为地制造了朝鲜的分裂,并挑唆南北朝鲜之间的纠纷,以从中渔利而造成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间的纠纷毕竞是本国、本民族的内部事务,外国无权干涉。但美国以“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为借口,纠集16个国家的军队,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侵略朝鲜;又派飞机轰炸中国边境城镇、工厂、车站,炸死炸伤中国无辜居民,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同时派出第七舰队侵占我国台湾省和台湾海峡,封锁我国海上通道,企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 毛泽东主席有句名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美国反动派也是纸老虎。”这话激励着龙的传人——解放了的亿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保卫祖国,支援朝鲜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战争,派出了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囱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经过浴血奋战,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退到“三八线”(北纬38度线)以南,使朝鲜战争停了下来。 抗美援朝战争,使不可一世的美国好战、侵略政策受到挫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得到维护,新中国赢得和平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时间,世界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殖民地的独立斗争受到了鼓舞。 朝鲜停战虽然50多年了,但美国的所谓鹰派人物并没有从错误中醒悟过来,从中吸取教训,继续奉行霸权主义,到处插手别国内部事务,干涉别国内政,造成当今世界不太平的根源依旧存在。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正在和平崛起,很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和谐社会。但是当今世界仍不太平,邓小平同志说过:落后是要挨打的,应当居安思危。我们重温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对我们搞好今天的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强国力,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后记 我们几个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回忆起当年在朝鲜前线战火纷飞的日日夜夜,深深地怀念我们的彭德怀司令员。他受命于危难之际,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把当时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的、打着“联合国军”旗号的美国军队从鸭绿江边打退回“三八线”以南,最后迫使美军总司令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是何等的伟大。彭德怀作为中朝联军总司令,他善于谋略、运筹帷幄的战争指挥艺术为大家爱戴崇敬。自1953年7月27日中朝方、美方司令官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5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更觉得当时苏联斯大林元帅称誉“彭德怀是当代天才的军事家”,彭德怀确实受之无愧。在这种崇敬力量的感召下,我们像海滩拾贝式地提笔撰写了近60万字的《“三八线”上的交锋——抗美援朝战争纪实》这部全程全景式地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纪实文学作品。也许有人会问:“彭德怀司令员真有那样杰出卓越吗?”这说明他们对彭总卓越的指挥艺术了解不多,彭德怀司令员确实很善于进行战略谋划,运筹帷幄,是一位杰出卓越的军事家。倘若你还不信,让我们随意回顾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 其一,彭德怀挂帅出征,是受命于危难之际。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很快拼凑16个国家的军队,任命美国名将麦克阿瑟五星上将为总司令。下令驻日本美第8集团军与10多个国家的军队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帜,明目张胆地入侵朝鲜,并把美国第7舰队开进中国的台湾,直接威胁到朝鲜、中国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美国侵朝军以绝对优势兵力,自仁川实施登陆成功后,长驱直入向北朝鲜平壤快速推进。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于危急关头,朝鲜金日成首相写信请求中国政府出兵援助。中共中央经再三考虑后决定:中国派志愿军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原确定林彪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首批入朝参战的第13兵团,是他指挥下第四野战军主力部队,东北又是志愿军的后方基地,同时他对朝鲜人事地理条件都很熟悉,但林彪看到要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的美军对阵作战,顾虑重重,便借口有病要去苏联治病,不愿接受志愿军司令员的重任。 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征求彭德怀担任中国志愿军司令员的意见时,彭德怀当即表示:我坚决服从党中央的决定。彭德怀勇当大任敢挽狂澜,将志愿军设在与金日成首相同一地区的朝鲜前线,便于对敌指挥作战。 其二,朝鲜战争是一场十分悬殊不对称的战争。一位加拿大学者在《不对称的战争》一书中指出:朝鲜战争双方的经济实力、技术装备水平对比,均极为悬殊,是世界现代化战争史上较为典型的一场不对称战争。美国在1950年,国民生产总值1507亿美元,钢产量8772万吨。而中国在1950年国民生产总值仅574亿人民币,相当于美国同期总产值19%;钢产量仅60.6万吨,相当于美国同期钢产量的1/144。在军费开支方面,美国1950年开支为130亿美元,而中国同期军费开支28.01亿人民币,相当于美国军费开支11%。在军队技术装备方面,美军投入朝鲜战场的是现代化先进技术装备,有空军、海军、坦克、大口径火炮占绝对优势。而中国军队在参战初期一无空军、二无海军、三无坦克,仍然是“手榴弹加步枪、冲锋枪”,处于绝对的劣势。他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军队是无法与美军相抗衡的”。但在朝鲜战场经双方实战较量结果,恰恰相反,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技术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中朝军队,却战胜了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技术装备占绝对优势的美军,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伟大军事胜利。 中国志愿军赴朝参战时,美军已打到了鸭绿江边,但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作战,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退到“三八线”附近,并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地区,共歼敌109万余人,其中美军39.7万余人,南朝鲜军66.2万余人,英、法等国的军队2.9万余人,完全粉碎了美军攻占全朝鲜威胁中国大陆的企图。中朝军队共伤亡、失踪、被俘62.8万余人。中朝军队和美侵朝军伤亡损失对比1:1.7。 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很多,但起关键作用的是在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朝鲜政府金日成首相的正确领导下,有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朝联合指挥部,依据朝鲜战争新情况、新特点,实施机动灵活有创造性的战略谋划和作战指挥,以及广大志愿军干部、战士英勇顽强的战斗,各级指挥员善于扬长避短,善于驾驭战争全局。美国前后换了三位侵朝军总司令,最终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其三,彭德怀善于抓住敌人弱点,出奇制胜。侵朝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成功后,并很快攻占了平壤,随后公开宣称:要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至此结束朝鲜战争。麦克阿瑟这时指挥着40万人马,简直目空一切,骄横不可一世。在战役指挥上,西线集中了美第8集团军10个师、1个旅、1个团的兵力,东线集中了美第10军4个师的兵力,合计22万人,采取多路分兵前进,在东西线两个作战集团间,有一条90公里宽的天然缺口,没有战术协同又互不联系,这就给彭德怀抓住了弱点,率领6个军26万余人的大部队隐蔽入朝,实施夜行军昼宿营,车辆、马匹、人员严格伪装,美军竟没有发现志愿军赴朝作战的任何蛛丝马迹。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6日,第一次反击战役打响,志愿军4个军突然间向清川江以北地区的进犯之敌发起了猛烈进攻,迅速攻占了云山地区,将美王牌军美骑兵1师第8团大部歼灭,将李承晚的第6师大部歼灭,第1师、第8师受到重创,共歼敌1.5万余人,将麦克阿瑟指挥的美第8集团军,追赶到清川江以南地区,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要在感恩节前攻占全朝鲜的作战计划,,并取得了同美军作战的初步经验,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其四,顺施诱惑纵其错,彭德怀善于抓住战机,及时扭转了朝鲜战局。由于志愿军的军事实力在第一次反击战役中尚未完全暴露,麦克阿瑟主观估计,中国军队入朝兵力只有五六万人,是象征性出兵。故以小部队实施侦察试探性进攻。彭德怀下令:作战小分队实施节节抗击后,故意向后撤退示弱于敌,诱敌北进。 这时骄横狂妄的麦克阿瑟果真上钩,他向全世界发表公报:“发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已开始”。西线美第8集团军,从西起清川江口、东至宁远一线,发起了总攻势后快速向鸭绿江边冒进;在东线以美第10军从咸兴、黄草岭继续向北进攻,配合西线,企图在江界与美第8集团军会师。彭德怀采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手段,对敌实施穿插、迂回、分割、切断后路、包围歼灭的战法。下令第38军为战役迂回部队,其第113师在一个晚上,向敌后快速穿插70公里,按时占领了三所里和龙源里战略要地,将公路和铁路线切断,在敌南逃与敌北援间,关上了一道铜墙铁壁似的大门,志愿军第113师经过50多个小时的激战,堵住了美军南逃的退路,有力配合正面进攻的两个军,志愿军第9兵团在东线新兴里歼灭美7师1个团,美军黑人连120余人以及在东线美军240余人的先遣队成建制向志愿军投降。第二次反击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美侵朝军被迫狼狈南逃,放弃平壤,一直南逃至260多公里的“三八线”附近。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克中将也在惊慌南逃中丧命。 第二次反击战役共歼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是中朝军队在朝鲜战争的运动战中,打得最理想的一个战役,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奠定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基础。 其五,在节节胜利的形势下,彭德怀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于1950年除夕夜,向敌发起了第三次反击战役,又歼敌2万余人,取得了胜利,中朝军队已追至“三七线”,彭德怀果断下令停止追击。在一片“速胜论”中,他头脑清醒,于1951年2月20日夜,带了秘书、警卫员乘上吉普车紧急赶赴北京,向毛泽东主席详细汇报了“当前抗美援朝战争中,遇到了极大困难,根本不可能速胜,只能打持久战”的构想。毛泽东主席听取汇报后指示说:“中央对志愿军在朝鲜前线的困难处境也很关心,正设法解决。……根据现在情况看来,朝鲜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于求成。”这样较好地解决了中朝军队存在的速胜思想。 其六,中央军委发了要打第四次战役的命令,彭德怀有很多想法,打第三次战役就比较勉强,在兵、粮、弹还没有得到补充情况下,紧接着又要打第四次战役那是勉强加上勉强,如发起战役进攻时,主力出击受阻,朝鲜战场有暂时转入被动的可能。但中央军委已下达了命令,担心归担心,打还是要打。彭德怀与指挥部领导一起、,制订了一个最佳作战方案。令韩先楚只带四万人的兵力去西线阻击美第8集团军十几万人马的进攻,另派邓华率5个军在东线歼敌两个师。导演了“孙膑赛-B”的新典故。 第四次战役共歼敌7.8万余人,使敌人平均每天前进不到1公里半,中朝军队却赢得85天时间,掩护了志愿军新人朝作战部队的开进,为下次战役创造了条件。 其七,把地道战升级为坑道战。上甘岭以坑道工事为主,与野战工事相结合的防御战役。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亲自组织指挥,先后投入了3个师6万余兵力,集中火炮300余门、坦克200辆、出动飞机3000余架次,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余枚,向3.7平方公里的两个连防御阵地,发起了历时43天的疯狂连续进攻,不但没有攻占一条坑道阵地,相反付出了2.5万余人昂贵代价。坑道由广大志愿军指战员创造,后经彭德怀积极推广,在上甘岭大显威风,创造了阵地防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解决了在敌人强大火力下保存我军有生力量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防御的稳定性。 其八,志愿军一次集中3500多人在敌前沿阵地下端树丛内隐蔽,实施罕见的大潜伏成功。1953年6月,中朝军队对敌人发起的夏季反击战,进攻部队13个步兵连、4个营部、1个团指挥所共计3500多人,秘密潜入敌人前沿阵地附近的树林内隐蔽潜伏。这么大量的部队在敌人眼皮底下潜伏,是相当危险和困难的,这无疑是一个出人意料之外的大胆作战计划,他们进行了非常严密细致的实际组织工作后,这支3500多人的庞大队伍,在敌人眼皮底下潜伏长达19个小时,而未被敌人发现,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当6月10日晚上20时20分,在200余门火炮的支援下,潜伏部队分成13个箭头,向敌人称为固若金汤的“密苏里防线”的902.8、973、883.7高地,发起了突然闪电式进攻,仅经过70分钟激战,就将李承晚的第5师27团全歼,创造了中朝军队阵地防御以来全歼敌1个建制团的范例。 美侵朝军第三任总司令克拉克上将,在其回忆录中说:“在执行我政府的训令中,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定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我的前任麦克阿瑟和李奇微两位将军一定是有同感。”事后,美国国防部长戛迪克·切尼在总结朝鲜战争经验教训时写道:“我们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仅仅5年就几乎被一个三流国家赶出朝鲜半岛。这些错误代价惨重,我们决心不再重蹈覆辙。” 前言因受篇幅限制,不再例举,尽管是海滩拾贝,贝壳虽小,但也可闻到海洋的气息。 彭德怀司令员在朝鲜战场上与美侵朝军的作战指挥中,所表现出高超驾驭朝鲜战争的指挥艺术和军事理论原则,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和世界的军事宝库增添了夺目的光彩。同时,我们以翔实的史料,还以较大篇幅描写了中朝军队广大指战员,具体生动的战斗故事,讴歌了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杨育才、胡修道等一大批英勇善战、奋不顾身、前扑后继、英勇杀敌的英雄的事迹。我们既是回顾朝鲜战争的胜利历史,缅怀先烈,又是激励后人热爱祖国,加速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推动现代化国防建设。 由于我们经历与水平的局限,在撰写本书过程中很可能有错误之处,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我们在撰写本书过程中,除我们自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亲历者感受,还得到了南京军区军史陈列室抗美援朝部分、北京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馆的支持,许多革命前辈和战友们热心帮助,并参考了诸多作者撰写的回忆文章,及国外有关资料(包括美、俄已经解密的资料),所以史料确凿翔实。我们在撰写过程中还参考了当代中国出版社《彭德怀传》、洪学智副司令员写的《抗美援朝战争回忆》等著作。在此,我们特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